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菜羹示何道士

作者:释德洪 朝代:宋代

食菜羹示何道士原文

穷冬海道绝,瘴雨晴墟里。

何以知岁丰,未卯炊烟起。

先生清梦回,科髻方隐几。

獠奴拾堕薪,发爨羹藷米。

饱霜阔叶菘,近水繁花荠。

都卢深注汤,米烂菜自美。

椎门醉道士,一笑欲染指。

诫勿加酸咸,云恐坏至味。

分尝果超绝,玉糁那可比。

鲜肥增恶欲,腥膻耗道气。

毕生啜此羹,自可老儋耳。

录以寄徐闻,阿同应笑喜。

诗词问答

问:食菜羹示何道士的作者是谁?答:释德洪
问:食菜羹示何道士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德洪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参考注释

穷冬

隆冬;深冬

穷冬暴露。——宋· 苏轼《教战守》

穷冬烈风。——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穷冬寒未已

海道

海路,海上航道。《晋书·庾翼传》:“时东土多赋役,百姓乃从海道入 广州 。”《新唐书·归崇敬传》:“ 大历 初,授仓部郎中,充弔祭册立 新罗 使,海道风涛,舟几坏。”《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前日由海道到 崇明县 。”

瘴雨

指南方含有瘴气的雨。 前蜀 李珣 《南乡子》词:“行客待潮天欲暮,送春浦,愁听猩猩啼瘴雨。” 宋 陈师道 《南乡子》词:“唤取佳人听旧曲,休休,瘴雨无花孰与愁。” 清 孙枝蔚 《张虞山文学游海南》诗:“ 海南 为客少,瘴雨尔初霑。”

墟里

村落

依依墟里烟。——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何以

(1) 用什么

何以教我

(2) 为什么

何以出尔反尔

岁丰

年谷丰收。 汉 刘向 《说苑·君道》:“宋人闻之,夙兴夜寐,早朝晏退,弔死问疾,戮力宇内,三年岁丰。” 南朝 宋 刘义康 《岁饥平粜议》:“又缘 淮 岁丰,邑地沃壤,麦既已登,黍粟行就。” 唐 白居易 《太平乐词》诗之一:“岁丰仍节俭,时泰更销兵。”

炊烟

烹制饭菜形成的烟气

炊烟袅袅

先生

(1)

(2)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

对杜先生讲话

(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 旧时称管帐的人

在商号当先生

(5) 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算命先生

(6) 对长者的尊称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老师

从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8) 医生

梦回

见“ 梦迴 ”。

亦作“ 梦回 ”。从梦中醒来。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任中宣梦水神持镜》:“梦一道士赤衣乘龙,诣 中宣 ,言:此镜乃水府至寳,出世有期,今当归我矣。 中宣 因问姓氏,但笑而不答,持镜而去。梦迴,亟视篋中,已失所在。” 南唐 李璟 《摊破浣溪沙》词之二:“细雨梦回 鸡塞 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依阑干。” 宋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写真》:“径曲梦迴人杳,闺深珮冷魂销。” 巴金 《静夜的悲剧》:“有时我午夜梦回,竟然觉得我在滴血或者我的生命跟着水在滴。”

科髻

犹科头。 宋 惠洪 《食菜羹示何道士》诗:“先生清梦回,科髻方隐几。”参见“ 科头 ”。

隐几

(1).靠着几案,伏在几案上。《孟子·公孙丑下》:“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庄子·齐物论》:“ 南郭子綦 隐机而坐,仰天而嘘。” 成玄英 疏:“隐,凭也。 子綦 凭几坐忘,凝神遐想。” 宋 陆游 《秋日焚香读书戏作》诗:“世事无端自纠纷, 放翁 隐几对炉熏。” 清 洪昇 《长生殿·雨梦》:“漏鼓三交,且自隐几而卧。”

(2).几案。 南朝 齐 谢朓 有《乌皮隐几》诗。《南齐书·孔稚珪传》:“﹝ 太祖 ﹞餉 灵产 白羽扇素隐几。”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会稽记》: 上虞 兰室山 葛玄 所隐之处,有隐几,化为鹿。”

獠奴

(1).詈词。 唐 柳珵 《上清传》:“ 德宗 怒 陆贄 曰:‘这獠奴!我脱却伊緑衫,便与紫衫著。’” 清 陈维崧 《水调歌头·读董舜民<苍梧词>题后》词:“力压古 聱叟 ,气慑万獠奴。”

(2).旧指作为家奴的 僚 人。 杜甫 《示獠奴阿段》诗 宋 黄鹤 题注:“ 獠 奴,公之隶人,以 夔州 獠 种为家僮耳。”亦泛指家仆。

发爨

烧火做饭。 宋 惠洪 《食菜羹示何道士》诗:“獠奴拾堕薪,发爨羹藷米。”

繁花

盛开的花;各种各样的花

公园里万紫千红,繁花似锦

都卢

(1).古国名。在 南海 一带。国中之人善爬竿之技。《文选·张衡<西京赋>》:“非 都卢 之轻趫,孰能超而究升。” 李善 注:“《汉书》曰:自 合浦 南有 都卢国 。《太康地志》曰: 都卢国 ,其人善缘高。” 晋 傅玄 《正都赋》:“ 都卢 迅足,缘脩竿而上下。”

(2).借指 都卢国 人。 唐 元稹 《再酬复言》诗:“顾我小才同培塿,知君险鬭敌 都卢 。”

(3).古代杂技名。今之爬竿戏。《汉书·西域传赞》:“﹝ 武帝 ﹞作《巴俞》都卢、海中《碭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 颜师古 注:“ 晋灼 曰:‘ 都卢 ,国名也。’ 李奇 曰:‘ 都卢 ,体轻善缘者也。’” 清 陶炜 《课业馀谈·乐》:“都卢,缘高戏也。 都卢 ,国名,其人体轻而善缘也。” 清 丘逢甲 《书事迭前韵》之四:“都卢场闢万人观,民力东南近已殫。”

(4).微笑貌。 清 钱谦益 《宋玉叔<安雅堂集>序》:“羣儿论雹为珠,论珠为雹,喧呶聒耳,都卢一笑而已。” 清 钱谦益 《尹孔昭墓志铭》:“间有妨难,都卢一笑而已。”

(5).统统。 唐 张鷟 《游仙窟》:“五嫂曰:‘ 张郎 太贪生,一箭射两垜。’十娘则谓曰:‘遮三不得一,觅两都卢失。’” 唐 白居易 《赠邻里往还》诗:“骨肉都卢无十口,粮储依约有三年。” 宋 贺铸 《送周开祖出守鄱阳》诗:“ 鄱阳 不乏江山助,高兴都卢属 谢公 。”

自美

自以为美;美化自己。《庄子·山木》:“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楚辞·远游》:“内欣欣而自美兮,聊媮娱以自乐。” 五代 齐己 《君子行》:“亦何必用虚伪之文章,取荣名而自美。”

道士

(1) 指崇奉道教而又从事教务的人

那道士又执令牌,烧了符檄。——《西游记》

(2) 修佛道之士的略称。魏晋时指和尚

佛教初传此方,呼僧为道士。——《盂兰盆经疏下》

染指

(1) 典出《左传》:郑灵公请大臣们吃甲鱼,故意不给子公吃,子公很生气,就伸出手指蘸了点汤,尝尝味道走了

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左传·宣公四年》

(2) 后用以比喻插手以获取不应得的利益

酸咸

亦作“ 酸醎 ”。1.酸味和咸味。亦泛指烹调的佐料。《战国策·楚策四》:“﹝黄雀﹞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醎。”《史记·礼书》:“口甘五味,为之庶羞酸咸以致其美。”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柳宗元》:“梅止於酸,盐止於咸,饮食不可无,而其美常在酸咸之外。”《水浒传》第二九回:“ 武松 道:‘遮莫酸咸苦涩,是酒还须饮三碗。’”

(2).比喻人不同的爱好、兴趣。 唐 韩愈 《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诗:“ 云夫 吾兄有狂气,嗜好与俗殊酸咸。” 宋 苏轼 《蒜山松林中可卜居欲僦其地与元长老》诗:“暮年欲学 柳下惠 ,嗜好酸咸不相入。” 清 林则徐 《广东越华粤秀羊城三书院观风告示》:“已喜涤瑕荡秽,知嗜好之别酸咸;洵宜腾茂蜚英,信诗书之为麴糵。”

至味

最美好的滋味;最美味的食品。《吕氏春秋·本味》:“ 汤 得 伊尹 ,祓之於庙,爝以爟火,衅以牺猳。明日设朝而见之,説 汤 以至味。” 高诱 注:“为 汤 説美味。”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仁义法》:“虽有天下之至味,弗嚼弗知其旨也。” 明 方孝孺 《王温子栗字说》:“饮食资乎水火,而饮食非水火也。咸酸本乎盐梅,而至味非盐梅也。”

超绝

(1).超越,远远胜过。《六韬·武骑士》:“取年四十以下,长七尺五寸以上,壮健捷疾,超絶伦等……名曰武骑之士。”《陈书·周迪传》:“富贵隆赫,超絶功臣。”《法苑珠林》卷四八:“身体殊异,超絶餘人。” 清 刘大櫆 《赠张清少序》:“ 清少 年二十,作为歌诗,洒然超絶於寻常人。”

(2).超群绝伦;出众。 三国 魏 曹丕 《弹棋赋》:“惟弹棊之嘉巧,邈超絶其无儔。”《旧唐书·薛登传》:“武艺超絶,文锋挺秀。”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二戴》:“ 戴本孝 ,字 务旃 , 和州 人,诗画皆超絶。”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七:“没有平凡,显不出超绝。”

玉糁

即玉糁羹。 宋 杨万里 《白鱼羹戏题》诗:“ 东坡 玉糝真穷相,得似先生此味珍。” 明 张煌言 《中秋同宾从小饮步朱夏夫韵》:“行厨玉糝无兼味,促席金茎更一甌。” 骆鹏 《寄怀师农》诗:“闲与细君商食政,为留玉糝待 东坡 。”参见“ 玉糝羹 ”。

鲜肥

(1).鱼肉类美味肴馔。 唐 韦应物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明 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鲁迅 《彷徨·伤逝》:“油鸡们也逐渐成为肴馔,我们和 阿随 都享用了十多日的鲜肥。”

(2).谓鱼儿活泼肥壮。 宋 梅尧臣 《邵考功遗鮆鱼及鮆酱》诗:“已见杨花扑扑飞,鮆鱼江上正鲜肥。” 清 黄叔璥 《台海使槎录·物产》:“鱼二种,志所未録。一曰新妇啼,状本鲜肥,熟则拳缩,意取新妇踧踖也。” 徐珂 《清稗类钞·动物·发发绿》:“ 鸭緑江 有鱼,极鲜肥,形似缩项鯿,满语名曰发发緑。”

恶欲

* 的欲望。

腥膻

腥而膻的味道

道气

(1).僧道修行的功夫。 唐 白居易 《予与故刑部李侍郎早结道友》诗:“从哭 李 来伤道气,自亡 元 后减诗情。” 宋 惠洪 《食菜羹示何道士》诗:“鲜肥增恶欲,腥膻耗道气。”《西游补》第一回:“ 行者 暗笑道:‘老和尚平日有些道气,再不如此昏倦。’”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二三:“你的道气不浅,盼你别把自己耽误了。”

(2).超凡脱俗的气质。 南朝 陈 徐陵 《天台山馆徐则法师碑》:“法师萧然道气,卓矣僊才。” 唐 杜甫 《过南邻朱山人水亭》诗:“看君多道气,从此数追随。”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鹦鹉事相同》:“ 武后 所放鸚鵡有道气, 高宗 所放鸚鵡有义气。” 清 吴伟业 《送周子俶往河南学者幕》诗之二:“文字真詮近,鬚眉道气浓。”

摄气运息。古代的一种养生术。《西王母传》:“在昔道气凝寂,湛体无为,将欲启迪玄功,化生万物。”

毕生

一生;终生

他毕生为科学事业奋斗

自可

(1).本来可以;自然可以。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夙惠》:“ 太丘 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宋 叶适 《寄吕巽伯换酒亭》诗:“ 瑯琊 初址未完牢,犹倚虚名用我曹。自可全将醒前了,何因偏向醉中逃。”

(2).犹自许。 唐 韩愈 《许国公神道碑铭》:“为人魁伟沉塞,以武勇游仕 许 汴 之间,寡言自可,不与人交,众推以为鉅人长者。”

儋耳

(1).一种古代西南方少数民族的风俗。雕镂其颊,皮连耳廓,分为数支,下垂至肩,作为妆饰。《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 哀牢 人皆穿鼻儋耳,其渠帅自谓王者,耳皆下肩三寸,庶人则至肩而已。” 唐 张说 《宋公遗爱碑颂》:“虽有文身凿齿,被髦儋耳,衣卉麵木,巢山馆水,种落异俗而化齐,言语不通而心喻矣。”参阅《后汉书·明帝纪》 李贤 注。

(2).古代北方国名。《山海经·大荒北经》:“有 儋耳 之国, 任 姓, 禺号 子,食穀。”

(3).古代南方国名。又名 离耳 。 汉 元鼎 六年内属,称 儋耳郡 。在今 海南岛 儋县 。《史记·货殖列传》:“ 九疑 苍梧 以南至 儋耳 者,与 江 南大同俗,而 杨 越 多焉。”《文选·左思<吴都赋>》:“ 儋耳 黑齿 之酋, 金邻 象郡 之渠。” 刘逵 注:“ 儋耳 人鏤其耳匡。” 唐 沉佺期 《初达驩州》诗:“水行 儋耳 国,陆行 雕题 藪。” 宋 苏轼 《桄榔庵铭》:“ 东坡居士 ,謫于 儋耳 。” 清 管抡 《蛮中作》诗:“从来圣世要荒外, 儋耳 龙场 自有人。”《说文·耳部》“聸,垂耳也。从耳詹声。南方有 聸耳国 ” 清 段玉裁 注:“古祇作‘耽’,一变为 聸耳 ,再变则为 儋耳 矣。”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