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小园即事

作者:羊士谔 朝代:唐代

永宁小园即事原文

萧条梧竹下,秋物映园庐。
宿雨方然桂,朝饥更摘蔬。
阴苔生白石,时菊覆清渠。
陈力当何事,忘言愧道书。

诗词问答

问:永宁小园即事的作者是谁?答:羊士谔
问:永宁小园即事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永宁小园即事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羊士谔的名句有哪些?答:羊士谔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332-2

参考注释

萧条

经济成长退缩

经济萧条

秋物

(1).秋季的农作物。《诗·大雅·生民》“载谋载惟” 唐 孔颖达 疏:“秋物之成,赖郊祀之福。”

(2).秋季的景物。 唐 白居易 《内乡村路作》诗:“ 渭 村秋物应如此,枣赤梨红稻穗黄。”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俯视重峯复岭,秋物烂斑。”

园庐

田园与庐舍。 汉 张衡 《南都赋》:“於其宫室,则有园庐旧宅,隆崇崔嵬。” 唐 杜甫 《无家别》诗:“寂寞 天宝 后,园庐但蒿藜。”《宋史·郎简传》:“即 钱塘 城北治园庐,自号 武林居士 。”

宿雨

(1).夜雨;经夜的雨水。 隋 江总 《诒孔中丞奂》诗:“初晴原野开,宿雨润条枚。” 明 吴本泰 《西湖竹枝词》:“宿雨半收晴不稳,恼人最是鵓鳩啼。” 刘半农 《回声》诗:“微风吹动了树上的宿雨,冷冰冰的向他头上滴着。”

(2).久雨;多日连续下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我同 述农 走到江边一看,是夜宿雨初晴,一轮明月东方升起,照得那浩荡江波,犹如金蛇万道一般。” 胡怀深 《暮春野行》诗:“宿雨昨宵霽,万木浄如洗。”

然桂

谓以桂作薪。亦形容物价昂贵。语本《战国策·楚策三》:“ 楚国 之食贵於玉,薪贵於桂。” 唐 孟浩然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诗:“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 唐 羊士谔 《永宁小园即事》诗:“萧条梧竹下,秋物映园庐。宿雨方然桂,朝飢更摘蔬。”

朝饥

亦作“ 朝饥 ”。早晨空腹时感到的饥饿。《诗·周南·汝坟》“惄如调飢” 汉 郑玄 笺:“惄,思也。未见君子之时,如朝飢之思食。”飢, 马瑞辰 通释:“《韩诗》及《説文》 二徐 本作‘饥’。”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登峻则望远以忘百忧,临深则俯擥以遗朝飢。” 唐 杜甫 《述古》诗之一:“竹花不结实,念子忍朝饥。” 唐 郑嵎 《津阳门》诗:“开壚引满相献酬,枯肠渴肺忘朝飢。”

见“ 朝飢 ”。

生白

生出光明。《庄子·人间世》:“瞻彼闋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陆德明 释文:“ 崔 云:‘白者,日光所照也。’ 司马 云:‘室比喻心。心能空虚则纯白独生也。’” 唐 白居易 《奉和李大夫题新诗·忘筌亭》:“只开新户牖,不改旧风烟。虚室閒生白,高情澹入玄。”一说,谓产生纯洁的道心。《淮南子·俶真训》:“是故虚室生白,吉祥止也。” 高诱 注:“虚,心也;室,身也;白,道也。能虚其心以生於道。道性无欲,吉祥来止舍也。”

时菊

应时开的菊花。 晋 潘岳 《河阳县作》诗之二:“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 唐 韦应物 《九日沣上作》诗:“时菊乃盈泛,浊醪自为美。”

陈力

(1).贡献、施展才力。 汉 班彪 《王命论》:“举 韩信 於行阵,收 陈平 於亡命,英雄陈力,羣策毕举。”《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五年》:“ 鉴 曰:‘卿是功臣,好为官陈力。’” 胡三省 注:“陈,展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武元衡》:“陈力王事,膺宠清流。”

(2).借指所任职位。 唐 羊士谔 《乾元初赋诗四十韵》:“无能愧陈力,惆悵拂瑶琴。”参见“ 陈力就列 ”。

何事

(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干 《经周处士故居》诗:“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朱子语类》卷八:“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为何,何故。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新唐书·沉既济传》:“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来?”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

忘言

(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陈师道 《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

(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晋书·山涛传》:“后遇 阮籍 ,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韩愈 《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抗疏中辍》:“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叙,似乎蛇足。”

道书

道家或佛家的典籍。《后汉书·西域传论》:“详其清心释累之训,空有兼遣之宗,道书之流也。”《三国志·魏志·张鲁传》:“祖父 陵 ,客 蜀 ,学道 鵠鸣山 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 宋 惠洪 《赠胡子显》诗:“想见丰登民讼少,长官行摺道书看。” 清 金镇 《临江仙·寄汪蛟门舍人》词:“手把道书慵自起,暗来小阁斜凭,画图心事忒分明。”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