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宜人李氏

作者:曾丰 朝代:宋代

挽宜人李氏原文

僧戒阿谁受,法仪何处迎。
两回经梦境,三叹悟人生。
食已难为强,衣犹不惮更。
得非禅力重,去住目由情。

诗词问答

问:挽宜人李氏的作者是谁?答:曾丰
问:挽宜人李氏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曾丰的名句有哪些?答:曾丰名句大全

曾丰挽宜人李氏书法欣赏

曾丰挽宜人李氏书法作品欣赏
挽宜人李氏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僧戒

佛门戒律。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僧居和托生》:“﹝ 居和 ﹞乃以牛黄丸疗风疾者也,饮酒食肉,不守僧戒,然用心苦良。”

阿谁

疑问代词。犹言谁,何人。《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紫骝马歌辞》:“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先主 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二折:“拨转顶门关棙子,阿谁不是大罗仙。” 尹爟 《九月上越王台》诗:“空教 陆贾 降雄策,此日 佗 城属阿谁!”

法仪

亦作“灋仪”。法度礼仪。《周礼·夏官·小臣》:“小臣,掌王之小命,詔相王之小灋仪。” 郑玄 注:“小法仪,趋行拱揖之容。”《墨子·法仪》:“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 唐 元稹 《授杜元颖户部侍郎依前翰林学士制》:“是夜而六宫承式,厥明而百吏受遗,草定法仪,兹实赖汝。” 郭沫若 《文艺论集·读梁任公<墨子新社会之组织法>》:“何以说到国家的起源上来,他偏要取消他万法归宗的上帝而创出什么‘民约论’来,自行破坏自己的规矩法仪,自行作恶呢?”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梦境

梦中的情形

三叹

亦作“ 三叹 ”。多次感叹,形容慨叹之深。《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吾子置食之间三嘆,何也?” 唐 杜甫 《惜别行送刘判官》诗:“九州兵革浩茫茫,三叹聚散临重阳。”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述》:“予每读其史传及《正气歌》,未尝不三嘆流涕也,今予亦祇法 文丞相 已。”

谓三人随着歌唱者发出赞叹之声,予以应和。《文选·陆机<文赋>》:“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 李善 注:“唱,发歌句者;三叹,三人从而叹之。”

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难为

(1) 使人为难

她不会喝酒,你就别难为她了

(2) 施加压力

她会唱歌却不唱,就得难为她唱

(3) 用于感谢别人代自己做事的客套话

难为你给我提一桶水来

得非

犹得无,莫非是。《魏书·郭祚传》:“ 祚 曰:‘高山仰止。’ 高祖 曰:‘得非景行之谓?’” 唐 杜甫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得非 玄圃 裂,无乃 瀟湘 翻。” 清 洪昇 《长生殿·雨梦》:“呀,何处歌声,凄凄入耳,得非梨园旧人乎?”

去住

犹去留。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唐 司空曙 《峡口送友人》诗:“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霑巾。” 庞树柏 《鹣鹣引为邑中贞烈严毛氏作》:“此心似磐石,去住终难移。”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