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六二弟二首

作者:刘克庄 朝代:宋代

挽六二弟二首原文

叹惜三良尽,龙钟一老存。
瓜稀悲摘蔓,豆润惜同根。
梦句空遗恨,连床不践言。
奈何令杖者,要絰向寒原。

诗词问答

问:挽六二弟二首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问:挽六二弟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克庄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克庄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叹惜

慨叹而惋惜

功亏一篑,令人叹惜

三良

(1).三贤臣。指 秦穆公 时的 奄息 、 仲行 、 鍼虎 。《诗·秦风·黄鸟序》:“黄鸟,哀三良也。国人刺 穆公 以人从死,而作是诗也。” 毛 传:“三良,三善臣也。谓 奄息 、 仲行 、 鍼虎 也。”《史记·蒙恬列传》:“昔者 秦穆公 杀三良而死,罪 百里奚 而非其罪也,故立号曰‘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昔三良殉 秦 ,百夫莫赎。” 宋 苏辙 《和子瞻凤翔八观·秦穆公墓》诗:“三良百夫特,岂为无益死?”

(2).三贤臣。指 春秋 时 郑国 的 叔詹 、 堵叔 、 师叔 。《左传·僖公七年》:“ 郑 有 叔詹 、 堵叔 、 师叔 三良为政,未可间也。”

(3).三贤臣。指 晋 时的 王导 、 郄鉴 、 庾亮 。《晋书·陆玩传》:“寻而 王导 、 郄鉴 、 庾亮 相继而薨,朝野咸以为三良既没,国家殄瘁。以 玩 有德望,乃迁侍中、司空,给羽林四十人。”

龙钟

(1) 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也指潦倒不得志的样子

交结惭时辈,龙钟似老翁。——李端《赠薛戴》

老态龙钟

(2) 另指湿漉漉的样子

一老

(1).指年高德劭之人。《诗·小雅·十月之交》:“不憖遗一老,俾守我王。”《左传·哀公十六年》:“ 孔子 卒,公誄之曰:‘旻天不弔,不憖遗一老。’”

(2).泛称老者。 唐 王维 《酬诸公见过》诗:“仰厠羣贤,皤然一老。” 宋 陈师道 《还里》诗:“向来千里聚,一老尚徜徉。”

(3).指元老。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昔 汤 入 夏 ,付国于 文祀 ; 西伯 之 殷 ,委国于一老。” 王闿运 《哀江南赋》:“既伤一老,申命元臣。”

同根

三国 魏 曹丕 欲加害其弟 曹植 ,尝限 植 七步中成诗。 植 遂作《七步》诗以讽,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之语。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后常以“同根”比喻兄弟。 郭孝成 《四川光复记》:“若今概不分别 汉 人投旗军之由来,而加杀害,何异煮豆之诗而摧残同根者也。”

遗恨

未尽的心愿,未完成的理想,遗憾

吾遗恨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连床

(1).并榻或同床而卧。多形容情谊笃厚。 唐 白居易 《奉送三兄》诗:“ 杭州 暮醉连牀卧, 吴郡 春游并马行。” 明 刘基 《寄赠怀渭上人》诗:“连床咲语到晨鸡,走笔赠言何欵悃。”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同梦》:“情深大被,谊篤连牀。既欲谭心,还须抵足。”《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今夜就在这店里权住一宵,和你连牀谈谈。”

(2).表示男女同床媾合。《东周列国志》第五二回:“我等三人,随身俱有质证,异日同往 株林 ,可作连牀大会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章阿端》:“生喜,禁女勿去,留与连牀。”

践言

履行诺言。《礼记·曲礼上》:“修身践言,谓之善行。”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立德践言,行全操清,斯则富矣,何必玉帛之崇乎?”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所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修身践言合道以成礼。” 李劼人 《 * 》第三部第八章:“ 吴凤梧 立即撩起夹衫,伸手去摸裹肚。已经触到用了几层纸包得巴巴适适的、准备践言还债的那十块龙洋了。”

奈何

(1) 怎么办

无可奈何

(2) 如何

奈何不礼

不予我城奈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且为之奈何。

奈何取之尽锱铢。(锱铢(zīzhū ),古代重量单位,一铢等于二十四分之一两,六铢为一锱,喻微小。)—— 唐· 杜牧《阿房宫赋》

奈何饮于酒肆。——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惩治;对付

等我慢慢的奈何他

杖者

指老年人。《论语·乡党》:“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杖者,老人也。”

寒原

指冬天的原野;冷落寂静的原野。《宋书·邓琬传》:“云罗四掩,霜锋交集,犹劲飆之拂细草,烈火之扫寒原,燋卷之形,昭然已著。” 宋 梅尧臣 《依韵和载阳郊外》:“路遶寒原古,烟横远戍迷。” 明 文徵明 《过文定公东庄》诗:“空餘列榭依流水,独上寒原眺古城。”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