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屿

作者:张又新 朝代:唐代

孤屿原文

碧水逶迤浮翠巘,绿萝蒙密媚晴江。
不知谁与名孤屿,其实中川是一双。

诗词问答

问:孤屿的作者是谁?答:张又新
问:孤屿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孤屿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张又新的名句有哪些?答:张又新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479-38

参考注释

碧水

绿水。 南朝 梁简文帝 《采莲曲》:“桂檝兰橈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 唐 李白 《早春寄王汉阳》诗:“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五代 和凝 《小重山》词:“御沟澄碧水,转池塘,时时微雨洗风光。” 元 戴表元 《苕溪》诗:“碧水千塍共,青山一道斜。”

逶迤

蜿蜒曲折;拐来拐去

山路逶迤

匍匐逶迤。——《文选·刘峻·广绝交论》

逶迤退食。——《后汉书·杨秉传》

五岭逶迤腾细浪。——毛 * 《长征》

翠巘

青翠的山峰。 唐 杜牧 《朱坡》诗:“日痕絙翠巘,陂影堕晴霓。” 宋 苏轼 《祭常山回小猎》诗:“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明 袁宏道 《光福》:“碧栏红亭,与白波翠巘相映发,山水园池之胜,可谓兼之矣。”

蒙密

茂密;茂密的草木。 南朝 宋 范晔 《乐游应诏诗》:“遵渚攀蒙密,随山上嶇嶔。” 北周 庾信 《小园赋》:“拨蒙密兮见牕,行欹斜兮得路。”《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七年》:“草木蒙密,地气鬱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申氏》:“见垣下禾黍蒙密。”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孤屿

孤立的岛屿。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江中孤屿》诗:“乱流趋正絶,孤屿媚中川。” 唐 孟浩然 《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诗:“云物凝孤屿,江山辨四维。”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山》诗:“ 赤城 渐微没,孤屿前嶢兀。”

其实

(1) 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画家其实并非不懂世故

(2) 确实;的确

其实不是她说的那个意思

中川

(1).中等的河流。《周礼·地官·序官》:“川衡……中川:下士六人,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人。”《旧唐书·职官志二》:“其 江 、 河 ,自西极达于东溟,中国之大川者也。其餘百三十五水,是为中川。”

(2).江中。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江中孤屿》诗:“乱流趋正絶,孤屿媚中川。” 南朝 齐 谢朓 《临楚江赋》:“云沉四岫,风荡中川。” 唐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诗:“中川恣超忽,漫若翔且翱。”

一双

(1).用于成对的两人或两物。《礼记·少仪》:“其禽加於一双,则执一双以将命。”《史记·项羽本纪》:“我持白璧一双,欲献 项王 ,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 。” 唐 李贺 《唐儿歌》:“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人剪秋水。” 元 张国宾 《薛仁贵》楔子:“一双父母在堂,我不肯做庄农的生活。” 老舍 《正红旗下》一:“那是一双何等毫无道理的眼睛啊!见到人……她的眼总是瞪着。”

(2). 唐 时 南诏 耕地,五亩为一双。见《新唐书·南诏传上》。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称地为双》引《云南杂志》:“其佃作三人,使二牛前牵,中压而后驱之。犁一日,为一双,约有中原四亩地。”

(3).佛教称两年半为一双。《法苑珠林》卷三:“三月为一时,两时为行;一行即半年六月也,两行为一年,两年半为一双。”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