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二百零五首

作者:释正觉 朝代:宋代

偈颂二百零五首原文

一阳生,万物潜萌。
隐隐有像,寥寥未形。
蚌肠含妙蕴,犀角晕通星。
密密用,细细行,本智虚融与理冥。
露地白牛肥腻饱,拥蓑人驾雪山耕。

诗词问答

问:偈颂二百零五首的作者是谁?答:释正觉
问:偈颂二百零五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正觉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正觉名句大全

释正觉偈颂二百零五首书法欣赏

释正觉偈颂二百零五首书法作品欣赏
偈颂二百零五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一阳生

冬至后白天渐长,古代认为是阳气初动,故冬至又称“一阳生”。《易·复》“后不省方” 唐 孔颖达 疏:“冬至一阳生,是阳动用而阴復於静也。” 唐 杜牧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诗:“远信初逢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 宋 王安石 《冬至》诗:“都城开博路,佳节一阳生。”

万物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万物生光辉。——《乐府诗集·长歌行》

善万物之得时。——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万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隐隐

(1) 不分明的样子

隐隐的雷声

(2) 微弱的

感到隐隐作痛

(3) 形容车声

隐隐何甸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寥寥

(1).空虚貌。《吕氏春秋· * 》:“俗主亏情,故每动为亡败,耳不可赡,目不可厌,口不可满,身尽府种,筋骨沉滞,血脉壅塞,九窍寥寥,曲失其宜。” 高诱 注:“极三关之欲以病其身,故九窍皆寥寥然虚。”《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谢混《游览》>》:“凄凄节序高,寥寥心悟永。” 李善 注:“《庄子》曰:‘寥已吾志。’ 郭象 曰:‘寥然空虚也。’” 宋 曾巩 《将之江淛遂书怀别》诗:“功名竟安在,富贵空寥寥。”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中:“自从辞君亲,久不为是役。落落无为乡,寥寥不齐邑。伊谁与为礼,见此孤立石。”

(2).寂寞;孤单。 唐 宋之问 《温泉庄卧疾寄杨七炯》诗:“移疾卧兹岭,寥寥倦幽独。” 明 梁辰鱼 《瓦盆儿·立秋夜悼亡》套曲:“听落叶,小窗敲,怎禁他云房独掩夜寥寥。空赢得泪痕浓,黯淡了鮫綃。” 清 唐孙华 《题张汉昭小像》诗:“寥寥 蒋生 径,赖有 羊 与 求 。闻君妙方术,久疾应手瘳。”

(3).形容数量少。 唐 权德舆 《舟行见月》诗:“月入孤舟夜半晴,寥寥霜雁两三声。”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古今当其任者,盖寥寥可数。” 清 赵翼 《舟行》诗:“知有烟村缘水湾,寥寥一犬吠柴关。” 巴金 《利娜》:“无垠的荒野,稀落的城市,寥寥的人口,稀少的村庄。”

(4).广阔;空旷。 三国 魏 曹操 《善哉行》之三:“寥寥高堂上,凉风入我室。”《魏书·术艺传·张渊》:“恢恢太虚,寥寥帝庭,五座并设,爰集神灵。”注:“恢恢、寥寥,皆广大清虚之貌。” 金 王若虚 《哀雁词》:“鸟之远害,宜莫如鸿,浩浩长风,寥寥远空,邈乎冥濛,去万里而无穷。” 清 周亮工 《与黄济叔论印章书》:“寥寥寰宇,罕有合作,三十年来,其 朱修能 乎?”

(5).雄劲;清越。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雄浑》:“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唐 姚合 《过无可上人院》诗:“寥寥听不尽,孤磬与疏钟。” 唐 郑綮 《开天传信记》:“ 力士 再拜贺曰:‘非常之事也,愿陛下为臣一奏之。’其声寥寥然,不可名言也。”

未形

(1).谓事情尚未显出迹象、征兆。《礼记·经解》:“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於未形。” 孔颖达 疏:“谓止人之邪在於事未形著。”《孔丛子·答问》:“吾谓圣人之智,必见未形之前,功垂於身殁之后。”《汉书·伍被传》:“臣闻聪者听於无声,明者见於未形,故圣人万举而万全。” 颜师古 注:“言智虑通达,事未形兆,皆预见之。” 唐 元稹 《论谏职表》:“君臣之际,论列是非,讽諭於未形,筹画於至密。”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二》:“ 淮阴 登堂, 高密 仗策, 武乡 分鼎,悬断未形,毫髮不爽,胡其异也!” 清 陈天华 《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且当利未见、害未形之时,自非一般人所能分晓,於是公举程度较高於一般人者为之代表,以兴利于未见,除害于未形。”

(2).尚未形成。《淮南子·天文训》:“天墬未形,冯冯翼翼,洞洞灟灟,故曰大昭。”《史记·律书》:“神生於无,形成於有……或未形而未类,或同形而同类,类而可班,类而可识。”

犀角

犀的角。中药名又为犀科动物印度犀( Rhinoceros unicornis )或爪哇犀( R.sondaicus )等的角

密用

微妙的作用。 唐 权德舆 《唐故洪州开元寺石门道一禅师塔铭》:“真性无方,妙道不竭,顾兹梦幻,亦有生灭,微言密用,焕如昭晰,过去诸佛,有修多罗,心能悟之,在一刹那。”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大易》:“然其不忘于跃,乃义之固然,变而不失其中,及物而非以失己,有密用焉。达此,则可造于天德矣。”

细行

(1).小节;小事。《书·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孔 传:“轻忽小物,积害毁大,故君子慎其微。”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 淳于棼 ﹞嗜酒使气,不守细行。” 清 赵翼 《消闲》诗:“居今敢便忘稽古,细行何能受大名。” 朱光潜 《资禀与修养》:“在甲重人格(日常的)中一个人尽管不矜细行,在乙重人格(文艺的)中他却谨严真诚。”

(2).便服出行。《三国志·蜀志·谯周传》:“﹝ 汉光武帝 ﹞在 洛阳 ,尝欲小出,车驾已御, 銚期 諫曰:‘天下未寧,臣不愿陛下细行数出。’即时还车。”

虚融

冲虚融和。《隋书·高祖纪下》:“佛法深妙,道教虚融,咸降大慈,济度羣品。” 宋 苏辙 《书<传灯录>后》序:“若人於一切处不住相,於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捨,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

露地白牛

见“ 露白地牛 ”。

肥腻

(1).指含油脂多的食物,亦指油脂多。 汉 蔡邕 《为陈留太守上孝子状》:“臣为设食,但用麦饭寒水,不食肥腻。” 清 赵翼 《簷曝杂记·茶叶大黄》:“其所食羶酪甚肥腻,非此无以清荣卫也。”

(2).喻浑浊;尘俗。 唐 白居易 《和钱华州题少华清光绝句》:“自笑亦曾为刺史, 苏州 肥腻不如君。” 唐 卢仝 《赠金鹅山人沉师鲁》诗:“示我插血不死方,赏我风格不肥腻。”

(3).谓美腴细润。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闻义里》:“﹝如来﹞拆骨之处,髓流着石,观其脂色,肥腻若新。”

雪山

常年积雪的高山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