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

作者:张说 朝代:唐代

原文

金天诞圣千秋节,玉醴还分万寿觞。
试听紫骝歌乐府,何如騄骥舞华冈。
连骞势出鱼龙变,蹀躞骄生鸟兽行。
岁岁相传指树日,翩翩来伴庆云翔。
圣王至德与天齐,天马来仪自海西。
腕足齐行拜两膝,繁骄不进蹈千蹄。
髤髵奋鬣时蹲踏,鼓怒骧身忽上跻。
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
远听明君爱逸才,玉鞭金翅引龙媒。
不因兹白人间有,定是飞黄天上来。
影弄日华相照耀,喷含云色且徘徊。
莫言阙下桃花舞,别有河中兰叶开。

诗词问答

问:《杂曲歌辞。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的作者是谁?答:张说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乐府
问:张说的名句有哪些?答:张说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87_91

参考注释

金天

(1).西方之天。 汉 张衡 《思玄赋》:“顾金天而叹息兮,吾欲往乎西嬉。” 唐 李白 《上云乐》:“金天之西,白日所没。” 宋 王禹偁 《日月光天德赋》:“月之始也,出金天,突瑶水,光天德兮照千里。” 清 杨潮观 《偷桃捉住东方朔》:“秉灵顥气,作镇金天。” 胡士莹 校注:“就是西天。金……于方位属西。”

(2).指秋天;秋天的天空。 唐 陈子昂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诗:“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唐 王维 《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金天浄兮丽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 赵殿成 笺注:“金天, 唐 人多使金天字,即秋天也。秋于五行属金,故曰金天。” 清 钱谦益 《谒孔林越翼日谒先圣庙恭述一百韵》:“素节金天肃,高林玉露滋。”

(3).指黄色的天。古时以为祥瑞。《南史·王摛传》:“ 永明 八年天忽然黄色照地,众莫能解。司徒法曹 王融 上《金天颂》。 摛 曰:‘是非金天,所谓荣光。’” 清 何启 胡礼垣 《曾论书后》:“卿云之歌,金天之颂,来暮之嘆,去思之碑,无当亦无谓也。”

(4).古帝 少昊 的称号。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 金天 据九鳸以正时。” 王明 校释:“ 金天氏 ,即 少昊 ,名 挚 , 黄帝 之子。”参见“ 金天氏 ”。

(5). 华岳 神名。 唐玄宗 先天 二年封 华岳 神为 金天王 。 唐玄宗 《西岳太华山碑铭》:“加视王秩,进号 金天 。” 唐 王维 《华岳》诗:“上帝佇昭日,金天思奉迎。” 赵殿成 笺注引《杜氏通典》:“ 先天 二年,封 华岳 神为 金天王 。”

诞圣

诞生圣哲;圣哲出生。 南朝 宋 王韶之 《殿前登歌》之三:“烝哉我皇,固天诞圣。” 宋 王明清 《挥麈前录》卷一:“以 太祖 诞圣之地,建寺锡名。”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猾夏之渐》:“碑中所云,室女诞圣于 大秦 者也。”

千秋节

(1).旧时皇帝的诞辰。始自 唐玄宗 。《唐会要·节日》:“ 开元 十七年八月五日,左丞相 源乾曜 右丞相 张説 等,上表请以是日为千秋节……至 天宝 二年八月一日刑部尚书兼京兆尹 萧炤 及百寮,请改千秋节为天长节。”按, 玄宗 生于八月初五。 唐 杜牧 《华清宫三十韵》:“歌吹千秋节,楼臺八月凉。”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 明皇 始置千秋节,自是列帝或置或不置。”

(2).皇后、贵妃或太子的生日。《清史稿·礼志七》:“ 雍正 六年,始令皇后千秋节王公百官咸蟒袍补服,后準此行。摄六宫事皇贵妃千秋节,仪同皇后。”参见“ 千秋令节 ”。

(3).词牌名。即“千秋岁”。

玉醴

(1).甘泉。 汉 扬雄 《太玄赋》:“茹芝英以御饿兮,饮玉醴以解渴。”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 涓子 宅其阳,玉醴涌其前。” 宋 苏轼 《参寥得智果院分韵得心字》诗:“云崖有浅井,玉醴常半寻。遂名参寥泉,可濯幽入襟。” 明 王洪 《麒麟赋》:“游於山则象车垂钩,丹芝敷荣;饮於水则玉醴流香,玄珠夜荧。”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人部·口津唾》:“人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气,两窍通肾液,心气流入舌下为神水,肾液流入舌下为 * ,道家谓之金浆玉体。”

(2).传说中的仙药。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朱草状似小枣……刻之汁流如血,以玉及八石金银投其中,便立可丸如泥,久则成水,以金投之,名为金浆,以玉投之,名为玉醴。服之皆长生。”《群音类选·玉如意记·月夜遇仙》:“金浆玉醴,交梨火枣,宝鸭香烟轻裊。”

(3).美酒。 唐 李白 《咏山樽》:“外与金罍并,中涵玉醴虚。” 宋 刘筠 《津园赐宴》诗:“蕙殽清萐莆,玉醴堪金甌。”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器玩·灯烛》:“列山珍海错,倾玉醴琼浆,几部鼓吹,频歌迭奏,事事皆称絶畅。”

(4).道教语。指唾液。

寿觞

祝寿的酒杯。《汉书·叔孙通传》:“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觴九行,謁者言‘罢酒’。” 晋 潘岳 《闲居赋》:“称万寿以献觴,咸一惧而一喜。寿觴举,慈颜和。” 唐 司空图 《杨柳枝寿杯词》之十八:“年年织作昇平字,高映 南山 献寿觴。”《宋史·吕蒙正传》:“ 蒙正 至 洛 ,有园亭花木,日与亲旧宴会,子孙环列,迭奉寿觴,怡然自得。”

试听

试行收听。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关于其他,尚可取来试奏试听。”

紫骝

古骏马名。《南史·羊侃传》:“帝因赐 侃 河南国 紫騮,令试之。 侃 执矟上马,左右击刺,特尽其妙。” 唐 李益 《紫骝马》诗:“争场看鬭鸡,白鼻紫騮嘶。” 明 陆采 《明珠记·探留》:“暂向垂杨繫紫騮,拂拭征衣垢,朱门十丈蟠双兽。”

歌乐

(1).歌曲和音乐。《礼记·儒行》:“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 唐 白居易 《西楼喜雪命宴》诗:“歌乐虽盈耳,惭无五袴謡。”

(2).谓唱歌奏乐以示赞美。《史记·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唐 李翱 《论事疏表》:“朝臣相顾皆有喜色,百姓歌乐遍於草野。”

何如

(1) 如何,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史记·项羽本纪》

诚好恶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与其强攻,何如智取

騄骥

指骏马。《文选·张衡<南都赋>》:“騄驥齐鑣,黄閒机张。” 李善 注:“騄驥,骏马之名也。” 晋 刘琨 《答卢谌》诗序:“昔騄驥倚輈於 吴阪 ,鸣於 良 乐 ,知与不知也。” 唐 罗隐 《经耒阳杜工部墓》诗:“騄驥丧来空蹇蹶,芝兰衰后长蓬蒿。” 清 方履籛 《<周伯恬诗集>序》:“握灵虵之尺珠,骋騄驥於千里。”

鱼龙

(1).鱼和龙。泛指鳞介水族。《周礼·地官·大司徒》“鳞物” 汉 郑玄 注:“鱼龙之属。”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草木之遇阳春,鱼龙之逢风雨。”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明 李贽 《环阳楼晚眺得碁字》诗:“水底鱼龙醒,花间鸟鹊飢。” 清 吴伟业 《黄河》诗:“白浪日崔嵬,鱼龙亦壮哉。”

(2).指古代百戏杂耍中能变化为鱼和龙的猞猁模型。亦为该项百戏杂耍名。《汉书·西域传赞》:“设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碭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 颜师古 注:“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於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潄水,作雾障日,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於庭,炫燿日光。” 唐 杨炯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百戏骋鱼龙,千门壮宫殿。” 宋 苏轼 《次韵答钱穆父作诗见及》:“鱼龙絶伎来千里,斑白遗民数四朝。”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还得经过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轿的铺子,有白面无常鬼、蓝面阎罗王、鱼龙、轿子、金童玉女。”

(3).古爬行动物名。外形像鱼,生于海洋。四肢桨状,适于游泳。眼大。嘴长,牙齿尖锐,肉食。卵胎生。于侏罗纪最繁盛。

蹀躞

(1) 小步走路的样子

蹀躞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古乐府《白头吟》

(2) 往来徘徊

鸟兽行

比喻 * 的秽行。《周礼·夏官·大司马》:“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 郑玄 注引《王霸记》:“悖人伦,外内无以异於禽兽,不可亲百姓,则诛灭去之也。”

相传

(1) 长期以来流传下来的

相传这事发生在北方

(2) 递相传授

翩翩

(1) 运动自如、鸟飞轻疾的样子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唐·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翩翩舞姿

(2) 举止洒脱的——多指青年男子

翩翩少年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形容风采、文辞的美好

元瑜书记翩翩。—— 三国魏· 曹丕《与吴质书》

云翔

(1).高飞。《艺文类聚》卷三引 晋 夏侯湛 《秋夕哀》:“听蟋蟀之潜鸣,覩游鴈之云翔。”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文鱼水宿,锦鸟云翔。”

(2).喻施展才能。《晋书·华谭传》:“ 吴 阻 长江 ,旧俗轻悍。所安之计,当先筹其人士,使云翔閶闔,进其贤才,待以异礼。” 元 袁桷 《玉堂合欢花初开郑潜昭率同院赋诗次韵》之一:“一树高花冠玉堂,知时舒卷欲云翔。”

(3).指行进迅速。《后汉书·冯衍传上》:“兵革云翔,百姓震骇。” 晋 陆机 《辨亡论下》:“于时大邦之众,云翔电发。”

(4).比喻四散。《史记·春申君列传》:“大王又举甲而攻 魏 …… 魏 之兵云翔而不敢捄。”《战国策·秦策四》作“云翔”, 姚宏 补注:“《史》作‘云翔’,犹解散。”

圣王

(1).古指德才超群达于至境之帝王。《礼记·冠义》:“冠者,礼之始也,是故古者圣王重冠。”《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於神。”《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 杨朱 、 墨翟 之言盈天下。” 唐 柳宗元 《封建论》:“彼封建者,更古圣王 尧 、 舜 、 禹 、 汤 、 文 、 武 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 鲁迅 《花边文学·知了世界》:“ 中国 的学者们,多以为各种智识,一定出于圣贤,或者至少是学者之口;连火和草药的发明应用,也和民众无缘,全由古圣王一手包办: 燧人氏 , 神农氏 。”

(2).为对皇帝的谀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 唐文皇 以药酒赐 房玄龄 妇,我太祖为 徐中山 易夫人,即此知妇人妒者,必不容於圣王之世。”

至德

最高的道德;盛德。《易·繫辞上》:“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论语·泰伯》:“ 泰伯 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史记·商君列传》:“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荀君 清识难尚, 钟君 至德可师。”

天齐

(1).谓天使整齐。《书·吕刑》:“天齐于民。” 孔 传:“天整齐於下民。”

(2).泉水名。《史记·封禅书》:“ 天齐 渊水,居 临菑 南郊山下者。” 司马贞 索隐引 解道彪 《齐记》:“ 临菑 城南有 天齐泉 ,五泉并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淄水》引《地理风俗记》:“ 齐 所以为 齐 者,即 天齐 渊名也。”

(3). 唐玄宗 封 泰山 神为 天齐王 ,后称东岳为 天齐 。 清 曹寅 《游仙诗三十韵》:“忆从 梁父 禪 天齐 ,又逐荣光祀 碧鷄 。”参见“ 天齐王 ”。

天马

(1).骏马的美称。《史记·大宛列传》:“初天子发书《易》,云‘神马当从西北来’。得 乌孙 马好,名曰‘天马’。及得 大宛 汗血马,益壮,更名 乌孙 马曰‘西极’,名 大宛 马曰‘天马’云。”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五:“天马出西北,由来从东道。” 唐 王维 《送刘司直赴安西》诗:“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 清 黄遵宪 《香港感怀》诗之九:“指北 黄龙 饮,从西天马来。”

(2).传说中兽名。《山海经·北山经》:“又东北二百里,曰 马成之山 ,其上多文石,其阴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

(3).神马。《汉书·礼乐志》:“太一况,天马下,霑赤汗,沫流赭。志俶儻,精权奇,籋浮云,晻上驰。体容与,迣万里,今安在,龙为友。”《云笈七籤》卷八四:“忽见太一以天马来迎於寝卧之前。” 明 刘基 《走马引》:“精诚感天天心哀,太一乃遣天马从天来,挥霍雷电扬风埃。”

(4).星名。属于西方七星中的奎宿。《晋书·天文志上》:“王良五星,在奎北,居河中,天子奉车御官也。其四星曰天駟,旁一星曰王良,亦曰天马。”

(5).螳螂的别名。《吕氏春秋·仲夏》“仲夏之月……螳蜋生” 汉 高诱 注:“螳蜋,一曰天马。”《尔雅翼·释虫二》:“螗蜋(螳螂)…… 许叔重 又云:世谓之天马。盖驤首奋臂,颈长而身轻,其行如飞,有马之象。”

来仪

(1).谓凤凰来舞而有容仪,古人以为瑞应。语出《书·益稷》:“簫韶九成,凤皇来仪。” 孔颖达 疏:“簫韶之乐作之九成,以致凤皇来而有容仪也。”《后汉书·左雄传》:“ 汉 世良吏,於兹为盛,故能降来仪之瑞,建中兴之功。” 李贤 注:“ 宣帝 时凤皇五至,因以纪年。” 唐 郑嵎 《津阳门诗》:“ 花萼楼 南大合乐,八音九奏鸞来仪。”后因用以代称凤凰。《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来仪之鸟,肉角之兽,狙獷而不臻。”《艺文类聚》卷八一引 汉 陈琳 《迷迭赋》:“匪荀方之可乐,实来仪之丽闲。”

(2).比喻杰出人物的降临。 汉 刘桢 《赠从弟》诗之三:“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不悟阴阳运,哲人忽来仪。” 南朝 梁 王屮 《头陁寺碑文》:“ 金粟 来仪, 文殊 戾止。”

(3).比喻爱慕之人的来临。 南朝 齐 王融 《秋胡行》之七:“彼美復来仪,慙颜变欣瞩。”《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功曹今夜府直,可谓良时。妾家后庭,即君之前垣也。若不渝约好,专望来仪,方可候晤。”

海西

(1).古 大秦国 ,即 罗马帝国 。《史记·大宛列传》“北有 奄蔡 黎轩 ”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魏略》云:‘ 大秦 在 安息 、 条支 西大海之西,故俗谓之 海西 。从 安息 界乘船直载 海西 ,遇风利时三月到,风迟或一、二岁。’”《后汉书·南蛮传》:“ 永寧 元年, 掸 国王 雍由调 復遣使者诣闕朝贺……自言我 海西 人。 海西 即 大秦 也。”

(2).指西域一带或位于我国西方的国家。 唐 张说 《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之二:“圣皇至德与天齐,天马来仪自海西。” 清 魏源 《江南吟》之八:“ * , * ,产海西,来海东。”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海西之乐,近又东来。”

腕足

某些有机体较大的部分或整个有机体所连接的细狭的部分(如腕足类动物的腕足)

齐行

(1).同样行动。《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夫不处势以禁诛擅爱之臣,而必德厚以与天下齐行以争民,是皆不乘君之车,不因马之利车而下走者也。”

(2).并行;一齐走。 晋 傅玄 《祝祖文》:“祖君自东,百灵齐行。”

(1).同类。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辨史,则与赞评齐行;銓文,则与叙引共纪。”

(2).同一行业。

繁骄

众多的骏马。 唐 张说 《舞马词》之四:“腾倚驤洋应节,繁骄接迹不移。” 唐 张说 《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之二:“腕足齐行拜两膝,繁骄不进蹈千蹄。”

进蹈

封建时代朝贺皇帝时的一种礼仪。《宋史·乐志二》:“舞者进蹈安徐,进一步则两两相顾揖,三步三揖,四步为三辞之容,是为一成。”

奋鬣

兽、畜等扬起颈上的长毛。形容奋发或狂怒。 汉 张衡 《西京赋》:“於是 蚩尤 秉鉞,奋鬣被般。”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哮闞之兽,张牙奋鬣。”

蹲踏

见“ 蹲沓 ”。

鼓怒

(1).形容事物鼓荡激动,气势很盛。《文选·郭璞<江赋>》:“激逸势以前驱,乃鼓怒而作涛。” 张铣 注:“言潮水激疾之势,先於平水而前走,则相鼓击怒而作波涛也。” 唐 岑参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诗:“ 赤亭 多飘风,鼓怒不可当。” 唐 康骈 《剧谈录·洛中大水》:“其日将暮,见暴水自 龙门川 北下,有如决江海,鼓怒之间,殷若雷震。”

(2).鼓足怒气。 唐 张说 《进巂州斗羊表》:“却鼓怒以作气,前躑躅以奋击。”

上跻

亦作“ 上隮 ”。上升。《史记·乐书》:“地气上隮,天气下降。” 汉 班固 《西都赋》:“神明鬱其特起,遂偃蹇而上躋。” 晋 挚虞 《思游赋》:“攀招摇而上躋兮,忽蹈廓而凌虚。” 唐 颜真卿 《<孙逖文公集>序》:“逸气上躋,而高情四达。”

衔杯

亦作“ 衔盃 ”。亦作“ 衔桮 ”。口含酒杯。多指饮酒。 晋 刘伶 《酒德颂》:“捧甖承槽,衔杯漱醪。” 唐 李白 《广陵赠别》诗:“繫马垂杨下,衔盃大道间。” 唐 司空图 《重阳阻雨》诗:“重阳阻雨独衔桮,移得家山菊未开。” 明 徐渭 《仲兄墓志铭》:“素忘分,日与兄衔杯。” 郁达夫 《晨发名古屋》诗之二:“一曲《阳关》人隔世,衔杯无语看山明。”

见“ 衔杯 ”。

亦作“ 啣盃 ”。衔杯。谓饮酒。 清 曹寅 《送亮生南还兼寄些山先生》诗:“风廊微照两啣杯,能待城闉簇骑回。”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一:“漉沙者步水中如鷺,亭上人啣盃望之,彼则自顾其业耳。”

见“ 啣杯 ”。

垂头

(1).低头。 汉 桓宽 《盐铁论·讼贤》:“騏驥之挽盐车,垂头于 太行 之坂,屠者持刀而睨之。” 唐 韩愈 《驽骀》诗:“騏驥不敢言,低徊但垂头。” 曹禺 《日出》第二幕:“ 福升 放开手, 黄省三 垂头走出门。”

(2).犹伸颈。《史记·楚世家》:“膺击 韩 魏 ,垂头中国。” 司马贞 索隐:“垂头犹申颈也。言欲吞 山东 。”

掉尾

(1).摇尾。《淮南子·精神训》:“我受命於天……视龙犹蝘蜒,颜色不变,龙乃弭耳掉尾而逃。” 唐 杜甫 《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诗:“开缄风涛涌,中有掉尾鲸。” 清 吴伟业 《松鼠》诗:“寻绳透帘幕,掉尾来几席。”

(2).犹言煞尾。 夏衍 《观剧偶感》:“感谢默默地在冬天准备了这绚烂的剧目的朋友们,三月,春的剧坛该还有一次掉尾的活跃吧。”

醉如泥

(1).烂醉貌。《后汉书·周泽传》“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 唐 李贤 注:“《汉官仪》此下云:‘一日不斋醉如泥。’” 唐 杜甫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诗之三:“肯藉荒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 宋 张孝祥 《西江月》词:“三杯村酒醉如泥,天色寒呵且睡。” 清 李福 《浣溪沙》词:“望里层层众緑齐,春风也怕子规啼,只须饮到醉如泥。”

(2).酒杯名。 宋 无名氏 《五国故事》卷下:“ 延羲 在位,为长夜之饮,锻银叶为酒杯,以赐饮羣下。银叶既柔弱,因目之为冬瓜片,又名之曰醉如泥。”

远听

(1).指身在远方而听见闻说。《文选·李陵<答苏武书>》:“且 汉 厚诛 陵 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 吕向 注:“听,闻也。”亦指远方的听闻。《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年》:“ 幽求 等皆功臣……功业既大,荣宠亦深,一朝下狱,恐惊远听。”

(2).聆听远处的声音。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 南朝 齐 谢朓 《落日同何义曹煦》诗:“远听雀声聚,回望树阴沓。”《新唐书·百官志四》:“昼以排门人远望,暮夜以持更人远听。”

明君

(1).贤明的君主。《左传·成公二年》:“大夫为政,犹以众克,况明君而善用其众乎?” 唐 骆宾王 《宿温城望军营》诗:“还应雪 汉 耻,持此报明君。” 明 刘基 《拟连珠》之六八:“去奢尚俭,明君所以弭邪侈。”

(2).舞名。 宋 乐史 《绿珠传》:“ 緑珠 能吹笛,又善舞《明君》。”

逸才

(1).指出众的人才。《后汉书·蔡邕传》:“ 伯喈 旷世逸才,多识 汉 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 清 钮琇 《觚賸·河东君》:“唯博学好古,旷代逸才,我乃从之。”

(2).指出众的才能。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四》:“ 益州 刺史因奏 王襃 有逸才,能为文。” 宋 刘子翚 《晚饮》诗:“醉里挥犀妙,方知有逸才。” 阿英 《明朝的笑话二》:“ 三山 士人 郑唐 ,有逸才,好讥谑。”

金翅

(1).金色的翅膀。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兰陵 山有井,异鸟巢其中,金翅而身黑,此鸟见即大水。”

(2).金作的似鸟飞状的饰物。《南齐书·五行志》:“ 建武 四年, 明帝 出旧宫送 豫章王 第二女 绥安主 降嬪,还上輦,輦上金翅无故自折落地。”

(3).古代战船名。《陈书·华皎传》:“ 文帝 以 湘州 出杉木舟,使 皎 营造大舰金翅等二、三百餘艘,并诸水战之具。”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二:“不信驪珠不难得,试看金翅擘沧溟。” 清 黄遵宪 《台湾行》诗:“海城五月风怒号,飞来金翅三百艘。”

(4).见“ 金翅鸟 ”。

龙媒

(1).《汉书·礼乐志》:“天马徠龙之媒。”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言天马者乃神龙之类,今天马已来,此龙必至之效也。”后因称骏马为“龙媒”。《晋书·庾亮传论》:“马控龙媒,势成其逼。” 宋 王安石 《追伤河中使君修撰陆公》诗之二:“ 皖城 初得故人诗,叹息龙媒踠壮时。”

(2).喻俊才。 唐 杨炯 《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於是龙媒间出,麟驹挺生。 伯乐 多谢於精微, 日磾 有慙於牧养。” 唐 高适 《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长鸣谢知己,所愧非龙媒。” 清 汪懋麟 《送子静主桂林省试》诗之二:“只为 雄 文工《羽猎》,故教絶域访龙媒。”

(3).指土龙。迷信者用土制成龙状,以为可招诱真龙来降雨。 北周 庾信 《和李司录喜雨》:“临河沉璧玉,夹道画龙媒。” 倪璠 注:“《新论》:‘ 刘歆 曰:致雨具作土龙。龙见者輒有风雨,起以迎送之,故缘其象类而为之。’”

(4). 唐 御马厩六闲之一。《新唐书·兵志》:“又以尚乘掌天子之御。左右六闲:一曰飞黄,二曰吉良,三曰龙媒,四曰騊駼,五曰駃騠,六曰天苑。”

兹白

兽名。《逸周书·王会》:“正北方 义渠 以兹白,兹白者若白马。锯牙,食虎豹。” 孔晁 注:“兹白,一名駮。” 俞樾 《群经平议·周书》:“若白马,当作若马。言此兽形如马,非必白马乃相似也。 孔 注曰:兹白一名駮。今考诸书言駮者,《尔雅·释兽(当作“畜”)》曰:‘駮如马,倨牙,食虎豹。’《诗·晨风》篇 毛 传文与《尔雅》同。《説文·马部》曰:‘駮兽如马……’其文盖即本此。而皆言如马,不言如白马。然则‘白’为衍文无疑矣。” 唐 张说 《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不因兹白人间有,定是飞黄天上来。”

玆白:传说中的奇兽。《逸周书·王会》:“正北方, 义渠 以玆白。玆白者,若白马,锯牙,食虎豹。”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紈牛露犬之玩,乘黄玆白之駟。”

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黄天

(1). 汉 末农民起义领袖 张角 的自称。《后汉书·灵帝纪》:“ 中平 元年春二月, 鉅鹿 人 张角 自称‘黄天’。”《后汉书·皇甫嵩传》:“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陈去病 《都门崇效寺立夏得两绝》之一:“黄天当立苍天死,却笑斯人憒憒多。”

(2).皇天。《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富贵忘贫,黄天不助,有恩不报,岂成人也!” 明 汤式 《小梁州·丽华》曲:“推上 云阳 市,黄天何事,流泪洒胭脂。”

上来

(1) 从低处到高处

跳上来了

抬上来了

(2) 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趋近于某处。带名词时,动词和“上来”中间一般不能加“得、不”

又围上来一群人

(3) 表示人员或事物随动作由较低部门(层)到较高部门(层)

你是什么时候调上来的

(4) 表示成功地完成某一动作。动词和“上来”中间常加“得、不”。动词限于“说、唱、学、答、背、叫、念”等少数几个

究竟为什么,我也说不上来

(5) 表示状态发展,兼有范围逐渐扩大的意思。形容词限于“热、凉、黑”等少数几个

暖气片慢慢热上来了

日华

(1).太阳的光华。 南朝 齐 谢朓 《和徐都曹》:“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 唐 韩偓 《漫作》诗之一:“暑雨洒和气,香风吹日华。” 宋 司马光 《同舍会饮金明沼上书事》诗:“日华駘荡金明春,波光浄緑生鱼鳞。” 清 唐孙华 《喜吕无党及第》诗:“卿云瑞靄日华边,臚唱声闻玉陛宣。”

(2).道家指太阳的精华。 汉 刘向 《列仙传·关令尹喜》:“ 尹喜 抱关,含德为务;挹漱日华,仰玩玄度。”《黄庭内景经·琼室》“专闭御景乃长寧” 唐 梁丘子 注:“瞑目握固,存日中五色流霞来绕一身,於是日光流霞俱入口中,名曰日华。” 唐 皎然 《赠张道士》诗:“玉京真子名 太一 ,因服日华心如日。”

(3).古代宫名。《西京杂记》卷四:“ 河间王 德 筑 日华宫 ,置客馆二十餘区,以待学士。”

(4).为殿门名。 唐 杜甫 《奉答岑参补阙见赠》诗:“窈窕清禁闥,罢朝归不同。君随丞相后,我往 日华 东。” 仇兆鳌 注:“《唐六典》: 宣政殿 前有两廡,两廡各有门。其东曰 日华 , 日华 之东则门下省也……西廊有门曰 月华 , 月华 之西即中书省也。”

照耀

光芒照射

日月照耀金银台。——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徘徊

(1)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犹豫不决

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危险常顾

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莫言

莫言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祖籍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生死疲劳》和《蛙》这两部作品所具有的罕见的宗教情怀,使它们超越了中国作家同行,而进入了世界文学的行列。莫言的业绩,也使他当之无愧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

阙下

(1).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史记·梁孝王世家》:“於是 梁王 伏斧质於闕下,谢罪,然后太后、 景帝 大喜,相泣,復如故。”《后汉书·南蛮传》:“﹝帝﹞下令之后, 槃瓠 遂衔人头造闕下。” 宋 乐史 《广卓异记·宰相有二亲》:“其年,从 周太祖 征 河中 ,次年献捷闕下。”

(2).借指京城。 唐 贾岛 《寄毗陵彻公》诗之二:“别离从闕下,道路向 山阴 。”《明史·选举志三》:“推(推官)、知(知县)拟擢臺省,候命闕下,去留不得自如。” 清 姚鼐 《祭侍潞川文》:“ 鼐 以疾还,君留闕下。”

花舞

(1). 唐 代舞名。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舞工》:“古之能者,不可胜记,即有健舞、软舞、字舞、花舞、马舞。” 宋 顾文荐 《负暄杂录·傀儡子》:“花舞者,著緑衣偃身,合成花,即今柘枝舞,有花心者是也。”

(2).谓落花飞舞。 宋 欧阳修 《丰乐亭游春》诗之一:“緑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