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许秋浦

作者:马廷鸾 朝代:宋代

挽许秋浦原文

青门何在从瓜孰,玉水难忘对竹哦。
政复安车裹轮好,情知老子不婆娑。

诗词问答

问:挽许秋浦的作者是谁?答:马廷鸾
问:挽许秋浦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马廷鸾的名句有哪些?答:马廷鸾名句大全

马廷鸾挽许秋浦书法欣赏

马廷鸾挽许秋浦书法作品欣赏
挽许秋浦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青门

(1). 汉 长安城 东南门。本名 霸城门 ,因其门色青,故俗呼为“青门”或“青城门”。《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 长安 城东,出南头第一门曰 霸城门 。民见门色青,名曰 青城门 ,或曰 青门 。门外旧出佳瓜, 广陵 人 召平 为 秦 东陵侯 , 秦 破,为布衣,种瓜 青门 外。”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六:“昔闻 东陵瓜 ,近在 青门 外。”

(2).泛指京城东门。 宋 王禹偁 《送荣礼丞赴宋都序》:“青门晓晴,皇华启行。”

(3).泛指退隐之处。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闻系》:“ 青门 豪迈, 终南 瀟洒,心惊宾雁双翰,目断孤云一带。” 清 汪懋麟 《送高念东少司寇予告归里和司农公韵》之二:“不畏西风更障尘, 青门 回首得閒身。” 沉砺 《感怀》诗之八:“忘机 白社 閒挥麈,息影 青门 学种瓜。”

(4). 汉 青门 外有 霸桥 , 汉 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见《三辅黄图·桥》。后因以“青门”泛指游冶、送别之处。 南朝 梁 何逊 《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诗:“ 金谷 宾游盛, 青门 冠盖多。” 唐 郑嵎 《津阳门诗》:“ 青门 紫陌多春风,风中数日残春遗。” 宋 赵令畤 《清平乐》词:“去年紫陌 青门 ,今宵雨魂云魂。” 清 方文 《留别吴锦雯》诗:“ 青门 有垂柳,烦尔寄相思。”

(5).犹东郭,东郊。古时为丛葬之处。语本《孟子·离娄下》:“卒之东郭墦閒,之祭者,乞其餘。”因借指墓地。《梁书·昭明太子统传》:“五月庚寅,葬 安寧陵 ,詔司徒左长史 王筠 为哀册,文曰:……背絳闕以远徂,轥青门而徐转。” 唐 王涣 《悼亡》诗:“今日青门葬君处,乱蝉衰草夕阳斜。”

(6).指 宋 时 杭州 东青门 ,俗呼 菜市门 。 宋 姜夔 《念奴娇·毁舍后作》词:“獠女供花,傖儿行酒,卧看 青门 辙。” 夏承焘 注引 潜说友 《咸淳临安志》:“城东 东青门 ,俗呼 菜市门 。”

(7).曲名。 唐 李贺 《黄头郎》诗:“玉瑟调《青门》,石云湿黄葛。” 王琦 汇解:“《青门》,疑是曲名。” 姚文燮 注:“《青门》,曲名。”

何在

在哪里

公理何在?

玉水

(1).产玉的水。《文选·颜延之<赠王太常>诗》:“玉水记方流,琁源载圆折。” 李善 注:“《尸子》曰:‘凡水,其方折者有玉,其圆折者有珠也。’” 唐 李商隐 《玉山》诗:“ 玉山 高与 閬风 齐,玉水清流不贮泥。” 王国维 《游仙丁己》诗:“如盖青天倚杵低,方流玉水旋成泥。” 唐 白居易 《寄崔少监》诗:“弹为古宫调,玉水寒泠泠。” 宋 杨万里 《戏咏陈氏女剪綵花二绝句·拒霜》:“染露金风里,宜霜玉水滨。” 金 元好问 《玉泉》诗之二:“玉水泓澄古殿隅,又新名第不关渠。”

(2).水的美称。

(3).水名。在 山东 历城 南,源于 泰山 朗公谷 ,流经 玉符山 ,名 玉水 。参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

(4).水名。在 湖南 湘阴 北,源于 玉笥山 。参阅《嘉庆一统志·长沙府一》。

(5).纸名。 元 费著 《蜀笺谱》:“ 澄心堂 纸,取 李氏 澄心堂 样制也……中等则名曰玉水纸。”

难忘

(1) 无法忘记

难忘的时刻

(2) 永远留在脑海里

一个具有政治胆识的难忘行动

(3) 值得记忆的

难忘的岁月

政复

即使;纵使。《法苑珠林》卷二三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其后邻比失火, 长舒 家悉草屋,又正下风,自计火已逼近,政復出物,所全无几,乃敕家人不得輦物,亦无灌救者。”《北史·西域传·于阗》:“朕承天理物,欲令万方各安其所,应勑诸军,以拯汝难。但去汝遐阻,政復遣援,不救当时之急,是以停师不行,汝宜知之。”

安车

古代可以坐乘的小车。古车立乘,此为坐乘,故称安车。供年老的高级官员及贵妇人乘用。高官告老还乡或徵召有重望的人,往往赐乘安车。安车多用一马,礼尊者则用四马。《周礼·春官·巾车》:“安车,彫面鷖总,皆有容盖。” 郑玄 注:“安车,坐乘车。凡妇人车皆坐乘。”《汉书·张禹传》:“为相六岁, 鸿嘉 元年,以老病乞骸骨,上加优再三乃听许。赐安车駟马,黄金百斤,罢就第。” 晋 皇甫谧 《高士传·韩康》:“ 桓帝 时,乃备元纁安车以聘之。使者奉詔造 康 , 康 不得已,乃佯许诺,辞安车,自乘柴车冒晨先发。” 宋 司马光 《王侍郎挽辞》诗之二:“清朝解鸣玉,旧里挂安车。” 明 无名氏 《运甓记·帅阃宾贤》:“安车远聘,筐篚将诚,玉帛为媒。” 清 黄遵宪 《和锺西耘感怀》:“鸞声阁道碾安车,元老相从话踦閭。”

情知

深知;明知。 唐 骆宾王 《 * 代郭氏答卢照邻》诗:“情知唾井终无理,情知覆水也难收,不復下山能借问,更向 卢 家字 莫愁 。” 宋 辛弃疾 《鹧鸪天》词:“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栏干不自由。”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见有个通房后厕所的小门,情知是从这小门里跑了。”亦作“ 情知道 ”。 宋 柳永 《倾杯乐》词:“情知道,世人难使皓月长圜,彩云镇聚。”

老子

(1) 父亲

(2) 老年男子的自称。即老夫

老子不吃你这一套

婆娑

(1) 形容盘旋和舞动的样子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诗·陈风·东门之枌》。毛传:“婆娑,舞也。”

(2) 枝叶纷披的样子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