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董宗禹园先志亭宗禹之父早失母万方求得之

作者:陈与义 朝代:宋代

原文

作客古南阳,问俗仁孝敦。
坐读杜羔传,起访城西园。
伟哉是家事,作传堪千言。
当年怀橘处,华屋澹晓暾。
大松荫后楹,小松罗前轩。
风露所沐浴,千载当连根。
我已废蓼莪,感兹泪河翻。
叶声含三叹,送我出园门。

诗词问答

问:《题董宗禹园先志亭宗禹之父早失母万方求得之》的作者是谁?答:陈与义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与义的名句有哪些?答:陈与义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作客

(1) 寄居异地

(2) 到别人处做客人

(3) 拜访,访问

南阳

郡名,现在湖北省襄阳县一带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出师表》

问俗

访问风俗。《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郑玄 注:“俗,谓常所行与所恶也。” 宋 叶适 《除秘阁修撰谢表》:“及此扶行而问俗,几成尸素以具官。” 清 黄景仁 《荻港舟次》诗:“畴昔五马来 江 东,停麾问俗何雍雍。”

仁孝

仁爱孝顺。《史记·留侯世家》:“窃闻太子为人仁孝。” 唐 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考公之所尚,仁孝友爱。” 清 戴名世 《郭烈妇传》:“一门之内,皆称烈妇仁孝人也。”

西园

(1).园林名。 汉 上林苑 的别名。《文选·张衡<东京赋>》:“岁维仲冬,大閲 西园 ,虞人掌焉,先期戒事。” 薛综 注:“ 西园 , 上林苑 也。”《资治通鉴·汉灵帝光和四年》:“帝著商贾服,从之饮宴为乐。又於 西园 弄狗,著进贤冠,带綬。”

(2).园林名。在 河南省 临漳县 邺县 旧治北,传为 曹操 所建。 三国 魏 曹植 《公宴诗》:“清夜游 西园 ,飞盖相追随。” 唐 张说 《邺都引》:“城郭为墟人代改,但见 西园 明月在。”

(3).园林名。在 江苏省 苏州市 。 明 代始建。其罗汉堂有五百罗汉像,姿态各殊,为 清 代泥塑杰作。

(4).园林名。在 湖北省 武昌县 西。《资治通鉴·梁简文帝大宝元年》:“辛酉, 纶 集其麾下於 西园 。”

家事

(1) 家庭内部的事务

(2) 〈方〉∶家中的状况

当年

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

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怀橘

《三国志·吴志·陆绩传》:“ 绩 年六岁,於 九江 见 袁术 。 术 出橘, 绩 怀三枚,去,拜辞堕地, 术 谓曰:‘ 陆郎 作宾客而怀橘乎?’ 绩 跪答曰:‘欲归遗母。’ 术 大奇之。”后以“怀橘”为思亲、孝亲的典故。 唐 骆宾王 《畴昔篇》:“茹荼空有嘆,怀橘独伤心。” 清 方文 《题韩孟小母氏卷》诗:“椎牛勿復言,怀橘将安遗。”

华屋

华美的屋宇,指朝会、议事的地方

歃血于华屋之下。——《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晓暾

朝阳。 唐 殷尧藩 《金陵上李公垂侍郎》诗:“海国微茫散晓暾,鬱葱佳气满乾坤。” 明 杨慎 《黄莺儿·题张愈光霞村》曲:“扶桑晓暾,蒹葭晚昏, 谢 家风景 陶 家韵。” 朱夏 《喜迎舜日继尧天》诗:“衰年弥觉春阳近,又向榆林沐晓暾。”

松荫

见“ 松阴 ”。

松罗

风“松萝”。

风露

(1).风和露。《韩非子·解老》:“时雨降集,旷野閒静,而以昏晨犯山川,则风露之爪角害之。” 唐 王昌龄 《东溪翫月》诗:“光连虚象白,气与风露寒。” 郁达夫 《采石矶》二:“昨天晚上,因为月亮好得很, 仲则 竟犯了风露,在园里看了一晚的月亮。”

(2).犹风寒。《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那老妈又是高年,船上早晚感冒些风露,一病不起。”

沐浴

(1) 洗澡

(2) 蒙受;受润泽

一轮晚月升上天空,仓库的空场沐浴在月光之中

千载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连根

(1).植物的根连着根。 南朝 梁 王氏 《连理诗》:“墓前一株柏,连根復并枝。” 唐 韩愈 《和侯协律<咏笋>》:“纵横公占地,罗列暗连根。”

(2).比喻兄弟姐妹关系。 清 蒲松龄 《群卉揭乳香札子》:“儿女引蔓,仰待雷霆;姊妹连根,苟延旦夕。”

(3).比喻彻底、全部。 刘亚舟 《冻土》上部第七章:“我真要贷款,真要开人参园子,真要连根拔掉咱家的穷字,真要富起来。” 张斌 等《两个队长》:“我嫂子说:‘大炮轰都不行,要连根炸掉哩!’我哥哥嘿嘿一笑:‘今天炸得彻底!’”

蓼莪

《诗·小雅》篇名。此诗表达了子女追慕双亲抚养之德的情思。后因以“蓼莪”指对亡亲的悼念。《后汉书·清河孝王刘庆传》:“﹝诸王﹞常有《蓼莪》、《凯风》之哀。” 宋 苏轼 《谢生日诗启》:“《蓼莪》之感,迨衰老而不忘。” 明 夏完淳 《寒日扫墓》诗:“ 王褒 私教授,长起《蓼莪》哀。”

泪河

泪流如河。形容悲痛之极。 宋 苏轼 《和王斿》之一:“白髮故交空掩卷,泪河东注问苍旻。”

三叹

亦作“ 三叹 ”。多次感叹,形容慨叹之深。《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吾子置食之间三嘆,何也?” 唐 杜甫 《惜别行送刘判官》诗:“九州兵革浩茫茫,三叹聚散临重阳。”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述》:“予每读其史传及《正气歌》,未尝不三嘆流涕也,今予亦祇法 文丞相 已。”

谓三人随着歌唱者发出赞叹之声,予以应和。《文选·陆机<文赋>》:“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 李善 注:“唱,发歌句者;三叹,三人从而叹之。”

诗文赏析


原题:题董宗禹园先志亭宗禹之父早失母万方求得之此其晚节色养之地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