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疆次副使准阴舟行

作者:王之望 朝代:宋代

出疆次副使准阴舟行原文

丁年慕请缨,白首翻攘袂。
輶轩遽凭轼,魏阙频回睇。
两淮经战争,万物皆惟悴。
云繁雪霰舞,风猛波涛沸。
椎凌仅通航,鼓夜无停枻。
依樯闻喜朝鲜,酌斚烹匀鳜。
出塞那复古,涉川今已利。
一节谁与持,同舟心靡异。
奋身徇主忧,图国忘私计。
昌黎去怀妾,定远老思妹。
高情独无戚,慧眼不留翳。
岂惟诗酒豪,抑亦文武备。
开馆昔登瀛,奉车元起沛。
君遭功名迫,我堪閒散置。
他年洛下吟,忆君徒拥鼻。

诗词问答

问:出疆次副使准阴舟行的作者是谁?答:王之望
问:出疆次副使准阴舟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之望的名句有哪些?答:王之望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丁年

成丁的年龄

请缨

请求交给杀敌任务;自请从军报国

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汉书·终军传》

白首

(1).犹白发。表示年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论》:“ 范雎 、 蔡泽 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説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説力少也。” 前蜀 韦庄 《与东吴生相遇》诗:“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元 钱应庚 《春草碧·次韵酬复孺》词:“西园长记前游,乘兴重来看兰药。白首友於情,同忧乐。” 明 冯惟敏 《不伏老》第三折:“青春易迈,白首无成。独坐无聊,老怀难遣。” 清 吴敬梓 《移家赋》:“羡白首之词臣,久赤墀之记注。”

(2).谓男女相爱誓愿白头偕老。 宋 陈师道 《送内》诗:“三岁不可道,白首以为期。” 明 何景明 《送崔氏》诗:“深言匪曲衷,白首为所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蛙神》:“妾向以君儇薄,未必遂能相白首。”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纯洁的初恋,信托的心,白首的约,不辞的别。”

攘袂

捋起袖子

第为上者不能察 ,使匹夫攘袂群起以伸其愤。——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輶轩

(1).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 汉 扬雄 《答刘歆书》:“尝闻先代輶轩之使,奏籍之书皆藏於 周 秦 之室。”《文选·左思<吴都赋>》:“輶轩蓼扰,彀骑煒煌。” 李周翰 注:“輶轩,轻车也。”《新唐书·陈子昂传》:“则莫如择仁可以恤孤、明可以振滞、刚不避彊御、智足以照姦者,然后以为使,故輶轩未动,而天下翘然待之矣。” 清 姚鼐 《万年庵次刘石葊韵以呈补山》:“前辈輶轩过,风流忆宛然。” 柳亚子 《<盛湖竹枝词>题辞》之十二:“乘风问俗周详甚,应有輶轩异代求。”

(2).古代使臣的代称。《文选·张协<七命>》:“语不传於輶轩,地不被乎正朔。” 李善 注引《风俗通》:“ 秦 周 常以八月輶轩使採异代方言,藏之秘府。”《新唐书·高季辅传》:“为政之道,期於易从,不恤其匱,而须其廉,正恐巡察岁出,輶轩继轨,而侵渔不息也。” 章炳麟 《<新方言>序》:“ 钱晓徵 盖志輶轩之官守者也,知古今方言不相远,及其作《恒言録》,沾沾独取史传为徵,亡由知声音文字之本柢。”

凭轼

亦作“ 凭式 ”。1.倚在车前横木上。谓驾车;出征。 晋 左思 《魏都赋》:“凭軾捶马,袖幕纷半。” 晋 潘岳 《西征赋》:“ 潘子 凭軾西征,自京徂 秦 。”《隋书·伊娄谦传》:“僕凭式之始,未闻兴师。” 唐 魏徵 《述怀》诗:“请缨繫 南粤 ,凭軾下东藩。” 宋 秦观 《辩士》:“当是时也,虽有智勇无所用之,独可驰一介之使,凭軾撙衔,喻以祸福而得志。” 明 张萱 《复刘冲倩书》:“若然则今日乌合,明日兽散;今日倒戈,明日凭軾;今日为君子,明日为小人;今日为小人,明日为君子之辈可以无罪。”

(2).借指做官。 晋 陆机 《长安有狭邪行》:“鸣玉岂朴儒,凭軾皆俊民。”

魏阙

宫门上巍然高出的观楼。其下常悬挂法令,后用作朝廷的代称

回睇

回头看,回顾。 唐 欧阳詹 《送巴东林明府之任序》:“游盘责境,为池为墉;退公多暇,为我迴睇。”

两淮

(1). 宋 熙宁 后分 淮南路 为东、西二路,简称 淮东 、 淮西 ,后合称其地为“两淮”。《宋史·地理志一》:“ 高宗 苍黄渡 江 ,驻蹕 吴会 ,中原、 陕右 尽入於 金 ,东画长 淮 ,西割 商 秦 之半,以 散关 为界。其所存者 两浙 两淮 …… 广西 十五路而已。”《元史·世祖纪十二》:“﹝ 至元 二十五年正月﹞己酉,詔 中兴 、 西凉 无得沮坏河渠, 两淮 两浙 无得沮坏岁课。” 元 吴莱 《风雨渡扬子江》诗:“ 三楚 畸民类鱼鱉, 两淮 大将犹熊虎。”

(2).指今 江苏省 长江 以北 淮河 南北的大部地区。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食货》:“ 两淮 盐场盐课银,岁不下数万千两。”《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又在 两淮 南北,直到 瓜州 地面,造起几所义庄。”

(3). 淮阴 和 淮安 的合称。解放初有 两淮市 。

(4). 安徽省 淮南市 和 淮北市 的合称。《人民日报》1984.4.18:“以开采利用 两淮 煤炭和水力资源为重心,把 安徽 建成主要的能源基地。”

战争

为政治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

战争罪行

万物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万物生光辉。——《乐府诗集·长歌行》

善万物之得时。——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万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雪霰

雪和霰。亦偏指雪。《 闽 徐夤 《忆牡丹》诗》:“緑树多和雪霰栽, 长安 一别十年来。” 宋 张孝祥 《转调二郎神》词:“阵阵回风吹雪霰,更旅雁一声沙际。” 明 陈琏 《岁寒轩赋》:“雪霰纷纷,山川寂寥兮。” 顾工 《在世界屋脊的土地上》诗:“可怜的草原,受着多变气候的凌辱,冰雹和雪霰,常常击打着它那薄薄的皮肤。”

波涛

(1) 江湖海中的 * 浪

(2) 一种大涌浪,尤指出现在外海的

闪烁着阳光的波涛上下翻腾

通航

指开通航空、航海线路

朝鲜

东亚国家。在朝鲜半岛北半部,北以鸭绿江和图们江与中国为界。面积1232万平方千米。人口2096万(1991年)。首都平壤。高原、山地为主。温带季风气候。工业主要有机器制造、纺织等部门。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特产有人参。

出塞

远出边塞

复古

恢复古代的制度、风尚、观念等:学习古代文化,不是为了~,而是古为今用。

奋身

谓奋力投身于某一活动。《后汉书·班超传》:“ 平陵 人 徐干 素与 超 同志,上疏愿奋身佐 超 。” 宋 苏轼 《张仲可左班殿直制》:“尔能奋身,以除民害。”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倭患》:“会募壮士为前锋, 先 ( 朱先 )奋身应募,以貌伟充队长。” 鲁迅 《彷徨·伤逝》:“向着这求生的道路,是必须携手同行,或奋身孤往的了。”

图国

为国谋利。《左传·昭公元年》:“图国忘死,贞也。”

私计

(1).个人的计划或打算。《战国策·燕策三》:“ 丹 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於 秦 ,窥以重利, 秦王 贪其贄,必得所愿矣。”《三国志·魏志·曹爽传》:“欲置新人以树私计。”

(2).私下考虑或估计。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吾训导请俸》:“ 豫 私计:‘侍郎尚然,尚书 于公 当何如?’”

(3).私人的生计。 宋 王安石 《上富相公书》:“今兹蒙恩厚赐禄多,岂宜復言私计不便乎?” 清 朱仕琇 《乐闲图序》:“若是者,乃先生之所谓乐、先生之所谓閒也,岂比夫之私计,乐名山以徜徉也哉?” 张孝若 《辛亥革命前后》:“惟北方少数官吏,恋一身之私计,忘全国之大危,尚保持君主立宪耳。”

昌黎

(1). 唐 韩愈 世居 颍川 ,常据先世郡望自称 昌黎 (今 河北省 昌黎县 )人; 宋 熙宁 七年诏封 昌黎伯 ,后世因尊称他为 昌黎先生 。 唐 韩愈 《送陆歙州》诗序:“於是 昌黎 韩愈 道愿留者之心,而泄其思。”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绍 昌黎 之道脉,岂兴八代之衰!” 清 周亮工 《王王屋传》:“公著诗一卷、文二卷。诗清婉有志,文则力追 昌黎 、 柳州 。” 马其昶 《<古文辞类纂标注>序》:“ 昌黎 论文,务去陈言。”

(2).借指 韩 姓。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之一:“中朝第一人,春官有 昌黎 。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按,此“昌黎”指 韩肖胄 。

定远

东汉 班超 立功西域,封 定远侯 。后人称为 班定远 。 定远 为其省称。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三:“不言 班定远 ,应为万里侯。” 唐 杜审言 《送和西蕃使》诗:“寧独锡和戎,更当封 定远 。” 宋 司马光 《塞上》诗之一:“未得 西羌 灭,终为 大汉 羞。慙非 班定远 ,弃笔取封侯。” 清 李渔 《风筝误·蛮徵》:“请缨繫虏,昔年曾有 终军 ;投笔封侯,今日詎无 定远 !”详“ 定远侯 ”。

高情

(1)

(2) 盛情

高情雅意

(3) 崇高的情意;深厚的情谊

独无

犹言难道没有。《汉书·王莽传中》:“是时争为符命封侯,其不为者相戏曰:‘独无天帝除书乎?’” 清 赵青藜 《读左管窥·晏婴论》:“况 婴 系本公族,世为列卿,独无社稷责哉?”

慧眼

(1) 佛教用语。为五眼之一。指上乘的智慧之眼,能够看到过去和未来

(2) 今泛指锐敏的眼力

岂惟

见“ 岂唯 ”。

酒豪

酒量很大的人。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嗜酒终身》:“十四五岁时他已经是位酒豪了。”

抑亦

副词,表示推测,可译为“也许”、“或许”

抑亦人谋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武备

军备

虽有文事,必有武备。——《谷梁传·定公十年》

开馆

亦作“ 开舘 ”。 1.设置接待宾客的馆舍。《后汉书·来历传》:“﹝ 来艳 ﹞少好学下士,开馆养徒,少歷显位。” 北周 王褒 《周太傅燕文公于谨墓碑》:“ 姬氏 建国, 君奭 始封; 昭王 礼贤, 郭隗 开舘。” 唐 高适 《答侯少府》诗:“开馆纳征骑,弹絃娱远宾。”

(2).指建造官邸。 宋 李格非 《书<洛阳名园记>后》:“ 唐 贞观 开元 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於 东都 者,号千有餘邸。”

(3).开设学馆(教授生徒)。《宋书·隐逸传·雷次宗》:“ 元嘉 十五年,徵 次宗 至京师,开馆於 鷄笼山 ,聚徒教授,置生百餘人。”《南史·儒林传·严植之》:“﹝ 梁 天监 四年﹞初置《五经》博士,各开馆教授,以 植之 兼《五经》博士。”《镜花缘》第十三回:“去岁有一秀士来此开馆,小儿跟随肄业,以房资作为脩金,彼此都便。”

登瀛

(1).登上 瀛州 。犹成仙。 明 郑若庸 《玉玦记·祝寿》:“拚酩酊,算此乐人间,不减登瀛。”

(2).见“ 登瀛洲 ”。

(3).登上瀛台。 清 代新进士及第授官仪式之一。《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 安公子 ﹞一心只想飞回去见着父母……无如明日便是传臚大典,紧接着还有归大班引见,赴宴,谢恩,登瀛,释褐许多事,授了职便要进那座翰林院到任。”

功名

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散置

分散放置。 汉 王充 《论衡·书虚》:“岂分槖中之体,散置三江中乎?”《晋书·艺术传·麻襦》:“乞得米穀不食,輒散置大路,云飴天马。”

他年

(1).犹言将来,以后。《左传·成公十三年》:“ 曹 人使公子 负芻 守…… 负芻 杀其大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 晋 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 唐 杜牧 《寄题甘露寺北轩》诗:“他年会著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 清 龚自珍 《乙酉十二月十九日得汉凤纽白玉印一枚喜极赋诗》:“引我飘摇思,他年能不能?”

(2).往年;以前。 唐 杜甫 《千秋节有感》诗之二:“圣主他年贵,边心此日劳。” 唐 韩愈 《祭虞部张员外文》:“他年诸人,莫有能比。” 唐 薛能 《雕堂》诗:“他年谁识我,心跡在 徐州 。”

洛下

(1).指 洛阳 城。 南朝 梁 刘令娴 《祭夫徐悱文》:“调逸 许 中,声高 洛 下。”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周次元寒食同游西湖》:“ 山西 老将诗无敌, 洛 下书生语更妍。” 明 王世贞 《明佐游梁无资作歌见援聊此奉复》诗:“吾家弱弟惭小落, 洛 下东西两间屋。”

(2).复姓。 汉 代有 洛下閎 。见《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

拥鼻

(1).掩鼻。 唐 杜牧 《折菊》诗:“雨中衣半湿,拥鼻自知心。” 后蜀 顾夐 《更漏子》词:“旧欢娱,新悵望,拥鼻含嚬楼上。”

(2).见“ 拥鼻吟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