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宋中道再寄

作者:梅尧臣 朝代:宋代

次韵和宋中道再寄原文

鸿鴈北来声甚悲,黄昏野雀相并枝。
是时静默月色淡,摵摵风草摇枯衰。
夜深扣门兵卒至,八行文字曾无奇。
书尾又看诗两纸,若逢饮食充渴饥。
骏马明珠未入用,千金美价思燕随。
无盐嫫母正逞貌,越客未可言西施。
子虽淹回年且壮,不比老丑令人嗤。
朝廷得贤盛朱紫,玉阶金闼步委蛇。
圣君纳谏无不听,吾徒迹远空行危。
况乃庭下闻咸池,报书此方君可喜。
我心如此颇得之。

诗词问答

问:次韵和宋中道再寄的作者是谁?答:梅尧臣
问:次韵和宋中道再寄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梅尧臣的名句有哪些?答:梅尧臣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鸿鴈

亦作“ 鸿雁 ”。1.俗称大雁。一种候鸟。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间有蹼。主食植物的种子,也吃鱼和虫。群居在水边,飞时一般排列成行。可供食用,并可驯养。《孟子·梁惠王上》:“王立於沼上,顾鸿鴈麋鹿。”《淮南子·泰族训》:“以食狗马鸿雁之费养士,则名誉必荣矣。” 唐 韩愈 《送湖南李正字归》诗:“人随鸿鴈少,江共蒹葭远。” 徐迟 《火中的凤凰》八:“十年来被迫离开 北京 的朋辈友好,差不多全回来了,他们有如天边鸿雁,联群而至。”

(2).《诗·小雅·鸿雁序》:“《鸿鴈》,美 宣王 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后即用以比喻灾乱流离之民。 清 蒲松龄 《拟上以山左饥荒截漕赈济全蠲四十三四两年钱粮仍亲巡地方省民疾苦群臣谢表》:“抱子离乡,劳哉鸿雁。” 清 杨伦 《流丐行》:“流亡尽復业,鸿雁期安栖。”

(3).《汉书·苏武传》载有大雁传书之事,后因以指书信。 清 孙枝蔚 《得方尔止越中消息》诗:“游 吴 曾有约,不谓滞 钱塘 。屡月无鸿鴈,沿途半虎狼。”参见“ 雁足书 ”。

(4).比喻兄弟。 唐 杜甫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诗之一:“鸿雁影来连峡内,鶺鴒飞急到沙头。” 仇兆鳌 注:“《礼记》‘雁行’比先后有序,《毛诗》‘鶺鴒’比急难相须,故以二鸟喻兄弟。”参见“ 鸿雁行 ”。

黄昏

(1) 日落以后至天还没有完全黑的这段时间

奄奄黄昏后。——《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渐黄昏清角吹寒。——宋· 姜夔《扬州慢》

(2) 见“傍晚”

相并

并排;并列。 唐 朱庆馀 《宫词》:“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宋 范成大 《偶题》诗:“蕉心榴萼俱无赖,要与春衫相并红。”

静默

(1) 人不说话,不出声音

会场上静默无声

(2) 恭敬庄严地肃立,多表示哀悼

月色

月光

摵摵

象声词。《文选·卢谌<时兴>诗》:“摵摵芳草零,橤橤芬华落。” 吕延济 注:“摵摵,叶落声也。” 唐 白行简 《夫子鼓琴得其人》诗:“泠泠传妙手,摵摵振空林。” 清 吴伟业 《如梦令》词:“小阁焚香閒坐,摵摵纸窗风破。” 古直 《秋兴和草堂韵》之一:“秋风摵摵振平林,回首 西川 杀气森。”

夜深

犹深夜。 唐 杜甫 《玩月呈汉中王》诗:“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 唐 戴叔伦 《听歌回马上赠崔法曹》诗:“共待夜深听一曲,醒人骑马断肠迴。”《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夜深时分,还有人苦功读书,实为可敬。”

扣门

敲门。《淮南子·齐俗训》:“扣门求水,莫弗与者,所饶足也。” 晋 陶潜 《乞食》诗:“行行至斯里,扣门拙言辞。” 宋 张纲 《次韵彦达催诗》:“扣门颇厌催书债,隐几凭谁遣睡魔。”《红楼梦》第九一回:“刚到天明,早有人来扣门。”

兵卒

士兵的旧称

行文

(1) 组织文字,表达意思

(2) 给某处发公文

书尾

书信的末尾或书籍的末尾。 唐 罗隐 《送秦州从事》诗:“若到边庭有来使,试批书尾话 梁州 。”

饮食

(1) 饭菜

含热量低的饮食

(2) 吃喝

骏马

骏足。即良马;跑得快的好马

明珠

珍珠,比喻珍爱的人或美好珍贵的事物

掌上明珠

入用

可用。《北史·周本纪下》:“詔伪 齐 东山 、 南园 及 三臺 ,并毁撤。瓦木诸物凡入用者,尽赐百姓。” 唐 孙揆 《灵应传》:“余本机鈐入用,効节戎行,虽奇功蔑闻,而薄効麄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新淦笔工》:“语其子曰:‘ 柳学士 能书,当留此笔,不尔退还,即可以常笔予之。’ 柳 果以为不入用,别求,遂予常笔。”

千金

(1) 一千斤金子

(2) 女儿。用于称他人的女儿,有尊贵之意

(3) 指很多钱,形容富贵

美价

(1).善价,高价。 南朝 宋 颜延之 《直东宫答郑尚书》诗:“知言有诚贯,美价难克充。” 唐 李白 《古风》之五六:“ 越 客採明珠,提携出南隅。清辉照海月,美价倾皇都。”

(2).美好的声价。 唐 杜甫 《赠李十五丈别》诗:“ 玄成 美价存, 子山 旧业传。”

盐嫫

丑女 无盐 和 嫫母 的并称。 清 赵翼 《题周昉背面美人图》:“真容安知非 盐嫫 ,遗照转共疑 施 嬙 。”

越客

作客他乡的 越 人。多泛指异乡客居者。 南朝 宋 颜延之 《寒蝉赋》:“ 越 客发度 漳 之歌, 代 马怀首 燕 之信。” 唐 刘长卿 《七里滩重送严维》诗:“秋江渺渺水空波, 越 客孤舟欲榜歌。” 唐 贾岛 《忆吴处士》诗:“夜半 长安 雨,灯前 越 客吟。”

未可

不可

西施

亦称“西子”,春秋末年越国苎罗(今淅江诸暨南)人,为春秋时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后人用以代称美女

淹回

见“ 淹徊 ”。

不比

不同于,有差异,不可相比

不想今年不比往年。——刘半农《拟拟曲》

令人

使人

令人发指

令人兴奋

朝廷

君主接受朝见和处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以君主为首的中央统治机构或君主的代称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战国策·齐策》

吾恐上负朝廷,下愧吾师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朱紫

(1).红色与紫色。《文选·张衡<西京赋>》:“木衣綈锦,土被朱紫。” 李善 注:“朱紫,二色也。” 宋 梅尧臣 《洛阳牡丹》诗:“红栖 金谷 妓,黄值 洛川 妃。朱紫亦皆附,可言人世稀。”

(2).《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朱,正色;紫,间色之好者。恶其邪好而夺正色。”后因以“朱紫”喻正与邪、是与非、善与恶。《东观汉记·宗资传》:“ 汝南 太守 宗资 ,任用善士,朱紫区别。”《后汉书·陈元传》:“夫明者独见,不惑於朱紫;听者独闻,不谬於清浊。”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见一善则盱衡扼腕,遇一才则扬眉抵掌,雌黄出其脣吻,朱紫由其月旦。” 唐 刘知几 《史通·编次》:“ 班固 踵武,仍加祖述於其间……朱紫以之混淆,冠履於焉颠倒。”

(3).比喻辞采。《南齐书·周颙传》:“ 顒 音辞辩丽,出言不穷,宫商朱紫,发口成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是以括囊杂体,功在銓别,宫商朱紫,随势各配。”

(4).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色或服饰。谓朱衣紫绶,即红色官服,紫色绶带。《艺文类聚》卷四八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吏部郎表》:“方愧朱紫,永懵钧衡。”

(5).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色或服饰。谓红色、紫色官服。 唐 白居易 《偶吟》:“久寄形於朱紫内,渐抽身入蕙荷中。”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七:“唯大贤忽为人縶维,官至朱紫。” 清 李渔 《奈何天·忧嫁》:“下官只因宦途偃蹇,家计萧条,不以朱紫为荣,但觉素封可羡。”

玉阶

亦作“ 玉堦 ”。 1.玉石砌成或装饰的台阶,亦为台阶的美称。《文选·班固<西都赋>》:“玄墀釦砌,玉阶彤庭。” 张铣 注:“玉阶,以玉饰阶。” 汉 班婕妤 《自悼赋》:“华殿尘兮玉阶菭,中庭萋兮緑草生。” 唐 李白 《玉阶怨》诗:“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苏曼殊 《饮席赠歌者》诗:“玉阶人静情难诉,悄向星河觅女牛。”

(2).指朝廷。《文选·张衡<思玄赋>》:“勔自强而不息兮,蹈玉阶之嶢峥。”旧注:“玉阶,天子阶也。言我虽欲去,犹恋玉阶不思去。”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禾黍生於庙堂,榛莠秀乎玉阶。” 唐 岑参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金鏁晓鐘开万户,玉堦仙仗拥千官。” 明 文徵明 《丁巳元日》诗:“万炬列星仙杖外,千官鸣珮玉阶前。”

委蛇

见“逶迤”

圣君

(1)

(2) 对德才高超者的尊称

事圣君者,有听从,无谏争。——《荀子》

(3) 中国史前的虚构的理想的统治者

纳谏

(1).接受规劝。多指君主接受臣下进谏。《国语·晋语八》:“纳諫不忘其师,言身不失其友。” 唐 陆贽 《贞元九年大赦制》:“纳諫如响,任贤勿疑。” 金 王若虚 《臣事实辨》:“臣以进言为忠,君以纳諫为圣。”《前汉书平话》卷中:“任用贤士,纳諫如流。”《清史稿·高宗纪》:“ 锦县 生员 金从善 ,以上言建储立后,纳諫施德,忤旨,论斩。”

(2).向君主进谏。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及王之徵也, 吉 遂 又数纳諫,王不能用,遂至於废。”

无不

没有不;全是。《礼记·中庸》:“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幬。”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序:“风雨晦明,无不从顺。”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凡六经 孔子 之书,无不牵合其论,而上下其词也。”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

吾徒

(1).我的门徒。《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2).犹我辈。 汉 班固 《答宾戏》:“ 孔 终篇於西狩,声盈塞於天渊,真吾徒之师表也。” 五代 伍乔 《龙潭张道者》诗:“他年功就期飞去,应笑吾徒多苦吟。” 明 高启 《送虚白上人序》:“ 虚白 之贤,不唯过吾徒,又能过其徒矣。”

行危

(1).行为正直。语出《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亢仓子·贤道》:“有识之士,行危而色不可踈,言逊而理不可拔。”

(2).做危险的事。《史记·穰侯列传》:“愿君熟虑之而无行危。”《史记·刺客列传》:“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况乃

亦作“况乃”。亦作“况廼”。 1.恍若,好像。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赤石进帆海》诗:“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髮。” 唐 杜甫 《江边星月》诗之一:“餘光隐更漏,况乃露华凝。” 唐 元稹 《和乐天秋题曲江》:“况乃江枫夕,和君《秋兴》诗。”

(2).何况;况且;而且。《后汉书·王符传》:“以罪犯人,必加诛罚,况乃犯天,得无咎乎?”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初发彊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兹情已分虑,况廼协悲端。” 宋 王安石 《酬冲卿月晦夜有感》诗:“夜云不见天,况乃星与月。”

咸池

(1).古乐曲名。相传为 尧 乐。一说为 黄帝 之乐, 尧 增修沿用。《礼记·乐记》:“《咸池》,备矣。” 郑玄 注:“ 黄帝 所作乐名也, 尧 增脩而用之。” 唐 元稹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法曲》:“ 舜 持干羽 苗 革心, 尧 用《咸池》凤巢阁。” 清 姚鼐 《雨登岳阳楼》诗:“《咸池》行復奏,倚待与谁聆。”

(2).神话中谓日浴之处。《楚辞·离骚》:“饮余马於 咸池 兮,揔余轡乎 扶桑 。” 王逸 注:“ 咸池 ,日浴处也。”《淮南子·天文训》:“日出於 暘谷 ,浴於 咸池 。” 唐 杜牧 《杜秋娘诗》:“ 咸池 昇日庆, 铜雀 分香悲。” 宋 李纲 《与张相公书》:“某远在 岭海 ,乃闻阁下奋发忠义,纠合师旅,取日 虞渊 ,洗光 咸池 ,回六龙以中天,然后知阁下真一世之奇材。”

(3).天神名。《楚辞·东方朔〈七谏·自悲〉》:“哀人事之不幸兮,属天命而委之 咸池 。” 王逸 注:“ 咸池 ,天神也。”一说为水鱼之囿。 洪兴祖 补注:“《淮南》云: 咸池 者,水鱼之囿也。注云:水鱼,天神。”

(4).星名。《史记·天官书》:“西宫咸池,曰天五潢。五潢,五帝车舍。” 张守节 正义:“咸池三星,在五车中,天潢南,鱼鸟之所託也。”

贮盐卤的水池。 唐 樊绰 《蛮书·云南管内物产》:“蕃中不解煮法,以咸池水沃柴上,以火焚柴成炭,即於炭上掠取盐也。”

报书

回信。 汉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言一何鄙!’” 唐 杜甫 《重过何氏》诗:“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三·癸未丙戌会元》:“是年録文大半出 王 手笔,其父子最相知信,自谓此録冠絶前后,乃子必惊赏无疑,及报书至,更无他言,但云此録此卷行世之后,吾父勿復谈文可也。” 清 金农 《寄家书呈江上诸兄弟》诗:“燧易星迴远报书,乡愁和疟笑驱除。”

方君

拜匣的拟人称谓。 明 支廷训 《方函子传》:“ 方函子 字 肃将 ,端方自处,无圆融婉转之态,主人器之曰方君。”

可喜

(1) 令人高兴的

可喜的成就

(2) 可爱

他的浑家,生得风流,长得可喜

如此

(1) 这样,那样;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资治通鉴》

理当如此

(2)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

(3)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