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寄鹤林)

作者:葛长庚 朝代:宋代

沁园春(寄鹤林)原文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归去来兮。
叹折腰为米,弃家因酒,往之不谏,来者堪追。
形役奚悲,途迷未远,今是还知悟昨非。
舟轻扬,问征夫前路,晨色熹微。
欢迎童稚嘻嘻。
羡出岫云闲鸟倦飞。
有南窗寄傲,东皋舒啸,西畴春事,植杖耘耔。
矫首遐观,壶觞自酌,寻壑临流聊赋诗。
琴书外,且乐天知命,复用何疑。

诗词问答

问:沁园春(寄鹤林)的作者是谁?答:葛长庚
问:沁园春(寄鹤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沁园春(寄鹤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葛长庚的名句有哪些?答:葛长庚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三径

亦作“ 三逕 ”。 晋 赵岐 《三辅决录·逃名》:“ 蒋詡 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 求仲 、 羊仲 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晋 陶潜 《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 唐 蒋防 《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诗:“退跡依三逕,辞荣继二 疏 。” 宋 苏轼 《次韵周邠》:“南迁欲举力田科,三径初成乐事多。”《花月痕》第十五回:“旁边挂着一副对联是:一帘秋影淡於月,三径花香清欲寒。”

松菊

松与菊不畏霜寒,因以喻坚贞节操或具有坚贞节操的人。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唐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赠别》诗:“田园松菊今迷路,霄汉鸳鸿久絶羣。”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八:“ 陶潜 酷似 卧龙 豪,万古 潯阳 松菊高。”

归去来兮

归:返回。回去吧。指归隐乡里。

折腰

(1) 弯腰行礼,现引申作“倾倒”意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 * 《沁园春·雪》

(2) 屈身事人

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梁· 萧统《文选·陶渊明传》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来者

(1) 将来的事或人

来者犹可追

使来者读之。——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前来的人或物

来者不拒

形役

谓为形骸所拘束、役使。犹言被功名利禄所牵制、支配。 晋 陶潜 《归去来辞》:“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悵而独悲?” 宋 刘敞 《睡起》诗:“有生滞形役,万物安静便。” 清 朱鹤龄 《春日郊行同赵徐二子》诗:“营营欲何为,形役滋烦懣。”

昨非

昔日之非。 晋 陶潜 《归去来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宋 陆游 《书感》诗:“会凭香火消前业,已筑茆茨讼昨非。”自注:“余村居筑小轩,以‘昨非’名之。”

轻扬

(1).轻浮不正。 宋 范仲淹 《代胡侍郎奏乞馀杭州学名额表》:“臣伏见 餘杭郡 ,素为善地,蔚有秀民,宜恢 正始 之风,丕变轻扬之俗。”

(2).轻轻飘扬。 清 何洯 《竞渡歌》:“轻扬 楚 些三山落,急促 吴 謳十里闻。”《小说选刊》1982年第9期:“古老的 长城 依旧,只见那一丛丛茂密轻扬的红柳,像一片红云,衬着这绵延的古老城垣。”参见“ 轻颺 ”。

(3).扬扬自得貌。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乖崖剑术》:“遥见一举子乘驴径前,意甚轻扬,心忽生怒。”

征夫

(1) 行人

问征夫以前路。——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出征的兵将

将军白发征夫泪。——宋· 范仲淹《渔家傲》

前路

(1) 前面的道路

(2) 比喻以往的岁月或未来的岁月

茫茫前路

熹微

微明,光未盛的样子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欢迎

(1) 高兴地迎接

僮仆欢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他们欢迎旅行的人们归来

(2) 诚心希望;乐意接受

张开双臂欢迎这个组的到来

童稚

(1) 儿童

童稚般的举动

(2) 稚气;幼稚

嘻嘻

(1).欢笑貌;喜悦貌。《易·家人》:“妇子嘻嘻,终吝。” 孔颖达 疏:“嘻嘻,喜笑之貌也。”《素问·至真要大论》:“故《大要》曰:粗工嘻嘻,以为可知,言热未已,寒病復始。” 王冰 注:“嘻嘻,悦也。” 唐 韩愈 《崔评事墓铭》:“朝之言嘻嘻,夕之言怡怡。”

(2).象声词。笑声。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好着我尽在嘻嘻冷笑中,我劝着他怎不从?”《红楼梦》第二四回:“ 香菱 嘻嘻的笑道:‘我来找我们姑娘,总找不着。’” 骆宾基 《罪证》:“真不好意思,老财东嘻嘻--一个烟泡涨到三元了。”

(3).象声词。叹气声。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精华》:“若谓 奚齐 曰:嘻嘻,为大国君之子,富贵足矣,何以兄之位为欲居之,以至此乎云尔。” 凌曙 注引《广韵·平之》:“嘻,噫嘻,叹也。”

(4).象声词。鸟鸣声。 汉 焦赣 《易林·屯之晋》:“乌鸣嘻嘻,天火将起,燔我舘屋,灾及 姬后 。”注:“按《春秋》 襄公 三十年夏五月,或叫于 宋 太庙曰:譆譆!出出!鸟鸣于 亳 社,如曰譆譆,甲午, 宋 大灾, 宋 伯姬 卒。”

出岫

(1).出山,从山中出来。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之二》:“当他精光的脚还未踏着 华 土时,恐怕乌云已在出岫了。”

(2).比喻出仕。

倦飞

鸟倦于飞翔。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南窗

向南的窗子。因窗多朝南,故亦泛指窗子。 晋 陶潜 《问来使》诗:“我屋南窗下,今生几丛菊。” 南朝 梁 何逊 《闺怨》诗:“竹叶响南窗,月光照东壁。”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妇人悼亡诗》:“风雨南窗思往事,偷生此际独沾膺。” 鲁迅 《坟·未有天才之前》:“老先生要整理国故,当然不妨去埋在南窗下读死书。”

寄傲

寄托旷放高傲的情怀。 晋 陆云 《逸民赋》:“眄清霄以寄傲兮,泝凌风而頽叹。”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唐 司空图 《连珠》:“苟惭白首而待聘,不若 沧洲 而寄傲。” 宋 陆游 《休日留园中至暮乃归》诗:“尽道官身属太仓,未妨寄傲向林塘。” 明 汪廷讷 《狮吼记·赤壁》:“幽栖处,喜二客从予寄傲。斗酒藏家,鱸鱼归网,怎不向江头遐眺!”

东皋

水边向阳高地。也泛指田园、原野。 三国 魏 阮籍 《辞蒋太尉辟命奏记》:“方将耕於东皋之阳,输黍稷之税,以避当涂者之路。”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宋 范仲淹 《太子中舍致仕范府君墓志铭》:“以东皋所入,日为鸡黍之具,故贫而常乐。” 明 王錂 《春芜记·宸游》:“见山川掩映,东皋丽日明,到处香车簇拥。”

舒啸

亦作“ 舒歗 ”。犹长啸。放声歌啸。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唐 储光羲 《题崔山人别业》诗:“东岭或舒啸,北窗时讨论。” 宋 张孝祥 《临江仙·寄静江三故人》词:“尚念论心舒歗否?只今湖海相望。” 元 张可久 《山坡羊·感旧》曲:“凭高凝眺,临风舒啸。”

西畴

西面的田畴。泛指田地。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於西畴。” 宋 陆游 《遣兴》诗:“老病岂堪常作客,梦寻归路傍西畴。”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 杭菫浦 题其《归来草》云:……东皋舒啸復西畴,人较 柴桑 更远游。”

春事

(1).春耕之事。《管子·幼官》:“地气发,戒春事。” 唐 李白 《寄东鲁二稚子》诗:“春事已不及,江行復茫然。” 宋 王初寮 《履道象州上元》诗:“幽怀不自閒,欲逐春事起。安得五亩园,种蔬引江水。”

(2).春色;春意。 唐 徐晶 《同蔡孚<五亭咏>》:“幽栖可怜处,春事满林扉。” 明 刘基 《次李子庚韵》:“风落餘花春事非,愁心烟雨共霏霏。” 清 曹寅 《菜花歌》:“四月 吴 中春事足,四郊花气穿城瀆。”

(3).特指花事。 宋 陈师道 《春怀示邻里》诗:“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4).指男女欢爱。 明 沉仕 《偶见》曲之二:“交鸞凤春事无涯,不觉香露滴、牡丹芽。”

植杖

(1).倚杖。扶杖。《论语·微子》:“ 子路 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 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穀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后因以“植杖”为典。 晋 陶潜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之一:“寒草被荒蹊,地为罕人远,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復返。” 唐 韦嗣立 《自汤还都经龙门北溪赠张左丞崔礼部崔光禄》诗:“褰帘出野院,植杖候柴门。”《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降及 春秋 ,植杖之叟,耦耕之夫,贩牛之商,斲轮之工,散见於传记诸书,犹往往不絶。”

(2).立杖。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 张七 ﹞乃诣神祠祷曰:‘小人不幸,为剧盗逼,穷迫无路,敬植杖神前,视所向而往。’杖仆向东北,乃迤邐行乞至 天津 。”

耘耔

语本《诗。小雅。甫田》:“今适南亩,或耘或耔。”谓除草培土。后因以“耘耔”泛指从事田间劳动。 汉 张衡 《东京赋》:“兆民劝於疆埸,感懋力以耘耔。”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词:“万卷有时用,植杖且耘耔。” 清 黄宗羲 《陈乾初先生墓志铭》:“如五穀之性,不艺植,不耘耔,何以知其种之美耶?”

矫首

(1).昂首;抬头。 唐 杜甫 《又上后园山脚》诗:“穷秋立 日观 ,矫首望八荒。” 金 元好问 《出京》诗:“矫首孤云飞,西南路何永。” 清 金农 《寄丁敬》诗:“何年共幽览,矫首海鸥群。”

(2).昂昂然自得貌。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至於駑蹇矫首於琱輦,駥驥委牧乎林坰,彼已尸禄,邦国殄瘁。” 宋 范仲淹 《祭蔡侍郎文》:“初矫首於王庭,冠天下之英雄。”《明史·李植江东之等传赞》:“ 李植 、 江东之 诸人,风节自许,矫首抗俗,意气横厉,抵排羣枉。”

遐观

(1).纵观;遍览。 晋 张华 《鹪鹩赋》:“将以上方不足,下比有餘,普天壤以遐观,吾又安知大小之所如!”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天锡皇帝,厖臣硕辅。博问遐观,以置左右。” 明 方孝孺 《息耕亭记》:“尚修其辞,逞怪披奇,穷精惫思,遐观千载,竟亦何裨?此谓名劳。”

(2).远眺。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丰子恺 《实行的悲哀》:“有凭栏共眺者,有矫首遐观者,意甚自得。”

(3).回顾往事。 宋 方岳 《郑佥判见贻辄复赓载》诗之六:“静中试遐观,一一皆自取。”

壶觞

酒器。 晋 陶潜 《归去来辞》:“引壶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唐 白居易 《将至东都先寄令狐留守》诗:“诗境忽来还自得,醉乡潜去与谁期?东都添箇狂宾客,先报壶觴风月知。” 金 马定国 《送图南》诗:“壶觴送客柳亭东,回首三 齐 落照中。” 清 顾炎武 《陶彭泽归里》诗:“瓮盎连朝浊,壶觴永日酣。”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四:“先生辨舟中几人,服某某色;杯斝壶觴之属,歷歷可数。”

自酌

斟酒自饮。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引壶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唐 韩愈 《幽怀》诗:“岂无一尊酒,自酌还自吟。” 明 刘基 《招隐》诗之二:“浊酒晚自酌,柴扉昼桓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佟客》:“妻乃入室理妆,某自酌以待之,呵叱频催。”

赋诗

吟诗;写诗。《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唐 王维 《慕容承携素馔见过》诗:“纱帽乌皮几,閒居懒赋诗。”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生长在 北平 的书香门第,下棋,赋诗,作画,很自然地在他的生活里占了很多的时间。”

乐天知命

安于自己的命运而没有任何忧虑

复用

重复运用。

清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语词复用例》:“古人用助语词,有两字同义而复用者。

《左传》‘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尚,即犹也。《礼记》‘人喜则斯陶’,斯,即则也。”姚维锐《古书疑义举例增补·补语词复用例》:“《水经注》:‘虽千古茫昧,理世玄远,遗文逸句,容或可寻。’愚按,容,或也;‘容或’复用。”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