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三首

作者:裴守真 朝代:唐代

原文

瑜珮升青殿,秾华降紫微。
还如桃李发,更似凤凰飞。
金屋真离象,瑶台起婺徽。
彩缨纷碧坐,缋羽泛褕衣。
云路移彤辇,天津转明镜。
仙珠照乘归,宝月重轮映。
望园嘉宴洽,主第欢娱盛。
丝竹扬帝熏,簪裾奉宸庆。
丛云霭晓光,湛露晞朝阳。
天文天景丽,睿藻睿词芳。
玉庭散秋色,银宫生夕凉。
太平超邃古,万寿乐无疆。

诗词问答

问:《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三首》的作者是谁?答:裴守真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裴守真的名句有哪些?答:裴守真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44_20

参考注释

青殿

(1).即青宫。《艺文类聚》卷四九引 南朝 齐 孔稚珪 《让詹事表》:“皇太子霞騫青殿,日光 * ,驾紫谷之英,振洛笙之响。” 明 何景明 《答霄长史》诗之四:“朱门鼓瑟官仍达,青殿挥毫出每迟。”参见“ 青宫 ”。

(2).帝王春季所居的宫殿。《晋书·张骏传》:“殿之四面各起一殿,东曰 宜阳青殿 ,以春三月居之,章服器物皆依方色。”

秾华

(1).指女子青春美貌。语本《诗·召南·何彼穠矣》:“何彼穠矣,唐棣之华。” 郑玄 笺:“何乎彼戎戎者,乃栘之华。兴者,喻王姬颜色之美盛。” 唐 元稹 《七女封公主》:“虽穠华可尚,出閤未期,而汤沐先施,分封有据。” 宋 王禹偁 《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奉敕撰》:“惟夫人素禀肃雍,早从釐降,虽穠华已谢,而蕙问长存。”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公主……幼而聪惠,长而韶敏。穠华秀整,令德芬馨。” 明 无名氏 《四贤记·孝养》:“明月随孤影,穠华负此生。” 清 纳兰性德 《鹧鸪天》词:“惊节序,叹沉浮,穠华如梦水东流。”

(2).代指公主。 唐 苏颋 《裴君士太子少詹事制》:“地称垂棘之寳,门降穠华之贵。”

(3).繁盛艳丽的花朵。 前蜀 韦庄 《叹落华》诗:“飘红堕白堪惆悵,少别穠华又隔年。” 明 刘基 《感兴》诗之一:“转添细草当门径,不惜穠华香路尘。” 清 金农 《绯桃花下喜雨》诗:“一枝半叶三沐浴,从此穠华分外生。”

紫微

(1).即紫微垣。星官名,三垣之一。《晋书·天文志上》:“紫宫垣十五星,其西蕃七,东蕃八,在北斗北。一曰紫微,大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 唐 杜甫 《秋日荆南送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之作三十韵》:“紫微临六角,皇极正乘舆。”《云笈七籤》卷三:“紫微金闕,七寳騫树。”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灌园生》:“象天河而凿池,拟紫微而建阁。”参见“ 紫微垣 ”。

(2).指帝王宫殿。《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乃立 灵光 之秘殿,配 紫微 而为辅。” 张载 注:“ 紫微 ,至尊宫,斥京师也。”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一:“小小生金屋,盈盈在 紫微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和鸣双凤喜来仪,三殿花香入 紫微 。”

(3).亦作“ 紫薇 ”。 唐 开元 元年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舍人为紫微舍人。 唐 李嘉祐 《和张舍人中书宿直》:“ 汉 主留才子,春城直紫微。” 宋 黄庭坚 《次韵曾子开舍人游籍田载荷花归》:“紫微乐暇日,披襟咏风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紫微原为帝星,以其政事之所从出,故中书省亦谓之紫微,而舍人为紫微郎。”《警世通言·钱舍人题诗燕子楼》:“当时有中书舍人 钱易 ,字 希白 ……久住紫薇,意欲一歷外任。”

还如

恰似,好比。 唐 裴守真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之一:“还如桃李发,更似凤凰飞。” 南唐 李煜 《子夜歌》词:“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牛小姐赏月》:“须信离合悲欢,还如玉兔,有阴晴圆缺。”《西游记》第九六回:“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还如果熟自然红,莫问如何修种。”

桃李

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争荣斗艳、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凤凰

具有鲜艳羽毛和优美体型和动作的一种鸟,从前中国皇宫里将它驯养,并与神话中的凤凰相联系,作为好运的象征,有人认为它就是眼斑冠雉(青鸾)

金屋

华美之屋。 南朝 梁 柳恽 《长门怨》诗:“无復金屋念,岂照长门心。” 唐 于鹄 《送宫人入道归山》诗:“自伤白髮辞金屋,许著黄裳向玉峯。” 清 龚自珍 《湘月》词:“一枝赠我,安排自有金屋。” 鲁迅 《惜花》诗之二:“剧怜常逐柳绵飘,金屋何时贮 阿娇 ?”参见“ 金屋贮娇 ”。

瑶台

(1).美玉砌的楼台。亦泛指雕饰华丽的楼台。《楚辞·离骚》:“望瑶臺之偃蹇兮,见 有娥 之佚女。” 游国恩 纂义引 徐焕龙 曰:“瑶臺,砌玉为臺。”《淮南子·本经训》:“晚世之时,帝有 桀 紂 ,为琁室瑶臺,象廊玉牀。”《旧唐书·后妃传上·太宗贤妃徐氏》:“是以卑宫菲食,圣主之所安;金屋瑶臺,骄主之为丽。” 明 李梦阳 《去妇词》:“瑶臺筑就犹嫌恶,金屋装成不论钱。”

(2).指传说中的神仙居处。 晋 王嘉 《拾遗记·昆仑山》:“傍有瑶臺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臺基。”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四折:“你如今上丹霄、赴絳闕、步瑶臺。比红尘中别是一重境界。”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相奉旨招婿》:“小娘子是瑶臺 閬苑 神仙, 蔡状元 是 天禄 石渠 贵客。”

(3).积雪的楼台。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赞》:“气徧霜繁,年丰雪积……权陋瑶臺,暂践盈尺。” 唐 许浑 《看雪》诗:“客醉瑶臺曙,兵防玉塞寒。” 宋 柳永 《望远行》词:“长空降瑞,寒风翦,淅淅瑶花初下……须信幽兰歌断,彤云收尽,别有瑶臺琼榭。”

(4).玉镜台。妆台的美称。 唐 刘禹锡 《伤往赋》:“寳瑟僵兮弦柱絶,瑶臺倾兮镜匳空。” 明 汤显祖 《南柯记·御饯》:“冠裳俊雅,正瑶臺镜里,凤妆浓乍。”

褕衣

(1).华美的衣服。《史记·淮阴侯列传》:“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农夫莫不輟耕释耒,褕衣甘食,倾耳以待命者。” 司马贞 索隐:“褕, 邹氏 音踰,美也。”

(2).即褕翟。 唐 裴守真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之一:“綵缨纷碧坐,繢羽泛褕衣。”参见“ 褕翟 ”。

云路

(1).云间,天上。 隋 江总 《游摄山栖霞寺》诗:“烟崖憇古石,云路排征鸟。” 唐 王勃 《驯鸢赋》:“质虽滞於城闕,策已成於云路。” 明 屠隆 《綵毫记·汾阳报恩》:“多谢神明救妾身。若非云路金戈现,怎免 崑冈 玉石焚。” 清 谭嗣同 《述怀》诗:“瀏瀏飘天风,云路将翔翱。”

(2).上天之路,升仙之路。 南朝 齐 谢超宗 《昭夏乐》:“神娱展,辰斾回。洞云路,拂琁阶。”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上》:“ 公房 升仙之日,壻之行未还,不获同阶云路。”《云笈七籤》卷九九:“飘飘上云路,黯黯入长宵。”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一折:“他此夕把云路凤车乘,银汉鹊桥平。”

(3).高山上的路径。 唐 卢照邻 《赠益府裴录事》诗:“青山云路深,丹壑月华临。” 唐 储光羲 《游茅山》诗之二:“巾车入云路,理棹瑶溪行。” 明 黎民表 《同邝别驾蔡山人登九成台》诗:“烽尘正属谈兵日,云路谁为出世心。”

(4).指遥远的路程。 南朝 陈 张正见 《从军行》:“鴈塞秋声远,龙沙云路迷。” 唐 钱起 《登复州南楼》诗:“故人云路隔,何处寄瑶华。” 元 李子中 《赏花时·怨别》套曲:“一自 阳臺 云路杳,玉簪折难觅鸞胶。”

(5).比喻仕途,高位。《晋书·皇甫谧传》:“子其鉴先哲之洪范,副圣朝之虚心,冲灵翼於云路,浴天池以濯鳞。”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满辞阁》:“臣所居职限满,今便收迹,金闺云路,从兹自远。”

彤辇

朱漆宫车。 唐 裴守真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诗之二:“云路移彤輦,天津转明镜。”

天津

(1).银河。《楚辞·离骚》:“朝发軔於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 王逸 注:“天津,东极箕斗之閒,汉津也。” 唐 李绅 《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诗:“天津落星河,一苇安可航。” 宋 欧阳修 《鹊桥仙》词:“鹊迎桥路接天津,映夹岸、星榆点缀。”

(2).指 天津桥 。 唐 李白 《扶风豪士歌》:“ 天津 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 宋 张耒 《和周廉彦》:“修禊 洛 滨期一醉, 天津 春浪緑浮堤。”参见“ 天津桥 ”。

(3).星名。位于北方七宿中的女宿之北,凡九星。在银河分支处,故称。《晋书·天文志上》:“天津九星,横河中,一曰天汉,一曰天江。”

明镜

(1) 明亮的镜子,比喻完美的典范

谦恭礼节的明镜

(2) 明察;明鉴

今提五个首级首告,望相公老爷明镜。——《古今小说》

照乘

见“ 照乘珠 ”。

月重轮

乐府曲名。相传 汉明帝 为太子时,乐人作歌诗四章以赞其德,其二即《月重轮》。见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 三国 魏文帝 、 晋 陆机 、 南朝 梁戴暠 等皆有《月重轮行》。见《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五》。

嘉宴

见“ 嘉宴 ”。

亦作“ 嘉讌 ”。盛宴;喜筵。 汉 焦赣 《易林·艮之节》:“安牀厚褥,不得久宿,弃我嘉宴,困於南国。” 汉 焦赣 《易林·兑之家人》:“弃我嘉讌,困於东国。” 南朝 梁 任昉 《到大司马记室笺》:“昔承嘉宴,属有绪言。” 唐 骆宾王 《初秋登司马楼宴》诗:“展驥端居暇,登龙嘉宴同。”

主第

(1).公主的住宅。《南史·贺琛传》:“ 琛 性贪嗇,多受賕赂;家产既丰,买主第为宅。为有司奏,坐免官。”《新唐书·窦怀贞传》:“方 太平公主 干政, 怀贞 倾己附离,日视事退,輒诣主第,刺取所欲。”

(2).泛称贵族之家。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玉輦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明 高启 《听教坊旧妓郭芳卿弟子陈氏歌》诗:“晚出银臺酒未消,侯家主第强相邀。”

欢娱

欢欣娱乐

丝竹

(1) 弦乐器和管乐器(箫笛等)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礼记·乐记》

(2) 泛指音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唐· 刘禹锡《陋室铭》

簪裾

古代显贵者的服饰。借指显贵。《南史·张裕传》:“而 茂陵 之彦,望冠盖而长怀; 渭川 之甿,佇簪裾而竦叹。” 北周 庾信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二:“ 星桥 拥冠盖, 锦水 照簪裾。” 唐 裴守真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之二:“丝竹扬帝熏,簪裾奉宸庆。” 清 方文 《久不得子留消息》诗:“嗟尔有顽父,所志在簪裾。”

云霭

云雾;云气

远处的山峦蒙上一层薄薄的云霭

晓光

清晨的日光。 南朝 梁简文帝 《侍游新亭应令》诗:“晓光浮野映,朝烟承日迴。” 唐 杜荀鹤 《秋日寄吟友》诗:“蝉树生寒色,渔潭落晓光。” 孙景瑞 《红旗插上大门岛》:“晓光渐渐显露了。”

湛露

(1).《诗·小雅》篇名。《左传·文公四年》:“昔诸侯朝正於王,王宴乐之,於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诸侯用命也。”后因喻君主之恩泽。 唐 陈子昂 《为建安王献食表》:“策勋饮至,频承湛露之恩。”《旧唐书·后妃传上·太宗贤妃徐氏》:“愿陛下布泽流人,矜弊恤乏,减行役之烦,增湛露之惠。”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赐完》:“光天所覆,咸沾湛露之仁。”

(2).喻丈夫之恩惠。《文选·江淹<杂体诗·效张华“离情”>》:“愿垂湛露惠,信我皎日期。” 吕延济 注:“湛露能润泽於物,喻夫之恩惠。”

(3).浓重的露水。《楚辞·九章·悲回风》:“吸湛露之浮凉兮,漱凝霜之雰雰。” 朱熹 集注:“湛,厚也。” 晋 陆机 《为周夫人赠车骑》诗:“日月一何速,素秋坠湛露。” 清 徐芳 《立春日赋示武陵诸友》诗:“湛露沾花晓,长天照眼新。”

朝阳

早晨刚刚升起的太阳

迎着朝阳

天文

(1)

(2) 天体在宇宙间的分布、运行等现象

天文阴阳历算。——《后汉书·张衡传》

(3) 天文学

天景

天气;天色。 唐 卢纶 《萧常侍瘿柏亭歌》:“松间汲井烟翠寒,洞里围棋天景好。” 唐 孟郊 《灞上轻薄行》:“ 长安 无缓步,况值天景暮。”

睿藻

指皇帝或后、妃所作的诗文。 唐 宋之问 《夏日仙萼亭应制》诗:“睿藻光巖穴,宸襟洽薜萝。”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宸游》:“武戢圣功,一怒风霆迅扫;文成睿藻,片言云汉昭回。” 清 方文 《庐山诗·竹林寺》:“軫念人主疾,馈药至明廷。何以酬酢之?睿藻炳日星。”《红楼梦》第十八回:“睿藻仙才瞻仰处,自惭何敢再为辞?”

玉庭

(1).庭院的美称。 唐 乔知之 《定情篇》诗:“今日玉庭梅,朝红暮成碧。” 前蜀 韦庄 《抚盈歌》:“玉庭兮春昼,金屋兮秋宵。”

(2).指宫廷。《南齐书·乐志》:“设业设簴,展容玉庭。” 唐 高宗 《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诗:“玉庭浮瑞色,银牓藻祥徽。”

(3).仙人的居所。《云笈七籤》卷四:“遂金书紫极,藏简玉庭。”

秋色

(1) 一种中常橄榄棕色,它比一般橄榄棕色稍暗,且稍稍绿些

(2) 秋天的景色

秋色宜人

银宫

太子妃宫。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补遗·宫室》:“太子妃宫曰银宫。”

太平

社会安定

安于太平之乐。——宋· 苏轼《教战守》

邃古

远古。《后汉书·班固传下》:“伊考自邃古,乃降戾爰兹,作者七十有四人。” 唐 裴守真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之三:“太平超邃古,万寿乐无疆。” 罗惇曧 《文学源流》:“徵其文词疏畅,岂邃古之言?”

寿乐

长寿安乐。 汉 刘向 《说苑·贵德》:“ 楚王 復问:‘君子之富奈何?’对曰:‘……亲戚爱之,众人喜之,不肖者事之,皆欲其寿乐而不伤於患。’”《无量寿经》卷下:“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获极长生,寿乐无有极。”

无疆

没有穷尽;无限

万寿无疆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