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诬得罪赋此以见志(乙丑三月)·其二

作者:朱同 朝代:明代

原文

自知廉洁可匡君,岂料颠连更殒身。

七载仪刑多制作,百年经史岂无闻。

人情汹汹何时定,世事茫茫总莫伸。

九死一生何足报,尽将心事付苍旻。

诗词问答

问:《遭诬得罪赋此以见志(乙丑三月)·其二》的作者是谁?答:朱同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朱同的名句有哪些?答:朱同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六部

2. 乙丑三月

参考注释

自知

认识自己;自己明了

廉洁

(1)

(2) 清白高洁,不贪污

廉洁奉公

(3) 女子品行端正,为人贞洁

廉洁之风

匡君

(1).匡辅君主。《国语·晋语七》:“今 无忌 ,智不能匡君,使至於难,仁不能救,勇不能死,敢辱君朝以忝 韩 宗。”《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今臣羈旅之臣也,交疏於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 唐 元稹 《夏阳县令陆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铭》:“ 魏 之先 文贞 ,有匡君之大德。”

(2).指 匡俗 兄弟。 明 王世懋 《庐山雪》诗:“千崖冰玉裹,何处着 匡 君。”参见“ 匡俗 ”。

(3).指 江西 的 庐山 。 清 赵进美 《南康登楼》诗:“空城何所有,一半是 匡 君。” 清 潘耒 《登五老峰最高顶》诗:“乘云我欲之帝廷,稍为 匡 君鸣不平。兹山何者让 衡霍 ,不岳不镇谁使令。”参见“ 匡庐 ”。

颠连

(1) 形容说话做事错乱,没有条理

(2) 困顿不堪

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张载《西铭》

殒身

死去,丧失生命

不然则殒身灭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西游记》

仪刑

(1) 效法;法式

仪刑文王,万邦作孚。——《诗·大雅·文王》

(2) 朱熹集传:“仪,象;刑,法。”

(3) 典范,典型

制作

(1) 制造

制作玩具

(2) 指写作

(3) 制度

定制作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无闻

(1) 没有名声;没有成名

默默无闻

(2) 指耳聋

耳无闻,目无见

人情汹汹

见“ 人情恟恟 ”。

何时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世事

(1) 世上的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

(2) 人情世故

善于世事

茫茫

辽阔旷远的样子;模糊不清楚

长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传》

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顾炎武《复庵记》

茫茫的前景

别时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九死一生

死的可能性远大于活的可能性,但终于脱险。比喻多历艰险而大难不死

你哥哥剑洞枪林快厮杀,九死一生,不当个耍。——《元曲》

何足

犹言哪里值得。《史记·秦本纪》:“﹝ 百里傒 ﹞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六:“ 颖 心愴然,即寤,语诸左右,曰:‘梦为虚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贽 《复夏道甫》:“再勤学数年便当大捷矣,区区一秀才,何足以为轻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但因言语跟着时代的变化,将来还可以有新的复译本的,七八次何足为奇,何况 中国 其实也并没有译过七八次的作品。”

心事

心里盘算、思虑的事(多指感到为难的)

苍旻

苍天。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苍旻遐缅,人事无已。” 宋 苏轼 《和王斿》之一:“白髮故交空掩卷,泪河东注问苍旻。”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之九:“鸿鵠初高举,千里苍旻开。”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