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五首

作者:李谦 朝代:宋代

秋怀五首原文

西风入商管,众木夜有声。
候虫竟何为,聒聒终夕鸣。
彼亦有所思,感此岁月征。
人生岂异适,长啸一拊楹。

诗词问答

问:秋怀五首的作者是谁?答:李谦
问:秋怀五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谦的名句有哪些?答:李谦名句大全

李谦秋怀五首书法欣赏

李谦秋怀五首书法作品欣赏
秋怀五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西风

(1) 从西方吹来的风

温带的盛行西风

(2)

(3) 指秋风

(4) 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商管

商鞅 与 管仲 的并称。《韩非子·五蠹》:“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 商 管 之法者家有之,而国愈贫,言耕者众,执耒者寡也。”

有声

有声誉;著称。《诗·大雅·文王有声》:“ 文王 有声,遹骏有声。”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张耳 之贤,有声 梁 魏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秦中丞》:“ 沉 登甲戌进士,授 粤 之 顺德 令,以清峻称。入为郎,出为守,俱有声。”

候虫

随季节而生或发鸣声的昆虫。如夏天的蝉、秋天的蟋蟀等。《礼记·月令》按月记载当月的虫类,包括毛虫、羽虫、鳞虫、昆虫等。后多指昆虫。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纻舞歌词》:“絃悲管清月将入,寒光萧条候虫急。” 唐 李贺 《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诗:“新桥倚云阪,候虫嘶露朴。” 金 元好问 《秋怀》诗:“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

何为

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聒聒

(1).多言喧扰貌。引申有愚而拒善自用之意。《书·盘庚上》:“今汝聒聒,起信险肤,予弗知乃所讼。” 孔 传:“聒聒,无知之貌。” 陆德明 释文:“ 马 及《説文》皆云拒善自用之意。” 明 唐寅 《醉时歌》:“几番死兮几番活,大梦无凭閒聒聒;都是自家心念生,无念无生即解脱。”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秀姑》:“路上又遇一失路人,再三求住,聒聒不休。”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藉言天然,则禘祫海藻,享祧蝯蜼,六洲之氓,五色之种,谁非出於一本?而何必为是聒聒者邪?”

(2).象声词。 唐 皇甫冉 《杂言月洲歌送赵冽还襄阳》:“流聒聒兮湍与瀨,草青青兮春更秋。” 宋 欧阳修 《归田四时乐春夏》诗之一:“鸣鳩聒聒屋上啄,布穀翩翩桑下飞。”《西游记》第十三回:“疏林内山禽聒聒,庄门外细犬嘹嘹。” 康濯 《东方红》第十二章五:“人丛中爆发出了聒聒不停的掌声。整个会场接着更喧腾的宛如烧起了大火。”

(3).即聒聒儿。 明 袁宏道 《畜促织》:“又有一种,似蚱蜢而身肥大,京师人谓之聒聒,亦捕养之。南人谓之纺线娘。”参见“ 聒聒儿 ”。

终夕

通宵;彻夜。《左传·昭公二十年》:“终夕与於燎。” 唐 杜甫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操纸终夕酣,时物集遐想。”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木兰行围制度》:“或有时上引诸文士賡唱终夕,以示暇焉。”

有所

有所,无所类同。有:存在。无:没有,不存在。所:此为代词。 

例句:

战国·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列子》: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 

岁月

年月日子;时间

岁月如流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长啸

(1).大声呼叫。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长啸哀鸣,翩幡互经。” 宋 岳飞 《满江红·写怀》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许地山 《空山灵雨·生》:“它在竹林里长着的时候,许多好鸟歌唱给它听,许多猛兽长啸给它听。”

(2).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古人常以此述志。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向闻长啸月下,韵甚清激,私心奉慕,愿接清论。” 宋 苏轼 《和林子中待制》:“早晚 渊明 赋《归去》,浩歌长啸老 斜川 。”《群音类选·四节记·复游赤壁》:“长啸若轻狂,振山林谷应如璜。”

(3).钟之别名。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乐器名》:“鐘,一名为长啸。”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