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韵诗下平声十五首·其三·世祖施仁胜国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帝后追葬有礼,公卿赐谥无淆。

樵采护其林木,奠陈予以蕙肴。

试考历来胜国,谁能似此荒包。

推而行之或待,丙申德音孔胶。

诗词问答

问:《全韵诗下平声十五首·其三·世祖施仁胜国》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六言诗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六言诗 押肴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八

2. 顺治元年五月王师平定燕京以礼葬明崇祯帝后及妃袁氏两公主并熹宗后张氏神宗妃刘氏仍造陵墓如制

参考注释

公卿

(1).三公九卿的简称。《仪礼·丧服》:“公卿大夫室老士贵臣。”《论语·子罕》:“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汉书·陈宠传》:“及 竇宪 为大将军征 匈奴 ,公卿以下及郡国无不遣吏子弟奉献遗者。” 刘师培 《悲佃篇》:“试徵之 周代 天子立官,自公卿至胥徒,约五万九千四百餘人。”

(2).泛指高官。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 始元 元年,春二月。黄鵠下 建章宫 太液池中,公卿上寿。” 唐 元稹 《祭礼部庾侍郎太夫人文》:“公卿委累,贤彦駢繁。”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为君子矣,虽不为公卿,无害也;为公卿而不足为君子,其如公卿何。” 严复 《和荆公<贾生>》诗:“赋鹏深情人不解,祇言未得作公卿。”

(3).指丈夫。《敦煌曲子词·凤归云》:“待公卿迴故日,容颜憔悴,彼此何如。” 蒋礼鸿 曰:“‘公卿’指丈夫,这和阿曹婆词称丈夫为‘君王’相同。俗文学里的所谓‘官人’,实际和公卿的意义也相同。”见《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赐谥

亦作“ 赐諡 ”。大臣死后,天子依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称号。《周礼·春官·大史》:“小丧赐謚。” 郑玄 注:“小丧,卿大夫也。”《史记·秦本纪》:“四十八年, 文公 太子卒,赐謚 竫公 。”《宋史·司马光传》:“ 夏竦 赐謚 文正 , 光 言:‘此謚之至美者, 竦 何人,可以当之?’改 文庄 。”《明史·礼志十四》:“若官品未高而侍从有荣,或以死勤王事者,特赐諡,非常例。”《东周列国志》第三回:“ 郑伯友 死於王事,赐諡为 桓 。” 鲁迅 《准风月谈·“抄靶子”》:“对于 中国 的有一部分并不是‘人’的生物,洋大人如何赐谥,我不得而知。”

樵采

见“ 樵采 ”。

亦作“ 樵採 ”。1.打柴。《战国策·齐策四》:“有敢去 柳下季 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 晋 张协 《杂诗》之九:“投耒循岸垂,时闻樵采音。” 清 袁枚 《新齐谐·土窟异兽》:“山崖平坦可步,相率樵採。”

(2).打柴的人。 宋 林逋 《西村晚泊》诗:“田园向野水,樵採语空林。” 清 陈梦雷 《李葆甫传》:“乃募樵採十餘人,夜半缘崖先登。”

林木

(1) 生长在树林中的树

(2) 树林

林木葱郁

予以

给以

予以反驳

蕙肴

以蕙草熏肉。亦泛指香洁的菜肴。《楚辞·九歌·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王逸 注:“蕙肴,以蕙草蒸肉也。” 宋 辛弃疾 《河渎神·女城祠》词:“山头人望翠云旗,蕙肴桂酒君归。” 明 袁尊尼 《梦游春赋》:“蕙肴蒸兮陆海之珍产,丝吹作兮 蓬 閬 之清声。”

试考

考试。《宋史·选举志三》:“任子不係州土,随所寓入学,仍别斋居处,别号试考。”

历来

(1) 过去多年(次)以来;从来

我们历来相信科学

(2) 远古以来

这些岛屿历来都是中国的领土

胜国

被灭亡的国家。《周礼·地官·媒氏》:“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 郑玄 注:“胜国,亡国也。”按,亡国谓已亡之国,为今国所胜,故称“胜国”。后因以指前朝。 元 张养浩 《济南龙洞山记》:“ 歷下 多名山水, 龙洞 为尤胜……胜国尝封其神曰 灵惠公 。” 明 宋濂 《故翰林待制承务郎兼国史院编修官柳先生传》:“ 隆山 牟公 应龙 ,得太史 李心传 史学端绪,且諳胜国文献渊源之懿,仪章、官簿、族系,如指诸掌。” 王国维 《沉乙庵先生七十寿序》:“ 顺康 之世,天造草昧,学者多胜国遗老,离丧乱之后,志在经世,故多为致用之学。”

德音

(1).善言。《诗·邶风·谷风》:“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郑玄 笺:“夫妇之言无相违者,则可与女长相与处至死。”后亦用以对别人言辞的敬称。《魏书·宗钦传》:“足下兼爱为心,每能存顾,养之以风味,惠之以德音。” 唐 韩愈 《高君画赞》:“遗书一张,德音不忘。”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倘能先赐德音,犹所说豫大庆。”

(2).犹德言,指合乎仁德的言语、教令。《国语·楚语上》:“忠信以发之,德音以扬之。”

(3).用以指帝王的诏书。至 唐 宋 ,诏敕之外,别有德音一体,用于施惠宽恤之事,犹言恩诏。 汉 桓宽 《盐铁论·诏圣》:“ 高皇帝 时,天下初定,发德音,行一切之令,权也,非拨乱反正之常也。”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诗:“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申请》:“乞下三司,令自 嘉祐 八年四月至 治平 四年正月八日已前,应虫蝗、水旱、灾伤及德音赦书蠲放税赋,及蠲免欠负,并具实数,供报当院。”《平山冷燕》第十六回:“却又不知向何方流荡,竟无跡迹,以辜朝庭德音。”

(4).指朝廷所定的正统音乐。《礼记·乐记》:“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

(5).好名声。《诗·豳风·狼跋》:“公孙硕肤,德音不瑕。” 朱熹 集传:“德音,犹令闻也。”《诗·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德音不已。” 晋 葛洪 《<抱朴子外篇>自叙》:“高勋著於盟府,德音被乎管絃。形器虽沉鑠於渊壤,美谈飘颻而日载。” 明 何景明 《古怨诗》之二:“所重在德音,容色安足恃。”

孔胶

很扎实、牢固。《诗·小雅·隰桑》:“既见君子,德音孔胶。” 毛 传:“胶,固也。” 郑玄 笺:“其教令之行,甚坚固也。” 高亨 注:“孔,很,胶,牢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