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立有作

作者:赵蕃 朝代:宋代

晚立有作原文

朝晖熏我肌,不饮类酣适。
夕阴惨我颜,所抱非隐戚。
昼夜无集机,日月布常职。
浮生任变灭,二者互出没。
汝忧何从生,汝喜何自得。
阴晴况莫料,暄暖难屡必。
顾虽甚蒙昧,讵敢规造物。
衾裯欠宵具,薪炭乏预积。
未免形语言,宁知见颜色。

诗词问答

问:晚立有作的作者是谁?答:赵蕃
问:晚立有作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赵蕃的名句有哪些?答:赵蕃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朝晖

早晨的阳光。 晋 陆机 《日出东南隅行》:“ 扶桑 升朝暉,照此高臺端。” 宋 王安石 《永昭陵》诗:“神闕淡朝暉,苍苍露未晞。” 碧野 《报晓峰》:“地球运转十多个小时以后,又是一片朝暉!”

酣适

畅快、舒适

饮酒以酣适为度

阴惨

(1).语本《文选·张衡〈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 薛综 注:“阳谓春夏,阴谓秋冬。”后因以“阴惨”指人悲伤的感情。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阳舒阴惨,生民大情,忧合欢离,品物恒性。”

(2).指秋冬节序。 唐 白居易 《岁晚旅望》诗:“朝来暮去星霜换,阴惨阳舒气序牵。”参见“ 阴阳惨舒 ”。

(3).暗淡凄惨。 茅盾 《子夜》七:“电灯的黄光落到她那个穿了深蓝色绸旗袍的颀长身体上,也显得阴惨沉闷。”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一:“而更重要的是--我的这些邻居们莫不各自守着一份阴惨奇异的生活。” 许杰 《旅途小记》:“只因我有那大串的人生旅行,我才在今天晚上,和这一间阴惨颓败的古屋,交叉相遇。”

(4).阴森貎。《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只见树木阴惨,境界荒凉。”

隐戚

犹忧戚,哀戚。《后汉书·袁绍传》:“臣所以荡然忘哀,貌无隐戚者,诚以忠孝之节,道不两立。” 李贤 注:“隐,忧也。”

昼夜

(1) 白昼与夜晚

不分昼夜

昼夜营业

死生,昼夜事也。——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昼夜搒讯。——《明史》

(2) 又

昼夜不息

昼夜巡扰。——《广东军务记》

月布

见“ 月事布 ”。

常职

固有的职务。《左传·文公六年》:“ 宣子 於是乎始为国政……本秩礼,续常职,出滞淹。” 孔颖达 疏:“续常职者,职有废闕,任贤使能,令续故常也。”《史记·秦始皇本纪》:“常职既定,后嗣循业,长承圣治。”《晋书·华谭传》:“无为罢武库之常职,鑠锋刃为佃器。”

浮生

语本《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以人生在世,虚浮不定,因称人生为“浮生”。 南朝 宋 鲍照 《答客》诗:“浮生急驰电,物道险絃丝。” 唐 元稹 《酬哥舒大少府寄同年科第》诗:“自言行乐朝朝是,岂料浮生渐渐忙。” 明 王錂 《春芜记·宴赏》:“浮生回首如驰影,能消几度閒愁闷。” 茅盾 《追求》三:“永别了!如梦的浮生,谜一样的人生!”

变灭

变化幻灭。 宋 苏轼 《答廖明略书》之一:“老朽欲屏归田里,犹或得见,蜂蚁之微,寻以变灭,终不足道。” 明 方孝孺 《赠郑显则序》:“至於鬼燐之变灭,不可以理推其跡,虽似乎奇而其为明也微矣。” 庞树柏 《木渎寓楼晚眺》诗:“乃知天地间,变灭无定理。”

出没

显现或隐没

大鲸悠然出没于浪涛中

船头在浪中缓缓出没

何从

(1).犹怎么办。多用于对问题的抉择。《史记·大宛列传》:“﹝ 宛 贵人﹞约曰:‘ 汉 毋攻我。我尽出善马,恣所取,而给 汉 军食。即不听,我尽杀善马,而 康居 之救且至…… 汉 军熟计之,何从?’”

(2).从何处,从哪儿。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於足下,何从便得之也?”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四》:“不知仕之所以见理明白,灼知千古治乱者,何从而得之?”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 中国 文字如此之难,工农何从看起?”

(3).犹何尝,何曾。《白雪遗音·马头调·又是想来》:“一片的假意,哄奴到如今,何从有真心。”《红楼梦》第一百回:“我这个丫头,在家忒瞧不起我,我何从还是个娘?”

自得

自觉得意、开心

意气扬扬,甚为自得

悠然自得。——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阴晴

(1).指向阳和背阴。 唐 王维 《终南山》诗:“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2).比喻得志和失意。 元 曾瑞 《哨遍·村居》套曲:“人为功名苦战争,徒然竞,百年身世,数度阴晴。”

暄暖

温暖;暖和。《南齐书·东夷传》:“四时暄暖,无霜雪。” 宋 王安石 《休假大佛寺》诗:“冬屋稍暄暖,病身更强梁。” 清 汪懋麟 《除夕前三日陈学士招饮寓斋见示即答》诗:“所怪太暄暖,未见雪花大。”

蒙昧

(1) 指未开化的原始状态

蒙昧时代

(2) 愚昧,不通事理

蒙昧无知

讵敢

岂敢;怎敢。 唐 韩愈 《谢自然诗》:“观者徒倾骇,躑躅詎敢前。” 元 蒲道源 《点绛唇·次杜仲正经历怀古韵》词:“自笑疏顽,詎敢儕英秀。”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邱生》:“谅郎君口同百舌,胆如鼷鼠,詎敢作犯法事?”

造物

(1) 创造万物,也指创造万物的神力

(2) 指运气;造化

衾裯

(1).指被褥床帐等卧具。语出《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宋史·赵君锡传》:“母亡,事父 良规 ,不违左右,夜则寝於傍。凡衾裯薄厚、衣服寒温……如《内则》所载者,无不亲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果恭王之俭》:“会其门客有干请政事者,上乃褫王爵,降为贝勒。王乃闭门谢客,抑鬱生疾。上往抚视,王叩首衾裯间,惟谢过自责而已。”

(2).借指侍奉寝卧等事的婢妾。《西湖佳话·六桥才迹》:“ 朝云 闻言,慌忙拜伏于地道:‘倘蒙超拔,则 襄王 有主矣。无论衾裯,犬马亦所甘心。’ 东坡 喜他有志,果就娶他为妾。”

(3).借指男女欢合。 清 李渔 《玉搔头·缔盟》:“虽有几箇婢妾,只好备衾裯之选,不可寄苹蘩之託。” 清 戴名世 《弘观帝言宫媵相从患难者颇多及党祸纪略》:“流离颠沛之餘,不能絶衾裯之爱,一则幸旧好之犹存,一则愤伪託之妖妄,皆未可知也。”

薪炭

木炭。《汉书·匈奴传下》:“ 胡 地秋冬甚寒,春夏甚风,多齎鬴鍑薪炭,重不可胜。” 宋 苏辙 《冬至日作》诗:“似闻钱重薪炭轻,今年九九不难数。”

未免

(1) 实在是,不能不说是

你的发言未免长了些

(2) 不免

初次见面,未免有些拘束

形语

用表情手势代替言语来达意。 宋 苏轼 《怪石供》:“海外有形语之国,口不能言,而相喻以形。其以形语也捷於口。”

知见

(1).见识;见解。《汉书·文帝纪》:“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之所不及,匄以啟告朕。”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宋神宗皇帝》:“ 介甫 之病,坐不近人情,故 君实 明快之言,如不闻也,然岂但 介甫 已乎,凡稍有知见者俱如是矣。”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往所理想,在知见情操,两皆调整,若主智一派,则在聪明睿智,能移客观之大世界于主观之中者。”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二章第二节:“从这多数的征伐事项中,可以抽绎出下列的几项知见。”

(2).看见,知道。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时都统 冯湛 帐前适有一人在傍知见。”《廿载繁华梦》第二回:“海关里有两个册房……一个是造真册的,一个是造假册的。真册的自然是海关大臣和库书知见;假册的就拿来虚报皇上。”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六章:“大嫂, 刘 家的事你也知道,家公家婆做过什么,你也知见。”

(3).佛教语。知为意识,见为眼识,意谓识别事理、判断疑难。 宋 秦观 《法云寺长老疏文》:“无前后来去之际,有解脱知见之因。” 清 龚自珍 《重辑<六妙门>序》:“不停心,则虽有无上知见,为烦恼风动摇慧灯,若存若灭……制心一处,何事不办,如开佛知见矣。”

颜色

(1) 色彩。光的各种现象(例如红色、棕色、桃红色、灰色、绿色、蓝色和白色等),或使人们得以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

(2) 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

颜色不少变。——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指颜料或染料

(4) 为颜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泽

他的衣服上满都是那种颜色的染料

(5) 女子的姿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 白居易《长恨歌》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