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晚坐

作者:石宝 朝代:明代

夕阳晚坐原文

危城亘远岑,薄霭变新阴。

鸟啄乾苔尽,鱼冲绿藻沉。

秾华易彫谢,贫病苦侵寻。

凫胫续终短,牛涔浚岂深。

乾坤聊送目,江海几交心。

淡忆上池水,平思太古音。

蓬莱何处是,回首见云林。

诗词问答

问:夕阳晚坐的作者是谁?答:石宝
问:夕阳晚坐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夕阳晚坐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石宝的名句有哪些?答:石宝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排律 押侵韵 出处:熊峰集卷四

参考注释

危城

将被攻破之城。《荀子·议兵》:“使之持危城则必畔,遇敌处战则必北。” 晋 潘岳 《关中诗》:“重围克解,危城载色。”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平定回部本末》:“今 霍集占 困守危城,食力已尽,必不坐而待缚。”

远岑

远处的山。 南唐 李中 《献徐舍人》诗:“下直无他事,开门对远岑。” 宋 黄庶 《次韵和子仪问蝉》:“清风转餘声,香若下远岑。”

新阴

* 新生枝叶逐渐茂密而形成的树荫。 唐 崔护 《郡斋三月下旬作》诗:“偃仰捲芳褥,顾步爱新阴。” 唐 白居易 《首夏》诗:“春禽餘哢在,夏木新阴成。”

绿藻

一种绿色或黄绿色的藻类植物,可作管、球状或网、丝状,生于潮湿多水之处,可为单细胞,也可为多细胞

秾华

(1).指女子青春美貌。语本《诗·召南·何彼穠矣》:“何彼穠矣,唐棣之华。” 郑玄 笺:“何乎彼戎戎者,乃栘之华。兴者,喻王姬颜色之美盛。” 唐 元稹 《七女封公主》:“虽穠华可尚,出閤未期,而汤沐先施,分封有据。” 宋 王禹偁 《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奉敕撰》:“惟夫人素禀肃雍,早从釐降,虽穠华已谢,而蕙问长存。”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公主……幼而聪惠,长而韶敏。穠华秀整,令德芬馨。” 明 无名氏 《四贤记·孝养》:“明月随孤影,穠华负此生。” 清 纳兰性德 《鹧鸪天》词:“惊节序,叹沉浮,穠华如梦水东流。”

(2).代指公主。 唐 苏颋 《裴君士太子少詹事制》:“地称垂棘之寳,门降穠华之贵。”

(3).繁盛艳丽的花朵。 前蜀 韦庄 《叹落华》诗:“飘红堕白堪惆悵,少别穠华又隔年。” 明 刘基 《感兴》诗之一:“转添细草当门径,不惜穠华香路尘。” 清 金农 《绯桃花下喜雨》诗:“一枝半叶三沐浴,从此穠华分外生。”

彫谢

本指草木花叶脱落。亦用以喻指去世。 宋 司马光 《祭钱君倚文》:“始谓吉人,必膺遐福,如何彫谢,曾未二毛。”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旧日员弁曾亲行阵者,大都彫谢,即间有存者,亦皆无官无差,饥困流亡,不知所归也。”

病苦

疾苦;痛苦

侵寻

亦作“ 侵潯 ”。渐进,渐次发展。《史记·孝武本纪》:“是岁,天子始巡郡县,侵寻於 泰山 矣。” 裴骃 集解引 晋灼 曰:“遂往之意也。” 司马贞 索隐:“ 小颜 云:‘浸淫渐染之义。’盖寻淫声相近,假借用耳。” 汉 司马相如 《大人赋》:“嬐侵潯而高纵兮,纷鸿涌而上厉。” 宋 叶适 《胡尚书奏议序》:“自古贤人君子,进常艰,退常易,富贵有节,无侵寻之求。” 明 归有光 《乞致仕疏》:“见今病势侵寻,不能前迈,伏乞圣恩,容臣休致。” 廖仲恺 《全民政治论译本序》:“ 中华民国 成立八年,变乱侵寻,迄无寧岁,中间经改易国体者两次,违宪解散国会者两次。”参见“ 侵淫 ”。

凫胫

野鸭的小腿。《庄子·骈拇》:“是故鳧脛虽短,续之则忧;鹤脛虽长,断之则悲。”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盖鳧脛虽短,续之则悲,史文虽约,增之反累。”

续终

继续到底。《易·未济》:“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

牛涔

牛足印中的水。比喻狭小的境地。语本《淮南子·氾论训》:“夫牛蹏之涔,不能生鱣鮪。” 高诱 注:“涔,雨水也。满牛蹏中,言其小也,故不能生鱣鮪也。” 唐 杨炯 《为刘少傅等谢敕书慰劳表》:“希少阳之末光,自韜萤火;洽重海之餘润,色息牛涔。” 唐 黄滔 《启卢员外》:“而 滔 牛涔浅狭,燕戏微茫,岂合攀投,徒为激切。” 明 徐渭 《画鱼》诗:“尺梢詎许牛涔活,远木何劳象队移!”

乾坤

(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送目

(1).投以目光,注视。 南朝 齐 王融 《和南海王殿下咏秋胡妻诗》之五:“送目乱前华,驰心迷旧婉。” 南朝 梁 江淹 《拜中书郎表》:“未有伎惭美舆,蒙送目之赏。” 胡之骥 注:“《説苑》曰: 晋平公 为驰逐之车,立於殿下,羣臣得观焉。”《三国演义》第二十回:“﹝ 关羽 ﹞提刀拍马便出,要斩 曹操 , 玄德 见了,慌忙摇手送目。”

(2).远眺;远望。 宋 张炎 《喜朝天·清暑堂赠蔡君谟》词:“人多送目天际,识渡舟帆小,时见潮回。” 宋 王安石 《桂枝香》词:“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清 吴伟业 《赠家园次湖州守五十韵》:“孤馆披襟坐,危栏送目凭。”

江海

(1).江和海。《荀子·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江海称其大者,以无所不容。” 唐 岑参 《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诗:“万里江海通,九州天地宽。” 苏曼殊 《本事诗》之三:“ 丹顿 拜伦 是我师,才如江海命如丝。”

(2).旧时指隐士的居处。《庄子·刻意》:“就藪泽,处閒旷,钓鱼閒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后汉书·逸民传序》:“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 宋 苏轼 《临江仙》词:“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餘生。”

(3).引申为退隐。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中丞闻琴》:“无为澹容与,蹉跎江海心。”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于时 魏特进 、 房僕射 、 杜相州 等,并以江海相期,烟霞相许。” 宋 苏轼 《书诸公送周梓州诗后》:“予既有江海之意,而 正孺 亦慨然有归歟之叹。”

(4).泛指四方各地。《后汉书·蔡邕传》:“ 邕 虑卒不免,乃亡命江海,远跡 吴会 。” 唐 杜甫 《草堂》诗:“弧矢暗江海,难为游五湖。”《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江海未苏,干戈暂止。”

交心

把心里话无保留地说出来,指开诚相见

互相交心,消除误会

上池水

指凌空承取或取之于竹木上的雨露。后用以名佳水。《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长桑君 ﹞乃出其怀中药予 扁鹊 :‘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 司马贞 索隐:“案:旧説云上池水谓水未至地,盖承取露及竹木上水,取之以和药。” 宋 苏辙 《食鸡头》诗:“细嚼兼收上池水,徐嚥还成沧海珠。”亦省作“ 上池 ”。 宋 苏轼 《次韵钱舍人病起》:“何方一笑千痾散,絶胜 仓公 饮上池。” 元 袁桷 《桐柏观赋》:“上池饮之以洞视,金膏服之而冥搜。” 明 徐献忠 《品惠泉赋》:“品上池之独重,追菊水於頽龄。”

太古

最古老的时代

蓬莱

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两座为“方丈”、“瀛洲”)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回首

(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云林

(1).隐居之所。 唐 王维 《桃源行》:“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金 张斛 《还家》诗:“云林无俗恣,相对可终老。” 清 陈大章 《送胡卜子南归》诗:“白雉冈头荒圃在,未妨述作老云林。”

(2). 汉 宫馆名。《汉书·外戚传上·孝宣霍皇后》:“ 霍后 立五年,废处 昭臺宫 ,后十二岁,徙 云林馆 ,乃 * 。”《晋书·外戚传序》:“遂使 悼后 遇 云林 之灾, 愍怀 滥 湖城 之酷。”

(3).指 云梦泽 。《文选·枚乘<七发>》:“游涉乎 云林 ,周驰乎兰泽。” 刘良 注:“ 云林 、 云梦泽 也。”

(4). 元 代画家 倪瓒 的别号。 清 侯方域 《倪云林<十万图>记》:“壬辰过 阳羡 之 亳村 , 定道人 出所藏 云林 《十万图》相示,皆有 云林 自跋。” 清 纳兰性德 《忆江南》词:“ 江 南好,真箇到 梁溪 。一幅 云林 高士画,数行泉石故人题。”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余扫墓山中,检有峦纹可观之石……用 宜兴 窰长方盆叠起一峯,偏於左而凸於右,背作横方纹,如 云林 石法,巉巖凹凸,若临江石磯状。”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