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香馆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静香馆原文

鼻为香之根,香为鼻之尘。

根尘互资待,鼻香相缘因。

设使主一静,彼四胥戏论。

濂溪太极说,略已示其津。

诗词问答

问:静香馆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静香馆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静香馆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十三

2. 谓鼻之为根香之为尘

参考注释

根尘

佛教语。佛家谓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色之所依而能取境者谓之根;根之所取者,谓之尘。合称根尘。《楞严经》卷五:“根尘同源,缚脱无二。” 唐 王维 《能禅师碑》:“至于定无所入,慧无所依,大身过于十方,本觉超于三世,根尘不灭,非色灭空,行愿无成,即凡成圣。” 宋 苏轼 《次韵定慧长老守钦见寄》之四:“根尘各清浄,心境两奇絶。” 清 黄宗羲 《泽望黄君圹志》:“深恨释氏根尘洗涤未浄。”

资待

供给需求。 晋 陶潜 《劝农》诗之一:“智巧既萌,资待靡因。” 逯钦立 注:“资,资给。待,需求。”《南齐书·王融传》:“自其将卒奔离,资待销闕,北畏勍 蠕 ,西逼南 胡 ,民背如崩,势絶防断。”《陈书·高祖纪下》:“其以 江阴郡 奉 梁主 为 江阴王 ,行 梁 正朔,车骑服色,一依前準,宫馆资待,务尽优隆。”

缘因

原因

缘因何在?

设使

如果;假使

主一

专一;专心。《二程粹言》卷上:“主一之谓敬。”《朱子语类》卷一一九:“於无事之时,这心却只是主一。”参见“ 主一无适 ”。

戏论

(1).漫不经心的言论。 晋 左思 《蜀都赋》:“ 三蜀 之豪,时来时往;养交都邑,结儔附党;剧谈戏论,扼腕抵掌。” 明 徐渭 《抱琴美人图》诗:“戏论摛多韵,谈虚遍九垓。”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七》:“逐句求义者见《传》云‘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必疑谓无所忿懥而后得其正。如此戏论, 朱子 亦既破之矣,以其显为悖谬也。”

(2).佛教语。谓非理、无义的言论。《百喻经·父取儿耳璫喻》:“凡夫之人亦復如是,为名利故,造作戏论。” 唐 王维 《能禅师碑》:“谈笑语言,曾无戏论。” 清 李贽 《观音问·与澄然》:“今幸世尊开我愚顽,顿能发起一念无上菩提之心……慎莫草草作语言戏论,反成大罪过也!” 清 恽敬 《与报国寺沙门无垢书》:“大师勿笑 惲子居 傍葛藤树为戏论也。”

濂溪

湖南省 道县 水名。 宋 理学家 周敦颐 世居溪上。 周 晚年移居 江西 庐山 莲花峰 下,峰前有溪,因取旧居 濂溪 以为水名,并自以为号,世称 濂溪先生 。 宋 黄庭坚 有《濂溪诗》。《宋史·道学传一·周敦颐》:“﹝ 周敦颐 ﹞以疾求知 南康军 。因家 庐山 莲花峯 下,前有溪,合於 湓江 ,取 营道 所居 濂溪 以名之。” 清 方苞 《余处士墓表》:“求 朱子 遗蹟,再至 匡庐 ,淹留 濂溪 、 鹿洞 。”

太极

(1).古代哲学家称最原始的混沌之气。谓太极运动而分化出阴阳,由阴阳而产生四时变化,继而出现各种自然现象,是宇宙万物之原。《易·繫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孔颖达 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2). 宋 代理学家则认为“太极”即是“理”。《朱子语类》卷七五:“太极只是一箇浑沦底道理,里面包含阴阳、刚柔、奇耦,无所不有。”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太和》:“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谓太极也。”

(3).谓天宫,仙界。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七二:“时路乌足争?太极可翱翔。”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园囿拟上林,馆第僭太极。”《云笈七籤》卷八:“太极有元景之王,司摄三天之神仙者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