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忠节祠次顾太守柳别驾联句韵·其一

作者:江源 朝代:明代

原文

忠节庐陵万古祠,皎如日月要人知。

死生去就皆同道,治乱兴亡不共时。

先代碑文苔藓蚀,颓垣春雨薜萝垂。

观风特此胆遗像,慰我平生几仰思。

诗词问答

问:《谒忠节祠次顾太守柳别驾联句韵·其一》的作者是谁?答:江源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江源的名句有哪些?答:江源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参考注释

忠节

(1).忠贞的节操。《汉书·元后传》:“ 王氏 爵位日盛,唯 音 为修整,数諫正,有忠节。” 晋 潘岳 《杨荆州诔》:“忠节克明,茂绩维嘉。” 昭槤 《啸亭杂录·孔王祠》引 清 永珹 《孔王祠》诗:“素帛全忠节,丹忱报亶聪。” 炉魂 《对于张之洞死后之湖南人》:“夫 楚 号雄区,人多忠节。”

(2).忠贞而有节操。《后汉书·周荣传》:“出为 潁川 太守,坐法,当下狱。 和帝 思 荣 忠节,左转 共 令。”

(3).指忠贞有节操的人。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愿王更隐抚忠节,勿为谗口能谤褻。” 宋 文天祥 《平原》诗:“崎嶇坎坷不得志,出入四朝老忠节。”

庐陵

庐陵郡,就是吉州。现在江西省吉安市

万古

万世

万古长青

日月

(1) 生计;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阳和月亮

要人

居高位、有权势的显要人物

死生

(1).死亡和生存。《易·繫辞上》:“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説。”《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今死生荣辱,贵贱尊卑,此时不再至,愿公详计而无与俗同。” 宋 苏轼 《题文与可墨竹》诗:“谁云死生隔,相见如 龚 隗 。”

(2).犹言盈亏、消长。《孙子·虚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长短,月有死生。”

(3).杀生。《国语·越语下》:“死生因天地之刑。” 韦昭 注:“死,杀也。”

(4).偏义复词。指生命。 唐 杜甫 《房兵曹胡马》诗:“所向无空阔,真堪託死生。”

(5).偏义复词。指死亡。 唐 高适 《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宋 苏轼 《侄安节远来夜坐》诗之二:“畏人默坐成痴钝,问旧惊呼半死生。”

去就

(1) 担任或不担任职务

无意去就

(2) 离去或留下

去就之际。——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

同道

(1) 同一思想;同一原则

帝王治世,百代同道。——《论衡》

(2) 志同道合。亦指志同道合的人

同道中人

(3) 同路

同道人

治乱

(1).安定与动乱。《书·君牙》:“民之治乱在兹。” 宋 范仲淹 《润州谢上表》:“议治乱之本根,求祖宗之故事。” 王闿运 《上巡抚恽侍郎书》:“观其诚伪知其治乱,观其轻重知其兴亡。”

(2).谓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孔子家语·哀公问政》:“继絶世,举废邦,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明治病之术者,杜未生之疾;达治乱之要者,遏将来之患。”《前汉书平话》卷上:“陛下圣文神武,治乱安危。”

兴亡

兴盛与衰亡

不共

(1).不恭。共,“ 恭 ”的古字。《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公卑 杞 , 杞 不共也。” 杜预 注:“共音恭,本亦作恭。”《管子·四称》:“不与善人,唯其所事。倨敖不共,不友善士。” 明 刘基 《三月癸酉大雨震电庚辰大雨雪》:“抑小民之失其所,而祭祀之不共歟,何上天降鉴之若是也。”

(2).不具备。《国语·鲁语下》:“具舟除隧,不共有法。” 韦昭 注:“共,具也。”

(1).不与,不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不共你摇嘴掉舌,不共你鬦争鬦合。”

(2).不同。 宋 孙光宪 《上行杯》词:“临极浦,故人相送,去住心情知不共。”

先代

先世;古代。《左传·昭公四年》:“君子谓 合左师 善守先代, 子产 善相小国。” 晋 陆机 《五等论》:“淫昏之君无所容过,何则其不治哉!故先代有以之兴矣。”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於是圣朝郊庙礼乐,一旦遂復古,跨越先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是他先代之物,我更不能受。”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二:“词是我国先代遗下来的文学上一部分的遗产。”

碑文

刻在石碑上的文词

苔藓

藓(藓纲的植物的俗称)

如苔藓然。——《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春雨

(1).春天的雨。《庄子·外物》:“春雨日时,草木怒生。” 唐 方干 《水墨松石》诗:“垂地寒云吞大漠,过 江 春雨入全 吴 。” 明 刘基 《春雨》诗:“春雨和风细细来,园林取次发枯荄。”

(2).用以比喻恩泽。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林遇夏舟》:“幸天恩同沾春雨,最堪悲,又分襟云山两处暌违。”

(3).曲名。 苏曼殊 《本事诗》:“《春雨》楼头尺八簫,何时归看 浙江 潮。”自注:“《春雨》,曲名。”

薜萝

(1).薜荔和女萝。两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王逸 注:“女萝,兔丝也。言山鬼仿佛若人,见於山之阿,被薜荔之衣,以兔丝为带也。”后借以指隐者或高士的衣服。《南齐书·高逸传·宗测》:“量腹而进松朮,度形而衣薜萝。” 唐 张乔 《送陆处士》诗:“若向仙巖住,还应著薜萝。”

(2).借指隐者或高士的住所。 南朝 梁 吴均 《与顾章书》:“僕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唐 韩偓 《雪中过重湖信笔偶题》诗:“道方时险拟如何,謫去甘心隐薜萝。” 清 黄遵宪 《岁暮怀人诗》之二:“十年冷署付蹉跎,归去空山卧薜萝。”

观风

替人守望,以便报告

派小王去观风

特此

——部分公文用语,特意在这里之意

为防止出错,特此公告

遗像

死者生前的照片或画像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仰思

追思。语本《孟子·离娄下》:“ 周公 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焦循 正义:“自后观前亦为仰,此仰思,盖即谓仰举三王之事而思其合。”《文选·班固<幽通赋>》:“昒昕寤而仰思兮,心矇矇犹未察。” 李善 注引 班昭 曰:“言已旦仰思此梦,心中矇矇,未知其吉凶。”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