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北岭至玉岑精舍作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降北岭至玉岑精舍作原文

亭子云山别最高,翠壑宛委藏精舍。

千回百转始造兹,欲憩仆从坐岩榭。

面前石壁已崔嵔,小沧浪室其巅𨂛。

高下位置各擅奇,却惜领略无多暇。

今岁今朝则始到,昨秋昨句乃徒讶。

山雨飞过却放晴,不测神机能变化。

诗词问答

问:降北岭至玉岑精舍作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降北岭至玉岑精舍作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祃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

参考注释

亭子

(1) 花园、公园或娱乐场所供游乐或休息的小建筑,有时为装饰性的

在亭子中野餐

(2) 凉亭,常建在花园或花园中的开敞的纳凉亭榭,常由柱子支承屋顶建造

云山

(1).云和山。 南朝  梁  吴均 《同柳吴兴乌亭集送柳舍人》诗:“云山离晻曖,花雾共依霏。” 唐  王昌龄 《过华阴》诗:“云起 太华山 ,云山共明灭。” 宋  苏舜钦 《无锡惠山寺》诗:“云山相照翠会合,殿阁对起凉参差。”

(2).高耸入云之山。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云山万里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唐  皇甫冉 《送王司直》诗:“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既而 秋圃 揭换壁纸,又得数诗……又一首曰:‘咫尺楼窗夜见灯,云山似阻几千层。’”

(3).远离尘世的地方。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南朝  梁  江淹 《萧被侍中敦劝表》:“臣不能遵烟洲而谢 歧伯 ,迎云山而揖 许由 。” 胡之骥 注:“ 阮嗣宗 《劝晋王牋》曰:‘临沧洲而谢 支伯 ,登 箕山 而揖 许由 。’” 唐  元稹 《修龟山鱼池示众僧》诗:“云山莫厌看经坐,便是浮生得道时。” 元  刘因 《赠狂道士》诗:“得意云山是处过,逢人对酒即高歌。”

宛委

(1).弯曲;曲折。 唐  李邕 《春赋》:“穴蚁敛翼,冰鱼鼓鳃,蠢蠢宛委,戢戢低徊。” 宋  苏舜钦 《并州新修永济桥记》:“斩北山之材,编连宛委,塞川下流,百选坚直,竖以为楹。”

(2).宛转委曲。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喜谐》:“此诗凄凉宛委,绰有风人之致。” 叶圣陶 《四三集·得失》:“但是表兄又来信了,先是一大堆抱歉的话,然后宛委地叙明不能把他补上的原由。”

(3).即 宛委山 。传说 禹 登 宛委山 得金简玉字之书,因以借喻书文之珍贵难得。如 清  阮元 所辑丛书名《宛委别藏》,即取意于此。

精舍

(1) 讲学的处所;收斋

(2) 僧道居住或说法布道的处所

(3) 指心,古人认为心是精神所居之处

千回百转

形容非常曲折。亦比喻思绪纷繁

我这里千回百转自徬徨,撇不下多情数桩。——《雍熙乐府·金殿喜重重》

仆从

(1)

(2) 旧指跟随在身旁的仆人

大人物的武装仆从不得不寻找独立的生活来源

(3) 从属于外界影响的东西

它们并不能成为同盟者而只不过是仆从

(4) 帮助管家、上菜、照看门户、搬运行李、包裹、干些跑腿差事的男仆

面前

跟前;面对着的地方

他来到国王面前

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很艰巨

石壁

有相当高度、表面呈垂直或悬垂的悬崖或峭壁

沧浪

(1).古水名。有 汉水 、 汉水 之别流、 汉水 之下流、 夏水 诸说。《书·禹贡》:“ 嶓冢 导 漾 ,东流为 汉 。又东为 沧浪 之水。” 孔 传:“别流在 荆州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夏水》:“ 刘澄之 著《永初山川记》云:‘ 夏水 ,古文以为 沧浪 ,渔父所歌也。’” 宋  姜夔 《清波引》词序:“余久客古 沔 , 沧浪 之烟雨, 鸚鵡 之草树……无一日不在心目间。”

(2).青苍色。多指水色。《文选·陆机<塘上行>》:“发藻玉臺下,垂影沧浪泉。” 李善 注:“ 孟子 曰:‘沧浪之水清。’沧浪,水色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窣禄勤那国》:“水色沧浪,波涛浩汗。”《吕氏春秋·审时》“后时者,弱苗而穗苍狼” 清  毕沅 辑校:“苍狼,青色也。在竹曰‘苍筤’,在天曰‘仓浪’,在水曰‘沧浪’。” 清  龚自珍 《贺新凉》词:“一棹沧浪水,一行行淡烟疏柳,平生秋思。”

(3).借指青苍色的水。 唐  韩愈 《合江亭》诗:“长綆汲沧浪,幽蹊下坎坷。” 明  高棣 《题台江别意饯顾存信归番禺》诗:“沧浪浩荡杳难期,此别重逢又几时。”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以诗存人》:“﹝ 华硕宣 ﹞《湖上》云:‘忽惊鸥鷺起,渔笛响沧浪。’”亦借指青苍的天空。 唐  寒山 《诗》之五九:“天高不可问,鷦鵊在沧浪。”

(4).形容头发斑白。 唐  姚合 《奉和前司苏郎中惊斑鬓之什》:“遶鬢沧浪有几茎,珥貂相问夕郎惊。”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 关河 泱漭连兵气,齿髮沧浪寄病身。”

(5).《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后遂以“沧浪”指此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孺子‘沧浪’,亦有全曲。”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君节诚不亏,鼓枻歌‘沧浪’。”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