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答欧阳诚发奉议谢余送茶歌

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代

原文

欧阳子,出阳山。
山奇水怪有异气,生此突兀熊豹颜。
饮如江入洞庭野,诗成十手不供写。
老来抱璞向涪翁,东坡原是知音者。
苍龙璧,官焙香。
涪翁投赠非世味,自许诗情合得尝。
却思翰林来馈光禄酒,两家水监共寒光。
予乃安敢比东坡,有如玉盘金叵罗,直相千万啻过。
爱公好诗又能多,老夫何有更横戈,奈此于思百战何。

诗词问答

问:《戏答欧阳诚发奉议谢余送茶歌》的作者是谁?答:黄庭坚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黄庭坚的名句有哪些?答:黄庭坚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欧阳

——复姓

阳山

(1).山名。 秦 汉 时称 阴山 最西的一段为“ 阳山 ”。即今 内蒙古 乌拉特后旗 的 狼山 。《史记·蒙恬列传》:“於是渡 河 ,据 阳山 ,逶蛇而北。”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 五原 西安 阳县 北有 阴山 。 阴山 在 河 南, 阳山 在 河 北。”参见“ 阴山 ”。

(2).古县名。在今 广东省 阳山县 东。 汉 置,属 桂阳郡 , 后汉 改为 阴山县 , 三国 吴 复置,历代因之。 唐 韩愈 《送区册序》:“ 阳山 ,天下之穷处也。”旧注:“ 阳山 ,县名,属 连州 。”

奇水

谓无云而降之雨。 宋 陶穀 《清异录·奇水》:“雨无云而降,非龙而作,号为奇水。”

异气

(1).指无血统关系之亲,多指非同胞兄弟姐妹或异姓之人。 汉 班固 《 * 通·嫁娶》:“不娶两娣何?博异气也。”《左传·成公八年》“ 卫 人来媵 共姬 ” 唐 孔颖达 疏:“‘膏肓’以为媵不必同姓,所以博异气也。”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武王女得适齐侯之子义答何休皇甫谧》:“《左传》记载实事,言同姓当媵,异姓不必凡嫁皆媵,非谓异姓不许媵…… 休 忽言备姪娣,忽言博异气,则 武王 二女非异气,何必俱嫁 胡公 ?”

(2).神异的气质;非凡的禀赋。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神仙﹞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若谓彼皆特禀异气,然其相传皆有师奉服食,非生知也。” 唐 王勃 《秋夜别薛昇华序》:“羣公竝受奇彩,各仗异气,或江海其量,或林泉其识。”

(3).特指不同于华夏的禀赋。《后汉书·鲁恭传》:“夫戎狄者,四方异气也。蹲夷踞肆,与鸟兽无别。”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蛮夷者,外痴内黠,安土重旧,以其受异气於天命,故待以不常之律。”

(4).指物质的特殊属性。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三:“物有含异气者,不可以常理推也。”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金狮猛》:“得一石,作狮形,色如泥金所涂……夜夜有光,高二寸餘,殆秉异气所化。”

(5).指天空出现的特异气象。祥瑞之象。《晋书·张华传》:“ 焕 曰:‘僕察之久矣,惟牛斗之间颇有异气。’ 华 曰:‘是何祥也?’ 焕 曰:‘寳剑之精,上彻於天耳。’”

(6).指天空出现的特异气象。指大气中的蜃景影像。 南朝 梁武帝 《乾闼婆》诗:“蜃蛤生异气,闥婆鬱中天。”

(7).气候不同。 三国 魏 曹植 《泰山梁甫行》:“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8).气味不同。 晋 潘尼 《钓赋》:“燔炙之鲜,煎熬之味,百品千变,殊芳异气。”

(9).指文章不同寻常的有力气势。 唐 崔融 《报三原李少府书》:“龙文阳发,居然异气射人;凤律雄鸣,自有奇音震物。”

突兀

(1) 突然变化的

平原过去了,面前山峦世界突兀而起

(2) 高耸的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突兀而已。——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苍然突兀。——明· 顾炎武《复庵记》

突兀的山石

(3) 突然

事情来得这么突兀,使她不知所措

(4) 出乎意料

熊豹

熊和豹。比喻勇猛。 唐 韩愈 《送张道士》诗:“ 张侯 嵩 南来,面有熊豹姿。” 宋 黄庭坚 《戏答欧阳诚发奉议谢余送茶歌》:“ 欧阳子 ,出 阳山 ,山奇水怪有异气,生此突兀熊豹颜。”

洞庭

(1).广阔的庭院。《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间,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尔乃御文轩,临洞庭。”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教坊词·教坊致语》:“洞庭九奏,始识《咸池》之音;灵岳三呼,共献后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韩非子·初见秦》:“ 秦 与 荆 人战,大破 荆 ,袭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 洞庭 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 洞庭 春水添新涨,好看双飞返故林。”参见“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别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指 包山 而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刘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东,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谓 洞庭 。”参见“ 太湖 ”。

(4).山名。在 江苏省 太湖 中。有东西二山,东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后与陆地相连成半岛。西山即古 包山 。

老来

年老之后。 唐 杜甫 《哭韦大夫之晋》诗:“童孺交游尽,喧卑俗事牵。老来多涕泪,情在强诗篇。” 宋 陆游 《孤坐无聊每思江湖之适》诗:“老来閲尽荣枯事,万变惟应一笑酬。” 明 刘昺 《忆秦娥》词:“少年离别,老来依旧。”《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若不早为筹画,到了那展转不开的时候,还是请公公重作出山之计,再去奔走来养活你我呢?还是请婆婆摒挡薪水,受老来的艰窘呢?”

抱璞

(1). 春秋 时, 楚 人 卞和 献璞玉于 厉王 ,玉工说:“石也。” 厉王 以 和 为诳,断其左足。 武王 时复献之,又以为石,断其右足。 文王 即位, 和 抱璞哭泣于 楚山 之下,泪尽继之以血。 文王 乃使玉工剖其璞,得美玉。见《韩非子·和氏》。后因以“抱璞”喻怀才不遇。 汉 东方朔 《七谏》:“ 和 抱璞而泣血兮,安得良工而剖之。”《晋书·应詹传》:“四门开闢,英彦鳧藻,收春华於京輦,採秋实於巖藪,而 泓 抱璞 荆山 ,未剖 和 璧。”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赠处》:“双璧产 荆山 ,望如虹,气如烟,悠悠抱璞空流怨。” 郁达夫 《杂感》诗之一:“俊逸灵奇宰相才, 卞和 抱璞古今哀。”亦作“ 抱玉 ”、“ 抱璧 ”。 汉 王充 《论衡·讲瑞》:“美玉隐在石中, 楚王 、令尹不能知,故有抱玉泣血之痛。” 宋 梅尧臣 《汝南江邻几云鄎南并淮浮光山有张隐居故江有慕之作予辄次其韵》:“且奉采兰养,应无抱玉啼。” 明 何景明 《种麻篇》:“断金俟同志,抱玉难自宣。” 明 王錂 《春芜记·说剑》:“自笑投珠,谁怜抱璧双刖。”

(2). 战国 齐宣王 欲用 颜斶 , 斶 辞曰:“夫玉生於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大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斶 愿得归。”见《战国策·齐策四》。后因以“抱璞”指保持本色,不为爵禄所惑。 汉 蔡邕 《释诲》:“僕不能参迹于若人,故抱璞而优游。” 宋 王禹偁 《圣人无名赋》:“惟澹惟默,固抱璞以含章;不识不知,岂命氏而考姓。”

涪翁

(1). 东汉 人,精于医,姓名不传。《后汉书·方术传下·郭玉》:“有老父,不知何出,常渔钓於 涪水 ,因号 涪翁 。乞食人间,见有疾者,时下针石,輒应时而效,乃著《针经》、《针脉法》传於世。”

(2). 宋 黄庭坚 别号。《爱日斋丛钞》卷二引《复斋漫录》:“ 山谷 謫 涪州 别驾,因自号 涪翁 。” 宋 范成大 《万景楼》诗:“若为唤得 涪翁 起,题作西南第一楼。” 陈三立 《由崝庐寄陈芰潭》诗:“流传文字一赏之,襟期 涪翁 有同调。”

东坡

(1).东边坡地。 唐 苏颋 《先是新昌小园期京兆尹一访兹愿不果率然成章》诗:“寂寞东坡叟,传呼北里人。” 唐 白居易 《东坡种花》诗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2).地名。在 湖北省 黄冈县 憢东。 宋 苏轼 《东坡》诗:“雨洗 东坡 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3). 宋 苏轼 自号 东坡居士 ,因以“东坡”为其别称。 宋 施彦执 《北窗炙輠》卷上:“昨 强幼安 来説话,引援甚富。某谓之曰:‘若此者, 六一 语;若此者, 温公 语;若此者, 东坡 语;若此者, 山谷 语; 强幼安 语却在甚处?’”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 东坡 为诗,无非讥切时政,借曰意在爱君,亦从讽諫可也。” 清 吴汝纶 《与杨伯衡论方刘二集书》:“於八家则 望溪 近 欧 曾 ,而 海峰 近 东坡 。”参见“ 东坡居士 ”。

知音

(1) 古代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寄托的心意

子期死, 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列子·汤问》

(2) 后来用知音称知己,能赏识的人

(3) 知心朋友

苍龙

(1)

(2) 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的合称

(3) 太岁星,古时以为凶神,今比喻极其凶恶的人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毛 * 《清平乐·六盘山》

投赠

赠送。 唐 王昌龄 《何九于客舍集》诗:“此意投赠君,沧波风褭褭。” 宋 王安石 《答刘季孙》诗:“愧君緑綺虚投赠,更觉贫家报乏金。” 明 李东阳 《次傅太史》诗:“犹有送行诗卷在,一时投赠许谁先?” 王国维 《人间词话》:“人能於诗词中不为美刺投赠之篇……则於此道已过半矣。”

非世

谓诋毁世俗,讥刺世事。《庄子·刻意》:“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 成玄英 疏:“非毁时世之人。”《庄子·盗跖》:“ 鲍焦 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自许

自夸;自我评价。《晋书·殷浩传》:“ 温 既以雄豪自许,每轻 浩 , 浩 不之惮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有一俊士,自许史学,名价甚高。”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谁为倾国媒,自许连城价。”《明史·马林传》:“ 林 雅好文学,能诗工书,交游多名士,时誉籍甚,自许亦甚高。”

诗情

(1).作诗的情绪、兴致。 唐 刘禹锡 《秋词》之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宋 陆游 《瀼西》诗:“亦知忧吏责,未忍废诗情。” 清 王夫之 《东阁梅》诗:“香国 扬州 锦阵豪,诗情偏向峭寒高。”

(2).诗一般的美妙意境。 郭小川 《春歌》之一:“不是我舍不得花费笔墨,只因为春天的诗情太浓太多。”

翰林

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朝以后始设,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

翰林天台陶先生。——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水监

(1).水鉴。谓以水为镜。监,通“ 鑑 ”。《书·酒诰》:“人无於水监,当於民监。” 孔 传:“视水见己形,视民行事见吉凶。”

(2).古代掌管水利的官。亦指掌管水利的官署。 元 严度 《< * 通>序》:“余分水监,歷 常 之 无锡 。”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十三:“高阜之处,水监既不可缺,而低下之处乃谓不必置立,何不思之甚也?”

寒光

惨白令人心寒的光

寒光一闪,刀已出鞘

有如

(1).犹如,好像。《诗·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 召公 ,日辟国百里,今也日蹙国百里。” 唐 韩愈 《寄三学士》诗:“归舍不能食,有如鱼中鉤。”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吾闻人心不同,有如其面。”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来自田间,心直口快,待 曾 家的子女,有如自己的骨肉。”

(2).如果,假如。《史记·商君列传》:“ 公叔 病有如不可讳,将柰社稷何?”《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二年》:“今 唐 兵不出数千,将军拥众万餘,不乘其未定而击之,有如 唐 兵惧而自退,将军何面目以见陛下乎!” 清 顾炎武 《义士行》:“有如不幸先朝露,此恨悠悠谁与诉?”

(3).古人誓词中常用语。《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杨伯峻 注:“‘有如’亦誓词中常用语, 文 十二年《传》‘有如 河 ’……‘有如白水’即‘有如河’,意谓 河 神鉴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晏子 仰天叹曰:‘ 婴 所不唯忠於君、利社稷者是与,有如上帝!’”

玉盘

(1) 用玉做成的盘子

(2) 又指月亮

金叵罗

金制酒器。《北齐书·祖珽传》:“ 神武 宴寮属,于坐失金叵罗, 竇泰 令饮酒者皆脱帽,于 珽 髻上得之。”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一》:“ 东坡 诗:‘归来笛声满山谷,明月正照金叵罗。’按《北史》, 祖珽 盗 神武 金叵罗,盖酒器也。” 清 黄遵宪 《元武湖歌》:“酒波光溢金叵罗,银鱸锦鸭甘芳多。” 陈世宜 《醉歌》:“手捧金叵罗,拾级趋山阿。”一说指饮酒用的金质吸管。《文学遗产》1982年第1期:“我认为,金叵罗应是饮酒用的金质吸管。 东晋 、 十六国 时期是有用吸管饮酒的习惯的……至今 藏 族同胞饮酒仍普遍使用吸管。因此,金叵罗应是这种形状的酒器。只有这种较细的管状物, 祖珽 才能把它像簪子一样插在髻上。”

千万

副词,无论如何,不管怎样

千万不复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千万无渝 。——唐· 李朝威《柳毅传》

老夫

年老的男子自称

老夫自有主张,尔等不必多言

何有

(1).有什么。《诗·邶风·谷风》:“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郑玄 笺:“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 晋 潘尼 《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 崐山 何有?有瑶有珉。”

(2).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难。《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何晏 集解:“何有者,言不难。”《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汉 袁康 《越绝书·计倪内经》:“王审用臣之议,大则可以王,小则可以霸,於何有哉?”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一:“意气倾人命,离隔復何有?”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怜惜、不爱重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蒲 人、 狄 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 蒲 狄 乎!” 杨伯峻 注:“何有,古人习语,意义随所施而异,此谓心目中无之也。”《吕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於君?” 清 侯方域 《重修颜鲁公碑亭记》:“其视卿相王侯与其国封邸第,曾不若脱屣,而何有于亭?”

(4).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关。《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祁氏 私有讨,国何有焉?” 杜预 注:“言讨家臣,无与国事。”《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颠, 瑶 何有焉?”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苟其人之恶,则於铭乎何有?”

(5).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顾虑、不在乎。《左传·昭公元年》:“ 吉 若获戾,子将行之,何有於诸 游 ?” 杨伯峻 注:“言不必顾虑 游氏 诸人。” 明 李贽 《与周友山》:“士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于废弃歟?” 鲁迅 《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却未必都如此不净;倘竟如此不净,则即使‘授受不亲’后来也就会‘瞟’,以至于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时便是一部《礼记》,也即等于《 * 》了,又何有于《蕙的风》?”

(6).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得。《左传·僖公十五年》:“获 晋侯 ,以厚归也;既而丧归,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 杜预 注:“何有犹何得。”

(7).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文选·木华<海赋>》:“弘往纳来,以宗以都。品物类生,何有何无?” 李善 注:“言诸品物以类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无?言其多也。”

(8).哪里有,岂有。 汉 张衡 《西京赋》:“泽虞是滥,何有春秋?”《后汉书·贾琮传》:“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圣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明 吴承恩 《赠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岁之水也,洪涛冒夫城郭,而何有於田,何有於食,何有於租与赋哉!”

横戈

把戈横拿着。多指作战。 唐 杜甫 《别唐十五诫因寄礼部贾侍郎》诗:“胡星坠 燕 地, 汉 将仍横戈。”《旧唐书·马璘传》:“ 璘 独率所部横戈而出入贼阵者数四,贼因披靡溃去。” 明 刘基 《辛卯仲冬雨中作》诗之二:“中原豺虎正横戈,天寒风急奈尔何?” 鲁一同 《重有感》诗:“清酒 黄龙 约屡讹, 珠江 瘴海日横戈。”

于思

常叠用,表现胡子极多

百战

多次作战。《吴子·料敌》:“三军匈匈,欲前不能,欲去不敢,以半击倍,百战不怠。”《晋书·索綝传》:“大小百战, 綝 手擒贼帅 李羌 。” 唐 罗虬 《比红儿》诗之六九:“几抛云髻恨金墉,泪洗花颜百战中。” 宋 王安石 《乌江亭》诗:“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迴。”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超勇亲王》:“王阵擒贼首二,皆百战渠魁,贼帅 小策零 堕骑,裸身跨白驼遁。”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