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崔生

作者:李新 朝代:宋代

送崔生原文

斥鷃意自适,举俛欢一枝。
安知抟扶摇,乃有万里期。
鸣凤困高冈,愧此腹背衣。
我无琼蕤浆,可以疗酒饥。
一税西南风,勉从黄鹄飞。

诗词问答

问:送崔生的作者是谁?答:李新
问:送崔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新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新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斥鷃

亦作“ 斥鴳 ”。即鷃雀。《庄子·逍遥游》:“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斥,小泽也。本亦作‘尺’。鴳,鴳雀也。” 成玄英 疏:“鴳雀,小鸟。”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犹之斥鷃之挥短翅,以凌 阳侯 之波。” 毛 * 《吊罗荣桓同志》诗:“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自适

自我舒适

一枝

(1).一根枝杈。《庄子·逍遥游》:“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 晋 张华 《鹪鹩赋》:“其居易容,其求易给,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后用以比喻栖身之地。 唐 杜甫 《宿府》诗:“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宋 曾巩 《次道子中书问归期》:“一枝数粒身安稳,不羡云鹏九万飞。” 清 方文 《庐山·玉帘泉》诗:“小楼暖可居,他日借一枝。”

(2).一支。一根。用于细长的东西。《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等到望见过往的客商到了,一枝响箭便算个号令,大家纔不约而同的下山。” 老舍 《赵子曰》第二:“主席的虎项微俯,拿了一枝香烟。”

(3).一支。一个支派。《景德传灯录·元安禅师》:“ 石头 一枝,看看师灭矣。” 宋 秦观 《次韵邢敦夫秋怀》之二:“暮有二客至,俱以能禪闻。一枝 惠林 出,一派 智海 分。”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刹院寺祖坟,是东门一枝大家公共的,我因葬父母无地,遂葬其傍。”

(4).一支。犹言一队。《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正遇着 范 贼一枝游兵,劫夺行李财帛,将人口追得三零四散。”《东周列国志》第六回:“臣当引一枝兵,为 蔡 乡导。”

扶摇

暴风由下向上升腾;喻仕途得志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逍遥游》。玄英疏:“扶摇,旋风也。”

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鸣凤

指《鸣凤记》,传奇剧本,为明代王世贞门客作,写杨继盛与严嵩斗争被害惨死的故事

皆奏鸣凤。——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更奏鸣凤。

高冈

高的山脊。《诗·周南·卷耳》:“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郑玄 笺:“山脊曰冈。” 唐 韩愈 《岐山下》诗之一:“昔 周 有盛德,此鸟鸣高冈。”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盖西北有高冈一支,垂而东南下。”

腹背

(1).指前面和后面。《晋书·慕容超载记》:“别敕 段暉 率 兖州 之军,缘山东下,腹背击之,上策也。”《北史·韦阆传》:“ 南郢州 刺史 田夷 启称 朏 父 珍 往任 荆州 ,恩洽夷夏,乞 朏 充南道别将,领 荆州 驍勇,共为腹背。”《宋史·河渠志一》:“其东则 大河 西来,其西则 西山 诸水东注,腹背受水,两难扞御。” 金 元好问 《涌金亭示同游诸君》诗:“我从 汾 晋 来,山之面目腹背皆经过。”

(2).比喻关系切近。《后汉书·黄琼传》:“黄门协邪,羣辈相党,自 冀 兴盛,腹背相亲,朝夕图谋,共搆姦轨。”《宋史·忠义传二·唐重》:“又闻 西夏 侵掠 鄜 延 ,为腹背患。”

琼蕤

玉花。《文选·陆机<拟东城一何高>诗》:“ 京洛 多妖丽,玉颜侔琼蕤。” 张铣 注:“琼蕤,玉花也。” 唐 王维 《荐福寺光师房花药诗序》:“琼蕤滋蔓,侵迴阶而欲上;寳庭尽芜,当露井而不合。” 明 刘基 《郁离子·东陵侯》:“是故碎瓦頽垣,昔日之歌楼舞馆也;荒榛断梗,昔日之琼蕤玉树也。”

可以

(1) 表示可能或能够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表示许可

现在你可以走了

(3) 不坏;还好

她的英语还可以

(4) 很;厉害

这真闲得可以

西南

(1) 西南方

其西南诸峰。——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向西向南

潭西南而望。——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指我国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省区

黄鹄

(1).鸟名。《商君书·画策》:“黄鵠之飞,一举千里。”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六:“珠帘绣柱围黄鵠,锦缆牙檣起白鸥。”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一个将青蛾来燎火,且过眼前;一个见黄鵠而关弓,不知背后。”

(2).比喻高才贤士。《文选·屈原<卜居>》:“寧与黄鵠比翼乎?将与鸡鶩争食乎?” 刘良 注:“黄鵠,喻逸士也。” 唐 韩愈 《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黄鵠据其高,众鸟接其卑。” 钱仲联 集释引 陈沆 曰:“黄鵠谓 元稹 、 李绅 也。” 清 曹寅 《赴淮舟行杂诗》之六:“失藪哀鸿叫,摶空黄鵠劳。”

(3).指 汉高祖 刘邦 所作《鸿鹄歌》。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 汉高帝 ﹞虽飢渴四皓而不逼也,及太子卑辞致之,以为羽翼,便敬德矫情,惜其大者,发《黄鵠》之悲歌,杜婉妾之覦覬,其珍贤贵隐,如此之至也。”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愿歌《黄鵠》三千岁,移得金茎五百年。”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加以《大风》、《黄鵠》、《落叶哀蝉》,或步燕歌,或循骚旨,无詔伶人,自成絶调。”

(4). 汉 江都王 建 女 细君 所作之歌。《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昆莫年老,语言不通,公主( 江都王 建 女 细君 )悲愁,自为作歌曰:‘……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鵠兮归故乡。’” 唐 李德裕 《讨回鹘制》:“ 太和公主 居处不同,情义久絶,懐土多畏,亟闻《黄鵠》之歌,失位自伤,寧免緑衣之叹,念其羈苦,常軫朕心。” 唐 杜甫 《留花门》诗:“公主歌《黄鵠》,君王指白日。”后以“黄鵠”指离乡的游子。 明 高启 《甪里村》诗:“紫芝日已老,黄鵠何时还?”

(5).据 汉 刘向 《列女传》载: 鲁 陶婴 少寡, 鲁 人闻其义,将求焉。 婴 闻之,乃作歌明己之不更二也。其歌曰:“悲黄鵠之早寡兮七年不双。”后指妇女的守节不嫁和空闺寂寞。 明 汪廷讷 《种玉记·互醋》:“我流落边关,若不回时只恐你终啣黄鵠哀。泪空垂,冷落鸳幃日易西。” 清 陈维崧 《麦秀两岐·为周贞女题词》词:“既许驱金犊,便合歌《黄鵠》。”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早岁吟《黄鵠》,颠连四十春,怀贞心比铁,完节鬢如银。”

(6).山名。参见“ 黄鵠山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