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作者:朱敦儒 朝代:宋代

减字木兰花原文

虚空无碍。
你自痴迷不自在。
撒手游行。
到处笙歌拥路迎。
天然美满。
不用些儿心计算。
莫听先生。
引入深山百丈坑。

诗词问答

问:减字木兰花的作者是谁?答:朱敦儒
问:减字木兰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减字木兰花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朱敦儒的名句有哪些?答:朱敦儒名句大全

朱敦儒减字木兰花书法欣赏

朱敦儒减字木兰花书法作品欣赏
减字木兰花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虚空

心中无着落

无碍

(1).没有阻碍;没有妨碍。 汉 扬雄 《法言·君子》:“子未覩 禹 之行水与?一东一北,行之无碍也。君子之行,独无碍乎?”《红楼梦》第四一回:“有木头的杯取个来,我就失了手,掉了地下也无碍。” 茅盾 《色盲》三:“﹝ 林白霜 ﹞毫无瞻顾地钉住说:‘如果你觉得告诉我是和 赵筠秋 无碍,还是请你直说罢!’”

(2).佛教语。谓通达自在,没有障碍。 南朝 梁简文帝 《 * 颂》:“我有无碍,共向圆常。” 宋 朱松 《书永和寺壁》诗:“道人法力真无碍,解遣龙孙吐浪花。”

痴迷

入迷到呆傻的程度;沉迷不悟

不自在

(1).谓生病。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望得人眼欲穿,想得人心越窄,多管是冤家不自在。” 王季思 注引 毛西河 曰:“北人称病为不自在。”《红楼梦》第七四回:“素日 晴雯 不敢出头,因连日不自在,并没十分妆饰,自为无碍。”

(2).不舒服。 明 高攀龙 《高子遗书·会语四》:“人要於身心不自在处,究竟一箇著落。”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她眯起肿眼向那黄瘦的男子恭顺地又象夸耀地一笑时, 道静 心里突然感到了不自在。”

(3).不高兴。《红楼梦》第七二回:“昨儿 周太监 来,张口一千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 李劼人 《天魔舞》第一章:“在旁边蹲坐着的那个当爹爹的男子,油然眉头紧皱,摆出一面孔的不自在。”

撒手

(1) 放开手

他从梯子上撒手跳下来

(2) 放弃

撒手不管

到处

各处;处处

陪客人到处参观

到处找他

笙歌

(1)

(2) 和笙之歌

(3) 泛指奏乐唱歌;笙歌鼎沸(形容音乐歌舞热闹非凡)

天然

(1) 自然赋予的;生来就有的;自然生成的;自然形成的

天然气

天然港湾

天然放射性

(2) 理所当然,自然而然

瑞丰觉得假若 冠先生出头和 东阳竞争,他天然的应当帮助 冠先生。—— 老舍《四世同堂》

美满

感到幸福、愉快;美好圆满

美满的生活

不用

用不着,不必

不用你管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些儿

(1).小貌。 唐 吕岩 《三字诀》诗:“些儿法,合大道。”

(2).少许,一点儿。 宋 陈亮 《祝英台近·九月一日寿俞德载》词:“世间万寳都成,些儿无欠,只待与黄花为地。”《西游记》第六三回:“水里本事,我略有些儿。” 清 纳兰性德 《临江仙》词之七:“带得些儿前夜雪,冻云一树垂垂。” 茅盾 《子夜》十五:“本来我万事都耐着些儿,现在可不能再马虎!”

(3).片刻,一会儿。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些儿来迟,已成不救,定应一命见阎王。” 明 贾仲名 《萧淑兰》第二折:“如今将学生放假三日,且在书房中独坐些儿。”

心计

计谋,心里的盘算

这个年轻人做事很有心计

二子心计。——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心计险极。——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先生

(1)

(2)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

对杜先生讲话

(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 旧时称管帐的人

在商号当先生

(5) 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算命先生

(6) 对长者的尊称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老师

从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8) 医生

引入

把某种成分或因素引入某种场合或论题中的行为或情况

深山

处于群山之中,离平原地区很远的山区

深山寂寂,空谷鸟鸣

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驿路梨花》

百丈

(1).极言高、深或远。 汉 枚乘 《七发》:“上有千仞之峯,下临百丈之谿。” 南朝 梁 沉约 《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诗:“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 唐 韩愈 《次同冠峡》诗:“落英千尺堕,游丝百丈飘。”《北史·西域传·小月氏国》:“其( 小月氏国 )城东十里,有佛塔,周三百五十步,高八十丈……所谓百丈佛图也。”

(2).牵船的篾缆。《宋书·朱超石传》:“时军人缘 河 南岸,牵百丈, 河 流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輒为虏所杀略。”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诗之一:“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瀨船。”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百丈》:“ 杜 诗舟行多用百丈,问之 蜀 人,云,水峻岸石又多廉稜……故劈竹为大瓣,以麻索连贯其际,以为牵具,是名‘百丈’。”《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从此一路都是上水,除非大顺风,方使得布帆,风略小些,便要扯着百丈。你道怎么叫做百丈?原来就是縴子。” 清 黄遵宪 《下水船歌》:“百丈横牵上瀨舟,三朝三暮见 黄牛 。”

(3).借指井绳。 唐 杜甫 《铜瓶》诗:“铜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

(4). 唐 代名僧 怀海 ,住 洪州 百丈山 ,因以为号,称“百丈禅师”。参阅《景德传灯录·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