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蝼蝈形

作者:贾似道 朝代:宋代

论蝼蝈形原文

蝼蝈之形最难相,牙长腿短头尖亮。
尾豁过肩三二分,正是雌头拖肚样。

诗词问答

问:论蝼蝈形的作者是谁?答:贾似道
问:论蝼蝈形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贾似道的名句有哪些?答:贾似道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蝼蝈

蛙属。《礼记·月令》:“﹝孟夏之月﹞螻蟈鸣,蚯蚓出。” 郑玄 注:“螻蟈,蛙也。”《逸周书·时训》:“立夏之日,螻蟈鸣。” 朱右曾 校释:“螻蟈,蛙之属,蛙鸣始于二月,立夏而鸣者,其形较小,其色褐黑,好聚浅水而鸣。” 唐 张碧 《山居雨霁即事》诗:“古路绝人行,荒陂响螻蟈。”一说蝼为蝼蛄,蝈为蛙、蛤蟆。参阅《礼记·月令》“﹝孟夏之月﹞螻蟈鸣” 陆德明 释文引 汉 蔡邕 《月令章句》及《淮南子·时则训》“螻蟈鸣” 汉 高诱 注。又说即蝼蛄。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二·蝼蛄》及《尔雅·释虫》“天螻” 清 郝懿行 义疏。

短头

(1).犹总共;整整。《西游记》第二四回:“﹝人参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头一万年方得吃。”

(2).错失;错误。《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我本是没行止的,只因家贫无钱葬母,做出这个短头的事来。” 沙汀 《还乡记》三十:“‘对啰!’ 冯大妈 紧接着叫出来,‘你也有短头在他手里啦!’”

二分

(1).春分和秋分。《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二至、二分,日有食之,不为灾。” 杜预 注:“二至,冬至、夏至;二分,春分、秋分。”《文选·左思<魏都赋>》:“阐钩绳之筌绪,承二分之正要。” 李善 注:“二分,春、秋之中者也。”《元史·世祖纪三》:“敕二分、二至及圣诞节日,祭星于司天臺。”

(2).分而为二。 晋 郭璞 《江赋》:“源二分於 崌 崍 ,流九派乎 潯阳 。”

(3).犹言两份。 唐 徐凝 《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 扬州 。” 宋 苏轼 《水龙吟·杨花词》:“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4).十分之二,二成。 宋 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今青苗有二分之息,而不谓之放债取利,可乎?”《元史·成宗纪四》:“ 江 南佃户私租太重,以十分为率减二分,永为定例。”

正是

(1).就是。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桓 曰:‘第一流復是谁?’ 刘 曰:‘正是我辈耳!’”《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前日分散之后,我问邻人,説是外婆家接去,想正是 冯 家了。” 茅盾 《子夜》十四:“仓皇中他看清了一个,正是 张阿新 。”

(2).恰是。 唐 温庭筠 《杨柳枝》词之一:“正是玉人肠絶处,一渠春水赤栏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今朝正是箇成婚日。” 巴金 《灭亡》第十八章:“正是黄昏时候,天色渐渐阴沉起来。”

(3).确实是。对客观存在的真实性表示肯定。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四折:“又不比九重龙凤闕,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这城内便有万千居民,正是人烟稠密,市场热闹。”

(4).确实是。用于表示同意别人意见时加重语气。《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卫先生 道:‘近来的选事益发坏了!’ 随先生 道:‘正是。前科我两人该选一部,振作一番。’”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正是,我们怎么都发昏了!还不快些搀扶 双喜 到里面去。”

(5).应诺之词。犹言好的。《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龙香 对媒婆道:‘老娘你先进去,我在门外张一张罢。’媒婆道:‘正是。’”

(6).旧小说、戏曲里的套语。目的在于引出诗词、熟语。《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正是:麦穗两歧,农人难辨。” 元 郑廷玉 《看钱奴》第一折:“正是:亏心折尽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贫。”《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正是:福无双至犹难信,祸不单行果是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