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

作者:释智圆 朝代:宋代

远山原文

堆青才数点,杳杳几千程。
幽槛叶初落,高空雨乍晴。
崔嵬微有状,窈窕莫知名。
招隐谁长往,眠云自动情。
文君眉易似,摩诘画难成。
鸟去何曾到,泉流岂觉声。
经秋弥冷淡,向晚更分明。
仁者由来好,闲观意不轻。

诗词问答

问:远山的作者是谁?答:释智圆
问:远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智圆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智圆名句大全

释智圆远山书法欣赏

释智圆远山书法作品欣赏
远山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数点

指着事物数

妈妈在数点刚买来的梨子

杳杳

(1).昏暗貌。《楚辞·九章·怀沙》:“眴兮杳杳,孔静幽默。”《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宋 欧阳修 《和徐生假山》:“阴穴覷杳杳,高屏立巉巉。” 清 方苞 《七思·兄子道希》:“春阳兮载歊,白日兮昭昭,而杳杳兮即长夜,患吾心兮若焦。”

(2).幽远貌。《楚辞·九章·哀郢》:“ 尧 舜 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洪兴祖 补注:“杳杳,远貌。” 唐 柳宗元 《早梅》诗:“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体变》:“若后之变者,则万年浩荡,杳杳无涯,不可以耳目之私测之矣。”

(3).犹渺茫。 唐 许浑 《韶州驿楼宴罢》诗:“簷外千帆背夕阳,归心杳杳鬢苍苍。” 元 李裕 《次宋编修显夫南陌诗四十韵》:“美人何杳杳,良夜独漫漫。” 鲁迅 《书信集·致李霁野》:“我现在正在整理《小约翰》的译稿,至快须下月初头才完,倘一间断,就难免因此放下,再开手就杳杳无期了。”

(4).犹隐约,依稀。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吾昨夜梦游月宫,诸仙娱予以上清之乐……其曲楚楚动人,杳杳在耳。” 宋 苏轼 《伏波将军庙碑》:“自 徐闻 渡海适 朱崖 ,南望连山,若有若无,杳杳一髮耳。”《天雨花》第一回:“珮声杳杳人何处,日色衔山我也行。”

高空

对流层下部以上的大气区域,虽然没有明确的下限,但一般指等压面在850毫巴以上的气层

崔嵬

(1) 有石头的土山

慎事关门并早归,眼前恩爱隔崔嵬。——《 * 》

(2) 高大;高耸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楚辞·屈原·涉江》

仙峰巅险峻岭崔嵬。——《封神演义》

有状

(1).有根据;有凭据。《史记·酷吏列传》:“於是上使 赵禹 责 汤 , 禹 至,让 汤 曰:‘……今人言君皆有状,天子重致君狱,欲令君自为计,何多以对簿为?’”《金史·逆臣传·秉德》:“ 乌带 因言 秉德 与 宗本 谋反有状。”

(2).有效。《新唐书·郑注传》:“始, 李愬 病痿, 注 治之有状。”

窈窕

(1) 文静而美好的

窈窕淑女。——《诗·周南·关雎》

窈窕世无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窈窕艳城郭。

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2) 幽深的

窈窕以寻壑。——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知名

(1) 出名。声名为世所知

知名人士

(2) 闻知其名声或名字

岸旁草树密,往往不知名

(3) 告知姓名

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礼记》

招隐

(1).征召隐居者出仕。 唐 高适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诗:“幸逢明盛多招隐,高山大泽徵求尽。” 明 杨慎 《春兴》诗:“难教迟暮从招隐,拟把生涯学醉歌。” 清 周亮工 《与王启伯总戎》诗:“ 小山 有赋人招隐,大树无心世任看。”

(2).招人归隐。 唐 骆宾王 《酬思玄上人林泉》诗:“闻君招隐地,髣髴 武陵 春。” 明 薛蕙 《草堂》诗:“珍重故人招隐意,草堂南郭可淹留。” 清 杨承宪 《三姝媚》词:“拂拂空香,引访秋骚客,来歌招隐。”

长往

(1).一去不返。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冰山》:“﹝ 张彖 ﹞后登第为 华阴 尉,叹曰:‘丈夫有凌云盖世之志,拘于下位,若立身于矮屋中,使人抬头不得。’遂拂衣长往。”《西湖二集·洒雪堂巧结良缘》:“兄途中谨慎,早早到家,有便再来,勿为长往。”

(2).指避世隐居。 晋 潘岳 《西征赋》:“悟山潜之逸士,卓长往而不反。” 唐 王度 《古镜记》:“又将遍游山水,以为长往之策。” 明 何景明 《与何粹夫书》:“先生乃復欲愤世自遂,长往之情得矣!”

(3).死亡的婉词。 南朝 宋 颜延之 《吊张茂度书》:“岂谓中年,奄为长往!” 宋 沉括 《梦溪笔谈·神奇》:“俄顷,又举头顾 希文 曰:‘亦无鬼神,亦无恐怖。’言讫遂长往。”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愚民含忿轻生》:“见其幼弟气尚未絶,灌救得生。其餘六人则已长往。”

眠云

比喻山居。山中多云,故云。 唐 陆龟蒙 《和张广文贲旅泊吴门次韵》:“ 茅峯 曾醮斗, 笠泽 久眠云。”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 渭川 凝碧,早抛钓月之流; 商岭 排青,不逐眠云之侣。” 宋 杨万里 《竹床》诗:“谁言诗老眠云榻,不是渔郎钓月竿。”

动情

(1) 对人或事物产生爱慕的感情

浪迹天涯去,南荒必动情

(2) 情绪激动

他轻声而动情地介绍了他母亲的一生

文君

(1).指 周文王 。《文选·张衡<思玄赋>》:“ 文君 为我端蓍兮,利飞遁以保名。”旧注:“ 文君 , 文王 也。” 宋 孔平仲 《孔氏杂说》:“ 文王 可以为 文君 。”

(2).指 晋文公 。《楚辞·九章·惜往日》:“ 介子 忠而立枯兮, 文君 寤而追求。” 王逸 注:“ 文君 , 晋文公 也。”

(3).指 卓文君 。 汉 临邛 富翁 卓王孙 之女,貌美,有才学。 司马相如 饮于 卓氏 , 文君 新寡, 相如 以琴曲挑之, 文君 遂夜奔 相如 。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以指代美女。 唐 温庭筠 《锦城曲》:“ 巴水 漾情情不尽, 文君 织得春机红。” 宋 沉端节 《薄倖》词:“念少年孤负芳音,多时不见文君面。”

(4).指代寡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董生》:“妾适痴郎四五年,翁姑相继逝,又不幸为文君。” 清 方文 《喜得姚休那先生书》:“劝我休买孺子妾,孺子妾不如文君。”此指再醮的寡妇。

摩诘

(1). 维摩诘 (梵语vimalakīrti)的省称。意译为“净名”或“无垢称”。《维摩经》中说 维摩诘 是 毘耶离城 中一位大乘居士,和 释迦牟尼 同时,善于应机化导。曾经以称病为由,向 释迦佛 遣来问讯的 舍利弗 及 文殊师利 等宣扬大乘深义,为佛典中现身说法,辩才无碍的代表人物。 宋 苏辙 《谢人惠千叶牡丹》诗:“天女要知 摩詰 病,银瓶满送 洛阳 春。” 宋 陆游 《病中作》诗:“ 摩詰 病説法, 虞卿 穷著书。”

(2).指 唐 王维 。 维 字 摩诘 。 清 侯方域 《倪云林<十万图记>》:“按画家分南北二宗, 摩詰 为南宗创始。”

何曾

反问表示未曾

你何曾想到他今天会成为总统?

泉流

泉水流出形成的水流

冷淡

(1) 不热情

他受到十分冷淡的接待

(2) 不热闹

在小教堂里他看起来好像最冷淡,但已被深深地感动了

向晚

临近晚上的时候

向晚的风很凉爽

分明

(1) 清楚(明白)状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简单明了地

这分明不对

(3) 清楚地划开界限

仁者

(1).有德行的人。《左传·定公四年》:“《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御。’唯仁者能之。”《论语·子罕》:“ 子 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墨子·节葬》:“仁者之为天下度也,辟之,无以异乎孝子之为亲度也。”《南史·孔灵符传》:“夫题里逆心而仁者不入。” 宋 石延年 《曹太尉西师》诗:“仁者虽无敌,王师尚有征。”

(2).有恩情的人。《礼记·丧服四制》:“比终兹三节者,仁者可以观其爱焉,知者可以观其理焉,强者可以观其志焉。” 郑玄 注:“仁,有恩者也。” 孔颖达 疏:“孝子居丧,性有仁恩则居丧思慕,可以观其知爱亲也,若不爱亲,则非仁恩也。”

(3).佛教语。对人的尊称。《大日经疏》卷四:“梵音尔儞,名为仁者。”《法华经·序品》:“四众龙神,瞻察仁者。”

由来

(1)

(2) 事情发生的原因

(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

由来已久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