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立斋二首

作者:戴良齐 朝代:宋代

寄立斋二首原文

玄云太山阿,倏忽起天际。
悠哉复何心,适与飘风会。
云间翔虬螭,蜿蟺炫五彩。
万生方颙颙,岂但千里内。
吾乡作者几,俯仰既千载。
愿言慰斯人,名实施四海。

诗词问答

问:寄立斋二首的作者是谁?答:戴良齐
问:寄立斋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戴良齐的名句有哪些?答:戴良齐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玄云

(1).黑云,浓云。《楚辞·九歌·大司命》:“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 三国 魏 曹植 《愁霖赋》:“瞻玄云之晻晻兮,听长空之淋淋。”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诗:“数看黄雾乱玄云,时听严风折乔木。” 鲁迅 《无题》诗之一:“故乡黯黯锁玄云,遥夜迢迢隔上春。”

(2).古指冬官。 北周 庾信 《同州刺史尒绵永神道碑》:“夏官司武,待白露而治兵;冬官考工,记玄云而授职。” 倪璠 注:“ 服虔 曰:‘ 黄帝 以云名官,春官为青云氏,夏官为縉云氏,秋官为白云氏,冬官为黑云氏,中官为黄云氏。’冬官黑云,故云玄云矣。”

(3).指墨。 宋 苏轼 《和范子功月石砚屏》诗:“紫潭出玄云,翳我潭中星。” 王十朋 集注引 赵次公 曰:“紫潭言砚,玄云言墨也。” 金 元好问 《赋泽人郭唐臣所藏山谷洮石研》诗:“玄云肤寸天下徧,壁水直上文星高。”

(4).比喻黑发。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截发》:“我帛束玄云,知难再结。”

(5). 汉 铙歌名。列为吹鼓曲,用于战阵之事。《晋书·乐志下》:“ 汉 时有《短簫鐃歌》之乐,其曲有……《玄云》《黄爵行》《钓竿》等曲,列於鼓吹,多序战阵之事。” 唐 陈子昂 《登泽州城北楼宴》诗:“且歌《玄云》曲,御酒舞薰风。”

太山

(1).即泰山。山名。《孟子·梁惠王上》:“挟 太山 以超 北海 ,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2).即泰山。曲名。《文选·嵇康<琴赋>》:“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 李善 注:“ 曹植 有《太山梁甫吟》。 左思 《齐都赋》注曰:‘《东武》、《太山》,皆 齐 之土风謡歌謳吟之曲名也。’”

(3).即泰山。称岳父。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三折:“谢得你太山做主,我是他嫡亲骨血。”

倏忽

(1) 很快地

倏忽往来,莫知其方。——《吕氏春秋·决胜》

倏忽已三年

(2) 忽然

倏忽之间

天际

肉眼能看到的天地交接的地方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飘风

旋风;暴风

四时之内,飘风怒吹,或西发西洋,或东起北海,旁午交扇,无时而息。—— 赤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云间

松江府的别称。现在上海松江县一带。因西晋文学家陆云(字士龙,家在松江府治所在地华亭)对客自称“云间陆士龙”而得名

虬螭

(1).传说中的虬龙与螭龙。《文选·屈原<九章·涉江>》:“世溷浊而莫予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驂白螭,吾与 重华 游兮瑶之圃。” 吕延济 注:“虬、螭皆龙类。”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蒋琛》:“虬螭窟宅兮渊且玄,排波叠浪兮沉我天。”

(2).比喻汉字书法中的篆书。 明 王世贞 《歌赠程孟孺》:“指端虹霓出鐘鼎,眼底贔屭腾虬螭。”

蜿蟺

(1).蚯蚓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蚯蚓,一名蜿蟺,一名曲蟺。”

(2).屈曲盘旋貌。《文选·马融<长笛赋>》:“蚡緼繙紆,緸寃蜿蟺。” 李善 注:“緸寃蜿蟺,盘屈摇动貌。” 唐 韩愈 《送廖道士序》:“蜿蟺扶舆,磅礴而鬱积。” 清 沉青崖 《钱博士登俊赠西域地图》诗:“嵯峨 于闐 山,蜿蟺 伊丽 水。” 潘飞声 《题披秘石门》诗:“天为凿 石门 ,蜿蟺通穷荒。”

五彩

泛指各种颜色(五彩,即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

万生

犹众生;人类。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奇正》:“有生有死,万物是也;有能有不能,万生是也。” 唐 韩愈 《题炭谷湫祠堂》诗:“万生都阳明,幽暗鬼所寰。”

颙颙

(1).肃敬貌。《后汉书·朱儁传》:“将军君侯,既文且武,应运而出,凡百君子,靡不顒顒。” 唐 褚亮 《享先农乐章·肃和》:“肃肃享祀,顒顒缨弁。” 五代 和凝 《宫词》之三二:“赤子顒顒瞻父母,已将仁德比乾坤。”

(2).仰慕貌。 汉 荀悦 《汉纪·平帝纪》:“建辟雍,立明堂,班 * ,流圣化,天下顒顒,引领而嘆,颂声洋洋满耳。”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贺赦表>》:“天下之目,专专然,观陛下之动;天下之耳,顒顒然,听陛下之言。” 宋 王禹偁 《荐戚纶上翰林学士钱若水启》:“恭惟学士才与位并,道与时会,力开贤路之梗,手筑圣域之基,搢绅顒顒,有所仰赖。”

(3).凝视貌。 晋 潘岳 《上客舍议》:“使客舍洒扫,以待征旅,择家而息,岂非众庶顒顒之望。” 宋 曾巩 《归云洞》诗:“天下顒顒望霖雨,岂知云入此中来。” 清 张逸少 《北征凯旋诗》:“因知沙漠外,頫首望顒顒。”

(4).期待盼望貌。《旧唐书·张廷珪传》:“况今陛下受命伊始,敷政惟新,卿士百僚,华夷万族,莫不清耳以听,刮目而视,延颈企踵,冀有所闻见,顒顒如也。”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肆今皇上恭俭忧勤,天开事机,抚而不发,羣贤顒顒,待用而翔。”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以当时大乱初定,天下顒顒望治,千载一时之机会。”

岂但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仅”

岂但喜爱足球,他样样都喜爱

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作者

(1) 文章的写作者;艺术品的创造者

(2) 创始之人

俯仰

(1) 低头和抬头,泛指随便应付

左右周旋,进退俯仰。——《左传·定公十五年》

俯仰由人

(2) 比喻很短的时间

俯仰之间,已成陈迹。——王羲之《兰亭集序》

千载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愿言

思念殷切貌。《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郑玄 笺:“愿,念也。我念思伯,心不能已。” 晋 谢混 《游西池诗》:“逍遥越城肆,愿言屡经过。” 宋 华岳 《早春即事》诗:“愿言相约花前醉,莫放春容过海棠。” 清 顾炎武 《江上》诗:“愿言随飞龙,一上 单于臺 。”

斯人

(1).此人。《论语·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 杜甫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 明 刘基 《郁离子·虞孚》:“饮食之人,则人贱之。斯人之谓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说来说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苍生何之概。”

(2).犹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结 《与瀼溪邻里》诗:“斯人转贫弱,力役非无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军次实录>序》:“小官等佩读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启斯人之聋瞶。”

实施

实际施行

实施新的大纲

付诸实施

四海

(1) 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3) 豪放、豁达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