渚宫

作者:洪咨夔 朝代:宋代

渚宫原文

孤城铜斗匝,枉渚玉环连。
柳老虫穿蚀,花残蝶扑缘。
功名棋腹角,势利蜜中边。
落日兴亡裹,谁同药玉舡。

诗词问答

问:渚宫的作者是谁?答:洪咨夔
问:渚宫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洪咨夔的名句有哪些?答:洪咨夔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孤城

(1).孤立无援的城。 汉 王符 《潜夫论·救边》:“然 即墨 大夫以孤城独守,六年不下。” 晋 潘岳 《马汧督诔》:“ 敦 固守孤城,独当羣寇,以少御众,载离寒暑。”《旧唐书·忠义传下·张巡》:“城将陷,西向再拜曰:‘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强寇,保守孤城。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折寇》:“嘆孤城此日,危如卵纍。” 茅盾 《子夜》十四:“打仗的事神妙不可测;有时一道防线,一个孤城能支持半年六个月。”

(2).边远的孤立城寨或城镇。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四:“ 青海 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 玉门关 。” 唐 王之涣 《凉州词》之一:“ 黄河 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宋 陆游 《过广陵吊张才叔谏议》诗:“春风疋马过孤城,欲弔先贤泪已倾。” 毛 * 《临江仙》词:“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

铜斗

(1).亦作“ 铜枓 ”。铜制的方形有柄的器具,用以盛酒食。《史记·赵世家》:“﹝ 襄子 ﹞请 代王 ,使厨人操铜枓以食 代王 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枓击杀 代王 及从官,遂兴兵平 代 地。” 唐 孟郊 《送淡公》诗之三:“铜斗饮江酒,手拍铜斗歌。” 宋 王观国 《学林·铜斗》:“ 孟东野 当时适有铜器,其状方如斗,而 东野 特以贮酒而饮,又击之以和歌声,故自形于诗句。” 清 陈维崧 《水调歌头·赠西陵周勿庵》词:“拍手唱铜斗,蹋地舞迴波。”

(2).铜制的量器。《隋书·赵煚传》:“ 冀州 俗薄,市井多姦诈, 煚 为铜斗铁尺,置之於肆,百姓便之。”《隋书·律历志上》:“ 后周 玉斗并副金错铜斗及 建德 六年金错题铜斗实,同以秬黍定量。”

(3).指作为厌胜之器的威斗。 唐 苏颋 《壠上记·铜斗》:“有人开 玄武湖 ,於古冢得一铜斗,有柄。 文帝 以访朝士。 何承天 谓此亡 新 威斗, 莽 三公亡者,赐之,一在冢外,一在冢内。” 宋 王观国 《学林·铜斗》:“《前汉·王莽传》曰:‘铸威斗,以铜为之。’盖厨人操铜斗者,食器也,威斗者,厌胜之器也,皆非饮酒之器。”

(4).形容富足而牢固。 明 破悭道人 《一文钱》第二折:“自来不曾见这样财主,家私铜斗般,气量芝蔴大。” 顾学颉 王学奇 《元曲释词·铜斗儿》引 童斐 《元曲选》注:“铜斗, 元 时俗语,盖谓美富且牢固也。”

枉渚

(1).古地名。 枉水 流入 沅水 的小水湾,在今 湖南 常德市 南。《楚辞·九章·涉江》:“朝发 枉渚 兮,夕宿 辰阳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沅水》:“ 沅水 又东歷小湾,谓之 枉渚 。”

(2).古地名。又名 琵琶洲 ,在今 甘肃省 两当县 南。因洲渚迂回,人迹罕到,故名。 唐 杜甫 《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诗:“鵾鷄号 枉渚 ,日色傍阡陌。”

(3).弯曲之渚。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其中引水,飞皋倾澜,瀑布或枉渚,声溜潺潺不断。” 唐 欧阳詹 《陪太原郑行军登汾上阁》诗:“城槐临枉渚,巷市接飞梁。”

玉环

(1).玉制的环。《韩非子·说林下》:“吾好珮,此人遗我玉环。”此指佩环。 唐 张籍 《蛮中》诗:“玉环穿耳谁家女,自抱琵琶迎海神。”此指耳环。 金 元好问 《以玉连环为吕仲贤寿》诗:“玉环何意两相连,环取无穷玉取坚。”此指玉连环。

(2).喻圆月。 唐 白居易 《和<栉沐寄道友>》:“高星粲金粟,落月沉玉环。”

(3).琵琶名。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兴庆宫》:“玉环者, 睿宗 所御琵琶也。” 唐 张祜 《玉环琵琶》诗:“回顾 段师 非汝意,玉环休把恨分明。”

(4). 杨贵妃 小字。 唐 罗虬 《比红儿诗》:“明媚何曾让 玉环 ,破瓜年几百花颜。” 宋 辛弃疾 《摸鱼儿·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词:“君不见, 玉环 飞燕 皆尘土。” 清 洪昇 《长生殿·传概》:“ 天寳 明皇 , 玉环 妃子,宿缘正当。”

(5).莲花的异名。《三馀帖》:“莲花一名玉环。”

扑缘

附着。 宋 苏轼 《次韵章传道喜雨》:“扑缘鬉毛困牛马,啖啮衣服穿房户。”

功名

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势利

(1) 以财产、地位分别对待人的

此人很势利

(2) 形势有利

兵之所贵者,势利也。——《荀子》

中边

(1).《四十二章经》:“佛所言説,皆应信顺,譬如食蜜,中边皆甜,吾经亦尔。”佛家因以“中边”指中观与边见(包括空、假等)。天台宗认为,“无空、假而不中,总中观也。”见 隋 智顗 《摩诃止观》卷五。 宋 陆游 《累日倦甚不能觞客睡起戏作》诗:“晚知古佛中边语,正合 蒙庄 《内外篇》。” 明 丁鹤年 《逃禅室述怀十六韵》:“谈玄分上下,味道悉中边。”

(2).内外,表里。 宋 苏轼 《东坡诗话·评韩柳诗》:“所贵乎枯澹者,谓其外枯而中膏……若中边皆枯澹,亦何足道。” 冰心 《往事二》八:“父亲说:‘和人群大陆隔绝,是怎样的一种牺牲,这情绪,我们航海人真是透彻中边的了!’”

落日

夕阳

兴亡

兴盛与衰亡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