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漏入阁书事奉赠元九学士阁老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原文

衙排宣政仗,门启紫宸关。
彩笔停书命,花砖趁立班。
稀星点银砾,残月堕金环。
暗漏犹传水,明河渐下山。
从东分地色,向北仰天颜。
碧缕炉烟直,红垂佩尾闲。
纶闱惭并入,翰苑忝先攀。
笑我青袍故,饶君茜绶殷。
诗仙归洞里,酒病滞人间。
好去鹓鸾侣,冲天便不还。

诗词问答

问:《待漏入阁书事奉赠元九学士阁老》的作者是谁?答:白居易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答:白居易名句大全

全唐诗

参考注释

宣政

(1).宣扬政教。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若此后,诸处县令特有课最可旌尚者,宜就迁一官,更留三载,庶其宣政者,可以成俗;其侥倖者,自从朝典。如此行之,三五年中,天下县政可澄清矣。”

(2). 唐 长安 宫殿名。在 大明宫 内,凡隆重仪式,多于此举行。 唐 韩愈 《论佛骨表》:“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 宣政 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

(3). 宋徽宗 年号 政和 、 宣和 的并称。亦借指 宋徽宗 。 宋 王庭珪 《题宣和御画》诗:“ 长安 老人眼曾见, 万岁山 头翠华转。恨臣不及 宣 政 初,痛哭天涯观画图。” 金 元好问 《学东坡移居》诗之三:“亦有曇首帖,不辨作雁行。云景睿思物, 宣 政 旧所藏。”

门启

旧时士人相拜谒所用的帖。 宋 李光宪 《北梦琐言》卷九:“ 大中 年, 薛保逊 为举场头角,人皆体傚,方作门状,洎后仍以所怀,列於启事,随启诣公相门,号为门状、门启,虽繁於名纸,各便於时也。”

紫宸

(1).宫殿名,天子所居。 唐 宋 时为接见群臣及外国使者朝见庆贺的内朝正殿,在 大明宫 内。 唐 杜甫 《冬至》诗:“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 紫宸 。”

(2).泛指宫廷。 明 沉鲸 《双珠记·邮亭失珠》:“纔离 紫宸 ,平步莲鞋稳。” 清 孙枝蔚 《北山》诗:“战士从来苦,谁曾达 紫宸 。”参阅《唐六典·尚书工部》、 宋 王应麟 《玉海·宫室·唐紫宸殿》。

(3).借指帝王、帝位。《晋书·后妃传序》:“若乃作配皇极,齐体紫宸,象玉牀之连后星,喻金波之合羲璧。”《梁书·元帝纪》:“紫宸旷位,赤县无主,百灵耸动,万国回皇。”

彩笔

画彩 * 画用的笔或彩色的图画笔

书命

(1).犹书信。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往者伐鼓北征 公孙瓚 。彊寇桀逆,拒围一年。 操 因其未破,阴交书命,外助王师,内相掩袭。”

(2).书写诏书、命令。 唐 刘禹锡 《代郡开国公王氏先庙碑》:“厥后三典书命,再参内廷。” 宋 王禹偁 《寓直偶题》诗:“两朝书命媿无才,漫逐词臣侍玉阶。”

花砖

有彩色花纹的釉面砖,主要用来墁地

立班

上朝时依品秩站立。 唐 白居易 《待漏入阁书事奉赠元九学士阁老》诗:“彩笔停书命,花甎趁立班。”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於礼,羣臣无一日不朝者,故正衙虽不坐,常参官犹立班,俟放朝乃退。”

稀星

稀疏的星。 唐 杜甫 《倦夜》诗:“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唐 白居易 《待漏入阁书事奉赠元九学士阁老》诗:“稀星点银砾,残月堕金环。”

银砾

(1).含银的小颗粒。 南朝 宋 王韶之 《始兴记》:“ 冷君 西北有 小首山 。 元嘉 元年夏,霖雨山崩,自巔及麓,崩处有光耀,有若星辰焉,居人聚观,皆是银砾,铸得银也。”

(2).比喻闪着银光的点状物。 南朝 梁简文帝 《同刘谘议咏春雪》:“晚霰飞银砾,浮云暗未开。” 唐 白居易 《待漏入阁书事奉赠元九学士阁老》诗:“稀星点银砾,残月堕金环。” 唐 李商隐 《闻著明凶问哭寄飞卿》诗:“江势翻银砾,天文露玉绳。”

残月

清晨出现的弯月;残缺不圆的弯月

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金环

亦作“ 金鐶 ”。1.金制的环。或作信物,或作饰品。(1)手镯。《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孌,貽我彤管” 毛 传:“生子月辰,则以金环退之,当御者以银环进之,著于左手,既御,著于右手。”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2)耳坠子。 后蜀 欧阳炯 《南乡子》词:“耳坠金环穿瑟瑟,霞衣窄。” 清 洪昇 《金环曲·为项家妇作》:“朝来笑倚镜臺立,代繫金鐶云髩边。”(3)约束头发的半圆形环。 郭沫若 《星空·广寒宫》:“ 嫦娥 二人自右翼负书笈而出,散发,勒以金环,额前着银星一朵。”(4)马匹上的装饰品。 唐 李贺 《高轩过》诗:“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轡摇玲瓏。”

(2).金属门环。 宋 孙光宪 《菩萨蛮》词:“月华如水笼香砌,金环碎撼门初闭。”

传水

谓计时器滴水。形容时光流逝。 唐 白居易 《待漏入閤书事奉赠元九学士阁老》诗:“闇漏犹传水,明河渐下山。”

明河

天河,银河。 唐 宋之问 《明河篇》:“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 宋 欧阳修 《秋声赋》:“星月皎洁,明河在天。” 黄节 《七夕园坐夜归同菑叟》诗:“雨后明河淡欲流,病餘不觉已成秋。”

下山

地下采矿时挖掘的没有直通地面出口的倾斜巷道,主要用来由下向上运送矿石

分地

亦作“ 分墬 ”。1.分封土地。《礼记·祭法》:“天下有王,分地建国,置都立邑。” 汉 刘向 《说苑·政理》:“ 晋文侯 问政於 舅犯 。 舅犯 对曰:‘分熟不如分腥,分腥不如分地。’”

(2).分割土地。《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是二 晋 不战而分地,不耕而穫之。”

(3).遍地;随地。 南朝 梁 陶弘景 《水仙赋》:“中天起浪,分地泻波。” 宋翁卷 《晓对》诗:“梅花分地落,井气隔帘生。”

(4).谓区分土质所宜,种植五谷。 南朝 梁 沉约 《梁明堂登歌·歌青帝》:“飭农分地,人粒惟始。” 唐 王维 《座上走笔赠薛璩慕容损》诗:“分地依 后稷 ,用天信 重黎 。” 赵殿成 笺注:“ 后稷 乃列封疆画畔界,以分土地之所宜,闢土殖穀,以用养民。”

(5).分防之地。 宋 岳珂 《桯史》附录《吁天辨诬通叙》:“ 淮西俊 之分地, 赵鼎 命之,怯敌不行。迨先臣一战而捷, 俊 则耻之。”

(6).在中国 * 领导的土地改革中,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四:“ 萧队长 想知道屯子里人对头年分地的印象。”

亦作“ 分墬 ”。1.诸侯的封地。《史记·项羽本纪》:“﹝ 张良 ﹞对曰:‘ 楚 兵且破, 信 ( 韩信 )、 越 ( 彭越 )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汉书·地理志下》:“至 襄王 以 河内 赐 晋文公 ,又为诸侯所侵,故其分墬小。” 颜师古 注:“墬,古地字。”《续资治通鉴·元武宗至大三年》:“又封 三宝努 为 楚国公 ,以 常州路 为分地。”

(2).封建社会里,农民从封建主那里分到的土地。土地所有权属于封建主,农民耕种分地,向封建主缴纳地租或服劳役。

仰天

仰面向天

仰天大笑

炉烟

见“ 炉烟 ”。

亦作“ 炉烟 ”。1.熏炉或香炉中的烟。 南朝 梁简文帝 《晓思诗》:“炉烟入斗帐,屏风隐镜臺。” 宋 苏轼 《青牛岭高绝处有小寺人迹罕到》诗:“暮归走马沙河塘,炉烟裊裊十里香。”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炉烟暗递浩歌声。”

(2). 庐山 香炉峰 的云气。借指 香炉峰 。 宋 梅尧臣 《寄王江州》诗:“何尝闻堠火,唯是对炉烟。潮到 盆城 否?犹期信可传。”

(3).旧时宫殿前丹墀设焚香炉,后因以指代宫廷、朝官。 唐 无名氏 《元日观上公献寿赋》:“趋云陛以陈词,向炉烟而稽首。” 唐 韦应物 《燕李录事》诗:“与君十五侍皇闈,晓拂炉烟上赤墀。” 唐 方干 《送杭州李员外》诗:“必恐驻班留立位,前程一步是炉烟。”

(4).指炉火。 宋 周邦彦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词:“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炉,一本作“ 罏 ”。

纶闱

犹纶阁。中书省的代称。撰拟制诰之所。 唐 白居易 《待漏入阁书事奉赠元九学士阁老》诗:“纶闈慙并入,翰苑忝先攀。” 宋 郑文宝 《南唐近事》:“﹝ 张洎 ﹞謁 韩熙载 , 韩 一见,待之如故,谓曰:‘子好,中书舍人。’顷之, 韩 主文。 洎 擢第,不十年,果主纶闈之任。” 清 钱谦益 《王元之自翰林谪官》诗之二:“纶闈旧侣苍苔在,僧舍新愁白髮知。”

并入

(1) 把个人或一个团体归入较大的单位或团体中去

把联邦德国师团并入大西洋防务体系

(2) 和已经存在着的东西相合并

乙液并入甲液呈色的复杂化学过程

翰苑

(1).文苑。文翰荟萃之处。 唐 王勃 《上武侍极启》:“攀翰苑而思齐,傃文风而立志。”

(2).翰林院的别称。《宋史·萧服传》:“文辞劲丽,宜居翰苑。”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得树》:“二甲第二入翰苑,非其志也。”

青袍

(1).青色的袍子。《古诗》:“青袍似春草,长条随风舒。” 南朝 梁 何逊 《与苏九德别》诗:“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 唐 杜甫 《渡江》诗:“渚花张素锦,汀草乱青袍。”

(2).比喻包围在树干上的苔藓。 元 明本 《苔梅》诗:“玉堂试看青袍客,莫忘 江 南有白衣。”按,苔梅,谓枝干上生有苔藓之梅。

(3).学子所穿之服。亦借指学子。 唐 许浑 《酬殷尧藩》:“莫怪青袍选, 长安 隐旧春。” 清 唐孙华 《浙闱撤棘后闻以铨曹公事连染左官》诗之二:“较比 翟公 添气色,青袍日日到门来。”参见“ 青衿 ”。

(4). 汉 以后贱者穿青色衣服。因指贱者之服。 唐 杜甫 《徒步归行》:“青袍朝士最困者,白头拾遗徒步归。” 仇兆鳌 注:“公往行在,麻鞋謁帝,有青袍而无朝服。”《宣和遗事》后集:“ 粘罕 令左右将青袍迫二帝易服。”

(5).借指寒士。 唐 李商隐 《泪》诗:“朝来 灞水桥 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刘学锴 等集解引 陈帆 曰:“然自我言之,岂 灞水桥 边以青袍寒士而送玉珂贵客,穷途饮恨,尤极可悲而可涕乎?”

(6). 唐 贞观 三年,规定八品、九品官服青色, 显庆 元年,规定深青为八品之服,浅青为九品之服。 唐 高适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诗:“此时亦得辞渔樵,青袍裹身荷圣朝。”按,此处“青袍”指县尉之服。

(7).泛指品位低级的官吏。 元 柳贯 《太子受册礼成赴西内朝贺退归书事》诗:“青袍最困微班忝,亲向前星挹斗杓。”

(8).借指出仕。 宋 林逋 《寄祝长官坦》诗:“深心赖黄卷,垂老愧青袍。”

(9). 唐 时幕府官居六品,六品服深绿,故称。 唐 杜甫 《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黄卷真如律,青袍也自公。” 仇兆鳌 注:“《唐志》尚书员外郎,从六品。 上元 元年制,五品服浅緋,六品服深緑。 朱 注:‘公时已赐緋,而云青袍者,以在幕府故耳。旧注谓青袍九品服,误矣。’”

诗仙

才情高超、气韵飘逸的诗人,如称唐代诗人李白为“诗仙”

酒病

犹病酒。因饮酒过量而生病。 唐 姚合 《寄华州李中丞》诗:“养生非酒病,难隐题诗名。” 清 黄景仁 《钱塘舟次》诗:“风雪衣单知岁晚,江湖酒病与年深。”

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好去

送别之词。犹言好走,一路平安。 唐 张鷟 《游仙窟》:“皆自送 张郎 曰:‘好去,若因行李,时復相过。’”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出庙门百许步,闻后有大声曰:‘ 李僕射 好去。’” 唐 白居易 《南浦别》诗:“一看肠一断,好去莫迴头。” 元 马致远 《耍孩儿·借马》套曲:“道一声好去,早两泪双垂。”

鹓鸾

(1).比喻朝官。 唐 高适 《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鵷鸞粉署起,鹰隼 柏臺 秋。” 宋 刘克庄 《水调歌头·和林卿韵》词:“永别鵷鸞,已盟猿鹤,肯学 周顒 出草堂。”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六:“彤墀小立缀鵷鸞,金碧初阳当画看。”参见“ 鵷鷺 ”。

(2).比喻贤者。 唐 王勃 《秋日楚州郝司户宅饯崔使君序》:“城池当要害之衝,寮寀尽鵷鸞之选。” 宋 苏轼 《叶公秉王仲至见和次韵答之》:“共喜鵷鸞归禁籞,心知日月在重霄。”

(3). 唐 时六厩之一。

冲天

冲入蓝天,指情绪激越高亢

斗志冲天

冲天的怒火

诗文赏析


 停书命:一作停书几。佩尾:一作旆尾。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