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华引

作者:沈鲸 朝代:明代

翠华引原文

负剑先驱小试。微名已次诠除。

窃得一枝聊寄。还期翱跃天衢。

诗词问答

问:翠华引的作者是谁?答:沈鲸
问:翠华引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沈鲸的名句有哪些?答:沈鲸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六十种曲 双珠记 第三十三出

参考注释

负剑

(1).谓推剑于背。《战国策·燕策三》:“ 秦王 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 荆軻 ,断其左股。”《史记·刺客列传》“王负剑” 唐 司马贞 索隐:“ 王劭 曰:‘古者带剑上长,拔之不出室,欲王推之於背,令前短易拔,故云“王负剑”。’”

(2).佩剑;持剑。《战国策·赵策一》:“君其负剑而御臣以国,舍臣於庙,授吏大夫,臣试计之。” 南朝 陈 徐陵 《梁贞阳侯与王太尉僧辩书》:“况復邦家不造,至此横流,宗社无依,何所逃责,因以提戈负剑,卧泣行号,言念 荆 巫,志雪讎耻。”《新五代史·吴世家论》:“﹝ 杨行密 ﹞尝使从者 张洪 负剑而侍, 洪 拔剑击 行密 ,不中。”

(3).抱小孩之状。《礼记·曲礼上》:“负剑辟咡詔之,则掩口而对。” 郑玄 注:“负谓置之於背,剑谓挟之於旁。” 孔颖达 疏:“负剑辟咡詔之者,岂但在行须教正,在抱时亦令习也。”后因以指对孩子从小的教习。 清 钱谦益 《赵景之宫允六十寿序》:“余儿时受先宫保负剑之训,曰:‘孺子如有闻也,必以 赵先生 为师。’”

(4).谓伏剑取死。负,通“ 伏 ”。《墨子·节葬下》:“是故百姓冬不仞寒,夏不仞暑,作疾病死者,不可胜计也,此其为败男女之交多矣,以此求众,譬犹使人负剑而求其寿也。” 孙诒让 间诂:“负伏通。《左传·襄三年》:‘ 魏絳 将伏剑。’ 孔 疏云:‘谓仰剑刃,身伏其上而取死也。’”

先驱

最初发现或帮助发展某种新事物的人,为别人作出可仿效的榜样或为别人铺平可接踵而行的道路者

我们青年中的先驱

小试

(1).小加试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词:“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负曝闲谈》第十二回:“ 殷必佑 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听了心痒难熬,想出去小试其技。” 吴玉章 《和朱总司令游南泥湾》诗:“事本在人为,经纶权小试。”

(2).旧时太学生、童生应贡举及学政、府县之考试。 宋 陈亮 《上孝宗第三书》:“去年一发其狂论於小试之间,满学之士口语纷然,至腾谤以动朝路,数月而未已。” 明 丘濬 《大学衍义补·清入仕之路》:“《宋史》所谓繆种流传,今日时文之弊,殆类此也。然此又不但科试为然,而提学宪臣之小试又有甚焉者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以人存诗》:“ 邹 君 春帆 ……工於帖括,屡困小试。”参见“ 小考 ”。

微名

(1).微贱之名。常用作谦词。 明 王世贞 《鸣凤记·忠佞异议》:“司马清曹,郎官节鉞,微名已序鸳列。光岳攸钟,须知要守全节。” 清 李厚庵 《赠陈梦雷百韵》:“昔我髫年日,落莫无与儔……岁行在降娄,微名得滥收。”

(2).指微不足道的名誉。

诠除

犹诠授。詮,通“ 銓 ”。 明 沉鲸 《双珠记·剿虏同功》:“负剑先驱小试,微名已次詮除,窃得一枝聊寄,还期翱跃天衢。”

一枝

(1).一根枝杈。《庄子·逍遥游》:“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 晋 张华 《鹪鹩赋》:“其居易容,其求易给,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后用以比喻栖身之地。 唐 杜甫 《宿府》诗:“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宋 曾巩 《次道子中书问归期》:“一枝数粒身安稳,不羡云鹏九万飞。” 清 方文 《庐山·玉帘泉》诗:“小楼暖可居,他日借一枝。”

(2).一支。一根。用于细长的东西。《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等到望见过往的客商到了,一枝响箭便算个号令,大家纔不约而同的下山。” 老舍 《赵子曰》第二:“主席的虎项微俯,拿了一枝香烟。”

(3).一支。一个支派。《景德传灯录·元安禅师》:“ 石头 一枝,看看师灭矣。” 宋 秦观 《次韵邢敦夫秋怀》之二:“暮有二客至,俱以能禪闻。一枝 惠林 出,一派 智海 分。”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刹院寺祖坟,是东门一枝大家公共的,我因葬父母无地,遂葬其傍。”

(4).一支。犹言一队。《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正遇着 范 贼一枝游兵,劫夺行李财帛,将人口追得三零四散。”《东周列国志》第六回:“臣当引一枝兵,为 蔡 乡导。”

天衢

(1).天空广阔,任意通行,如世之广衢,故称天衢。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驭飞龙於天衢,驾騏驥於万里。” 唐 皎然 《奉陪郑使君谔游太湖至洞庭山登真观却望湖水》诗:“突兀盘水府,参差沓天衢。” 清 黄遵宪 《病中纪梦述梁任父》诗:“道逢两神人,排云上天衢。”

(2).京都。《文选·张衡<西京赋>》:“岂伊不虔思于天衢,岂伊不怀归于枌榆。” 刘良 注:“天衢, 洛阳 也。”《三国志·吴志·胡综传》:“远处 河朔 ,天衢隔絶。” 唐 陈子昂 《申宗人寃狱书》:“天衢得以清泰,万国得以欢寧。”

(3).指京都的大路。 唐 李贺 《汉唐姬饮酒歌》:“御服沾霜露,天衢长蓁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无官受黜》:“尝跨驴张盖,横截天衢,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 岛 ( 贾岛 )忽吟曰:‘落叶满 长安 。’” 宋 梅尧臣 《送张著作孟侯宰上元》诗:“天衢车马跡,急若机上梭。”

(4).天之庇荫、福佑。衢,通“ 庥 ”。语出《易·大畜》:“上九,何天之衢,亨。” 高亨 注:“衢读为‘庥’,庇荫。”

(5).星名。《晋书·天文志上》:“房四星,为明堂,天子布政之宫也……又为四表,中间为天衢,为天关,黄道之所经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