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径坂使君何山促春讲席之盛

作者:赵汝腾 朝代:宋代

原文

易中之策,阴阳错综。
是兴神物,以前民用。
受命如响,吉凶生动。
子取策名,仆沿理控。
先觉仲尼,方人子贡。
惟诚前知,不亿而中。
中庸即易,是道公共。
非策之策,斯语请诵。

诗词问答

问:《赞径坂使君何山促春讲席之盛》的作者是谁?答:赵汝腾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赵汝腾的名句有哪些?答:赵汝腾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赵汝腾赞径坂使君何山促春讲席之盛书法作品欣赏
赞径坂使君何山促春讲席之盛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易中

和悦其心。中,内心。《楚辞·大招》:“易中利心,以动作只。” 王夫之 通释:“易中,和易其中。”

阴阳

(1)

(2) 古代哲学概念。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把矛盾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

阴阳易位。——《楚辞·屈原·涉江》

(3) 日月运转之学

阴阳历算。——《后汉书·张衡传》

研核阴阳。

(4) 天气的变化

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错综

(1) 纵横交叉

错综复杂

(2) 交错配合;综合

错综群言

神物

(1).神灵、怪异之物。《易·繫辞上》:“探賾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 唐 李白 《梁甫吟》:“ 张公 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明 张纶 《林泉随笔》:“雷虽只是气,但有气便有形。神物气聚,则须有纔过便散。既有神物,则震死人书其背,夫復何怪?”

(2).指神仙。《史记·孝武本纪》:“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不象神,神物不至。”

前民

语出《易·繫辞上》:“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 高亨 注:“前,先导也。此句言圣人取此神物蓍草以占事,作人民用以占事之先导。”后以“前民”谓引导人民。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十二章:“所奬励者惟智与仁而已。智以开物成务,利用前民,仁以博施济众,爱人利物。” 梁启超 《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凡我等今日所衣所食所用所乘所闻所见,一切利用前民之事物,安有不自学术来者耶?”

受命

(1) 接受命令或任务

临危受命

巴黎天文台台长 勒维烈受命对这次风暴进行调查。——《风海风暴和天气预报的产生》

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2) 受天之命

自古受命而王

(3) 受教

公曰:“不幸有社稷之业,不择言而出之,请受命矣。”——《晏子春秋·谏上》

(4) 听从号令

徒属皆书:“敬受命。”——《史记·陈涉世家》

吉凶

(1) 指未来的好运气和坏运气

吉凶未卜

(2) 凶险

但有吉凶,递相救应

生动

具有活力能使人感动的

给孩子们看的书要写得生动

在准确之外,还要求文章写得生动。——《义理、考据和辞章》

策名

(1).“策名委质”之省。《后汉书·蔡邕传》:“吾策名 汉 室,死归其正。” 唐 独孤及 《癸卯岁赴南丰道中闻京师失守寄繇韩幼深》诗:“种田不遇岁,策名不遭时。” 明 张煌言 《答唐枚臣书》:“某生也晚,不及见盛 明 之典型,始策名而輒遭国难,故署名削牘之仪,益为闕焉。”《花月痕》第一回:“上既不能策名于朝,下又不获力于家。”参见“ 策名委质 ”。

(2).谓科试及第。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梦》:“ 钟辐 , 虔州 南康 人也,始建山斋为习业之所,因手植一松於庭际,俄梦朱衣吏白云:‘松围三尺,子当及第。’ 辐 恶之。尔来三十餘年, 辐 方策名,使人验之,松围果三尺矣。”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平日春闈较才艺,策名屡获科甲。”

(3).谓报名参加科举考试。 唐 白行简 《李娃传》:“二岁而业大就,海内文籍,莫不该览,生谓 娃 曰:‘可策名试艺矣。’ 娃 曰:‘未也,且令精熟,以俟百战。’”

先觉

事先认识觉察的人;觉悟早于常人的人

先知先觉

仲尼

孔子 的字。 孔子 名 丘 , 春秋 鲁国 人。《庄子·人间世》:“ 颜回 见 仲尼 ,请行。”《史记·孔子世家》:“ 紇 与 颜氏 女野合而生 孔子 ,祷於 尼丘 得 孔子 。 鲁襄公 二十二年而 孔子 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 丘 云,字 仲尼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周公 慎言于金人, 仲尼 革容于欹器。” 唐 张说 《大唐祀封禅颂》:“ 仲尼 叙帝王之书。” 明 顾绛 《述古》诗:“ 仲尼 贵多闻, 汉 人犹近古。”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四》:“掉了一顶帽子,又有何妨呢,却看得这么严重,实在是上了 仲尼先生 的当了。”

方人

(1).讥评他人。《论语·宪问》:“ 子贡 方人。” 刘宝楠 正义:“《释文》云:‘方人, 郑 本作“谤”,谓言人之过恶。’ 卢氏 文弨 攷证,古《论》‘谤’字作‘方’,盖以声近通借。” 杨伯峻 注:“讥评别人。”

(2).我国古代西部少数民族 戎 的别名。《逸周书·王会》:“ 方人 以孔鸟。” 孔晁 注:“ 方人 亦 戎 别名。”

子贡

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前知

预知;有预见;事先知道。《礼记·中庸》:“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禎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胥 ( 伍子胥 )为人少好於文,长习於武,文治拜国,武定天下,执纲守戾,蒙垢受耻,虽寃不争,能成大事。此前知之士,安可致耶?”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一:“《序》称 天祐 元年, 金城 冯贄 取九世典籍,撮其膏髓,别为一书,庶兵火煨烬之后来者不至束手。今百书遂无存者,则 贄 可谓前知矣。”《红楼梦》第一一四回:“他背地里合我説, 妙玉 怎么前知,怎么参禪悟道,如今他遭此大难,如何自己都不知道?”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中国驻日代办致柏林外部之电》:“ 德国 私人之参与战事,当为 德国 政府所前知。”

不亿

(1).超过亿数,形容其数甚多。《诗·大雅·文王》:“ 商 之孙子,其丽不亿。” 郑玄 笺:“其数不徒亿,多言之也。” 孔颖达 疏:“其数至多,不徒止於一亿而已,言其数过亿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此在笔端游戏,偶为之可也,而动成卷帙,其丽不亿。”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 永鰲 言重兵萃京畿,需饟不亿。”

(2).叵测,不可推测。引申指阴奸。 汉 贾谊 《新书·淮难》:“今陛下将尊不亿之人,与之众,积之财……其策安便哉!”

(3).不臆测。亿,通“ 臆 ”。《论语·宪问》:“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中庸

(1) 儒家的道德标准,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

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论语·雍也》

(2) 见“四书”

(3) 德才平常;中材

材能不及中庸。——汉· 贾谊《过秦论》

公共

公有的;公用的

注意公共卫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