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潭在秋浦桃树陂下余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原文

康乐上官去,永嘉游石门。
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
我来游秋浦,三入桃陂源。
千峰照积雪,万壑尽啼猿。
兴与谢公合,文因周子论。
扫崖去落叶,席月开清樽。
溪当大楼南,溪水正南奔。
回作玉镜潭,澄明洗心魂。
此中得佳境,可以绝嚣喧。
清夜方归来,酣歌出平原。
别后经此地,为余谢兰荪。

诗词问答

问:《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潭在秋浦桃树陂下余新名此潭)》的作者是谁?答:李白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李白的名句有哪些?答:李白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李白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潭在秋浦桃树陂下余新名此潭)书法作品欣赏
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潭在秋浦桃树陂下余新名此潭)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179_25

参考注释

康乐

(1).安乐。《礼记·乐记》:“嘽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 梁启超 《论进步》:“其羣治之光华美满也如彼,其人民之和亲康乐也如彼。”

(2).淫乐。康,通“ 荒 ”。 汉 刘向 《说苑·权谋》:“ 中山 之俗,以昼为夜,以夜继日,男女切踦,固无休息,淫昏康乐,歌謡好悲,其主弗知恶,此亡国之风也。”

(3).舞曲名。《史记·孔子世家》:“选 齐 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 司马贞 索隐引 王肃 云:“舞曲名也。”

(4).指 南朝 宋 文学家 谢灵运 。《宋书·谢灵运传》:“﹝ 灵运 ﹞袭封 康乐公 ,性奢豪,车服鲜丽,衣裳器物,多改旧制,世共宗之,咸称 谢康乐 也。” 南朝 梁 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山川﹞实是欲界之仙都,自 康乐 以来,未復有能与其奇者。” 唐 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羣季俊秀,皆为 惠连 ;吾人咏歌,独惭 康乐 。”

上官

(1) 复姓

(2) 高官;大官

永嘉

永嘉郡,治所在今浙江永嘉县

展转四明天台,以至 永嘉。——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石门

(1). 春秋 鲁 城外门。《论语·宪问》:“ 子路 宿於 石门 。晨门曰:‘奚自?’ 子路 曰:‘自 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2).借指贤者。 汉 焦赣 《易林·革之旅》:“ 石门 晨开,荷蕢疾贫,遁世隐居,竟不逢时。”《后汉书·蔡邕传》:“是故天地否闭,圣哲潜形, 石门 守晨, 沮 溺 耦耕。”

(3).控制水流的石闸。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灵帝 建寧 中,又增脩石门,以遏渠口,水盛则通注,津耗则輟流。”

(4).古代用于控扼要道的一种石砌防御工事。《三国志·蜀志·张嶷传》“拜为牙门将,属 马忠 ” 裴松之 注引《益部耆旧传》:“ 羌 於要厄作石门,於门上施牀,积石於其上,过者下石槌击之,无不糜烂。”

(5).古道路名。(1) 隋 唐 时自 四川盆地 通向 云贵高原 的重要道路,在 秦 五尺道的基础上修筑而成,因路经今 四川省 高县 境内的 石门山 得名。起自今 四川 宜宾 ,南抵 云南 曲靖 ,再通往 昆明 、 大理 等处。 唐 与 南诏 之间的交通,多经由此道。(2)指古 褒斜谷 通道。在今 陕西 西南,道旁多摩崖刻石,以 东汉 的《石门颂》、 北魏 的《石门铭》最为著名。

孤屿

孤立的岛屿。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江中孤屿》诗:“乱流趋正絶,孤屿媚中川。” 唐 孟浩然 《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诗:“云物凝孤屿,江山辨四维。”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山》诗:“ 赤城 渐微没,孤屿前嶢兀。”

千载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秋浦

秋日的水滨。 唐 张九龄 《别乡人南还》诗:“东南行舫远,秋浦念猿吟。” 唐 李贺 《蜀国弦》诗:“凉月生秋浦,玉沙粼粼光。”

积雪

(1).堆积如雪;堆积起来的雪。《楚辞·九歌·湘君》:“桂櫂兮兰枻,斲冰兮积雪。” 王逸 注:“言己乘船,遭天盛寒,举其櫂楫,斲斫冰冻,纷然如积雪。” 晋 陶潜 《咏贫士》之五:“ 袁安 困积雪,邈然不可干。” 唐 皇甫冉 《送令狐明府》诗:“荒林藏积雪,乱石起惊湍。” 宋 徐铉 《木兰赋》:“伊庭中之奇树,有木兰之可悦。外烂烂以凝紫,内英英而积雪。” 巴金 《答井上靖先生》:“在那个寒冷的夜晚,您的庭院中积雪未化。”

(2).积久下雪。《晋书·陶侃传》:“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厅事前餘雪犹湿,於是以屑布地。”

谢公

(1).指 晋 谢安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桓子野 每闻清歌,輒唤‘奈何!’ 谢公 闻之曰:‘ 子野 可谓一往有深情。’” 唐 李白 《示金陵子》诗:“ 谢公 正要 东山 妓,携手林泉处处行。”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送施圣与枢密帅隆兴》词:“试问 东山 风月,更著中年丝竹,留得 谢公 否?”

(2).指 南朝 宋 谢灵运 。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谢公 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唐 钱起 《送包何东游》诗:“子好 谢公 跡,常吟孤屿诗。” 明 高启 《天平山》诗:“难追 谢公 游,空发 阮生 慟。”

(3).指 南朝 齐 谢朓 。 唐 李白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谁念北楼上,临风怀 谢公 。”

(4).指 宋 谢景初 。 元 费著 《笺纸谱》:“纸以人得名者,有 谢公 ,有 薛涛 。”参见“ 谢公牋 ”。

落叶

落叶植物在生长季节末或一短时间内的叶子分离或脱落,或裸子植物在全年内断断续续的自然掉叶

清樽

见“ 清尊 ”。

大楼

有多层的楼房,可用于住家和办公

办公大楼

溪水

指从山里流出来的水流。《三国志·吴志·朱桓传》:“城外有溪水,去城一里所,广三十餘丈,深者八九尺,浅者半之,诸军勒兵渡去, 桓 自断后。” 唐 王建 《赠华州郑大夫》诗:“ 少华 山云当驛起,小敷溪水入城流。” 丁玲 《梦珂》:“从山顶流下许多条溪水,又清,又亮,又甜。”

南奔

(1).向南奔跑;南逃。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值五马之南奔,逢三星之东聚。”《隋书·音乐志上》:“於是乐人南奔, 穆皇 罗钟磬; 苻坚 北败, 孝武 获登歌。” 唐 李白 《永王东巡歌》之二:“ 三川 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 永嘉 。”《宋史·何灌传》:“ 靖康 元年正月二日,次 滑州 , 方平 ( 梁方平 )南奔, 灌 亦望风迎溃。”

(2). 南北朝 时期谓郎官转任治书侍御史者。《南史·谢几卿传》:“ 梁 天监 中,自尚书三公郎为治书侍御史。旧郎官转为此职者,世谓之南奔。”《通典·职官六》:“自 宋 齐 以来,此官不重。自郎官转持书者,谓之南奔。”按: 陈垣 《史讳举例》卷五:“‘持’应作‘治’。”

玉镜

(1).玉磨成的镜子。《南齐书·东昏侯纪》:“帝有膂力,能担 * 橦,自製杂色锦伎衣,缀以金花玉镜众宝,逞诸意态。”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六楹排玉镜,四座敷金鈿。”

(2).比喻清明之道。《尚书帝命验》:“ 桀 央玉镜,用其噬虎。” 郑玄 注:“玉镜喻清明之道。” 南朝 梁简文帝 《奉请上开讲启》:“玉镜宸居,金轮驭世。” 唐 李白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诗:“ 秦帝 沦玉镜, 留侯 降氛氲。”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今年既是 欧阳修 主考,此人玉镜高悬,冰壶朗照,二子定为首荐,诸君亦合同登。”

(3).比喻明月。 唐 张子容 《璧池望秋月》诗:“满轮沉玉镜,半魄落银钩。” 宋 杨万里 《月夜观雪》诗:“游遍琼楼霜欲晓,却将玉镜掛青天。”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牛小姐赏月》:“阑干露湿人犹凭,贪看玉镜。”《红楼梦》第四八回:“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掛冰盘。”

(4).比喻明静的水面。 唐 李白 《陪族叔晔游洞庭湖》诗之五:“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 君山 。” 宋 杨万里 《池亭》诗:“揩磨一玉镜,上下两青天。” 明 王宠 《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金屏匝地轴,玉镜开天容。”

(5).指婚娶的聘礼。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参成》:“这分明,是 温 家勾凤引鸞的玉镜。”《群音类选·玉丸记·病起成亲》:“追往昔玉镜亲收,喜今日东牀堪选。” 柳亚子 《盛湖竹枝词题词》诗之十一:“却教惭愧 朱 陈 好,玉镜 温郎 第二流。”参见“ 玉镜臺 ”。

澄明

清澈明洁

河水澄明

洗心

(1).洗涤心胸。比喻除去恶念或杂念。《易·繫辞上》:“圣人以此洗心。”《艺文类聚》卷三十引 汉 董仲舒 《士不遇赋》:“退洗心而内讼,固亦未知其所从。” 唐 徐浩 《宝林寺作》诗:“洗心听经论,礼足蠲凶灾。” 明 李东阳 《洗句亭》诗:“洗句復洗句,洗句先洗心。” 梁启超 《澳亚归舟杂兴》诗之二:“盪胸海风和霞吸,洗心天乐带涛听。”

(2).比喻改过自新。《后汉书·隗嚣传》:“今臣之事,在於本朝,赐死则死,加刑则刑。如遂蒙恩,更得洗心,死骨不朽。”《旧唐书·僖宗纪》:“如 王仙芝 及诸贼头领能洗心悔过,散卒休兵,所在州府投降,便令具名闻奏,朝廷当议奬升。”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夜里又做一篇,原想嬉皮笑脸,而仍剑拔弩张,倘不洗心,殊难革面,真是呜呼噫嘻,如何是好。”

中得

切合。 汉 王充 《论衡·寒温》:“岂喜怒之气,为小发不为大动邪?何其不与行事相中得也。”

佳境

美好的境界

渐入佳境

可以

(1) 表示可能或能够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表示许可

现在你可以走了

(3) 不坏;还好

她的英语还可以

(4) 很;厉害

这真闲得可以

嚣喧

亦作“ 嚣諠 ”。喧闹。 南朝 宋 谢灵运 《王子晋赞》:“ 王子 爱清静,区中实嚣諠。” 南朝 梁 沉约 《和左丞庾杲之移病》:“嚣喧满眼前,簿领纷盈膝。” 唐 李白 《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诗:“此中得佳境,可以絶嚣喧。”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未几,菊将开,闻其门嚣喧如市。” 艾青 《透明的夜》诗:“人的嚣喧,人的嚣喧。”

见“ 嚣喧 ”。

清夜

清静的夜晚。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於洞房。” 唐 李端 《宿瓜州寄柳中庸》诗:“怀人同不寐,清夜起论文。”《花月痕》第四六回:“而内阁大臣,尤循常袭故,旅进旅退於唯唯诺诺之间,清夜捫心,其能 * 乎?”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酣歌

尽兴歌唱

日与其徒置酒酣歌达曙。——清· 方苞《狱中杂记》

平原

广阔平坦的原野

吾村十里皆平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此地

这里,这个地方。 唐 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 燕丹 ,壮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 《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兰荪

(1).即菖蒲。一种香草。《文选·沉约<和谢宣城>》:“昔贤侔时雨,今守馥兰蓀。” 刘良 注:“兰蓀,香草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香草之类,大率多异名,所谓兰蓀,蓀即今菖蒲是也。”

(2).指佳子弟。 清 赵翼 《西干故里示侄亮采宝士侄孙公兰等》诗:“是我昔时初奋迹,瓣香能不望兰蓀。”参见“ 芝兰玉树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