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居鉴上简王廷实先生

作者:叶兰 朝代:元代

东居鉴上简王廷实先生原文

浮云散微雨,虚室生潇爽。

林木蔼寒绿,幽禽弄馀响。

境偏谢喧杂,心静兴远想。

关山路迢遥,江湖波浩荡。

行行匪所知,宇宙一何广。

履险念平陆,耽乐终怅怏。

芳姿难再妍,时序日巳往。

何如饮美酒,春光正堪赏。

相交绝冠盖,会聚燕乡党。

壶觞自斟酌,列坐论少长。

一醉复奚为,悠然谢尘鞅。

诗词问答

问:东居鉴上简王廷实先生的作者是谁?答:叶兰
问:东居鉴上简王廷实先生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叶兰的名句有哪些?答:叶兰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养韵 出处:鄱阳五家集卷十

参考注释

浮云

(1)

(2) 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元· 关汉卿《窦娥冤》

(3) 比喻飘忽不定,未有定处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虚室

(1).空室。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一:“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餘闲。” 唐 李百药 《登叶县故城谒沉诸梁庙》诗:“椒桂奠芳樽,风云下虚室。”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二》:“予友人家有一琵琶,置之虚室。”

(2).比喻心境。 宋 司马光 《复用三公燕集韵酬子骏尧夫》:“官闲虚室白,粟饱太仓红;朝夕扫三径,往来从二公。” 清 赵翼 《同北墅漱田观西洋乐器》诗:“斯须请奏乐,虚室静生白。”参见“ 虚室生白 ”。

潇爽

豁达,豪放不拘。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子固类元章》:“﹝ 赵子固 ﹞襟度瀟爽,有六朝诸贤风气。”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林外》:“﹝ 林外 ﹞词翰瀟爽,詼譎不羈,饮酒无算。”

林木

(1) 生长在树林中的树

(2) 树林

林木葱郁

幽禽

鸣声幽雅的禽鸟。 唐 贾岛 《光州王建使君水亭作》诗:“极浦清相似,幽禽到不虚。” 宋 陆游 《西村》诗:“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明 高启 《天平山》诗:“高鶻有危栖,幽禽无俗哢。”

喧杂

喧嚷嘈杂

市场上的声音十分喧杂

心静

心境平和宁静

远想

遐想;遥想。 三国 魏 嵇康 《言志》诗:“远想出宏域,高步超常伦。”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 鲁迅 《呐喊·白光》:“他突然仰面向天,月亮已向 西高峰 这方面隐去,远想离城三十五里的 西高峰 正在眼前。”

山路

山中小路

山路弯弯

迢遥

遥远的样子

道路迢遥

浩荡

形容水势汹涌壮阔

青冥浩荡。——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浩荡的长江

行行

(1).不停地前行。《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宋 张孝祥 《鹧鸪天》词:“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帘第几重?” 陈毅 《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行行过 太行 ,迢迢赴 延安 。”

(2).指情况进展或时序运行。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逯钦立 注:“行行,渐渐。” 唐 王建 《行见月》诗:“月初生,居人见月一月行。行行一年十二月,强半马上看盈缺。”

(3).犹言走一走。《西游记》第五二回:“ 老君 笑道:‘这猴儿不去取经,却来我处何干?’ 行者 道:‘取经取经,昼夜无停;有些阻碍,到此行行。’”

(4).行旅。 宋 梅尧臣 《送毛秘校罢宣城主簿被荐入补令》诗:“以此赠行行,无酒勿我怪。”

(1).每行。 唐 韩愈 《柳溪》诗:“柳树谁人种?行行夹岸高。” 明 袁凯 《京师得家书》诗:“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归乡。” 林庚白 《坡行即目》诗:“炊烟燹后行行泪,物价兵间寸寸金。”

(2).各行各业。参见“ 行行出状元 ”。

刚强负气貌。《论语·先进》:“ 子路 ,行行如也; 冉有 、 子贡 ,侃侃如也。子乐。” 何晏 集解:“ 郑 曰:‘乐各尽其性,行行,刚强之貌。’” 唐 元稹 《青云驿》诗:“上天勿行行,潜穴勿悽悽,吟此青云諭,达观终不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明日,拘牒已至, 赵 行行殊不置意。”

所知

(1) 已掌握的知识

所知不多

(2) 指相识的人

他所知的只是有限的几个人

宇宙

(1)

(2) 包括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3) “宇”指无限空间,“宙”指无限时间。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体。哲学上又叫“世界”

一何

何其,多么

使君一何愚。——《乐府诗集·陌上桑》

一何怒。——唐·杜甫《石壕吏》

妇啼一何苦。

履险

亦作“ 履嶮 ”。身处险境。 晋 孙绰 《庾冰碑》:“履险思夷,处满思冲。”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陆机 犯顺履险, 潘岳 乾没取危。”《南史·侯安都传》:“ 周侯 交不择人,而推心过差,居危履嶮,猜防不设。” 宋 洪迈 《夷坚丁志·金溪渡谶》:“工役者日有履险之劳。”

平陆

平原;陆地。《孙子·行军》:“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 晋 陶潜 《停云》诗:“八表同昏,平陆成江。” 唐 僧鸾 《苦热行》:“烛龙衔火飞天地,平陆无风海波沸。” 清 林则徐 《批上海请常留龙华港大坝截潮案》:“浑水内灌,致积泥沙,不一二年,仍如平陆。”

耽乐

过度享乐;沉溺享乐。《书·无逸》:“生则逸,不知稼穡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 孔 传:“过乐谓之耽。”《三国志·魏志·栈潜传》:“时 文帝 为太子,耽乐田猎,晨出夜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渠》:“ 阮简 字 茂弘 ,为 开封 令。县侧有劫贼,外白‘甚急’数, 简 方围棊长啸,吏云‘劫急’, 简 曰:‘局上有劫,亦甚急。’其耽乐如是。” 唐 李翱 《与翰林李舍人书》:“终日矻矻,耽乐富贵。”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随感录》:“譬如两个病人,一个是热望那将来的健康,一个是梦想着从前的耽乐。”

怅怏

惆怅不乐。 晋 支遁 《咏怀》:“悵怏浊水际,几忘映清渠。”《北史·崔勉传》:“ 季景 於 世隆 求右丞,夺 勉 所兼, 世隆 启用 季景 , 勉 遂悵怏自失。” 唐 牟融 《寄周韶州》诗:“寄语故人休悵怏,古来贤达事多殊。”《红楼梦》第七八回:“何心意之怦怦,若寤寐之栩栩?余乃欷歔悵怏,泣涕徬徨。”

芳姿

指女子美丽的姿容

时序

季节变化的次序;先后的顺序

草木随着时序的变化而枯荣

时序刚刚过了秋分,就觉得突然增加了一些凉意。——《秋色赋》

何如

(1) 如何,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史记·项羽本纪》

诚好恶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与其强攻,何如智取

饮美

喝美酒。《后汉书·襄楷传》:“甘肥饮美,单天下之味。”

相交

(1) 互相交叉在一起、交于一点

(2) 交朋友;做朋友

冠盖

(1).泛指官员的冠服和车乘。冠,礼帽;盖,车盖。《史记·魏公子列传》:“ 平原君 使者冠盖相属於 魏 。” 南朝 梁 沉约 《少年新婚为之咏》:“自顾虽悴薄,冠盖曜城隅。”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一折:“他辛勤十年书剑 洛阳 城,决峥嶸一朝冠盖 长安 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 * 数辈,捧一丽人出,僕从煊赫,冠盖甚都。”

(2).指仕宦,贵官。 汉 班固 《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唐 杜甫 《梦李白》诗之二:“冠盖满京华,斯人独顦顇。”《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因谢絶了这些冠盖,他虽是小官,也懒和他相见。” 叶楚伧 《陶然亭》诗:“疮痍满 京 洛 ,冠盖自翩翩。”

(3).特指使者。《后汉书·章帝纪》:“吾詔书数下,冠盖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职,其咎安在?” 元 耶律楚材 《和冀先生韵》:“开夷逾 汉武 ,平叛跨 周宣 。冠盖通穷域,车书过古埏。” 陈毅 《感事》诗:“国庆十五周,万国冠盖来。”

(4).犹冠族。官宦之家。《后汉书·酷吏传·阳球》:“ 阳球 字 方正 , 渔阳 泉州 人也。家世大姓冠盖。”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顾其言语清楚,宛有冠盖风仪,遂于宾榻中,选士嫁之。”

(5).象帽子样盖着。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

会聚

(1) 成群地聚集

游园群众会聚于各个公园,欢庆五一节

(2) 一个多束阴极射线管的电子束交叉于某一特定点的情况

乡党

家乡,乡里

各官之后,就是亲戚,以及乡党。——《幻中真》

还付乡党。——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壶觞

酒器。 晋 陶潜 《归去来辞》:“引壶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唐 白居易 《将至东都先寄令狐留守》诗:“诗境忽来还自得,醉乡潜去与谁期?东都添箇狂宾客,先报壶觴风月知。” 金 马定国 《送图南》诗:“壶觴送客柳亭东,回首三 齐 落照中。” 清 顾炎武 《陶彭泽归里》诗:“瓮盎连朝浊,壶觴永日酣。”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四:“先生辨舟中几人,服某某色;杯斝壶觴之属,歷歷可数。”

斟酌

(1) 反复考虑以后决定取舍

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矣。——《国语·周语上》

再三斟酌

(2) 往杯盏里倒酒供饮用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陶潜《移居》

独自斟酌

坐论

(1).坐而议论。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英雄》:“若聪能谋始,而明不见机,乃可以坐论,而不可以处事。” 刘昞 注:“智能坐论,而明不见机,何事务之能处!”

(2). 唐 五代 之制,宰相上殿议事,赐茶命坐,谓之坐论。至 宋 初,此制废。参阅 宋 钱惟演 《金坡遗事》。

少长

稍微长久。 晋 陶潜 《与殷晋安别》诗:“游好非少长,一遇尽殷勤。” 逯钦立 注:“少长,少久。”《晋书·袁乔传》:“与将军游处少长,虽世誉先后而臭味同归也。”

(1).年少的和年长的。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羣贤毕至,少长咸集。”

(2).从年少到长大。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张希望 ﹞笑曰:‘吾少长以来,未曾知此事,公毋多言。’”

悠然

(1) 安闲、闲适的样子

悠然自得

(2) 深远的样子

(3) 形容韵味未尽

余韵悠然

(4) 久远的样子;辽阔的样子

年代悠然

尘鞅

世俗事务的束缚。鞅,套在马颈上的皮带。 唐 牟融 《寄羽士》诗:“使我浮生尘鞅脱,相从应得一盘桓。” 宋 范成大 《送关寿卿校书出守简州》诗:“ 京 洛 知心尘鞅里, 江 吴 携手暮帆边。” 清 吴伟业 《送何省斋》诗:“君今谢尘鞅,轻装去如驶。”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