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孔四著作早行

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代

次韵孔四著作早行原文

弃置锄犁就车马,从来计出古人下。
尘埃好在三尺桐,不疑万世期子野。
明经使者著书郎,风雨乘馹忘夙夜。
回车过门问无恙,何意深巷勤长者。
圣师之后盖多贤,领略世故有余暇。
白面长身虽不见,好古发愤尚类也。
自然身如警露鹤,每先鸣鸡整初驾。
北行河决所至郡,肃肃王命哀鳏寡。
力排滹沱避城郭,深泽疲民且田舍。
贾生三策藏胸中,羿矢百中不虚舍。
行归定拜关内侯,但赐黄金恐非价。

诗词问答

问:次韵孔四著作早行的作者是谁?答:黄庭坚
问:次韵孔四著作早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黄庭坚的名句有哪些?答:黄庭坚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弃置

扔在一边,废弃

一个弃置的香烟盒

锄犁

1.锄和犁。

2.引申为耕作务农。

就车

登车。《国语·晋语三》:“君揖大夫,就车。”

从来

向来,一向——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那样

从来如此

古人

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尘埃

(1) 飞扬的尘土

尘埃传播病菌

(2) ;比喻污浊的东西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唐· 杜甫《兵车行》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蒙世俗之尘埃。

好在

幸好

好在他伤势不重

三尺桐

指琴。古琴身多以桐木制成。 宋 苏轼 《戴道士得四字代作》诗:“赖此三尺桐,中有山水意。”

万世

很多世代;年代久远

万世师表

子野

春秋 时 晋国 乐师 师旷 的字。目盲,善弹琴,辨音能力极强。《文选·张衡<东京赋>》:“能不惑者,其唯 子野 乎?” 薛综 注:“ 子野 , 师旷 字。晓音曲者。” 唐 李白 《雪谗诗赠友人》:“ 子野 善听, 离娄 至明。” 清 钱谦益 《复李叔则书》:“瓦釜之鸣,不若洪鐘之响,有耳者知之,而 子野 不知,岂有是哉?”

明经

(1).通晓经术。《汉书·刘向传》:“ 更生 年少於 望之 、 堪 ,然二人重之,荐 更生 宗室忠直,明经有行,擢为散骑宗正给事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漯水 又东逕 汉 徵君 伏生 墓南,碑碣尚存,以明经为 秦 博士。 秦 坑儒士, 伏生 隐焉。”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外集》:“ 夏侯胜 以明经取青紫语门人,臣尝鄙之,何敢復以此耸诱其徒。”

(2). 汉 代以明经射策取士。 隋炀帝 置明经、进士二科,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 宋 改以经义论策试进士,明经始废。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今请杂取前代之制,立明经一科,以畅达教恉,阐发大义,能以今日新政,证合古经者为及格。”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一》、《文献通考·选举四》、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明经》。

(3). 明 清 对贡生的尊称。《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这 陆氏 因丈夫生前不肯学好,好色身亡,把孩子严加教诲。后来明经出仕,官为别驾之职。”《儒林外史》第十八回:“此位是 石门 隋岑庵 先生,是老明经。”

使者

(1) 受命出使的人,泛指奉命办事的人

欢迎来自亲密邻邦的友好使者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 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2) 比喻带来某种信息的人或事物

南国的人们也真懂得欣赏这些春天的使者。——《花城》

著书

撰写著作。

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夙夜

朝夕,日夜。指天天、时时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诸葛亮《出师表》

回车

回转其车。 汉 邹阳 《狱中上书》:“邑号 朝歌 , 墨子 回车。”《后汉书·锺离意传》:“ 曾参 回车於 胜母 之閭。”《三国志·魏志·陈矫传》:“‘若臣不称其职,则请就黜退,陛下宜还。’帝惭,回车而反。”

掉转车头。《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道尽涂殫,迴车而还。” 三国 魏 曹植 《与吴质书》:“ 墨翟 不好伎,何为过 朝歌 而迴车乎?”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六五:“青鸟衔来双鲤鱼,自缄红泪请迴车。”

过门

(1) 女子出嫁到男家

后又听见三日后才过门,他又转有忧愁之态。——《红楼梦》

(2) 声乐曲中常由叠句或副歌构成的短器乐乐段

(3) 路过家门

无恙

(1) 无灾祸

岁亦无恙耶?——《国策·齐策》

安然无恙

(2) 平安;没有疾病

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国语·齐策》

无恙,幸甚幸甚。——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无恙也。——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别来无恙?

何意

(1).为什么,何故。 宋玉 《神女赋》:“晡夕之后,精神怳忽,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刘整》:“ 整 闻声仍打 逡 , 范 唤问:‘何意打我儿?’”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 瑯瑘王 ﹞遂大怒,询曰:‘至尊已有,我何意无?’”

(2).岂料;不意。《后汉书·申屠蟠传》:“ 蟠 勃然作色曰:‘始吾以子为可与言也,何意乃相拘教乐贵之徒邪?’” 三国 魏 吴质 《答魏太子笺》:“自谓可终始相保,并骋材力,效节明主,何意数年之閒,死丧略尽。”《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吾姊妹居此数十餘年,深蒙 秋公 珍重护惜,何意驀遭狂奴,俗气薰炽,毒手摧残。” 清 顾炎武 《王征君潢具舟小坐栅洪桥下》诗:“何意多同心,合沓来诸方?”

深巷

很长的巷道。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二:“狗吠深巷中,鷄鸣桑树颠。” 宋 陆游 《临安春雨初霁》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长者

(1) 年纪大、辈份高的人

伤长者之意。——《战国策·燕策》

为长者折枝。——《孟子·梁惠王上》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唐· 杜甫《兵车行》

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指有德行的人

忠厚长者

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君为长者。——《战国策·魏策》

(3) 显贵的人

圣师

(1).指 孔子 。《三国志·蜀志·秦宓传》:“如 扬子云 潜心著述,有补于世,泥蟠不滓,行参圣师,于今海内,谈咏厥辞。”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昔者王侯自称孤、寡、不穀。自兹以降,虽 孔子 圣师与门人言,皆称名也。”

(2).指佛家之有道者。 明 袁宏道 《赠海禅》诗:“余亦贪佛去,因君乞圣师。”

之后

(1) 紧接在…时以后

作出安排之后,我们就照着办

(2) 在…后面

房屋之后有棵大樟树

(3) 然后

之后他又给我来过两封信

领略

欣赏;晓悟

领略江苏风味

领略一会雪景

从所有这些观点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他们卓越的思想

世故

(1) 通达人情,富有待人接物的处世经验

老于世故

有些人还绘声绘色,说他如何世故。——《琐忆》

(2) 应酬;敷衍

他也世故了几句

(3) 生计

不治世故

(4) 世事变故

世故尚未夷

(5) 世交

世故相逢各未闲

有余

(1) 有剩余

绰绰有余

(2) 有零

五十有余

白面

(1) 用小麦磨成的粉

(2) 现亦指 * ,用 * 制的 *

长身

(1).身材高。 唐 韩愈 《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吾见其孙,白而长身。”

(2).指竹。 宋 苏轼 《题过所画枯木竹石》诗之三:“惟有长身六君子,依依犹得似 淇园 。” 清 钱谦益 《题画竹》诗之二:“年来小刼如风雨,赖有长身共岁寒。”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好古

喜爱古代的事物

发愤

(1) 决心努力

(2) 发泄愤怒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自然

(1) 宇宙万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自然界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择于自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2)

(3) 属于或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于或产生于自然界的、非人为的

自然现象

自然之验。——《史记·货殖列传》

(4) 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

他的动作很自然

复得返自然。(指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

听其自然

(6) 当然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鲁迅《朝花夕拾》

警露

因白露降临而相警戒。相传鹤性机警,“至八月白露降,流於草上,滴滴有声,因即高鸣相警,移徙所宿处,虑有变害”。见《艺文类聚》卷九十引 晋 周处 《风土记》。后因以“警露”作为咏鹤的典故。 唐 骆宾王 《初秋登王司马楼宴赋得同字》:“鸿飞渐陆,流断吹以来寒;鹤鸣在阴,上中天而警露。” 唐 骆宾王 《送王赞府上京参选赋得鹤》:“虚心恒警露,孤影尚凌烟。” 唐 皇甫湜 《鹤处鸡群赋》:“安知警露之质,岂诚凌云之意。”

先鸣

(1).首先鸣叫。《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平阴 之役,先二子鸣” 晋 杜预 注:“十八年, 晋 伐 齐 ,及 平阴 。 州绰 获 殖绰 、 郭最 。故自比於鸡,斗胜而先鸣。”

(2).指首先登城而大呼。《文选·陆机<饮马长城窟行>》:“末德争先鸣,凶器无两全。” 李周翰 注:“先鸣,先登而大呼也。”

(3).谓首先显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子桓 虑详而力缓,故不竞於先鸣。” 唐 李端 《赠赵神童》诗:“圣朝殊 汉 令,才子少登科;每见先鸣早,常惊后进多。”

行河

巡行 黄河 河道。 河 , 黄河 。《汉书·平当传》:“ 当 以经明《禹贡》,使行 河 ,为骑都尉,领 河 隄。” 颜师古 注:“《尚书·禹贡》载 禹 治水次第,山川高下。 当 明此经,故使行 河 也。”

所至

(1).所致,使其然。《后汉书·逸民传序》:“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亦云性分所至而已。”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孝始人伦,忠为令德,公实体之,非毁誉所至。”

(2).结局。 宋 岳珂 《桯史·杨艮议命》:“时 韩平原 得君,权震天下, 梦与 因扣以所至, 艮 屏人愀然曰:‘是不能令终。’”

肃肃

(1).恭敬貌。《诗·大雅·思齐》:“雝雝在宫,肃肃在庙。” 毛 传:“肃肃,敬也。” 汉 扬雄 《河东赋》:“穆穆肃肃,蹲蹲如也。” 明 方孝孺 《郊祀颂》:“斋于祠宫,盛服儼恪,肃肃于动,栗栗于言,上帝在兹,敢有弗虔。”

(2).严正貌。《诗·小雅·黍苗》:“肃肃 谢 功, 召伯 营之。” 郑玄 笺:“肃肃,严正之貌。” 汉 班固 《十八侯铭·御史大夫汾阴侯周昌》:“肃肃御史,以武以文,相 赵 距 吕 ,志安君身。” 唐 卢照邻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 贞观 之末,有 昭庆 * 师,魁岸堂堂,威仪肃肃。” 清 龚自珍 《题鹭津上人书册》诗:“气庄志定欬肃肃,笔冲墨粹神亭亭。”

(3).疾速貌。《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毛 传:“肃肃,疾貌。” 汉 秦嘉 《留郡赠妇》诗之三:“肃肃僕夫征,鏘鏘扬和铃。” 唐 杜甫 《喜晴》诗:“出廓眺西郊,肃肃春增华。” 赵朴初 《南京访梅园新村》诗:“晨征肃肃访 梅园 ,犹有梅花着意妍。”

(4).形容网目细密。《诗·周南·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 马瑞辰 通释:“肃肃,盖缩缩之假借。《通俗文》:‘物不申曰缩。’兔罝本结绳为之,言其结绳之状,则为缩缩。” 闻一多 《古典新义·诗经新义五》:“肃当读为缩,缩犹密也……《诗》‘肃肃’,即‘缩缩’、‘数数’,网目细密之貌也。”

(5).阴沉;萧瑟;清冷。《庄子·田子方》:“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 晋 潘岳 《寡妇赋》:“墓门兮肃肃,脩陇兮峩峩。” 宋 范成大 《寒夜》诗:“肃肃月浸树,满庭穠李花。” 清 魏源 《中四明山》诗之二:“肃肃空明气,时与诸天遇。”

(6).清幽;静谧。 汉 张衡 《思玄赋》:“出 紫宫 之肃肃兮,集 大微 之閬閬。” 唐 沉佺期 《奉和圣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应制》:“肃肃莲花界,荧荧贝叶宫。” 宋 苏轼 《元祐三年端午贴子词·夫人阁》之二:“肃肃槐庭午,沉沉玉漏稀。”

(7).象声词。鸟羽、虫翅的振动声。《诗·小雅·鸿雁》:“鸿鴈于飞,肃肃其羽。” 毛 传:“肃肃,羽声也。” 南朝 宋 谢惠连 《捣衣》诗:“肃肃莎鸡羽,烈烈寒螿啼。” 唐 畅当 《自平阳馆赴郡》诗:“溶溶山雾披,肃肃沙鷺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二》:“鳶肃肃展翼,似鶼鶼之鸟,比翼而飞。”

(8).象声词。风声。《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漯水》:“南崖下有风穴,厥大容人,其深不测,而穴中肃肃,常有微风。” 宋 苏轼 《寿星院寒碧轩》诗:“清风肃肃摇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围。” 清 孙枝蔚 《乌夜啼》诗:“北风肃肃雁不至,残灯欲灭还復燃。”

(9).象声词。泛指其它声音。 唐 杜甫 《春远》诗:“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明 徐祯卿 《杂谣》:“狗觫觫,鸡鸣飞上屋,风吹门前草肃肃。” 清 梁廷枏 《夷氛闻记》:“火箭巨弹,自下上者,肃肃过耳畔, 芳 谈笑自若。”

王命

(1).帝王的命令、诏谕。《书·康诰》:“惟威惟虐,大放王命。”《史记·楚世家》:“王与太子俱困於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使者分王命,羣公各典司。”《孽海花》第八回:“你是王命在身的人,那里能尽着耽搁!”

(2).指 东汉 班彪 《王命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王命》清辩,《新序》该练。”

鳏寡

老而无妻或无夫的人。引申指老弱孤苦者。《诗·小雅·鸿雁》:“爰及矜人,哀此鰥寡。” 毛 传:“老无妻曰鰥,偏丧曰寡。” 唐 韩愈 《请上尊号表》:“哀天下之鰥寡,释四海之鬱结。” 宋 黄庭坚 《赠送张叔和》诗:“吏能束缚老姦手,要使鰥寡无顰呻。”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三章:“且其鰥寡,多出于已有妻有夫之后而中道摧丧者焉。”参阅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鳏寡》。

滹沱

亦作“ 滹沲 ”。水名。即 滹沱河 。在 河北省 西部。出 山西省 繁峙县 东之 泰戏山 ,穿割 太行山 ,东流入 河北平原 ,在 献县 和 滏阳河 汇合为 子牙河 。至 天津市 ,会 北运河 入海。 唐 李颀 《欲之新乡答崔颢綦毋潜》诗:“寒风卷叶渡 滹沱 ,飞雪覆地悲峨峨。”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凡 大河 、 漳水 、 滹沲 ……悉是浊流。”

城郭

城是内城的墙,郭是外城的墙。泛指“城邑”

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唐· 杜牧《阿房宫赋》

疲民

(1).疲困之民。《管子·幼官》:“数战则士疲,数胜则君骄;骄君使疲民则国危。” 唐 姚合 《送李起居赴池州》诗:“天子念疲民,分忧輟侍臣。” 宋 曾巩 《泰山祈雨文》:“念此疲民,弊於征敛,方岁之富,食常不足。”

(2).使民穷困。《左传·成公十六年》:“今 楚 内弃其民,而外絶其好……奸时以动,而疲民以逞。”

田舍

(1) 田地和房屋

(2) 农舍

(3) 泛指农村

(4) 田家

田舍翁

贾生

指 汉 贾谊 。 汉 桓宽 《盐铁论·箴石》:“ 贾生 有言曰:‘恳言则辞浅而不入,深言则逆耳而失指。’” 唐 杜甫 《久客》诗:“去国哀 王粲 ,伤时哭 贾生 。” 吕志伊 《过黔楚界喜晴》诗:“既倒狂澜难遽挽,上书徒抱 贾生 忧。”

三策

(1).三道计谋。《史记·苏秦列传》:“此三策者,不可不孰计也。”

(2). 汉 董仲舒 以贤良对天人三策,为 武帝 所赏识,任为 江都 相。后用为典实,借指经世良谋。 宋 范成大 《乙未元日书怀》诗:“纵有百年今过半,别无三策但当归。” 明 汪廷讷 《种玉记·赠玉》:“空埋没天人三策,枉思量谈笑封侯。”

(3).三篇策论。《西游记》第九回:“及廷试三策, 唐王 御笔亲赐状元,跨马游街三日。”

胸中

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状态。《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史记·苏秦列传》:“是故明主外料其敌之彊弱,内度其士卒贤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形於胸中矣。” 明 王守仁 《泛海》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脸上一团正气,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

百中

犹言百发百中。 汉 枚乘 《上书谏吴王》:“杨叶之大,加百中焉,可谓善射矣。” 唐 杜甫 《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诗之一:“一生自猎知无敌,百中争能耻下鞲。” 唐 元稹 《观兵部马射赋》:“引满雷碎,腾凌飈疾,皆穷百中之妙,尽由一札而出。”

虚舍

空发,空放。 汉 张衡 《西京赋》:“矢不虚舍,鋋不苟跃。”

犹空室。谓整理住舍以待客至。《新唐书·文艺传下·崔颢》:“ 李邕 闻其名,虚舍邀之。”

关内

指山海关以西或嘉峪关以东一带地区

黄金

(1)

(2) 铜

黄金折。——《战国策·齐策四》

太傅赍黄金。

(3) 金

天作黄金色。——《广东军务记》

(4) 金黄色

黄金络马头。——《乐府诗集·陌上桑》

(5) 见“金”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