赠徐微中画龙

作者:王佐才 朝代:宋代

赠徐微中画龙原文

阴阳变化万物从,其间至神惟真龙。
庸夫俗眼不得见,或跃或潜无定迹。
后来高士探元窟,素缣摹画求形容。
在昔擅名能几人,争为妍巧夸殊力。
东朐徐氏奋奇趣,俊笔醉挥欺古风。
为余好事辄写寄,老鳞苍鬣惊盲聋。
怒抟沧海喷白浪,暗拖暮雨横长空。
双双头角战初罢,奔腾半没寒云中。
只恐霹雳生坐上,扑牙活动拿寰穹。
轩昂当世称独步,贵臣褒誉闻宸聪。
黄金扇成争进入,雄声一日喧深宫。
从此毫端愈珍重,千岁万岁传无躬。

诗词问答

问:赠徐微中画龙的作者是谁?答:王佐才
问:赠徐微中画龙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佐才的名句有哪些?答:王佐才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阴阳

(1)

(2) 古代哲学概念。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把矛盾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

阴阳易位。——《楚辞·屈原·涉江》

(3) 日月运转之学

阴阳历算。——《后汉书·张衡传》

研核阴阳。

(4) 天气的变化

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变化

事物产生新的状况

初渐谓之变,变时新旧两体俱有;变尽旧体而有新体,谓之化。——《礼记·中庸》疏

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则天道变化,不主故常是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万物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万物生光辉。——《乐府诗集·长歌行》

善万物之得时。——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万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其间

(1) 在中间

两幢房子及夹在其间的院子

颓然其间者。——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北与寇往来其间。——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袍敝衣处其间。——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时出于其间焉。——蔡元培《图画》

(2) 指某一段时间

参加这项工作已有半年了,这其间,他学到不少新的知识

真龙

(1).龙。真,谓非其他变种。 汉 王充 《论衡·乱龙》:“夫《易》言云从龙者,谓真龙也,岂谓土哉?” 唐 杨炯 《从弟杨去溢墓志铭》:“至如白雪迴光,清风度曲, 崔亭伯 真龙之气, 扬子云 吐凤之才,莫不玉振金声,笔有餘力。” 宋 王安石 《再用前韵寄蔡天启》诗:“伪凤易悦 楚 ,真龙反惊 叶 。”

(2).称骏马。 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明 陈子龙 《献马行》:“世上纷纷尽凡马,一入天廐成真龙。”

(3).比喻皇帝。 明 高启 《穆陵行》:“幸逢中国真龙飞,一函雨露 江 南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回:“大凡真龙降生,没有一定之地,不信,你但看 朱洪武皇帝 。”

庸夫

平庸的人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战国策·魏策》

俗眼

(1).浅薄势利的世俗人的眼睛。 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2).借指浅薄、势利的庸俗人。 宋 梅尧臣 《吴冲卿鼓契》诗:“时移世异不改易,俗眼厌旧君前非。” 清 黄景仁 《题可堂印谱》:“吁嗟俗眼多,曲説中肝肺。”

(3).尘世中人的眼睛,借指凡夫俗子。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涣之》:“诸伶竞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

(4).指一般人的眼睛。《花城》1981年第1期:“从那时候开始,他就爱上了物理学,开始用他那对敏锐、机灵的大眼睛去探索俗眼看不到的基本粒子。”

不得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后来

属于随后的时间或时期的;继…之后出现的

后来的情况好多了

后来的行动

高士

志趣、品行高尚的人;超脱世俗的人,多指隐士

吾闻鲁连先生, 齐国之高士也。——《战国策·赵策》

探元

探求玄理。元,同“ 玄 ”。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三六:“探元观羣化,遗世从云螭。” 明 高启 《与王隐君宿宁贞道馆》诗:“语化众妙归,探元万缘穷。”

素缣

白色的绢帛。《宋书·恩倖传论》:“素縑丹珀,至皆兼两。” 唐 蒋防 《霍小玉传》:“请以素縑,著之盟约。”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逸文》:“ 巨济 先唱云:‘凭谁妙笔,横扫素縑三百尺;天下应无,此是 钱塘 湖上图。’”

摹画

(1).描画,描绘。 唐 韩愈 《毛颖传》:“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拭之,因免冠谢。上见其髮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 孙犁 《澹定集·与友人论传记》:“ 裴松之 的注,材料丰富,人物方面,不只有行,而且有言有貌,易于摹画。”

(2).规画。 宋 李纲 《<建炎进退志>总叙》上之下:“是时, 所 已赴謫所,遣使臣齎札子召之,二十餘日而后至。上召对摹画,称旨,锡五品服。”

形容

描述

以寸管形容。——清· 林觉民《与妻书》

在昔

从前;往昔。《书·洪范》:“我闻在昔, 鯀 陻洪水,汩陈其五行。” 汉 班固 《东都赋》:“勋兼乎在昔,事勤乎三五。” 宋 曾巩 《齐州谢到任表》:“习诈而夸,著流风於在昔;多盗与讼,号难治於当今。”

擅名

(1).僭越名分。《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入 齐 则独闻 淖齿 而不闻 齐王 ,入 赵 则独闻 李兑 而不闻 赵王 。故曰:人主不操术,则威势轻而臣擅名。”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司马 子反 为其君使,废君命,与敌情,从其所请,与 宋 平,是内专政而外擅名也。专政则轻君,擅名则不臣。”

(2).享有名声。《晏子春秋·问上四》:“是上独擅名,而利下流也。” 唐 钱起 《送陆贽擢第还苏州》诗:“乡路归何早, 云间 喜擅名。”《二刻拍案惊奇》卷二:“ 妙观 道:‘奴家偶以小艺擅名国中,不想遇着高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杜律细》:“ 芜湖 萧尺木 云从 ,以画擅名 江 左。”

妍巧

(1).慧巧;精巧。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以蹉切之至言为騃拙,以虚华之小辩为妍巧,真伪颠倒,玉石混淆。” 明 袁宏道 《场屋后记》:“池旁太湖石一,甚妍巧,从 九龙池 移来者, 沉香亭 旧物也。”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漆沙砚》:“雕刻山水花鸟金石之文,悉臻妍巧。”

(2).妍丽奇巧。 刘师培 《与人论文书》:“兹体陵迟,寖惕妍巧。”

殊力

突出的功劳。《北史·陈顺传》:“ 魏文帝 还,执 顺 手曰:‘ 渭桥 之战,卿有殊力。’”

徐氏

春秋 时 殷 民六族之一。《左传·定公四年》:“ 殷 民六族: 条氏 、 徐氏 、 萧氏 、 索氏 、 长勺氏 、 尾勺氏 ,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丑类,以法则 周公 ,用即命于 周 。”

奇趣

奇妙的情趣

奇趣横生

古风

(1) 古人之风。指质朴淳古的习尚、气度和文风,也指质朴的生活作风

这个山村的人衣冠简朴,古风犹存

(2) 诗体名。即古诗、古体诗

好事

喜欢多事。爱参与他人事务的

盲聋

眼瞎耳聋。亦喻愚昧无知。《韩非子·解老》:“费神多,则盲聋悖狂之祸至。” 元 房皞 《扣角歌赠史吉甫》:“夫子不言人益蒙,著成《大传》开盲聋。”

沧海

大海。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白浪

雪白的波涛。 唐 李白 《司马将军歌》:“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 宋 陆游 《夜宿阳山矶》诗:“白浪如山泼入船,家人惊怖篙师舞。”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六:“西来白浪打旌旗,万舶安危总未知。”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词:“大雨落 幽 燕 ,白浪滔天。”

暮雨

傍晚的雨。 宋 柳永 《八声甘州》词:“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许地山 《空山灵雨·爱底痛苦》:“暮雨要来,带着愁容的云片,急急飞避。”

长空

宽广高远的天空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毛 * 《蝶恋花·答李淑一》

遨游长空

双双

(1).相并;成双。《公羊传·宣公五年》:“‘冬, 齐 高固 及子 叔姬 来。’何言乎 高固 之来?言 叔姬 之来,而不言 高固 之来,则不可。 子公羊子 曰:其诸为其双双而俱至者与?” 何休 注:“言其双行匹至,似於鸟兽。” 唐 权德舆 《秋闺月》诗:“稍映妆臺临綺窗,遥知不语泪双双。”《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説着便自己过去,扶了 张姑娘 同 安公子 站齐了,双双磕下头去。” 茅盾 《脱险杂记》十八:“那两个蹲在地上的挑夫好像触了电,一下子就双双跳了起来,而且抢过我们的行李,就要上挑了。”

(2).一对对。 南朝 梁 简文帝 《咏蝶》:“復此从风蝶,双双花上飞。” 宋 柳永 《安公子》词:“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鷺。”《西游记》第二十回:“崖前有怪石双双,林内有幽禽对对。”

角战

争战;以战争较胜负。 汉 袁康 《越绝书·德序外传记》:“昔者, 越王 句践 困於 会稽 ,叹曰:‘我其不伯乎?’欲杀妻子,角战以死。”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春秋 以后,角战英雄,六经泥蟠,百家飆骇。” 清 姚锡光 《东方兵事纪略·奉东篇》:“於是东边 倭 兵分为两大枝,一以 凤凰城 为老巢,日与我 大高岭 防兵崎嶇角战。”

奔腾

(1) 跳跃着奔跑

犹如万马奔腾

(2) 比喻水流汹涌

洪水奔腾而来

寒云

寒天的云。 晋 陶潜 《岁暮和张常侍》诗:“向夕长风起,寒云没西山。” 唐 郎士元 《盩厔县郑礒宅送钱大》诗:“荒城背流水,远雁入寒云。”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谁知早作西行讖,老木寒云 秀野亭 。”

霹雳

又急又响的雷,是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强烈雷电现象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坐上

座席上。《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夫 ( 灌夫 )起舞属丞相,丞相不起, 夫 从坐上语侵之。” 宋 苏轼 《首夏官舍即事》诗:“坐上一樽虽得满,古来四事巧相违。”

活动

(1) 动摇;不稳定

这颗牙活动了

(2) 不固定;灵活

活动房屋

活动桥

轩昂

(1).高峻貌;扬起貌。 唐 韩愈 《南山诗》:“崎嶇上轩昂,始得观览富。” 唐 柳宗元 《招海贾文》:“舟航轩昂兮,下上飘鼓。”

(2).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宋 王安石 《示蔡天启》诗:“忽然变轩昂,慎勿学 哥舒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高赞 一眼看见那个小后生,人物轩昂,衣冠济楚,心中已自三分欢喜。” 鲁迅 《彷徨·长明灯》:“方头说着,便轩昂地出了门。”

(3).骄傲貌。《三国志·吴志·孙坚传》:“ 卓 受任无功, * 稽留,而轩昂自高。”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毛成翼长,蝉蜕泉壤,便自轩昂,目不步足,器满意得,视人犹芥。”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松杉的苍翠披着银铠晶甲的圣衣,固然明明轩昂有骄色,表示他克己能耐忍受 * 的涵量。”

(4).形容音调高昂。 唐 韩愈 《听颖师弹琴》诗:“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陵阳论晚唐诗律卑浅》:“ 唐 末人诗,虽格致卑浅,然谓其非诗则不可。今人作诗,虽句语轩昂,但可远听,其理略不可究。” 元 耶律楚材 《和景贤又四绝》之三:“幽人寥落思无穷,付与轩昂一曲中。”

(5).形容文字雄健。 唐 韩愈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开缄忽覩送归作,字向纸上皆轩昂。” 清 施补华 《岘佣说诗》三:“如 摩詰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 渭城 ’,倒戟而入,笔势轩昂。”

(6).宽敞;宏大。《西游记》第二三回:“师父喘息始定,抬头远见一簇松阴,内有几间房舍,着实轩昂。”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明武宗遗事》:“择日前往赴任,县令趋改衙署,规制轩昂,亦用辕门鼓吹,与抚按等。”

当世

(1) 当代

(2) 指地位显要的人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汉书·张衡传》

独步

独自行走,亦指超群出众,独一无二

独步文坛

贵臣

(1).本指公卿大夫位高的家臣,后泛指显贵的大臣。《仪礼·丧服》:“传曰:公聊大夫室老、士,贵臣;其餘皆众臣也。” 郑玄 注:“室老,家相也;士,邑宰也。”《韩非子·八说》:“明主之国,有贵臣,无重臣。贵臣者,爵尊而官大也;重臣者,言听而力多者也。” 汉 王符 《潜夫论·明闇》:“故人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诬,而远人不得欺也。”《旧唐书·于志宁传》:“ 太宗 命贵臣内殿宴,怪不见 志寧 ,或奏曰:‘敕召三品已上。 志寧 非三品,所以不来。’” 明 钱琦 《钱公良测语·鉴远》:“婴儿之病,多起於食;贵臣之祸,多起於宠。”

(2).中贵,宦官。 唐 刘禹锡 《子刘子自传》:“是时太上久寝疾,宰臣及用事者都不得召对,宫掖事秘,而建 桓 立 顺 ,功归贵臣。” 唐 李商隐 《为荥阳公谢赐冬衣状》:“岂望司服颁衣,贵臣传詔,綾裁飞鵠,絮裛仙蚕。” 宋 宋祁 《御戎论》:“夫大将在外,必有贵臣监军。贵臣见敌至,不课彼己强弱,不待便利,促其将使鬭,鬭而败,闭垒不敢出矣。”

誉闻

名声。 明 方孝孺 《郑氏四子加冠祝辞》:“譬诸为善,其始甚微,日进月升,誉闻赫熹。”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一:“余憔悴人间,独於名利誉闻外,乃得数寂寞人,择冷寺废院无人处,看寂寞花,听寂寞鸟。”

宸聪

(1).谓皇帝的听闻。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欲稍稍递进闻於上。上以广宸聪,副忧勤;次以酬恩奬,塞言责;下以復吾平生之志。”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中:“既达宸聪,惧其言如訕上,乃逃於 江 表。”

(2).借指皇帝的心思、主意。 明 刘基 《夏夜合州城中作》诗:“养梟殈凤天所厌,谁能抗疏回宸聪。” 清 李渔 《玉搔头·情试》:“只因这两箇小人在侧,终朝蛊惑宸聪,以致如此。”

黄金

(1)

(2) 铜

黄金折。——《战国策·齐策四》

太傅赍黄金。

(3) 金

天作黄金色。——《广东军务记》

(4) 金黄色

黄金络马头。——《乐府诗集·陌上桑》

(5) 见“金”

进入

(1)

(2) 步入某一特定时期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 *

(3) 进到某物的内部

进入一间屋子

雄声

雄壮的声音;大的声音。 马总 《意林》引 晋 傅玄 《傅子》:“雄声而雌视者,虚伪人也。”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陞迁部附候川抚刘公禀启》:“折槛播雄声,霹靂铃车轰諫省。”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发为雄声,以起其国人之新生。”

一日

(1) 有一天

程一日果以眦睚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一日于驴上。——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一日晌午。——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一天,一昼夜

一日之内。——唐·杜牧《阿房宫赋》

常如一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苟且非一日。——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奉一日欢。——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前一日。——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深宫

宫禁之中,帝王居住处。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 唐 梁鍠 《长门怨》诗:“空殿看人入,深宫羡鸟飞。” 清 马銮 《如姬》诗:“符出深宫人不觉,千秋知己是 夷门 。”亦借指帝王。《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一堂和气, * 小廉,不但省了深宫无限宵旰之劳,暗中还成全了多少人才,培植了多少元气。”

从此

(1) 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毫端

(1).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后汉书·南匈奴传》:“呜呼!千里之差,兴自毫端。”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词:“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2).犹言笔底;笔下。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序》:“其转註假借之流,指事会意之类,莫不状范毫端,形呈字表。” 宋 王安石 《赠李士云》诗:“毫端出窈窕,心手初不著。” 清 屠文漪 《迈陂塘·题陆旉亭小照》词:“是谁将玉山琼树,毫端图画偏似。”

珍重

(1) 重视;爱惜

珍重两国的团结

(2) 保重身体

临别时互道珍重

负载珍重。——唐· 李朝威《柳毅传》

千岁

(1) 千年。泛指年代长久

(2) 对天子(皇帝)所封诸王的直接称呼,小说和戏剧中常用

千岁爷

(3) 对天子(皇帝)所封诸王的间接称呼

万岁

(1) 千秋万代,永远存在(祝颂的话)

皆呼万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民称万岁。——《战国策·齐策四》

(2) 封建时代臣民对皇帝的称谓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