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次潼川漕刘殿院韵)

作者:京镗 朝代:宋代

原文

外省抡才,诏书下、芝泥犹湿。
应料得、出奇锦绣,争辉金碧。
1-1级浪高鱼已化,九霄路远鹏方息。
有宗工、此地独持衡,将专席。
岁月晚,霜风急。
嗟老子,为行客。
念昔陪班缀,今亲辞色。
握手方成同社款,消魂又作歧亭别。
也不须、因赋大刀头,归心折。

诗词问答

问:《满江红(次潼川漕刘殿院韵)》的作者是谁?答:京镗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京镗的名句有哪些?答:京镗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京镗满江红(次潼川漕刘殿院韵)书法作品欣赏
满江红(次潼川漕刘殿院韵)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外省

本省以外的省份

抡才

亦作“ 抡材 ”。选拔人才。 唐 刘禹锡 《史公神道碑》:“ 元和 中,太尉 愬 为 魏 帅,下令抡才于辕门。”《旧唐书·刘迺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赵忠定抡才》:“此先公抡才报国之一端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惟改柱张絃,抡才访道。” 清 钱谦益 《祭赵端肃公文》:“今我衔命,抡材於 浙 。” 清 沉起凤 《谐铎·苏三》:“吾宁识英雄於 孙山 之外,不敢向及第花下抡才矣。”

诏书

皇帝布告臣民的文书

衣带诏书

芝泥

指古人缄封书札物件用的封泥。上盖印章,如后世之用火漆印。或曰即印泥。 北周 庾信 《汉武帝聚书赞》:“芝泥印上,玉匣封来。”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印色》:“今之紫粉,古谓之芝泥;今之锦砂,古谓之丹雘。皆濡印染籀之具也。” 清 龚自珍 《能令公少年行》:“银针玉薤芝泥封, 秦 疏 汉 密 齐 梁 工。”

料得

预测到;估计到。 唐 杜甫 《杜鹃行》:“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覆何所无。” 宋 姜夔 《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词:“两绸繆,料得吟鸞夜夜愁。”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料得娘行不自由,眉上新愁压旧愁。”《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料得夜深,众人都睡了,忙唤梅香,轻移莲步,直至大门边。”

出奇

不同寻常

热得出奇

锦绣

色彩鲜艳,质地精美的丝织品,比喻事物的美好

锦绣山河

金碧

(1).金和玉。《后汉书·乌桓传》:“妇人至嫁时乃养髮,分为髻,著句决,饰以金碧。”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序:“故玄黄经纬之辨,金碧沉浮之殊,僕以为亦合其美并善而已。”

(2).金黄和碧绿的颜色。 唐 罗邺 《上阳宫》诗:“深锁笙歌巢燕听,遥瞻金碧路人愁。” 宋 苏轼 《雍秀才画草虫八物·鬼蝶》诗:“双眉卷铁丝,两翅晕金碧。” 清 杜岕 《报恩寺塔灯歌》:“共推此塔天下少,金碧丹青壮丽殊。” 闻一多 《红烛·李白之死》:“又有琼瑶的轩馆同金碧的台榭。”

(3).金马、碧鸡。《文选·陆机<演连珠>》:“金碧之巖,必辱凤举之使。” 刘孝标 注引《汉书》:“或言 益州 有 金马 碧鸡 之神,可醮而致。” 唐 陈子昂 《送殷大入蜀》诗:“ 蜀 山金碧地,此地饶英灵。”参见“ 金马碧鸡 ”。

(4).指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

高鱼

(1).古地名。《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齐 乌餘 以 廩丘 奔 晋 ,袭 衞 羊角 ,取之;逾袭我 高鱼 。” 杨伯峻 注:“ 高鱼 在今 鄆城县 北, 羊角城 东, 鄄城县 东北。”

(2).传说中的鱼名。《太平御览》卷九四○引 唐 沉如筠 《异物志》:“高鱼与鱒相似。与蜥蜴於水上相合,常以三二月中;有雌而无雄。食其胎 * 。”

霄路

(1).指高山上的小路。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抗北顶以葺馆,瞰南峯以启轩”自注:“南悉连岭叠鄣,青翠相接,云烟霄路,殆无倪际。”

(2).云中之路,上天之路。 南朝 梁 沉约 《为柳兖州世隆上旧宫表》:“故能属輦道於天阶,命帝闕於霄路。”《云笈七籤》卷九九:“吉光腾紫气,霄路逸丹天。” 清 冯桂芬 《题蔡庶常殿齐悼亡诗后》诗:“一朝舜华谢,柘饭春幽幽,飇车逝霄路,帘暗珊瑚鉤。”

(3).青云之路。喻仕宦之途。 宋 范仲淹 《祭叶翰林文》:“阔视霄路,直步云庭。”

宗工

(1).犹尊官。《书·酒诰》:“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罔敢湎于酒。” 孔 传:“服事尊官,亦不自逸。”

(2).犹宗匠,宗师。指文章学术上有重大成就,为众所推崇的人。 宋 洪迈 《容斋三笔·作文字要点检》:“作文字不问工拙小大,要之不可不著意点检。若一失事体,虽遣词超卓,亦云未然。前辈宗工,亦有所不免。”《金史·文艺传下·元好问》:“兵后,故老皆尽, 好问 蔚为一代宗工,四方碑板铭志尽趋其门。”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二》:“ 欧阳文忠公 修 ,鸿文硕学,宗工大儒,所谓‘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者。”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二:“夹袋搜罗海内空,人材毕竟恃宗工。 笥河 寂寂 覃谿 死,此席今时定属公。”

此地

这里,这个地方。 唐 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 燕丹 ,壮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 《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持衡

(1).见“ 持衡拥璇 ”。

(2).持秤称物。比喻公允地品评人才。 唐 綦毋潜 《送崔员外黔中监选》诗:“持衡出帝畿,星指 夜郎 飞。”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然自后北闈试事,不復令新殿撰持衡,遂改三百餘年之旧制矣。”

专席

(1).单席。与“重席”相对。《礼记·曲礼上》:“有忧者,侧席而坐;有丧者,专席而坐。” 郑玄 注:“专,犹单也。” 孔颖达 疏:“古时贵贱有重席之礼。若父母始丧,寝苫无席。卒哭后乃有,芐剪不纳。自齐衰以下,始丧而有席,并不重,降居处也。”

(2).独坐一席。《汉官仪》:“御史大夫、尚书令、司隶校尉皆专席,号‘三独坐’。”《后汉书·宣秉传》:“ 光武 特詔御史中丞与司隶校尉、尚书令会同,并专席而坐,故京师号曰‘三独坐’。” 唐 元稹 《代李中丞谢官表》:“谁谓天眷曲临,过蒙奬拔,坐令专席,位忝中司。”

(3).专设的席位。如:教师专席;来宾专席。

岁月

年月日子;时间

岁月如流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霜风

(1).刺骨寒风。 北周 庾信 《卫王赠桑落酒奉答》诗:“霜风乱飘叶,寒水细澄沙。” 宋 柳永 《八声甘州》词:“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三折:“断不了你那 章臺 上霜风淅淅, 渭城 边烟雨霏霏。”

(2).指严明的风纪。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治化》:“政德洽於霜风,教义穷於足跡。”

老子

(1) 父亲

(2) 老年男子的自称。即老夫

老子不吃你这一套

行客

(1).行旅;客居。 汉 刘向 《列女传·阿谷处女》:“行客之人,嗟然永久,分其资财,弃於野鄙。”《后汉书·儒林传下·服虔》:“举孝廉,稍迁, 中平 末,拜 九江 太守。免,遭乱行客,病卒。”

(2).过客;旅客。《淮南子·精神训》:“是故视珍宝珠玉犹砾石也,视至尊穷宠犹行客也。” 高诱 注:“行客,犹行路过客。”《南史·夷貊传下·文身国》:“土俗欢乐,物丰而贱,行客不齎粮。” 明 王廷相 《秋日巴中旅行》诗:“ 巴 东秋气早,行客已悽悽。”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平时很寥寂的行店都竞争着装饰起来招诱行客。”

(3).指后到的客人。与坐客相对。《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讲行客拜坐客,也是等他二位来;难道母亲就这样跑到街上去不成?”《天雨花》第二七回:“行客每先看坐客,徧望乡中亲友们。”

辞色

说的话和说话时的神态

辞色壮烈,众皆慨叹。——《晋书·祖逖传》

握手

通常用于会见或告别时,两人右手相握或相握后两手上下轻轻摇动,以表示友谊、热情、良好祝愿,或慰问,或仅系一种礼节

同社

(1).犹同乡,同里。古以二十五家为一社。 唐 韩愈 《南溪始泛》诗之二:“愿为同社人,鸡豚燕春秋。”

(2).志趣相同者结社,互称同社。亦谓同在一社。 宋 朱熹 有《己未九日诸友载酒见过次韵为谢并呈同社诸名胜》诗。 清 李渔 《慎鸾交·订游》:“明日乃花朝令节,小弟与同社诸友,各出分资,就在 虎丘寺 中,做一箇胜会。”

(3).犹同学。 明 清 时,乡社皆立社学,同社学习者,称“同社”。 清 曹寅 《戏送钱穆孙》诗之二:“石桥执经予最少,十年同社夜臺多。”参阅《续文献通考·学校》。

消魂

灵魂离散。形容极度的悲愁、欢乐、恐惧等

不须

不用;不必。《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 尧 不须 许由 、 巢父 ,而建号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齐 ,而王道以成。” 唐 张志和 《渔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哥哥若到 襄阳府 ,怕你不须见我爹爹妈妈。”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养着四大盆石榴,两盆夹竹桃,和许多不须费力而能开花的小植物。”

大刀头

汉武帝 时 李陵 败降 匈奴 , 昭帝 即位,遣 陵 故人 任立政 等三人至 匈奴 招 陵 。单于置酒赐 汉 使者,“ 立政 等见 陵 ,未得私语,即目视 陵 ,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諭之,言可还归 汉 也”。见《汉书·李陵传》。刀环在刀之头,后即以“大刀头”作为“还”字的隐语。《玉台新咏·古绝句》:“藁砧今何在?山上復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藁砧今何在》:“‘藁砧今何在’,藁砧,趺也,问夫何处也。‘山上復有山’,重山为‘出’字,言夫不在也。‘何当大刀头’,刀头有环,问夫何时当还也。‘破镜飞上天’,言月半当还也。” 宋 方岳 《水调歌头·九日多景楼用吴侍郎韵》:“旧黄花,新白髮,笑重游。满船明月犹在,何日大刀头?”

归心

(1) 回家的念头。即归思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晋· 王讚《杂诗》

(2) 真心归附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论语·尧日》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魏· 曹操《短歌行》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