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婿陈景初还钱塘

作者:张耒 朝代:宋代

送婿陈景初还钱塘原文

乃翁风节老弥坚,嗣子清修学有传。
为爱诗书贤事业,肯羞葛练拙包缠。
经年上国劳归梦,一棹寒流放去船。
饱读陈编勤笔砚,书来寄我好文编。

诗词问答

问:送婿陈景初还钱塘的作者是谁?答:张耒
问:送婿陈景初还钱塘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耒的名句有哪些?答:张耒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乃翁

(1).你的父亲。《汉书·项籍传》:“吾翁即汝翁。必欲亨乃翁,幸分我一盃羹。” 颜师古 注:“翁,谓父也。”《汉书·项籍传》:“乃,亦汝也。” 宋 陆游 《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明史·文苑传三·文徵明》:“ 一清 ( 杨一清 )亟谓曰:‘子不知乃翁与我友耶?’”

(2).他的父亲。 宋 朱敦儒 《念奴娇》词:“乃翁心里,没许多般事。” 明 叶盛 《水东日记·玉带生卷》:“ 刘廷美 主事求作乃翁合葬挽辞,以《玉带生》轴为贄。”

风节

风骨节操。《三国志·魏志·王凌毌丘俭等传论》:“ 王凌 风节格尚, 毌丘俭 才识拔干。” 宋 苏轼 《哭刁景纯》诗:“文章餘 正始 ,风节贯华皓。” 明 归有光 《送同年孟与时之任成都序》:“ 赵先生 独申大义,至廷駡阿党,风节凛然。”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季 汉 风节上軼 商 周 , 魏武 虽任刑法,所用将士愍不畏死,而帷幄之中参豫机要者, 钟 陈 二 荀 皆刚方晈白士也。”

嗣子

(1).帝王或诸侯的承嗣子(多为嫡长子)。《左传·哀公二十年》:“ 赵孟 曰:‘ 黄池 之役,先主与 吴王 有质,曰:“好恶同之。”今 越 围 吴 ,嗣子不废旧业而敌之。’” 杜预 注:“嗣子, 襄子 自谓。”《史记·五帝本纪》:“ 尧 曰:‘谁可顺此事?’ 放齐 曰:‘嗣子 丹朱 开明。’ 尧 曰:‘吁!顽凶,不用。’”《汉书·高后纪》:“今欲差次列侯功以定朝位,臧于高庙,世世勿絶,嗣子各袭其功位。” 清 侯方域 《云起楼记》:“ 昭烈 谓 诸葛亮 曰:‘嗣子如不可辅,君自取之。’”

(2).旧时称嫡长子。 唐 韩愈 《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刘公墓志铭》:“子四人:嗣子光禄主簿 纵 ,学於 樊宗师 ,士大夫多称之;长子 元一 ……次子 景阳 、 景长 ,皆举进士。”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嗣子》:“又﹝ 昌黎 ﹞《节度使李公墓誌铭》云:公有四子,长曰 元孙 ,次曰 元质 ,曰 元立 ,曰 元本 。 元立 、 元本 皆 崔氏 出。‘葬得日,嗣子 元立 与其昆弟四人请铭於 韩氏 。’ 昌黎 所谓嗣子,与《汉书》正同,皆所谓嫡长子也。盖庶出之子,虽年长于嫡出,而不得为嗣子。”

(3).旧时无子者以近支兄弟或他人之子为后嗣,亦称“ 嗣子 ”。参阅《清会典事例·户口·旗人抚养嗣子》。

清修

亦作“ 清脩 ”。 1.谓操行洁美。《隶释·汉酸枣令刘熊碑》:“清脩劝慕,德惠潜流。”《后汉书·循吏传·王涣》:“故 洛阳 令 王涣 ,秉清修之节,蹈羔羊之义,尽心奉公。”《三国志·魏志·王昶传》:“端一小心,清脩密静。” 宋 司马光 《钱宣靖谥议》:“令公仁惠足以布政,明智足以建功,清修足以服人。”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三贤虽制行过中,而敦尚风节,砥礪清修。”

(2).谓淡泊省修。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俞显卿》:“公抗疏论之,坐诬。掛冠家居,杜门清修,敦尚孝友。”

(3).谓清白显贵的门第。《北史·魏纪四·世宗宣武帝》:“清修出身:公,从八下;侯,正九上;伯,正九下;子,从九上;男,从九下。”《北史·魏纪四·魏咸阳王禧传》:“时王国舍人应取八族及清脩之门, 禧 取 任城王 隶户为之,深为帝责。”

(4).佛教指在家修行。《五灯会元·黄龙新禅师法嗣·空室智通道人》:“ 空室道人 智通 者,龙图 范珣 女也,幼聪慧,长归丞相 苏颂 之孙 悌 。未几厌世相,还家求祝髮,父难之,遂清修。”后用为对修行的统称。《天雨花》第五回:“昨夜虽有一远方之人,到菴投宿,因小尼等清脩之地,不便相留,就回他去了,并不曾住。”《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但凡人家写缘簿的,自然都写在那清修的庙里去,谁肯写在这半清不浑的庙里呢?”

诗书

(1) 指《诗经》和《尚书》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泛指一般书籍、诗文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事业

(1) 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

他的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 特指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经费开支,不进行经济核算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单位

公用事业

(3) 个人的成就

他立志要做出一番事业来

包缠

包裹缠绕。喻束缚。 唐 韩愈 《杂诗》:“古道自愚蠢,古言自包缠。当今固殊古,谁与为欣欢。”

经年

(1) 经过一年或若干年

此去经年。——宋· 柳永《雨霖铃》

经年不往。——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卧病经年

(2) 全年

经年裹物之用。——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国劳

为国家建立的功劳。《管子·大匡》:“无国劳,毋专予禄。” 尹知章 注:“於国无劳者,不得专予禄。”

归梦

归乡之梦。 南朝 齐 谢朓 《和沉右率诸君饯谢文学》:“望望 荆臺 下,归梦相思夕。” 唐 段成式 逸句:“虱暴妨归梦,虫喧彻曙更。”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八:“心神不定,归梦无聊。”

一棹

一桨。借指一舟。 唐 杜牧 《送薛种游湖南》诗:“怜君片云意,一棹去 瀟 湘 。” 宋 辛弃疾 《洞仙歌·开南溪初成赋》词:“十里涨春波,一棹归来,只做箇、 五湖 范蠡 。”

寒流

(1)

(2) 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寒流的水温比它所到区域的水温低,能使经过的地方气温下降,少雨

(3) 寒潮

放去

(1).抛弃,丢开。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庾子嵩 读《庄子》,开卷一尺许便放去,曰:‘了不异人意。’” 宋 欧阳修 《国学试策第三道》:“自 秦 歷 汉 ,积弊相沿,权宜适时,放去古法。”

(2).释放使离开。《三国演义》第五十回:“正犹豫间, 张辽 纵马而至。 云长 见了,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三国演义》第八七回:“寇入掌中还放去,人居化外未能降。”

饱读

过分充足地阅读

汝自幼饱读诗书,熟谙战法。——《三国演义》

陈编

指古籍、古书。 唐 韩愈 《进学解》:“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 明 袁宏道 《募建青门庵疏》:“青衿之士,口者什六,身者什三,唯一二老儒守陈编久者不復信,世雅不重之,故不胜也。” 清 黄遵宪 《感怀》诗:“当世得失林,未可稽陈编。” 李大钊 《史观》:“吾兹之所谓歷史,非指过去的陈编而言。”

笔砚

亦作“ 笔研 ”。1.笔和砚。泛指文具。《三国志·魏志·后妃传》“ 文昭甄皇后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年九岁,喜书,视字輒识,数用诸兄笔砚。”《世说新语·方正》“ 夏侯玄 ”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正始 中,护军 曹爽 诛,徵为太常,内知不免,不交人事,不畜笔研。”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育子》:“至来岁生日,谓之‘周晬’,罗列盘琖於地,盛菓木、饮食、官誥、笔研、筭秤等,经卷鍼綫,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徵兆。”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太仓上书事》:“时举朝失色,无敢与笔砚者。”

(2).指文墨书写之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犹以书工,崎嶇碑碣之间,辛苦笔砚之役。”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岳州》:“苦心笔砚二十餘年,偕计而试者,亦仅十年,心破魂断,以望斯举,今復无名,岂不终无成乎?” 宋 刘攽 《遣闷》诗之一:“若能全疗诗书癖,用底聊均笔砚劳。”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