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锦堂 寿孔竹所

作者:朱唏颜 朝代:元代

书锦堂 寿孔竹所原文

朱户黏鸡,钿钗簇燕,恰颁三日王春。
记得当年佳梦,始绂祥麟。
杜陵天近衣冠盛,谢庭春暖薰兰馨。
人争羡,青鬓未饶,恩袍草色光凝。
佳音须侧耳听。
报取日下蜚声。
蚕纸涂鸦,天上宝墨犹新。
蛰雷先奋三冬暖,便风终快九霄鹏。
君须念,早晚小儒,终期一报平津。

诗词问答

问:书锦堂 寿孔竹所的作者是谁?答:朱唏颜
问:书锦堂 寿孔竹所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书锦堂 寿孔竹所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朱唏颜的名句有哪些?答:朱唏颜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朱户

(1).古代帝王赏赐诸侯或有功大臣的朱红色的大门,古为“九锡”之一种。《韩诗外传》卷八:“诸侯之有德,天子锡之。一锡车马,再锡衣服……六锡朱户。”《汉书·王莽传上》:“於是 莽 稽首再拜,受緑韍袞冕衣裳……九命青玉珪二,朱户、纳陛。”

(2).泛指朱红色大门。 宋 柳永 《西江月》词:“凤头绣帘高卷,兽鐶朱户频摇。” 明 刘基 《小重山》词:“娟娟斜倚凤凰楼,窥朱户,应自半含羞。”

(3).指富贵人家。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怡颜丰柯之下,而朱户变为绳枢。” 唐 李绅 《过吴门二十四韵》:“朱户千家室,丹楹百处楼。” 南唐 冯延巳 《虞美人》词:“碧波朱户垂帘暮,帘下鸎鸎语。”

黏鸡

旧时礼俗:正月初一为鸡日,画鸡贴有门上,以示谨始。 宋 姜夔 《一萼红》词:“朱户黏鸡,金盘簇燕,空叹时序侵寻。”参阅 宋 陈元靓 《岁时广记·人日·最重人》。

钿钗

(1).金花、金钗等妇女首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张凤翔 闻难,尽出所有衣服,并其家人鈿釵枕镜,列於小厅,将献行在。” 清 纳兰性德 《摊破浣纱溪》词之三:“环佩祇应归月下,鈿釵何意寄人间。”

(2).借指妇女。 褚继曾 《<小螺庵病榻忆语>后序》:“琼想幽閒,鲜结鈿釵之伴。”

三日

(1).三天。《易·蛊》:“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2).一个月的第三天。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二月三日, 丕 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復四年。”

(3).指三月三日上巳节。 晋 潘尼 《三月三日洛水》诗:“聊为三日游,方驾结龙旂。”

王春

《公羊传·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 文王 也。”后以“王春”指阴历新春。 唐 杜甫 《暮春送马大卿赴阙》诗:“卿月昇金掌,王春度玉墀。” 宋 臧鲁子 《满庭芳》词:“好是王春正月维岳降,膺此神休。” 明 张居正 《贺元旦表》之二:“王春司令,紫宸臻首祚之祥。” 清 顾炎武 《元旦陵下作》诗:“山川通御气,节物到王春。”

记得

想得起来;没有忘记

一切都还记得

当年

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

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祥麟

(1).指瑞兽麒麟。《宋史·乐志十》:“仪凤书良史,祥麟载雅歌。”

(2). 唐 代御马厩名。

杜陵

(1).地名。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东南。古为 杜伯国 。 秦 置 杜县 , 汉宣帝 筑陵于东原上,因名 杜陵 。并改 杜县 为 杜陵县 。 晋 曰 杜城县 , 北魏 曰 杜县 , 北周 废。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挟弹飞鹰 杜陵 北,探丸借客 渭桥 西。” 唐 白居易 《新乐府·杜陵叟》:“ 杜陵 叟, 杜陵 居,岁种薄田一顷餘。” 宋 张先 《更漏子》词:“ 杜陵 春, 秦 树晚,伤别更堪临远。”

(2). 汉 宣帝 陵墓。《汉书·元帝纪》:“ 初元 元年春正月辛丑, 孝宣皇帝 葬 杜陵 。”《三辅黄图·陵墓》:“ 宣帝 杜陵 ,在 长安 城南五十里。帝在民间时,好游 鄠 杜 间,故葬此。”

(3).指 唐 杜甫 。 宋 戴复古 《答杜子野主簿》诗:“ 杜陵 之后有孙子,自守诗家法度严。” 明 郑昂 《感怀》诗:“ 王粲 凄凉仍去国, 杜陵 老大竟飘蓬。” 清 孙枝蔚 《同程穆倩访周元亮司农》诗:“ 杜陵 仍作客, 曹霸 可无诗。”参见“ 杜陵野老 ”。

衣冠

(1) 衣服和礼帽

(2) 服饰

衣冠不整

(3) 指绅士,借指礼教、斯文

衣冠之弟

谢庭

(1). 谢安 的门庭。喻指子弟优秀之家。 宋 张孝祥 《鹧鸪天·为老母寿》词:“明年今日称觴处,更有孙枝满 谢 庭。” 清 陈维崧 《李映碧先生八十征诗文启》:“更 谢 庭之多凤,矧 荀 里之皆龙。” 柳亚子 《山村道畔遇陈君葆口占一律奉赠》:“更喜 谢 庭才咏絮,老夫眼为凤鸞明。”参见“ 谢庭兰玉 ”。

(2).旧时对舅家或妻家的代称。 清 龚自珍 《长相思》词:“早寒时,暮寒时, 江 上春潮平岸时, 谢 庭书到时。”参见“ 谢舅 ”。

青鬓

亦作“ 青髩 ”。1.浓黑的鬓发。 唐 许浑 《送客自两河归江南》诗:“遥羡落帆逢旧友,緑蛾青鬢醉横塘。” 宋 贺铸 《行路难》词:“酌大斗,更为寿,青鬢常青古无有。”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四折:“乌飞兔走疾如梭,猛回头青髩早皤皤。” 郁达夫 《除夜奉怀》诗:“又是一年将尽夜,不知青鬢几痕丝。”

(2).借指年轻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捷报》:“你去对爹爹叔叔説,看青鬢鷺序上显才华。”

色光

呈现出有色彩的光。白色光通过棱镜能分解成七种色光

佳音

好的消息

伫盼佳音

侧耳

认真倾听的样子

侧耳而听

取日

迎回落日。喻助废帝复位。 唐 吕温 《狄梁公立卢陵王赞》:“取日 虞渊 ,洗光 咸池 。” 明 许三阶 《节侠记·侠晤》:“ 裴 兄侠节雄风,抗取日之义;英年贵族,虚下风之怀。”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 狄梁公 之仕女主也,有取日之绩; 姚广孝 之佐靖难也,有化国之勋。”

蜚声

闻名于

桃源桃源独蜚声,千载谁是亲兄弟。——李贽《过桃源谒三义词》

蜚声乐坛

蚕纸

蚕蛾在其上产了卵的纸

涂鸦

比喻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多用做谦辞)

尚欲勉强涂鸦,以求指教。——《镜花缘》

天上

天空中。如:飞机在天上飞;月亮挂在天上。

宝墨

(1).皇帝写的字。 宋 孙觌 《御书扇铭》:“扇出上方,宝墨未乾。” 宋 欧阳修 《明堂庆成》诗:“宝墨飞云动,金文耀日晶。” 明 文徵明 《忆昔次陈鲁南韵》:“紫泥浥露封题湿,宝墨含风赐扇香。”

(2).泛指珍贵的书画。 宋 苏轼 《书归去来阳关二图后》诗之二:“两本新图宝墨香,樽前独唱《小秦王》。”

蛰雷

惊醒蛰虫之雷。谓初发的春雷。 唐 殷尧藩 《喜雨》诗:“一元和气归中正,百怪苍渊起蛰雷。” 明 张景 《飞丸记·故旧存身》:“相逢望出寒微外,暂隐阴崖听蛰雷。” 清 魏源 《<圣武记>叙》:“佚民玩则画箠不能令一羊,敖民狂则蛰雷不能破一墙。”

三冬

冬季。三个冬天

不说风霜苦,三冬一草衣。——杜荀鹤《溪居叟》

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汉书·东方朔传》

便风

顺风。《陈书·华皎传》:“及闻 徐度 趋 湘州 ,乃率兵自 巴 、 郢 因便风下战。” 宋 陆游 《客谈荆渚武昌慨然有作》诗:“便风转头五百里,吟啸已在 黄鹤楼 。”

九霄

(1).天之极高处;高空。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 唐 武衡 《同幕中诸公送李侍御归朝》诗:“ 巴 江暮雨连 三峡 , 剑 壁危梁上九霄。” 徐特立 《言立》诗:“丈夫落魄纵无聊,壮志依然抑九霄。”

(2).道家谓仙人居处。《文选·沉约<游沉道士馆>诗》:“鋭意三山上,託慕九霄中。” 张铣 注:“九霄,九天仙人所居处也。” 唐 李白 《明堂赋》:“比乎 崑 山之天柱,矗九霄而垂云。” 王琦 注:“按道书,九霄之名,谓赤霄、碧霄、青霄、絳霄、黅霄、紫霄、练霄、玄霄、縉霄也。一説以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火霄为九霄。” 宋 陆游 《长生观观月》诗:“独倚栏杆吹玉笛,道人不怕九霄寒。”

(3).喻皇帝居处。 唐 杜甫 《腊日》诗:“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罌下九霄。”

(4).借指帝王。 唐 包佶 《奉和常阁老晚秋集贤院即事寄赠徐薛二侍郎》诗:“九霄偏眷顾,三事早提携。” 唐 黄滔 《敷水庐校书》诗:“九霄无詔下,何事近清尘?”

早晚

(1) 早晨和晚上

他每天早晚都练气功

(2) 时候

他已走了多半天了,这早晚多半已经到家了

(3) 〈方〉∶泛指将来某个时候

你早晚进城来,到我们这里坐坐

(4) 或早或晚

人早晚要死的

小儒

(1) 指眼光狭小的愚陋读书人

小儒规规焉。——清· 黄宗羲《原君》

(2) 又

导源于小儒

终期

末期的;晚期的

终期癌

平津

(1).坦途;大道。 晋 陶潜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平津苟不由,栖迟詎为拙?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唐 昙翼 《招隐》诗:“连峯数千里,修林带平津。”

(2).古地名。 汉 时为 平津邑 , 武帝 封丞相 公孙弘 为 平津侯 ,即此。后多用为典,亦以泛指丞相等高级官僚。 前蜀 贯休 《酬韦相公见寄》诗:“空讽 平津 好珠玉,不知更得及门么?” 宋 欧阳修 《寄题相州荣归堂》诗:“不须授简樽前客,好学 平津 自有文。” 清 吴伟业 《东莱行》诗:“侍中叩阁数彊諫,上书对仗弹 平津 。”

(3).旧时 北平 (今 北京 、 天津 )的并称。 茅盾 《欢迎古物》:“ 平 津 尚未陷落,而古物已经装箱待运。”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