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比部萧郎中十兄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赠比部萧郎中十兄原文

有美儿童生人杰,儿童由来积德儿童门。
汉朝儿童丞相系,梁日帝王孙。
蕴藉为郎久,魁梧秉哲尊。
词华倾后辈,风雅蔼孤鶱。
宅相荣姻戚,儿童惠讨论。
见知真自幼,谋拙丑诸昆。
漂荡云天阔,沈埋日月奔。
致君时已晚,怀古意空存。
中散山阳锻,愚公野谷村。
宁纡长者辙,归老任乾坤。

诗词问答

问:赠比部萧郎中十兄的作者是谁?答:杜甫
问:赠比部萧郎中十兄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赠比部萧郎中十兄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杜甫的名句有哪些?答:杜甫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224_51

参考注释

儿童

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生人

(1) 不相识的人

(2) 指人出生

他是1950年生人

(3) 活着的人

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众人

避生人眼目

由来

(1)

(2) 事情发生的原因

(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

由来已久

积德

为求福而做好事(迷信)

积德行善

丞相

古代辅佐君主治理国家政务的职位最高的大臣

帝王

帝国的君主或最高统治者,实行终身制和世袭制

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清· 黄宗羲《原君》

蕴藉

含而不露

荣被吸儒衣,温恭有蕴藉。——《后汉书·恒荣传》

广德为人,温雅有酝藉。——《汉书·薛广德传》

末句“情长情短”,大有蕴藉。——《平山冷燕》

魁梧

躯干高大;强壮粗大

秉哲

秉富有才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逮 明帝 秉哲,雅好文会。”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皇太子某体仁秉哲,恭敬温文。” 明 何景明 《内篇》之五:“非秉哲篤尚之士,安有弗移于此者也。”

词华

(1).文采;辞藻华丽。 唐 杜甫 《赠比部萧郎中十兄》诗:“词华倾后辈,风雅靄孤鶱。” 明 海瑞 《教约》:“日后仍踵前弊,不流之胸中而取之他人者,纵极词华,亦加扑戒。”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 楚 声之在 汉 宫,其见重如此,故后来帝王仓卒言志,概用 楚 声,而 武帝 词华,实为独絶。”

(2).言词的才华。口才。 唐 白居易 《哭皇甫七郎中》诗:“志业过 玄晏 ,词华似 禰衡 。”

后辈

(1) 同行中年轻的或资历浅的人

(2) 后代;子孙

风雅

(1) 文雅。端庄的或高雅的,尤指外貌或举止端庄的或高雅的

举止风雅

(2) 《诗经》有《国风》、《大雅》、《小雅》等部分,后世用风雅泛指诗文方面的事

孤鶱

(1).独自飞翔。 南朝 梁 沉约 《销声赞》:“若人焉往?斯理空存。天标已曖,絶羽孤鶱。” 宋 陆游 《春晚》诗:“擘浪忽看鱼对跃,入云时见鹤孤鶱。”

(2).高升,腾达。 唐 杜甫 《览柏中允兼子侄数人除官制词》诗:“作歌挹盛事,推轂期孤鶱。” 宋 陆游 《暇日》诗:“旧友无书知独冷,小儿有命会孤鶱。”

(3).超逸;与众不同。 唐 杜甫 《赠比部萧郎中十兄》诗:“词华倾后辈,风雅靄孤鶱。” 周密 《齐东野语》卷十引 宋 牟端明 《返棹图赞》:“孤鶱兮风雅,唾视兮爵禄。”

宅相

(1).谓住宅风水之相。《晋书·魏舒传》:“﹝ 舒 ﹞少孤,为外家 宁 氏所养。 宁 氏起宅,相宅者云:‘当出贵甥。’外祖母以 魏氏 小而慧,意谓应之。 舒 曰:‘当为外氏成此宅相。’” 明 李东阳 《兆先赴试三河念之有作》诗:“古人重宅相,派出蒙泉深。”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不知宅相大佳,公等亦死;风水不破,公等亦亡,謚曰至愚,孰云不洽。”亦用为将出贵甥之典。《北齐书·李绘传》:“ 河间 邢晏 ,即 绘 舅也。与 绘 清言,叹其高远。每称曰:‘若披云雾,如对珠玉,宅相之寄,良在此甥。’”

(2).外甥的代称。出于 晋 魏舒 舅宅出贵甥故事。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四:“ 王賁 侍郎,即令公之宅相也,志大气雄,酷似其舅。” 明 夏完淳 《寄荆隐女兄兼武功侯甥》诗:“愧负 文姬 孝,深为宅相怜。” 清 钮琇 《觚賸·蒋山佣》:“ 顾亭林 先生 炎武 ,行奇学博,负海内重名。 玉峰 三 徐先生 ,皆其宅相也。”

姻戚

亦作“婣戚”。犹姻亲。《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而宗门广大,姻戚不少。” 唐 杜甫 《赠比部萧郎中十兄》诗:“宅相荣烟戚,儿童惠讨论。” 宋 陈亮 《祭妻弟何少嘉文》:“恩莫隆於姻戚,义莫重於朋友。”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近时士大夫子孙之於父祖者弗论,至於婣戚乡党,转相徵乞,动成卷帙。”《红楼梦》第九五回:“椒房姻戚未便久羈,请在外宫伺候。”

讨论

就某事相互表明见解或论证

内阁召开了紧急会议讨论法律草案

见知

(1).见而知之。指同时代的事,以别于后代对前代事的“闻而知之”。语本《孟子·尽心下》:“由 尧 舜 至於 汤 ,五百有餘岁。若 禹 、 皋陶 ,则见而知之;若 汤 ,则闻而知之。” 清 颜元 《存学编·总论诸儒讲学》:“其效使见知闻之者,知尊慕 孔 孟 ,善谈名理,不作恶,不奉释 老 名号。”

(2).谓明见明知,并不隔膜。《韩非子·难一》:“有赏者君见其功,有罚者君知其罪,见知不悖於前,赏罚不弊於后,安有不葬之患。”

(3).受到知遇。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 飞廉 以善走事 紂 , 恶来 多力见知。 周武王 伐 紂 ,兼杀 恶来 。”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王逢原》:“ 王逢原 见知 王荆公 ,一时附丽之徒,日满其门,进誉献諛,初不及文字间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刘元子》:“ 嵩阳 守 重庆 , 铜梁 大司马 张襄宪公 佳胤 以童子见知,爱如己子。”

(4).为人所知。 清 侯方域 《管夫人画竹记》:“而天下之文雅鉴赏者,固虽欲观之,而祕阁禁严,不能到也,是终无由见知於世也。”

(5).见“ 见知法 ”。

漂荡

(1).在水上浮动。 唐 李商隐 《河清与赵氏昆季宴集得拟杜工部》诗:“此中真得地,漂荡钓鱼船。” 明 刘基 《解语花》词:“罗幕掩数行清泪,一任他化作浮萍,漂荡随流水。”

(2).冲刷,冲。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有 亮 所造八阵图,东跨故垒,皆纍细石为之……今夏水漂荡,岁月消损,高处可二三尺,下处磨灭殆尽。”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三:“两扇忽闢,大水漂荡,盗皆溺死。” 明 唐顺之 《与白伯伦仪部书》之二:“矢石驰驱,风波漂荡,岂是人情所乐。” 清 刘大櫆 《张豹林墓志铭》:“先高祖厝在浅土,猝为山水所漂荡。”

(3).冲没,淹没。《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八月乙巳,蠲遇水资财漂荡者,今年调税。” 宋 苏轼 《徐州祈雨青词》:“ 河 失故道,遗患及於东方; 徐 居下流,受害甲於他郡,田庐漂荡,父子流离。” 清 任泰学 《质疑·周易》:“水流沙际,不免有漂荡之患。”

(4).漂泊;流浪。 唐 杜甫 《偶题》诗:“缘情慰漂荡,抱疾屡迁移。” 宋 王安石 《寄友人》诗之三:“一别三年至一方,此身漂荡只殊乡。”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生离》:“丈夫漂荡今如此,却话 巴 山夜雨时。” 清 孙枝蔚 《赠汪舟次》诗:“维余漂荡人,髮素血将枯。”

(5).犹荡漾。形容景物美好。 唐 李商隐 《江东》诗:“今日春光太漂荡, 谢 家轻絮 沉 郎钱。”

(6).飘飞;飘扬。 唐 李商隐 《流莺》诗:“流鶯漂荡復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清 洪昇 《长生殿·私祭》:“你看鶯乱飞,草正芳,恰好应清明雨漂荡。” 巴金 《发的故事》:“他的叹声不能够冲破屋顶,又折了回来,怨愤地在房里四处漂荡。”

云天

天空高处;云层上面

直上云天

沈埋

亦作“沉埋”。1.埋藏;深藏。 唐 陆龟蒙 《袭美以紫石砚见赠诗以迎之》:“澄沙脆弱闻应伏,青铁沉埋见亦羞。” 南唐 李煜 《浪淘沙》词之一:“金琐已沉埋,壮气蒿莱!” 宋 叶适 《题王叔范自耕园》诗:“心想新园名字出,故时臺馆半沉埋。” 清 吴伟业 《夜游虎丘试剑石》诗:“鱼肠葬后应飞去,神物沉埋未足奇。” 叶圣陶 《城中·微波》:“终于恍然而悟,是 忆云 !沉埋在意识之中的相思突地冒出头来。”

(2).犹言埋首。谓专心工作。 唐 韦应物 《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诗:“开卷不及顾,沉埋案牘间。”

(3).埋没。 元 郑光祖 《伊尹耕莘》第二折:“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间,济世安民,忠君报国,乃是男儿所为;沉埋田野,可惜了你那盖世英才。”《水浒传》第八五回:“今日 宋 朝奸臣们,闭塞贤路,有金帛投於门下者,便得高官重用;无贿赂投於门下者,总有大功於国,空被沉埋,不得升赏。”

(4).借指死。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吾如得返,是天佑之;其遂沉埋,亦吾所喜。”

日月

(1) 生计;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阳和月亮

致君

谓辅佐国君,使其成为圣明之主。《墨子·亲士》:“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致君 尧 舜 上,再使风俗淳。” 宋 岳珂 《桯史·王荆公》:“ 荆公 自以为遭遇不世出之主,展尽底藴,欲成致君之业。”

怀古

思念往昔;怀念古代的人和事(多用做有关古迹的诗题)

赤壁怀古

中散

中散大夫的省称。 三国 魏 嵇康 曾任中散大夫,世以“中散”称之。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嵇中散》:“ 中散 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及夫 中散 下狱,神气激扬,浊醪夕饮,素琴晨张。” 唐 杜甫 《赠比部萧郎中十兄》诗:“ 中散 山阳 锻, 愚公 野谷 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闹榭》:“ 龟年 喧笛管, 中散 闹筝琶。”

山阳

山坡向阳的一面;山的南侧

愚公

(1).“愚公移山”故事的主人公。亦常用以比喻作事有顽强毅力、不怕困难的人。 宋 辛弃疾 《玉楼春·用韵答傅岩叟叶仲洽赵国兴》词:“青山不解乘云去,怕有 愚公 惊着汝。” 明 夏完淳 《大哀赋》:“人容鼓吏之狂,世笑 愚公 之癖。” 清 陈维崧 《洞仙歌·善权洞》词:“天风忽下,劈破青红茧, 夸父 、 愚公 费裁剪。”

(2).泛指隐者。 唐 高适 《封丘作》诗:“州县才难适,云山道欲穷。揣摩慙黠吏,栖隐谢 愚公 。” 唐 杜甫 《赠比部萧郎中十兄》诗:“ 中散 山阳 锻, 愚公 野谷邨。”参见“ 愚公谷 ”。

野谷

犹山谷。 唐 高适 《寄宿田家》诗:“门前种柳深成巷,野谷流泉添入池。” 唐 杜甫 《赠比部萧郎中十兄》诗:“ 中散 山阳 锻, 愚公 野谷村。”

长者辙

显贵者所乘车辆之行迹。语本《史记·陈丞相世家》:“﹝ 陈平 ﹞家乃负郭穷巷,以獘席为门,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后常用为称颂来访者之典实。 唐 李峤 《宅》诗:“屡逢长者辙,时引故人车。” 唐 杜甫 《酬韦韶州见寄》诗:“深惭长者辙,重得故人书。” 唐 权德舆 《奉和崔评事寄外甥刘同州》:“多逢长者辙,不屑诸公辟。” 唐 王缙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诗:“林中独酌邻家酒,门外时闻长者车。” 唐 杜甫 《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诗:“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

归老

(1).辞官养老。《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 因谢病,归老於 薛 。” 宋 苏轼 《醉白堂记》:“夫 忠献公 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浩然将归老於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 清 郑燮 《仪真县江村茶社寄舍弟书》:“二公并以大宗伯归老于家,享江山儿女之乐。”

(2).终老。 唐 何扶 《送阆州妓人归老》诗:“竹翠嬋娟草逕幽,佳人归老傍汀洲。”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二:“僧 慧暕 涉猎儒书,而有戒行, 永乐 中,尝预修《大典》,归老 太仓 兴福寺 。”

乾坤

(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