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头陀端公·其二

作者:李之世 朝代:明代

寄头陀端公·其二原文

黄云山下漏声声,记得同师采药行。

莎径稻田扪露遍,撷来蔓草不知名。

诗词问答

问:寄头陀端公·其二的作者是谁?答:李之世
问:寄头陀端公·其二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寄头陀端公·其二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李之世的名句有哪些?答:李之世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参考注释

云山

(1).云和山。 南朝 梁 吴均 《同柳吴兴乌亭集送柳舍人》诗:“云山离晻曖,花雾共依霏。” 唐 王昌龄 《过华阴》诗:“云起 太华山 ,云山共明灭。” 宋 苏舜钦 《无锡惠山寺》诗:“云山相照翠会合,殿阁对起凉参差。”

(2).高耸入云之山。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云山万里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唐 皇甫冉 《送王司直》诗:“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既而 秋圃 揭换壁纸,又得数诗……又一首曰:‘咫尺楼窗夜见灯,云山似阻几千层。’”

(3).远离尘世的地方。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南朝 梁 江淹 《萧被侍中敦劝表》:“臣不能遵烟洲而谢 歧伯 ,迎云山而揖 许由 。” 胡之骥 注:“ 阮嗣宗 《劝晋王牋》曰:‘临沧洲而谢 支伯 ,登 箕山 而揖 许由 。’” 唐 元稹 《修龟山鱼池示众僧》诗:“云山莫厌看经坐,便是浮生得道时。” 元 刘因 《赠狂道士》诗:“得意云山是处过,逢人对酒即高歌。”

下漏

漏壶中的水下滴以标记时刻。《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穰苴 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 贾 ( 庄贾 )。” 司马贞 索隐:“立表谓立木为表以视日景,下漏谓下漏水以知刻数也。”《后汉书·律历志下》:“孔壶为漏,浮箭为刻,下漏数刻,以考中星,昬明生焉。”

记得

想得起来;没有忘记

一切都还记得

同师

(1).一起师事;同从一师。《庄子·德充符》:“ 申徒嘉 ,兀者也,而与 郑子产 同师於 伯昏无人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鼂错 ﹞学 申 商 刑名於 軹 张恢先 所,与 雒阳 宋孟 及 刘礼 同师。”《淮南子·缪称训》:“同师而超羣者,必其乐之者也。”

(2).同一师承。 宋 晁冲之 《赠江子我子之》诗:“ 江郎 淮海 秀,经术古同师。”

采药

见“ 采药 ”。

亦作“ 采葯 ”。谓采集药物。亦指隐居避世或求仙修道。《后汉书·逸民传·庞公》:“后遂携其妻子登 鹿门山 ,因采药不反。” 唐 李白 《悲清秋赋》:“归去来兮,人间不可以託些,吾将采药於 蓬丘 。” 宋 苏轼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诗:“明年采药 天台 去,更欲题诗满 浙 东。” 清 刘献廷 《赠张铁桥先生》诗:“还期徧走 齐州 地,同作 天台 采葯人。” 清 钱金甫 《赠魏惟度》诗:“偶停 司马 游 梁 骑,暂作 嵩山 采药人。”

稻田

生长水稻的水田

蔓草

爬蔓的草

荒烟蔓草间。——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