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学士登瀛洲歌题李公麟所画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府开天策敦儒林,章缝鱼雅欣盍簪。

优游永日夫何事,未必徒耽经史资歌吟。

当时学士数十八,世间争羡登瀛洲而入琳阙。

试问阎家右相传神笔,是中谁果真仙骨。

我闻潜龙勿用子之纲,通易岂必惟京房。

雍容群彦倘陈及,庶其祸弭阋于墙。

春秋要欲责贤备,我偶为歌申其义。

伯时摹古搆长图,有合阎乎姑且置。

诗词问答

问:《十八学士登瀛洲歌题李公麟所画》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译文和注释

注释

1.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二十二

参考注释

天策

(1).星名。《左传·僖公五年》:“鶉之賁賁,天策焞焞。” 杜预 注:“天策,傅説星。” 孔颖达 疏:“ 傅説 , 殷高宗 之相,死而託神於此星,故名。”

(2).帝王的谋略。 北周 庾信 《奉和平邺应诏》:“天策引神兵,风飞扫 鄴城 。” 北周 庾信 《贺平邺都表》:“伏惟皇帝陛下,握天枢,秉地轴……沉雄内断,不劳谋於 力牧 ;天策勇决,无待问於 容成 。” 隋 薛道衡 《隋高祖颂》:“运天策于帷扆,播神威于沙朔。”

(3).名号。 唐高祖 武德 四年,加封 李世民 为天策上将,置天策府。参见“ 天策上将 ”、“ 天策府 ”。

儒林

儒家学者之群

章缝

见“ 章甫缝掖 ”。

盍簪

亦作“ 盍戠 ”。1.《易·豫》:“勿疑,朋盍簪。” 王弼 注:“盍,合也;簪,疾也。” 陆德明 释文:“簪, 虞 作戠。戠,丛合也。” 孔颖达 疏:“羣朋合聚而疾来也。”后以指士人聚会。 唐 杜甫 《杜位宅守岁》诗:“盍簪喧櫪马,列炬散林鸦。” 清 赵翼 《题北溪谦斋蓉湖三寿图》诗:“盍簪非一姓,佳话已炙膾。” 章炳麟 《钱唐吊龚魏二生赋》:“歧童角以説经兮,古今不可乎盍戠。”

(2).指朋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诗龛》:“家筑诗龕三间,凡所投赠诗句,皆悬龕中,以誌盍簪之谊。”

优游

生活得十分闲适

优游的生活

永日

(1).长日,漫长的白天。《梁书·王规传》:“玄冬脩夜,朱明永日。” 唐 李咸用 《宿隐者居》诗:“永日连清夜,因君识躁君。” 宋 陆游 《闲居书事》诗:“玩《易》焚香消永日,听琴煮茗送残春。”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阮中丞被围》:“ 阮中丞 始出视事,时方盛夏……偃卧时,稍起行,即手薙榛莽以消永日耳。” 清 钱谦益 《读杜小笺上》:“归田多暇,时诵 杜 诗,以消永日。”

(2).从早到晚;整天。 汉 刘桢 《公讌》诗:“永日行游戏,欢乐犹未央。” 前蜀 韦庄 《丙辰鄜州遇寒食》诗之五:“永日迢迢无一事,隔街闻筑气毬声。”《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倘然是一种名花,家中没有的,或虽有,已开过了,便将正事撇在半边,依依不捨,永日忘归。” 清 陈梦雷 《生年不满百》诗:“永日恣挥觴,沉醉勿復醒。”

(3).多日;长久。 南朝 陈 徐陵 《文帝登祚尊皇太后诏》:“皇嗣元良,藐在 崤 渭 。二臣奉迎,川途靡从。六传还朝,淹留永日。”

(4).谓消磨时日。《诗·唐风·山有枢》:“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后汉书·崔駰传》:“聊优游以永日兮,守性命以尽齿。” 唐 张九龄 《登郡城南楼》诗:“闭阁幸无事,登楼聊永日。”

何事

(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干 《经周处士故居》诗:“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朱子语类》卷八:“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为何,何故。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新唐书·沉既济传》:“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来?”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

未必

不一定;不见得

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清· 刘开《问说》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他未必去北京

歌吟

歌唱吟咏

到处听不见歌吟花月的声音了,代之而起的是铁和血的赞颂。——鲁迅《论睁了眼看》

时学

当时的学者。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一》:“已自为凿,而反病时学之不通,亦过矣。” 清 吴敏树 《梅伯言先生诔辞》:“余曩在京师,见时学治古文者,必趋 梅先生 ,以求 归 方 之所传。”

世间

人世间;世界上。《百喻经·观作瓶喻》:“诸佛大龙出,雷音徧世间。”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三:“有饮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唐 裴铏 《崑崙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 曹州 孟海 之犬也。世间非老奴不能毙此犬耳。” 宋 陆游 《高枕》诗:“高枕闲看古篆香,世间万事本茫茫。” 明 袁宏道 《寄散木》:“凡艺到极精处,皆可成名,强如世间浮泛诗文百倍。” 杨朔 《滇池边上》:“自古以来,人们常有个梦想,但愿世间花不谢,叶不落,一年到头永远是春天。”

登瀛洲

比喻士人得到荣宠,如登仙界。 唐 李肇 《翰林志》:“ 唐 兴, 太宗 始於 秦王 府开文学馆,擢 房玄龄 、 杜如晦 一十八人,皆以本官兼学士,给五品珍膳,分为三番更直宿於阁下,讨论坟典,时人谓之‘登瀛洲’。”《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四年》:“士大夫得预其选者,时人谓之‘登瀛洲’。” 胡三省 注:“自来相传海中有三神山、 蓬莱 、 方丈 、 瀛洲 ,人不能至,至则成仙矣,故以为喻。”亦省作“ 登瀛 ”。 宋 刘克庄 《哭毛易甫》诗:“垂二十年犹入幙,后三四榜尽登 瀛 。” 清 沙张白 《再来诗谶记》:“苟昧夙因,即年少登 瀛 ,皆侥倖耳。”

琳阙

仙宫。宫殿、道院的美称。 宋 欧阳修 《赴集禧宫祈雪追忆从先皇驾幸泫然有感》诗:“琳闕岧岧倚瑞烟,忆陪游豫入新年。” 清 黄景仁 《由烟霞岭至紫云洞精舍》诗:“稍稍开停云,微微辨琳闕。”

试问

(1).试着提出问题。试探性地问。《晋书·孙绰传》:“沙门 支遁 试问 绰 :‘君何如许?’”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 左 甚异之,试问所从来,叟但笑而不答。” 清 王夫之 《上蔡威函先生》诗:“白苹秋色里,试问採莲津。”

(2).试着提出问题。用于质问对方或者表示不同意对方的意见。 宋 苏轼 《又和刘景文韵》:“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试问当年作者,有一不肖之人、轻薄之子厠於其间乎?” 许地山 《危巢坠简》:“试问亘古以来这第一流人物究竟有多少?”

(3).考问。《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未几辞去, 嶠 惊,试问奥篇隐帙,了辩如响, 嶠 叹曰:‘子且名家!’”《宋史·选举志三》:“诸正名学生有试问《景祐新书》者,诸判局闕而合差,诸秤漏官五年而转资者,无不属於祕书。”《元史·选举志一》:“以《通鑑节要》用 蒙古 语言译写教之,俟生员习学成效,出题试问,观其所对精通者,量授官职。”

相传

(1) 长期以来流传下来的

相传这事发生在北方

(2) 递相传授

神笔

(1).神妙的文笔。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魏 朝封 晋文王 为公,备礼九锡, 文王 固让不受。公卿将校当诣府敦喻,司空 郑冲 驰遣信就 阮籍 求文。 籍 时在 袁孝尼 家,宿醉扶起,书札为之,无所点定,乃写付使,时人以为神笔。” 钱锺书 《林纾的翻译》:“ 塞万提斯 的生气勃勃、浩翰流走的原文和 林纾 的死气沉沉、支离纠绕的译文, 孟德斯鸠 的‘神笔’和 林纾 的钝笔,成为残酷的对照。”

(2).对帝王亲笔文字的尊称。《宋书·谢庄传》:“于时 世祖 出行,夜还,敕开门, 庄 居守,以棨信或虚,执不奉旨,须墨詔乃开……曰:‘伏须神笔,乃敢开门耳。’” 南朝 梁 刘潜 《从弟丧上东宫启》:“亡从弟 遵 ……攀附鳞翼三十餘载,茫昧与善,一旦长辞,劒匿光芒,璧碎符采,躬摇神笔,亲动妙思。”

(3).谓神助之笔。常用作对他人书法的赞美之辞。 南朝 宋 鲍照 《飞白书势铭》:“盈尺锦两,片字金溢。故仙芝烦弱,既匪足双;虫虎琐碎,又安能匹。君子品之,是最神笔。” 宋 范仲淹 《与邵餗先生》:“今先生篆高四海,或能枉神笔於片石,则 严子 之风復千百年未泯。” 清 钱谦益 《橘社吴不官以雁字诗见示凡十二章戏为属和亦如其数》之十一:“中天神笔扫氤氲,体势蝉联《诅楚文》,磊落数行前作队,参差一旅后能军。”

真仙

仙人。《旧唐书·裴潾传》:“真仙有道之士,皆匿其名姓。” 前蜀 杜光庭 《录异记》卷一:“ 鬼谷先生 者,古之真仙也。”《云笈七籤》卷一○六:“或有拜謁者,真仙弥日盈座。” 宋 洪迈 《鬼国记》:“真仙邀迎国母,请赴琼室。”

潜龙勿用

蛟龙隐伏而不为世所知。比喻人才埋没未被重用。

通易

通达平易。《宋书·刘穆之传》:“ 穆之 中子 式 字 延叔 ,通易好士。”

岂必

犹何必。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清 顾樵 《秋夜柬顾茂伦》诗:“哀乐境所遇,岂必 雍门 琴!” 清 魏源 《游山吟》之六:“倚天拔地自雄放,岂必面目同员方!”

雍容

(1) 形容仪态温文大方

宣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汉书·薛宣传》

雍容有礼

雍容华贵

(2) 舒缓;从容不迫

从车骑,雍容闲雅其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雍容大方

春秋

(1) 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诗·鲁颂·閟宫》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2) 年龄

(3) 我国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国各诸侯国争霸的时代

(4) 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伯时

宋 李公麟 的字。好古博学。晚年居 龙眠山 ,号 龙眠居士 。擅长书画,尤精传写人物,识者以为 顾恺之 张僧繇 之亚。见《宋史·文苑传六·李公麟》。 明 韩洽 《题李龙眠诸夷职贡》诗:“为问 伯时 图作贡,何如 郑侠 绘《流民》?”

长图

(1).大幅的地图。借指广阔的地域。《文选·何晏<景福殿赋>》:“遥目九野,远览长图。” 李善 注引《周礼》:“遂人掌邦之野,以土地之图经田野。”

(2).久远之计。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长图大念,隐心者久矣。” 清 黄景仁 《醉歌行别伍三》:“挥手且去,各为长图。”

姑且

(1)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动作暂且如此,带有暂作某种让步的意思,或说明在不得已情况下,只好这样,相当于“暂且”、“先”

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一大把铜元又是什么意思?——《一件小事》

(2) 用于暂时的目的和满足暂时的需要

这个意见姑且保留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