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月庵

作者:释宗琏 朝代:宋代

赞月庵原文

这个老汉,浑无缝罅。
点铁成金,指鹿为马。
以张拙秀才语擒纵多口,阿师跨三脚驴儿,指点诸方话霸。
遇贱时三世诸佛正眼难窥,遇贵时八大龙王亦难酬价。
阿呵呵,也大差。
只因会春园里失却眼晴,从此恶名滔滔流遍天下。
高挂虚堂兮如师子全威,一任百怪千妖暗中惊讶。
灯禅灯禅,第一不得容易与伊点化。

诗词问答

问:赞月庵的作者是谁?答:释宗琏
问:赞月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宗琏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宗琏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这个

(1) 目前的、附近的或心中想到的或刚才提到的人、物或想法

坐在我旁边的这个人是出价最高的人

(2) 已经或正在谈及、暗示或举例说明的人或事物

这个就是他努力的成果

老汉

(1) 年老的男子

(2) 老年男人的自称

缝罅

空隙。《朱子语类》卷六七:“又有説得极密处,无缝罅,盛水不漏。”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上》:“ 杨用修 《词品》记 寿涯禪师 咏 鱼篮观音 云:‘深愿弘慈无缝罅,乘时走入众生界。’”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有万千机会看到那些造船工匠在太阳下安置一只小船的龙骨,或把粗麻头同桐油石灰嵌进缝罅里补治旧船。”

点铁成金

本是古代方士的一种法术,用手一指点,铁即变成金子。后比喻修改文字,化腐朽为神奇

指鹿为马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秀才

(1) 明清两代称生员

(2) 泛指读书人

传一乡秀才观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擒纵

(1).捉住与释放。 唐 李邕 《斗鸭赋》:“集如异国之同盟,散若诸侯之背约。迭如擒纵,更相触搏。”

(2).喻事之严宽缓急。 唐 元稹 《唐故开府上柱国南阳郡王赠某官碑文铭》:“少学读经史子,至古今成败之言,尤所穷究,遂贯穿於神枢鬼藏之间,而尽得擒纵弛张之术矣!”

多口

多言,不该说而说。《孟子·尽心下》:“无伤也,士憎兹多口。” 汉 王符 《潜夫论·交际》:“士贵有辞,亦憎多口。故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秀秀 道:‘我因为你,吃郡王打死了,埋在后花园里。却恨 郭排军 多口,今日已报了寃仇,郡王已将他打了五十背花棒。’”《水浒传》第一一八回:“将军来收此贼,与民除害,老僧只是不敢多口,恐防贼人知得。今既是天兵处差来的头目,便多口也无防。”

阿师

称僧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怪术》:“﹝ 李秀才 ﹞因奉手袖中,据两膝,叱其僧曰:‘粗行阿师,争敢輒无礼,柱杖何在?可击之。’” 宋 范成大 《宝现溪》诗:“跃珠本具眼,聊共阿师戏。”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邂逅 云中 老阿师,里人许我话 刘 雷 。”

脚驴

供人雇来搬运或乘坐的驴。

指点

指示;点明

舟人指点。——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指点两峰。——《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诸方

(1).各地方。《晋书·何劭传》:“每诸方贡献,帝輒赐之,而观其占谢焉。” 南朝 梁元帝 《庾先生承先墓志》:“诸方未游,佳城已望。”《新唐书·百官志二》:“大朝会,诸方起居,则受其表状。”

(2).犹诸道。 宋 苏轼 《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诗:“诸方人人把雷电,不容细看真头面。”

(3).别的方位;别的地方。《太平广记》卷二 * 引 五代 王仁裕 《王氏见闻·韩伸》:“又或云某方位去吉,即往之,诸方纵人牵之不去。”《景德传灯录·池州南泉普愿禅师》:“僧辞,问云:‘学人到诸方,有人问和尚近日作么生,未审如何祇对。’”

话霸

见“ 话欛 ”。

三世

(1) 三代,常指祖孙三代

(2) 在美洲,尤指在美国出生并受教育的第二代日本移民的子女

正眼

眼睛向正前(看)

她连惊险的杂技都不敢正眼看一下

龙王

神话传说中在水里统领水族并掌管行云降雨的神

酬价

亦作“酧价”。偿付代价。《古尊宿语录》卷二五:“朕收得中原之宝,只是无人酧价。”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至 泗 上,徒步至市中买鱼,酬价未谐,估人呼为保仪。” 明 周履靖 《锦笺记·游杭》:“马非蹀躞寧酬价,人不嬋娟肯动心。”

呵呵

象声词,笑声

失却

失去

失却了一切记忆

从此

(1) 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恶名

丑恶的名声

恶名远扬

滔滔

(1) 形容大水奔流貌

白浪滔滔

(2) 比喻言行或其他事物连续不断

他滔滔地辩论着,脸上兴奋得通红。——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

这使他们骄傲了,一路滔滔开向平型关,…。—— 周立波《悼田守尧同志》

年滔滔而自远兮,寿冉冉而愈衰。——《楚辞·东方朔·七谏》

(3) 盛大;普遍

天下滔滔,知我者希。——《新唐书》

况且老荆那样的人,滔滔者皆是,换一个来,何尝会比他好?—— 茅盾《路》

(4) 和暖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楚辞·九章》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虚堂

高堂。 南朝 梁 萧统 《示徐州弟》诗:“屑屑风生,昭昭月影。高宇既清,虚堂復静。” 唐 戎昱 《客堂秋夕》诗:“隔窗萤影灭復流,北风微雨虚堂秋。” 宋 朱熹 《山北纪行》之十:“北渡 石塘桥 ,西访 濂溪 宅。乔木无遗株,虚堂唯四壁。” 清 顾炎武 《悼亡》诗之二:“北府曾缝战士衣,酒浆宾从各无违。虚堂一夕琴先断,华表千年鹤未归。”

师子

(1).狮子。亦称狻麑。《汉书·西域传上·乌弋山离国》:“ 乌戈 地暑热莽平……而有桃拔、师子、犀牛。” 唐 元稹 《和李校书·西凉伎》:“师子摇光毛彩竖,胡姬醉舞筋骨柔。” 章炳麟 《汉土始知欧洲各国略说》:“ 开元 七年,因 吐火罗 大酋献师子、羚羊。”

(2).佛家用以喻佛,指其无畏,法力无边。 前蜀 贯休 《寄大愿和尚》诗:“自怜亦是师子子,未逾三载能嚬呻。”参见“ 师子吼 ”。

(3).指古 师子国 ,即今 斯里兰卡 。《南史·宋纪中·文帝》:“ 倭 、 百济 、 呵罗单 、 林邑 、 呵罗他 、 师子 等国并遣使朝贡。”《新唐书·西域传下·师子》:“ 师子 居西南海中,延袤二千餘里……能驯养师子,因以名国。”

一任

(1).担任官职期满为一任。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致仕》:“士人歷官一任,得外无官谤,中无所愧于心。”《宋史·孝宗纪一》:“ 乾清 二年六月戊戌,詔:改官人实歷知县一任,方许关升,著为定式。”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一折:“幼习儒业,颇看诗书,受十年苦苦孜孜,博一任欢欢喜喜,小生今上朝取应去。”

(2).听凭。 唐 杜甫 《鸥》诗:“雪暗还须浴,风生一任飘。” 仇兆鳌 注引 罗大经 云:“虽风雪凌厉,亦不暇顾。” 元 无名氏 《度柳翠》第一折:“一任你漫天飞柳絮;儘着你满地落风尘。”《儿女英雄传》第十回:“他早已猜透 十三妹 要把他两家合成一家、一举三得的用意,所以一任 十三妹 调度,更不过问。” 鲁迅 《书信集·致李霁野》:“这种东西,我本无用,她也无用,一任 罗太太 抛入字纸篓去罢!”

百怪

(1).多种怪异。 汉 王充 《论衡·订鬼》:“人之且死,见百怪。” 宋 苏辙 《和子瞻泗州僧伽塔》:“蛟龙百怪不敢近,迴风倒浪归无踪。”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龙神需舍利经文》:“后舟载者俱见海神百怪,攀船而上,以经轴为求。”

(2).各种奇想。 唐 韩愈 《调张籍》诗:“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暗中

(1) 不公开的;私下里

我被暗中告以此事

(2) 秘密地

老牌的贵族外交家们暗中破坏了德国与西方民主国家结盟的图谋

(3) 在黑暗中

暗中摸索

惊讶

惊异;惊奇

她已司空见惯,从不显得惊讶

禅灯

寺庙灯火。 唐 贾岛 《送慈恩寺霄韵法师》诗:“清磬先寒角,禪灯彻晓烽。”

第一

(1) 排在最前的

排名第一

(2) 首要的,最重要的

质量第一

不得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易与

(1).容易对付。含有轻蔑之意。《史记·项羽本纪》:“ 汉 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元年》:“ 英格 自是知 辽 兵之易与矣。” 明 胡应麟 《诗薮续编·国朝上》:“不然,即万言易与耳。”

(2).容易相处。 明 文徵明 《铁柯记》:“君居常若易与,而廉稜整整弗少弛。” 清 钮琇 《觚賸续编·醉隐记》:“耕夫牧子,有招輒往,往輒尽醉,而人亦乐公之易与。”

点化

道教传说中说神仙能使用法术使物变化。后借指僧道用言语启发人,使其悟道泛指启发开导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