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

作者:佘五娘 朝代:明代

惜春原文

惜春无计为春留,纵有黄金是拙谋。

归雁已随云北去,落花空付水东流。

窗开白昼莺声碎,帘捲黄昏燕语愁。

此夕不须倍惆怅,明年花发又登楼。

诗词问答

问:惜春的作者是谁?答:佘五娘
问:惜春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惜春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佘五娘的名句有哪些?答:佘五娘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参考注释

惜春

惋惜春光。 宋 辛弃疾 《摸鱼儿》词:“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黄金

(1)

(2) 铜

黄金折。——《战国策·齐策四》

太傅赍黄金。

(3) 金

天作黄金色。——《广东军务记》

(4) 金黄色

黄金络马头。——《乐府诗集·陌上桑》

(5) 见“金”

拙谋

笨拙的计谋。《书·盘庚上》:“予亦拙谋作乃逸。”《孔丛子·论势》:“天下拙谋,无过此者。” 唐 韩愈 孟郊 《纳凉联句》:“直道破邪径,拙谋伤巧諑。”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昔 孔明 斩 马謖 ,已为失计, 魏公 袭其事,几於自坏万里长城,至於诈 张端 旗,尤为拙谋,徒足以召敌人之笑,沮我师之气耳。”

归雁

亦作“ 归鴈 ”。大雁春天北飞,秋天南飞,候时去来,故称“归雁”。 汉 苏武 《报李陵书》:“岂可因归雁以运粮,託景风以餉军哉。” 汉 张衡 《南都赋》:“归鴈鸣鵽,黄稻鱻鱼。” 晋 陆机 《拟古》诗之十二:“飜飜归鴈集,嘒嘒寒蝉鸣。” 唐 王维 《使至塞上》诗:“征蓬出 汉 塞,归雁入胡天。”

东流

(1) 水向东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向东流的水,泛指河川

白昼

在白天;在光天化日之下

白昼见鬼

莺声

(1).黄莺的啼鸣声。 唐 白居易 《春江》诗:“鶯声诱引来花下,草色勾留坐水边。” 元 王逢 《题张后山西堂》诗:“柳行接陇鶯声迥,椶影涵波鹤思閒。”

(2).多比喻女子宛转悦耳的语声。《水浒传》第一百回:“ 琼英 在城下鶯声娇囀,叫道:‘我乃郡主,保护大王到此,快开城门。’” 清 王韬 《淞隐漫录·白素秋》:“耳畔鶯声嚦嚦,口脂之馥直透鼻观。”

黄昏

(1) 日落以后至天还没有完全黑的这段时间

奄奄黄昏后。——《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渐黄昏清角吹寒。——宋· 姜夔《扬州慢》

(2) 见“傍晚”

燕语

(1).宴饮叙谈。《诗·小雅·蓼萧》:“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郑玄 笺:“天子与之燕而笑语。” 朱熹 集传:“燕,谓燕饮。”《左传·昭公十二年》“夏, 宋 华定 来聘,通嗣君也。享之,为赋《蓼萧》” 晋 杜预 注:“乐与 华定 燕语也。”《朱子语类》卷一一八:“ 长孺 起,先生留饭,置酒三行,燕语久之,饭罢辞去。”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 黄袭甫 ﹞出堦除纳凉,遥见官房灯烛荧煌,燕语喧哗,忽一士夫出揖……因邀入同饮。”

(2).闲谈;亲切交谈。《汉书·孔光传》:“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 宋 叶适 《司农卿湖广总领詹公墓志铭》:“尝与同僚燕语,顾余而叹曰:‘吾等善自立,须子一好墓铭而已。’”《明史·刘璟传》:“ 太祖 念 基 ,每岁召 璟 ……入见便殿,燕语如家人。”

(3).指燕子鸣叫。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姑洗三月》:“鱼游碧沼,疑呈远道之书;燕语雕梁,状对幽闺之语。” 宋 无名氏 《西江月》词:“梁上喃喃燕语,纸间戢戢蚕生。”

(4).指燕子鸣声。 唐 姚合 《酬任畴协律夏中苦雨见寄》诗:“树暗蝉吟咽,巢倾燕语愁。” 宋 戴复古 《晚春》诗:“池塘渴雨蛙声少,庭院无人燕语长。” 元 无名氏 《替杀妻》第一折:“猛听的鶯声恰恰,燕语喧喧,蝉声歷歷。”

不须

不用;不必。《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 尧 不须 许由 、 巢父 ,而建号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齐 ,而王道以成。” 唐 张志和 《渔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哥哥若到 襄阳府 ,怕你不须见我爹爹妈妈。”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养着四大盆石榴,两盆夹竹桃,和许多不须费力而能开花的小植物。”

惆怅

伤感;愁闷;失意

羁旅而无友生,惘怅兮而私自怜。——《楚辞·九辩》

惆怅人亡书亦绝,后人无复见《青囊》!——《三国演义》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明年

今年的下一年

越明年。——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明年复攻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明年陵降。——《汉书·李广苏建传》

登楼

(1).上楼。 南朝 宋 谢灵运 《南楼中望所迟客》诗:“登楼为谁思,临江迟来客。” 宋 戴复古 《无策》诗:“老觉登楼懒,心知涉世疎。”《花月痕》第十回:“ 荷生 道:‘正是,我们何不登楼一望。’”

(2).指 汉 末 王粲 避乱客 荆州 ,思归,作《登楼赋》之事。 唐 杜甫 《春日江村》诗之五:“羣盗哀 王粲 ,中年召 贾生 。登楼初有作,前席竟为荣。” 宋 陆游 《秋望》诗:“一樽莫恨盘飧薄,终胜登楼忆故乡。” 金 元好问 《邓州城楼》诗:“自古江山感游子,今人谁解赋登楼。” 元 戴良 《怀宋庸庵》诗:“ 祖逖 念时空击檝, 仲宣 多难但登楼。”参见“ 登楼赋 ”。

(3).特指登上御楼,赦免囚徒。古代帝王大赦仪式之一种。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二年三月》:“陛下还京,登楼肆赦,则天下之人,尽皆迁善远罪。”《宋史·礼志二十》:“﹝御楼肆赦﹞其日,刑部録诸囚以俟。驾还至 宣德门 内幄次,改常服,羣臣就位,帝登楼御坐,枢密使、宣徽使侍立,仗卫如仪。”《宋史·乐志一》:“今郊祀礼毕,登楼肆赦,然后还宫。”《宋史·乐志二》:“皇帝归大次奏《定安》,登楼礼成奏《圣安》,驾回奏《采茨》。”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