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六十四首

作者:张伯端 朝代:宋代

绝句六十四首原文

卦中设象本仪形,得象忘言意自明。
后世迷徒惟泥象,却行卦炁望飞升。

诗词问答

问:绝句六十四首的作者是谁?答:张伯端
问:绝句六十四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伯端的名句有哪些?答:张伯端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设象

(1).犹悬象。设立、宣布法令。《国语·齐语》:“ 管子 对曰:‘昔吾先王 昭王 、 穆王 ,世法 文 武 远绩以成名,合羣叟,比校民之有道者,设象以为民纪。’” 韦昭 注:“设象,谓设教象之法於象魏也。《周礼》:‘正月之吉,悬法於象魏,使万民观焉,挟日而敛之。’所以为民纪纲也。”

(2).用形象的譬喻。《文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夫似是之言,莫不动听;因形设象,易为变观。” 吕延济 注:“因形势以设比象,故易改观。”

(3).设置形象。 宋 刘敞 《土牛行》:“立春自昔为土牛,古人设象今人愁;岂有范泥作头角,便可代天熙九畴。”

仪形

(1).仪容;形体。 晋 谢灵运 《庐山慧远法师诔》:“从容音旨,优游仪形,广演慈悲,饶益众生。”《文选·王俭<褚渊碑文>》:“德猷靡嗣,仪形长递。” 李善 注:“仪形,容仪形体也。”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观 李郎 仪形器宇,真丈夫也。” 明 吴承恩 《陌上佳人赋》:“吾今不暇悉其颜状、意态、风标、仪形。”

(2).谓画其形貌。《文选·左思<魏都赋>》:“丹青炳焕,特有 温室 ,仪形宇宙,歷象圣贤。” 李周翰 注:“言於 温室殿 画天地之形、圣贤之象。”

(3).效法。《汉书·王莽传上》:“唯陛下深惟祖宗之重,敬畏上天之戒,仪形 虞 周 之盛。” 颜师古 注:“仪形,谓则而象之。”

(4).行法规;做楷模。《魏书·广平王匡传》:“﹝ 匡 ﹞性耿介,有气节。 高祖 器之谓曰:‘叔父必能仪形社稷,匡辅朕躬,今可改名为 匡 ,以成克终之美。’” 唐 元稹 《赠郑余庆太保》:“况朕小子获承祖宗,实赖一二元老朝夕教诲,以仪形於四方。”

(5).典范;楷模。 晋 陆机 《赠冯文羆迁斥丘令》:“民之肯好,狂狷厉圣;仪形在昔,予闻子命。”《北齐书·王昕传》:“ 元景 位望微劣,不足使殿下式瞻仪形,安敢以亲王僚寀,从厮养之役。” 宋 苏轼 《告文宣王文》:“载空言於典籍,示后世之仪形。”

忘言

(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陈师道 《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

(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晋书·山涛传》:“后遇 阮籍 ,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韩愈 《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抗疏中辍》:“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叙,似乎蛇足。”

自明

不需证明,不言而喻

后世

(1) 所有相继的世代

后世之谬其传。——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后世之君。——清· 黄宗羲《原君》

(2) 又

旷后世而不闻。

后世且行之。——清· 刘开《问说》

为了后世的利益

(3) 后代

后世子孙

迷徒

迷失正道的人。《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若非勤诱迷徒切,争得舟航嶮浪开。”《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上从诸佛求真法,下化迷徒出苦津。”

泥象

拘泥形迹。 明 唐顺之 《吏部郎中薛西原墓志铭》:“世儒泥象于有无之内,而不知无为之为有为也。”

却行

亦作“却行”。1.倒退而行。《战国策·燕策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汉书·高帝纪下》:“后上朝, 太公 拥彗,迎门却行。上大惊,下扶 太公 。” 宋 苏轼 《集英殿秋宴教坊词·放队》:“峨鬟佇立,敛袂却行。” 康有为 《上清帝第六书》:“謡谤并起,水火相攻,以此而求变法之有效,犹却行而求及前也。”

(2).指能倒走的小动物,如蚯蚓之属。《周礼·考工记·梓人》:“却行、仄行、连行、紆行……谓之小虫之属。” 郑玄 注:“却行,螾衍之属。” 陆德明 释文:“案此虫能两头行,是却行。”

飞升

(1) 旧指修炼成功,飞腾上天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聊斋志异·促织》

(2) 往上升;往上飞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