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鱼遇顺风

作者:孔武仲 朝代:宋代

嘉鱼遇顺风原文

晚雨落虽收,夜风鸣未已。
轻寒破秋梦,亦逐征人起。
闯篷问稿师,开帆已数里。
喧喧波拍岸,漠云覆水。
溅点如珠翻,涌澜若山峙。
白钫亦回翔,江豚相助喜。
余声更澎汃,掀兀席与几。
孤舟没复出,轻捷如可恃。
我生游四方,大半江湖裹。
吴会吊胥臣,潇湘寻帝子。
咏歌怀曩昔,往往成诗史。
此行又壮观,快欲插翼比。
雄豪爱宗悫,潇散追范蠡。
搥鼓佐倾觞,呼儿斫金鲤。

诗词问答

问:嘉鱼遇顺风的作者是谁?答:孔武仲
问:嘉鱼遇顺风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孔武仲的名句有哪些?答:孔武仲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未已

不止;未毕。《诗·秦风·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唐 韩愈 《天星送杨凝郎中贺正》诗:“正当穷冬寒未已,借问君子行安之?” 宋 周邦彦 《蓦山溪·大石》词:“落日媚 沧洲 ,泛一棹、夷犹未已。” 明 刘基 《漫成》诗之二:“一寸愁心千万里,不见行人应未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二人喜其词致,谈至月上未已。”

轻寒

微寒。 南朝 梁简文帝 《与萧临川书》:“零雨送秋,轻寒迎节。江枫晓落,林叶初黄。” 明 刘基 《春晓》诗:“踈雨随风过,轻寒薄暮归。” 胡怀琛 《春日寄家兄闽中》诗:“薄酒成孤坐,轻寒悵远离。”

征人

(1).远行的人。 晋 陶潜 《答庞参军》诗:“勗哉征人,在始思终。” 宋 楼钥 《荆坑道中》诗:“古涧随山转,征人趁水行。” 明 杨慎 《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元》诗:“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 鲁迅 《赠日本歌人》诗:“ 春江 好景依然在,远国征人此际行。”

(2).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劲鋭望尘而冰泮,征人倒戈而奔北。” 唐 苏拯 《古塞下》诗:“血染长城沙,马踏征人骨。” 明 高启 《春日言怀》诗:“征人新战殁,饮恨沉黄泥。” 陈毅 《东征初抵高淳》诗:“步哨呼觉征人起,欣然夜半到 高淳 。”

(3). 唐 代亦专指临时招募的兵士。《唐律·擅兴》:“诸拣点卫士(征人亦同)取舍不平者,一人杖七十,三人加一等,罪止徒三年。” 长孙无忌 疏议:“征人谓非卫士,临时募行者。”

开帆

犹开船。 唐 李白 《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诗:“开帆入天镜,直向 彭湖 东。” 宋 徐铉 《送龚明府九江归宁》诗:“解缆垂杨緑,开帆宿鷺飞。” 清 曹寅 《自润州至吴门行将北归杜些山程令彰作诗见寄奉和》之二:“莽莽开帆雨,初残见月生。”

喧喧

(1).形容声音喧闹。 南朝 梁 何逊 《学古赠丘永嘉征还》诗:“结客 葱河 返,喧喧动四隣。” 宋 柳永 《戚氏》词:“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清 曹寅 《不寐》诗:“鞭箠杂缘扑,中夜声喧喧。”

(2).形容扰攘纷杂。《晋书·张方传》:“军人喧喧,无復留意。”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是以选人冗冗,甚於羊羣;吏部喧喧,多於蚁聚。” 宋 曾巩 《明妃曲》之一:“喧喧杂虏方满眼,皎皎丹心欲语谁。” 清 孙枝蔚 《观新人车》诗:“行路何喧喧,云避新人车。”

(3).犹赫赫。 宋 王禹偁 《送进士郝太冲序》:“洎予受知春卿,荐以甲科,喧喧我名,雷奋人耳。”

形容声音大而混杂。 南朝 陈 徐陵 《长安道》诗:“諠諠拥车骑,非但执金吾。” 唐 沉佺期 《李舍人山园送庞邵》诗:“符传有光辉,諠諠出帝畿。” 元 吴莱 《新开河口同方养心望东岳》诗:“尝思一举小天下,俯视人世争諠諠。”

拍岸

波浪击打岸边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覆水

已倒出的水。喻事已成定局。 宋 苏轼 《祭柳子玉文》:“会合之难,如次组绣,翻然失去,覆水何救。” 清 洪楝园 《警黄钟·议和》:“临事误戎机,收覆水,悔偏迟。”

回翔

(1).盘旋飞翔。 汉 王褒 《九怀·昭世》:“世溷兮冥昏,违君兮归真,乘龙兮偃蹇,高回翔兮上臻。” 晋 傅玄 《秋兰篇》诗:“双鱼自踊跃,两鸟时回翔。”《南齐书·祥瑞志》:“十一月,虏国民 齐祥 归入 灵丘关 ,闻殷然有声,仰视之,见山侧有紫气如云,众鸟回翔其间。” 唐 孟浩然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诗:“遥怜 上林 雁,冰泮也回翔。”

(2).徘徊;流连。 宋 苏轼 《奉和凝祥池》诗:“鸣鑾自容与,立马久回翔。” 元 范梈 《翰林杨仲弘诗集序》:“ 皇庆 初, 仲宏 与余同为史官,会时有纂述事,每同舍下直,已而犹相与回翔留署,或至见月,月尽继烛。”

(3).往返,往复。 宋 曾巩 《侍中制》:“某行蹈中和,学通古今,从容应物,有适用之材,慷慨立朝,多据经之论,比回翔於禁闥,遂更践於枢庭。” 明 李东阳 《送都御使陈公之南京诗序》:“公( 陈德政 )举 天顺 甲申进士,自吏部而南,专领刑狱,回翔郎署间久。” 清 钱谦益 《太常寺少卿郑三俊授中宪大夫》:“﹝ 郑三俊 ﹞性资恢杰,风操端庄,初以循良,进於留署,回翔守郡,敭歷宪司。”

(4).悠闲自适貌。 汉 王粲 《杂诗》之一:“回翔游广囿,逍遥波水间。” 清 王先谦 《朱梅崖溪音序》:“ 筠园 方壮时,以诗名天下,尝游太学……顾以不得志,困而归,年几五十,回翔谿上,其诚有所乐耶?”

亦作“廻翔”。1.盘旋飞翔;回旋。《楚辞·九歌·大司命》:“君迴翔兮以下,踰 空桑 兮从女。” 南朝 梁 沉约 《咏湖中雁》:“白水满春塘,旅鴈每廻翔。” 清 蒲松龄 《蝗赋》:“或轩翥而竞去,或迴翔而顿止。” 茅盾 《子夜》一:“从屋子里散射出来的无线电音乐在空中回翔。”

(2).指盘旋而行。 明 汤显祖 《游罗浮山赋》序:“从数羽衣人芟藴而上,鸟道三十餘里,迴翔眩视,草树飞走,光气有异,非所经识,意谓灵境。” 清 戴名世 《书许翁事》:“尝与余登高山,驰马直腾,迴翔上下,趫健如少壮。” 清 蒲松龄 《南山寿毕年伯母》诗:“八袠康强尚如昔,弛杖迴翔步高甬。”

(3).水回流。《文选·枚乘<七发>》:“迴翔 青篾 ,衔枚 檀桓 。” 李善 注:“迴翔,水復流也。”

(4).回转;返回。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七九:“一去 崑崙 西,何时復迴翔。”

(5).逗留;徘徊。《太平广记》卷三六九引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岑顺》:“军师进曰:‘天马斜飞度三止,上将横行係四方;輜车直入无迴翔,六甲次第不乖行。’” 唐 无名氏 《白蛇记》:“二 * 曰:‘娘子住此之东,今先去矣,郎君且此迴翔,某即出奉迎耳。’” 明 徐渭 《又启诸南明侍郎》:“怜惜之心,或夺於顾忌;扶持之力,遂阻於迴翔。”

(6).指任职或施展才干。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 西川 是宰相迴翔地。” 清 归庄 《左柱国光禄大夫路文贞公行状》:“已而里居,久之,復迴翔清署。” 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从前的社会组织,不能供他回翔。”

(7).反复。 清 戴名世 《与何屺瞻书》:“余读之,廻翔往復,不能释去。”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援鹑堂笔记》:“见壁间悬有 归有光 文,今之 欧阳子 也,迴翔雒诵,不能舍去。”

江豚

通称“ * ”。哺乳动物,形状像鱼,无背鳍,头短,眼小,全身黑色。吃小鱼和其他水生小动物。我国 长江 和 印度 大河中常可见到。《文选·郭璞<江赋>》:“鱼则江豚海狶。” 李善 注引 沉怀远 《南越志》:“江豚似猪。” 唐 许浑 《金陵怀古》诗:“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四·海豚鱼》﹝集解﹞引 陈藏器 曰:“江豚生江中,状如海豚而小,出没水上,舟人候之占风。”

相助

互助;协助

友爱相助

余声

(1).遗留下的声响。《文选·陆机<于承明作与士龙>诗》:“佇眄要遐景,倾耳玩餘声。” 刘良 注:“玩想其餘语之声。”《文选·沉约<冬节后至丞相第诣世子车中作>诗》:“高车尘未灭,珠履故餘声。” 吕延济 注:“餘声者,思昔时之履步,若在耳故也。”

(2).未尽之声。 宋 王安石 《九井》诗:“餘声投林欲风雨,末势卷土犹溪坑。”

(3).其他声响。 唐 柳宗元 《夏昼偶作》诗:“日午独觉无餘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澎汃

波浪冲激声。 唐 韩愈 孟郊 《征蜀联句》:“ 汉 栈罢嚣闐, 獠 江息澎汃。”亦借指波涛。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或闻秋稼穡,太半沉澎汃。”

孤舟

孤独的船。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眇眇孤舟游,緜緜归思紆。” 宋 陆游 《戏题江心寺僧房壁》诗:“史君千骑驻霜天,主簿孤舟冷不眠。” 明 高启 《出郭舟行避雨树下》诗:“一片春云雨满川,渔簑欲借苦多缘。多情水庙门前柳,庶我孤舟半日眠。”

复出

不再担任职务或停止社会活动的人又出来担任职务或参加社会活动(多指名人)。

轻捷

动作轻快敏捷

轻捷的脚步

我生

(1).我之行为。《易·观》:“六三:观我生进退。” 孔颖达 疏:“我生,我身所动。” 朱熹 本义:“我生,我之所行也。”

(2).生我者。指母亲。《后汉书·崔駰传》:“岂无 熊僚 之微介兮?悼我生之歼夷。” 李贤 注:“我生,谓母也。”

四方

(1)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泛指各个方面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正方形或正方体

一只四方的木头匣子

大半

(1) 很可能

他大半不来了

(2) ,大概

吴会

(1). 秦 汉 会稽 郡治在 吴县 ,郡县连称为 吴会 。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吴会》:“ 西汉 时 会稽 郡治本在 吴县 ,时俗以郡县连称,故云 吴会 。”

(2). 东汉 分 会稽郡 为 吴 会稽 二郡,并称 吴 会 。后亦泛称此两郡故地为 吴会 。《后汉书·蔡邕传》:“ 邕 虑卒不免,乃亡命江海,远跡 吴 会 。”《三国志·吴志·孙贲传》:“时 策 已平 吴 会 二郡。” 宋 苏轼 《喜刘景文至》诗:“平生所乐在 吴 会 ,老死欲葬 杭 与 苏 。”《金史·完颜纲传》:“僭称位号,偷生 吴 会 。”

唐 以后,俗亦称 平江府 (今 江苏 苏州 )为 吴会 。 元 陆友仁 《吴中旧事》:“府署之南名 吴会坊 。”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一:“世多称 平江 为 吴会 ,意谓 吴 为东南一都会也。自 唐 以来如此,今郡中有 吴会亭 ,府治前有 吴会坊 。”

潇湘

(1).指 湘江 。因 湘江 水清深故名。《山海经·中山经》:“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 江 渊, 澧 沅 之风,交 瀟湘 之渊。”《文选·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 洞庭 张乐池, 瀟湘 帝子游。”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娥皇 女英 随 舜 不返,死於 湘水 。” 唐 李白 《远别离》诗:“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瀟湘 之浦。” 王琦 注引《湘中记》:“ 湘川 清照五六丈,下见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鲜明。” 元 耶律楚材 《用薛正之韵》:“ 凤池 分付夔龙去,万顷 瀟湘 属 湛然 。” 明 徐祯卿 《古意》诗:“帝子葬何处, 瀟湘 云正深。”

(2). 湘江 与 潇水 的并称。多借指今 湖南 地区。 唐 杜甫 《去蜀》诗:“五载客 蜀 鄙,一年居 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 瀟湘 游?”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归辅五云丹陛,回首 楚 楼千里,遗爱满 瀟 湘 。” 明 何景明 《雁》诗:“长风度关塞,九月下 瀟 湘 。”

帝子

帝王的子女

咏歌

亦作“ 咏謌 ”。吟咏歌颂。 唐 韩愈 《送浮屠文畅师序》:“其周游天下,凡有行,必请于搢绅先生,以求咏謌其所志。”謌,一本作“ 歌 ”。 唐 柳宗元 《唐故兵部郎中杨君墓碣》:“﹝君﹞以疾居家三年,復登于朝,遐邇咏歌,仍遇痼疾。”

(1).吟咏歌唱。《国语·周语下》:“五曰夷则,所咏歌九则,平民无贰也。”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夫读古史者,明其章句,皆可咏歌。” 明 陈懋仁 《泉南杂志》卷上:“如 渊明 于下潠田舍穫,释鑱咏歌,翛然自适。”

(2).诗歌。《文选·任昉<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不忍一辰意,千龄万恨生。已矣本生事,咏歌盈篋笥。” 刘良 注:“咏歌谓平生所述文章也。” 宋 陈善 《扪虱新话·逸诗六篇笙歌》:“ 明帝 去 孔子 删诗之世未远,必见其辞,故得以播之咏歌。” 清 戴名世 《<李县圃唱和诗>序》:“ 子美 当 唐 室板荡,忧时感事,无可如何,而托之於咏歌。”

曩昔

从前

往往

(1) 每每;时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处处;到处

往往山出棋置。——《史记·货殖列传》

卒中往往语。——《史记·陈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纷纷

吴王之弃其军亡也,军遂溃,往往稍降太尉、梁军。——《史记·吴王濞列传》

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汉书·司马迁传》

诗史

(1) 诗歌发展的历史

(2) 指反映一个时代的面貌、具有历史意义的诗歌,如杜甫的诗歌

壮观

雄奇伟观的事物或风景

颇为壮观

雄豪

(1) 英雄豪杰

雄豪尽是无双士

(2) 雄壮;豪壮

潮水奔腾,势极雄豪

潇散

洒脱,不俗。 明 徐渭 《书米南宫墨迹》:“閲 南宫 书多矣,瀟散爽逸,无过此帖。”

范蠡

春秋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出身微贱。仕越为大夫,擢上将军。他与文种协助勾践着手重建国家。经过长期准备,逐步为灭吴作好准备。前484年,吴王已杀谋臣伍子胥,勾践欲发兵攻吴,为他劝止。次年,吴王夫差率国精锐北上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与晋国争霸,只留老弱残兵与太子在国看守,他认为是进攻吴国良机,便与勾践率师伐吴,大获全胜。后游齐国。至陶,改名陶朱公,经商致富。晚年放情太湖山水,爱好养鱼。著《计然篇》、《养鱼经》。其言论还见于《国语·越语下》和《史记·货殖列传》等

倾觞

(1).把酒从酒器中倒出来。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布奠倾觴,哭望天涯。”

(2).尽觴。谓畅饮。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已分生死诀,乍见为倾觴。”《花月痕》第十四回:“瞧那緑叶纷披,度着坑上内外的花香,就不倾觴,也令人欲醉了。”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