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雪

作者:王氏 朝代:明代

对雪原文

拂幌飘窗玉不如,一庭寒色晓光馀。

闺中诗思同清洁,分付双鬟莫扫除。

诗词问答

问:对雪的作者是谁?答:王氏
问:对雪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对雪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王氏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氏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出处:御选明诗卷一百十五

参考注释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寒色

在七色光中,除绿色光外,如:青、紫、蓝等光之色,给人以寒冷感。也称“冷色”

晓光

清晨的日光。 南朝 梁简文帝 《侍游新亭应令》诗:“晓光浮野映,朝烟承日迴。” 唐 杜荀鹤 《秋日寄吟友》诗:“蝉树生寒色,渔潭落晓光。” 孙景瑞 《红旗插上大门岛》:“晓光渐渐显露了。”

闺中

(1).宫室之中;馆室之内。《楚辞·离骚》:“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王逸 注:“言君处宫殿之中,其闺深远,忠言难通。” 清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三:“明鐙曜闺中,清风凄已寒。”

(2).特指女子所住的地方。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游士某,在 广陵 纳一妾,颇嫺文墨,意甚相得,时於闺中倡和。” 鲁迅 《呐喊·阿Q正传》:“然而不多久,这 阿Q 的大名忽又传遍了 未庄 闺中。”

诗思

做诗的思路、情致。 唐 韦应物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诗:“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清 王夫之 《乍开梅》诗:“底事花魂多荏苒,逼人诗思在些些。”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弄堂生意古今谈》:“先只听得一片鼓钹和铁索声,我正想做‘超现实主义’的语录体诗,这么一来,诗思被闹跑了。”

清洁

(1) 无尘垢的;干净的

清洁的房间

(2) 未被污染的

一个清洁的水源

(3) 廉洁

清洁自守,语不及私

分付

(1).分别付与。《汉书·原涉传》:“宾客争问所当得, 涉 乃侧席而坐,削牘为疏,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三国志·魏志·鲜卑传》:“ 比能 众逐彊盛,控弦十餘万骑,每钞略得财物,均平分付。”《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皇帝闻奏,龙颜大悦,开库赐彫弓两张,寳箭两百隻,分付与二大臣。”

(2).交给。 唐 白居易 《题文集柜》诗:“身是 邓伯道 ,世无 王仲宣 ;祇应分付女,留与外孙传。”《宣和遗事》前集:“故 尧王 不将天下传与他,却分付与 舜王 了。”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贫僧积下几文起坐,尽数分付足下,勿以寡见阻。”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三折:“我将家缘家计,都分付与你两口儿,每月斋粮道服,休少了我的,我往 华山 出家去也。”

(3).付托;寄意。 宋 毛滂 《惜分飞》词:“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宋 杨恢 《祝英台近》词:“都将千里芳心,十年幽梦,分付与一声啼鴂。” 清 纳兰性德 《木兰花慢·送梁汾南行》词:“从此覊愁万叠,梦回分付啼螿。”

(4).嘱咐;命令。 唐 方干 《尚书新创敌楼》诗之二:“直须分付丹青手,画出旌幢遶謫仙。”《水浒传》第四五回:“ 石秀 又分付道:‘哥哥今晚且不可胡发説话。’” 清 李渔 《慎鸾交·就缚》:“分付众将们,从今以后,昼夜须行五百里。”《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平粤纪闻》:“该匪遂将 嘉定 县城闭守,分付各店开张。”

(5).指交代;讲明。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三折:“官人呵这言语休着你爷知……则去那娘亲上分付明白。”《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果然肯卖,但凭分付价钱,不敢吝惜。”

(6).表示;流露。 宋 周邦彦 《感皇恩》词:“浅顰轻笑,未肯等闲分付。为谁心子里,长长苦?” 宋 无名氏 《九张机》词之二:“深心未肯轻分付,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

(7).处置;发落。 宋 石孝友 《卜算子》词:“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宋 刘克庄 《贺新郎》词:“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 戚汉老 见了许多财物,心中欢喜,连声应道:‘这小事,但凭大郎分付。’”

双鬟

(1).古代年轻女子的两个环形发髻。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五:“窈窕双鬟女,容德俱如玉。” 宋 陆游 《春愁曲》:“ 蜀 姬双鬟婭姹娇,醉看恐是海棠妖。”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濮州女子》:“有双鬟女子立道旁树下,絶色也。”

(2).借指少女。 宋 王安石 《仲元女孙》诗:“双鬟嬉戯我庭除,争挽新花比綉襦。”

(3).指婢女。 明 唐寅 《踏莎行·闺情》词:“急唤双鬟,为儂攀折,南枝欲寄凭谁达。”

(4).指千金高价。语本 汉 辛延年 《羽林郎》诗:“ 胡 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壚……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餘。” 唐 杜牧 《张好好》诗序:“ 好好 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二岁,为 沉著作 述师 以双鬟纳之。”

扫除

(1) 用扫帚、刷子等清除脏东西

大扫除

(2) 清除;消除

扫除文盲

(3) 全部

都来投降;若不从者,便行扫除处死。——《水浒传》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