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卿惠太平州学诗原文
李侯昔也治当涂,作学以遗当涂民。
谣言散落在樵牧,事迹收拾归瑶珉。
高文大字比珠玉,长与后世为奇珍。
我因李侯念往初,党庠遂序明人伦。
井田变更万事废,士林泣血悲孤秦。
今人思虑到本原,愿见风俗终还醇。
尝闻君子天下志,一视万物无疏亲。
侯来我邦嗣其兄,爱惜不后当涂人。
即视学宫动风采,复尊师席尸陶钧。
道路尚思前召父,闾阎敢忘小冯君。
诗词问答
问:李卿惠太平州学诗的作者是谁?答:彭汝砺
问:李卿惠太平州学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彭汝砺的名句有哪些?答:彭汝砺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六部
参考注释
当涂
见“ 当涂 ”。
亦作“ 当涂 ”。亦作“ 当途 ”。1.途中。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擒庞涓》:“南有 宋 ,北有 衞 ,当涂有市丘,是吾粮涂絶也。” 宋 苏轼 《甘露寺》诗:“我欲访 甘露 ,当途无閒官。” 清 孙枝蔚 《九日入城饮周伯衡观察寓斋》诗:“当涂谁下 陈蕃 榻,把卷如登 杜甫 堂。”
(2).挡路。《晋书·王濬传》:“夫猛兽当涂,麒麟恐惧,况臣脆弱,敢不悚慄!”
(3).执政;掌权。《韩非子·孤愤》:“当涂之人擅事要,则外内为之用矣。”《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七》:“长揖当涂人,去来山林客。” 李善 注:“当涂,即当仕路也。” 清 刘献廷 《怀古》诗:“请语当途人,治乱实此始。”
(4).指居要职、掌大权的人。《韩非子·三守》:“何谓三守?人臣有议当途之失,用事之过,举臣之情。”《北史·刘仁之传》:“善候当涂,能为诡激。”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师友》:“义感当途,説动时主,怀全德以自达,裂山河以取贵,又其次也。”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三麻子》:“ 林赞虞 之去 汴 也,有人约各道赂当涂运动之。”
(5). 三国 魏 的代称。《晋书·慕容暐载记论》:“自当涂紊纪,典午握符,推亡之功,掩 岷 吴 而可録,御远之策,怀戎狄而犹漏。”《北齐书·王琳传》:“故典午将灭, 徐广 为 晋 家遗老;当涂已谢, 马孚 称 魏 室忠臣。” 林百举 《悲愤》诗:“代 汉 当涂夙讖妖,塚中枯骨竟天骄。”参见“ 当涂高 ”。
(6).古县名。 西汉 置,属 扬州 九江郡 。相传 夏禹 时为 涂山国 。《汉书·地理志上》:“ 当涂 ,侯国。”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禹 所娶 涂山 侯国也。有 禹虚 。”
谣言
(1)
(2) 指没有事实存在而捏造的话
(3) 没有公认的传说
(4) 民间流传的评议时政的歌谣,谚语
兄等曾闻得近日小儿谣言否?——《于谦全传》
散落
(1) 分散下落
树叶散落了一地
(2) 分散;分布
原野上散落着几间小房子
(3) 因分散而失落或流落
他的手稿早在动乱年月就散落在各地了
冼鉴、 冯斗、 谭槟一伙子人,如今不知生死存亡,也不知散落何方。—— 欧阳山《苦斗》
樵牧
(1).打柴放牧。《晋书·宣帝纪》:“贼恃水,樵牧自若。” 宋 叶适 《改东门出》诗之二:“自我护樵牧,林光稍敷纷。” 清 刘大櫆 《阮君墓志铭》:“祖墓之木,以岁久樵牧之不禁,渐至凋敝。”
(2).樵夫与牧童。也泛指乡野之人。 唐 李白 《古风》之五八:“荒淫竟沦没,樵牧徒悲哀。” 宋 陆游 《村居》诗:“樵牧相语欲争席,比邻渐熟约论婚。”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 交河 城西有古墓,林木丛杂,云藏妖魅,犯之者多患寒热,樵牧弗敢近。”
事迹
过去做过的较重要的事情
英雄事迹
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的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谈骨气》
收拾
(1) 整理;布置;整顿
收拾房间
我一面应酬,偷空便收拾些行李。——《故乡》
(2) 修理
收拾鞋子
收音机坏了,你给收拾收拾
(3) 料理
收拾庄稼
(4) 惩治
收拾这个坏蛋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变色龙》
(5) 杀死
非收拾了他不可
(6) 收敛
收拾起笑容
(7) 收拢;收揽
收拾人心
(8) 烹调
到厨下去收拾几样菜
(9) 准备
收拾行李
(10) 消除
收拾了忧愁
(11) 消灭
游击队只用了二十分钟就把据点里的敌人给收拾了
(12) 整治
国事遂不可收拾。——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高文
(1). 汉高祖 刘邦 和 汉文帝 刘恒 的并称。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将上以攄 高 文 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
(2). 唐高祖 李渊 和 唐太宗 (谥 文皇帝 ) 李世民 的并称。 唐 杜牧 《感怀诗》:“ 高 文 会 隋 季,提剑徇天意。”
(3).指优秀诗文。亦用作对对方诗文的敬称。 晋 葛洪 《抱朴子·喻蔽》:“格言高文,岂患莫赏而减之哉。” 宋 曾巩 《回傅侍讲启》:“高文大策,久耸动於朝端。” 清 黄鷟来 《咏怀》之六:“高文存逸调,豁达远权利。”
大字
用毛笔写的大的汉字
写一篇大字
珠玉
(1) 珠和玉;泛指珠宝
(2) 比喻妙语或美好的诗文
(3) 比喻丰姿俊秀的人;亦喻俊杰,英才
后世
(1) 所有相继的世代
后世之谬其传。——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后世之君。——清· 黄宗羲《原君》
(2) 又
旷后世而不闻。
后世且行之。——清· 刘开《问说》
为了后世的利益
(3) 后代
后世子孙
奇珍
指奇异珍贵之物。《汉书·江都易王刘非传》:“遣人通 越繇王 闽侯 ,遗以锦帛奇珍。” 宋 苏舜钦 《和菱磎石歌》:“偶逢精识见奬拔,众目今乃称奇珍。” 鲁迅 《南腔北调集·关于翻译》:“搔下他旧疮疤上的末屑,少得像膏药上的麝香一样,因为少,就自以为是奇珍。”
往初
犹往古。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德侔往初,功无与二。” 汉 张衡 《东京赋》:“宜无嫌於往初,故蔽善而扬恶。” 晋 左思 《吴都赋》:“比鷁首而有裕,迈餘皇於往初。”
党庠
指古代乡学。语出《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 唐 刘禹锡 《绝编生墓表》:“死则必葬我於党庠之侧,尚其有知,且闻吾书。” 陈炽 《<盛世危言>序》:“故 三代 以上之为治也,家塾、党庠、学校遍天下,惟恐其民之不智而 始皇 愚之。”
明人
(1).明白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只要存了心,何时非报恩之时,何地非报恩之地,明人还要细説么?” 海默 《从城里来的姑娘》:“可来了救命的明人了,你说这笔款到底该记在贷方,还是记在借方的账上呢?”
(2).指 明 代人。 巴金 《沉落集·沉落》:“我最近买了一部很好的 明 人小品。”
(3).指心地光明的人。参见“ 明人不做暗事 ”。
井田
(1).相传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以方九百亩为一里,划为九区,形如“井”字,故名。其中为公田,外八区为私田,八家均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治私事。从 春秋 时起,井田制日趋崩溃,逐渐被封建生产关系所取代。《穀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 范宁 注:“出除公田八十亩,餘八百二十亩,故井田之法,八家共一井,八百亩。餘二十亩,家各二亩半,为庐舍。” 三国 魏 曹操 《度关山》诗:“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严復 《论中国教化之退》:“ 秦 併天下,更古制,更井田而为阡陌。”参阅《周礼·考工记·匠人》、《孟子·滕文公上》。
(2).泛指田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岂令罄井田而起塔庙,穷编户以为僧尼也?”
(3).在采矿工程中,一个矿田可分为属各个井(坑)开采的若干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井田”。
变更
(1) 改变,更改
变更所有制
(2) 某些方面(如尺寸、大小、进程、安排或倾向)变得不同,但通常实质不变
变更作息时间
万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万事如意
士林
学术界、知识界
他交游甚广,认识不少士林中的人
泣血
(1).无声痛哭,泪如血涌。一说,泪尽血出。形容极度悲伤。《易·屯》:“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宋 欧阳修 《皇祐四年与韩忠献王书》:“某叩头泣血,罪逆哀苦,无所告诉。” 李大钊 《警 * 父老书》:“愿我国民,从兹勿忘此弥天之耻辱可耳。泣血陈辞,不知所云。”
(2).指因极度悲痛而无声哭泣时流出的眼泪。《晋书·王敦传》:“闻之惶惑,精神飞散,不觉胸臆摧破,泣血横流。”
今人
现代人;当代人。与“古人”相对。 唐 韩愈 《与冯宿论文书》:“但不知直似古人,亦何得于今人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端肃拜》:“今人止以为妇人之礼。” 郭小川 《西出阳关》诗:“风砂呵风砂,只望你不把今人当古人!”
思虑
(1) 思索考虑
思虑周详
(2) 仔细考虑
本原
(1).根源,根由。《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 宋 苏辙 《御试制策》:“臣请为陛下推其本原,而极言其故。”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上:“説者谓 东汉 多名节之士,赖以久存。跡其本原,正在 子陵 钓竿上来。”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今日诗道之弊,其本原尚不在此。”
(2).根本,事物的最重要部分。《管子·水地》:“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 戴望 校正引 王引之 曰:“本原、根荄、宗室,皆谓根本也。”《汉书·董仲舒传》:“养士之大者,莫大虖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 宋 陆游 《自责》诗:“文章跌宕忘绳墨,学问荒唐失本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若夫 娄师德 都督 丰州 ,亲衣皮裤率士屯田,积穀百万,无转餉和糴之费,此又裕餉之本原在於平日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七节:“还在 汉昭帝 时,有所谓贤良文学的儒生,代表下层豪强,力争盐铁私营权,以为这是致太平的本原。”
(3).推究,推本溯源。《墨子·兼爱下》:“姑尝本原若众利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恶人贼人生与?即必曰非然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 宋 曾巩 《太祖皇帝总序》:“六圣之德泽,覆露生养,斯其所以盛也。本原事实,其所繇致此,有自也哉!”
(4).根底,基础。 宋 曾巩 《制诰拟词·相制二》:“某行无錙磷,学有本原。材諝智谋,淑问惟旧。”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 清 顾炎武 《与周籀书书》:“为山覆簣,当加进往之功;祭海先河,尤务本原之学。” 象升 《<振素庵诗集>序》:“君固卓有本原,非近日号为作新体诗者所敢重也。”
(5).哲学上指万物的最初根源或构成世界的最根本实体。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风俗
特定区域、特定人群沿革下来的风气、礼节、习惯等的总和
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风俗。——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君子
(1) 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彼君子兮。——《诗·魏风·伐檀》
君子不齿。——唐· 韩愈《师说》
君子寡欲。——司马光《训俭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论语》
君子有不战。——《孟子·公孙丑下》
君子博学。——《荀子·劝学》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对别人的尊称
君子书叙。——唐· 李朝威《柳毅传》
君子登山。——明· 顾炎武《复庵记》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一视
(1).看一下。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其 河 洛 图纬,一视便止,不得留意也。”《新唐书·吴凑传》:“ 凑 叩鞍一视,凡指擿,尽中其弊。”《花月痕》第三七回:“ 荷生 瞥见上屋有个艷妆侍儿出来,凝眸一视,却是 红豆 站在帘边。”
(2).同样看待。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八:“騫驴布韉与金鞍骏马同一游也,松林莞席与绣帷玉枕同一寝也。知此,则贫富贵贱可以一视矣。” 明 宋濂 《詹士龙小传》:“饮食衣服,一视诸子,外人不能辨。”
(3).全看;完全按照。 宋 陆九渊 《陆修职墓表》:“授经之士,或以独步胶庠,或以擅塲南省,而公之与否,曾不以是,一视其言行如何耳。”
万物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万物生光辉。——《乐府诗集·长歌行》
善万物之得时。——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万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疏亲
亦作“踈亲”。疏远与亲近。 宋 司马光 《兴宗南园草盛不剪仆过而爱之为诗以赠》:“岂无旧桃李,芜杂与之均,谓言彼草木,於我奚踈亲?”
爱惜
重视而不糟蹋
涂人
(1).普通人。 宋 曾巩 《咏史》之一:“国士忧社稷,涂人养声利。”《孟子·告子上》“好是懿德” 宋 朱熹 集注:“ 程子 曰:‘性即理也,理则 尧 舜 至於涂人一也。’”
(2).路人;陌生人。 宋 苏洵 《苏氏族谱》:“情尽则喜不庆,忧不弔。喜不庆,忧不弔,则涂人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河南妇死》:“妇已妻千户某,饶于财,情好甚洽,视夫姑若涂人。”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二月初十》:“子既娶妇,与父母别居异财,甚者不相闻问,虽较之 中国 父子贼恩,妇姑勃谿者转觉稍愈,然以骨肉至亲,不啻推远之若涂人。”
视学
督学
风采
美好的仪表举止;神采
风采动人
尊师
(1) 尊敬师长;尊敬教师
尊师爱生
尊师爱徒
(2) 旧时对道士的敬称
陶钧
(1) 制造陶器时用的转轮,分快轮和慢轮
(2) 比喻培育人材
道路
供人马车辆通行的路;两地之间的通道。也用于比喻事物发展或为人处世所遵循的途径
人生道路
自张材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资治通鉴·唐纪》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闾阎
(1).里巷内外的门。后多借指里巷。《史记·平準书》:“守閭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唐 白居易 《湖亭望水》诗:“岸没閭阎少,滩平船舫多。” 清 薛福成 《应诏陈言疏》:“以臣所见,閭阎十室九空,而百物昂贵,小民奔走拮据,艰於生计。”
(2).泛指民间。《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论》:“ 甘茂 起 下蔡 閭阎,显名诸侯,重彊 齐 楚 。”《梁书·处士传·何胤》:“顷者学业沦废,儒术将尽,閭阎搢绅,尠闻好事。”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五:“皆言衣食于官久,不愿为农,又皆习弓刀,一旦散之閭阎,必皆为盗贼。” 章炳麟 《驳建立孔教议》:“未尝普施閭阎,貤及謡俗。”
(3).借指平民。《史记·李斯列传论》:“ 李斯 以閭阎歷诸侯,入事 秦 。” 唐 刘禹锡 《同州谢上表》:“閭阎凋瘵,远近共知。” 孙中山 《军政府宣言》:“以卫国保种自任,战士不爱其命,闾阎不惜其力,则革命可成。”
小冯君
称 汉 冯立 。 冯奉世 子 冯野王 、 冯立 兄弟先后为 上郡 太守,皆居职公廉,时人称之为大、小 冯君 。《汉书·冯奉世传》:“吏民嘉美 野王 、 立 相代为太守,歌之曰:‘ 大冯君 , 小冯君 ,兄弟继踵相因循,聪明贤知惠吏民,政如 鲁 卫 德化钧, 周公 、 康叔 犹二君。’”后用以称誉他人之弟。 宋 惠洪 《鲁直弟稚川作屋峰顶名云巢》诗:“惭愧君家 小冯君 ,自是 河东 真鸑鷟。”亦省称“ 小冯 ”。 明 杨慎 《昆明邝尹陞万州守歌幛词》:“难兄难弟,麟仪仪而凤师师; 大冯 小冯 ,印纍纍而綬若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