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丞裴公上洛退居有寄二首

作者:吴融 朝代:唐代

宪丞裴公上洛退居有寄二首原文

鸿在冥冥已自由,紫芝峰下更高秋。
抛来簪绂都如梦,泥著杯香不为愁。
晚树拂檐风脱翠,夜滩当户月和流。
自嗟不得从公去,共上仙家十二楼。
瘦如仙鹤爽风篁,外却尘嚣兴绪长。
偶坐几回沈皓月,闲吟是处到残阳。
门前立使修书懒,花下留宾压酒忙。
目断琼林攀不得,一重丹水抵三湘。

诗词问答

问:宪丞裴公上洛退居有寄二首的作者是谁?答:吴融
问:宪丞裴公上洛退居有寄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宪丞裴公上洛退居有寄二首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吴融的名句有哪些?答:吴融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686-51

参考注释

冥冥

(1) 不明亮

天色冥冥

杳以冥 冥。——《楚辞·屈原·涉江》

薄暮冥冥。——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指人不明事理

(3) 形容高远;深远

鸿飞冥冥

(4) 迷信的人指有鬼神暗中起作用的境界

自由

(1) 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和约束

汝岂得自由。——《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自由的国家和民族

认为过独身生活要比结婚的人生活自由得多

(2) 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其自己的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

*

信仰自由

出版自由

(3) 哲学上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自由王国和必然王国

紫芝

(1).真菌的一种。也称木芝。似灵芝。菌盖半圆形,上面赤褐色,有光泽及云纹;下面淡黄色,有细孔。菌柄长,有光泽。生于山地枯树根上。可入药,性温味甘,能益精气,坚筋骨。古人以为瑞草。道教以为仙草。 汉 王充 《论衡·验符》:“ 建初 三年, 零陵 泉陵 女子 傅寧 宅,土中忽生芝草五本,长者尺四五寸,短者七八寸,茎叶紫色,盖紫芝也。” 唐 欧阳詹 《珍祥论》:“紫芝产於 甘泉 ,自麟呈於 雍祠 。”《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元年》:“ 延彬 治 泉州 十七年,吏民安之。会得白鹿及紫芝,僧 浩源 以为王者之符。”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五·芝》。

(2).比喻贤人。《淮南子·俶真训》:“ 巫山 之上,顺风纵火,膏夏紫芝,与萧艾俱死。” 高诱 注:“膏夏、紫芝皆喻贤智,萧、艾,贱草。皆喻不肖。”《旧唐书·杨炎传》:“丁忧,庐於墓前,号泣不絶声,有紫芝、白雀之称,义表其门閭。”

高秋

秋高气爽的时节

高秋夜方静,神居肃且深。——南朝齐· 谢脁《谢宣城集·奉和隋王殿下》

簪绂

冠簪和缨带。古代官员服饰。亦用以喻显贵,仕宦。 唐 李颀 《裴尹东溪别业》诗:“始知物外情,簪紱同芻狗。” 宋 范仲淹 《奏上时务书》:“凡居近位,岁进子孙,簪紱盈门,冠盖塞路。” 清 方文 《述哀》诗:“儿长粗能文,母日望簪紱。”

不为

(1).不做;不干。《诗·卫风·淇奥》:“善戏謔矣,不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铭始不实。”

(2).谓收成不好。《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六》:“‘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为。” 高诱 注:“不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夫璿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先破后承,始开终结,内分八股,股股相对,绳墨不为不严矣。”

(1).不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 尧 存,不为 桀 亡。” 汉 东方朔 《答客难》:“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輟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輟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彦 《浣溪沙》词:“不为萧娘旧约寒,何因容易别 长安 。”

(2).不为了。《汉书·扬雄传下》:“盖闻圣主之养民也,仁霑而恩洽,动不为身。” 颜师古 注:“言忧百姓也。”

当户

旧时指典当东西的人

不得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从公

(1).办理公务;参与公事。 唐 马戴 《冬日寄洛上杨少尹》诗:“年长从公懒,天寒入府迟。”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绅商尚皆重足而立,惴惴於心。若一波未平,一波復起,断难冀其望风慕义,踊跃从公。”

(2).犹秉公。《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蒯知县 将合县生员考试,弥封閲卷,自恃眼力,从公品第,黑暗里拔了一个第一,心中十分得意。”

(3).谓品秩与“公”同。《晋书·职官志》:“诸公及开府位从公者,品秩第一,食奉日五斛。”《宋书·孝武帝纪》:“诸王及妃主庶姓位从公者,丧事设凶门,餘悉断。”《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五年》:“ 沉庆之 固让司空, 柳元景 固让开府仪同三司,詔许之;仍命 庆之 朝会位次司空,俸禄依三司, 元景 在从公之上。” 胡三省 注:“ 晋 制:文官光禄三大夫,武官驃骑、车骑、卫将军及诸大将军开府者,位从公。”

仙家

(1).仙人所住之处。《海内十洲记·元洲》:“ 元洲 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南岸十万里,上有五芝玄涧……亦多仙家。” 唐 牟融 《天台》诗:“洞里无尘通客境,人间有路入仙家。”

(2).指仙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癸卯春,余游 黄山 ,见絶壁之上,刻‘ 江丽田先生 弹琴处’,疑是古之仙家者流。”《老残游记》第九回:“这屏上诗是何人做的?看来只怕是个仙家罢?” 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仙家、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3).旧时迷信,用以称狐仙。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渠畏怖不出,我亦实不忍火攻。苟无大罪,乞仙家捨之。”原注:“里俗呼狐曰仙家。”

十二楼

(1).指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居处。《史记·封禅书》:“方士有言‘ 黄帝 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於 执期 ,命曰 迎年 ’。上许作之如方,命曰 明年 。”《汉书·郊祀志下》:“五城十二楼。”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昆仑 玄圃 五城十二楼,仙人之所常居。”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又见 崑崙山 上一面輒有四百四十门,门广四里,内有五城十二楼。” 唐 李白 《经乱离后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明 顾咸正 《登华山》诗:“金神法象三千界,玉女明妆十二楼。”

(2).泛指高层的楼阁。 唐 王昌龄 《放歌行》:“南渡 洛阳 津,西望十二楼。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明 何景明 《送樊生》诗:“岧岧 南京 十二楼,波浪蹴踏金银闕。”

(3).见“ 十二重楼 ”。

仙鹤

(1).神话传说中仙人骑乘和饲养的鹤。 唐 王勃 《还冀州别洛下知己序》:“宾鸿逐暖,孤飞万里之中;仙鹤随云,直去千年之后。”《古今小说·张古老种瓜娶文女》:“﹝ 张公 ﹞道罢,用手一招,叫两只仙鹤。 申公 与 张古老 各乘白鹤,腾空而去。”参见“ 仙禽 ”。

(2).鸟名。也叫白鹤。《二刻拍案惊奇》卷五:“做公的见了做贼的,就是仙鹤遇了蛇洞,闻风即知。” 清 龚自珍 《应天长》词:“山僧许我移茶灶,不用当关仙鹤报。” 巴金 《探索集·访问广岛》:“我取下一只蓝色硬纸折成的小仙鹤放在袋里带回 中国 ,可是今天我却找不到它了。”

爽风

方言。通风。 周立波 《艾嫂子》:“这里很爽风,又朝阳。”

尘嚣

指人世间的烦扰、喧嚣

借门游方士,焉测尘嚣外。——陶潜《桃花源诗》

兴绪

犹兴致。 唐 王勃 《上巳浮江宴》诗:“上巳年光促,中川兴绪遥。” 清 张鹏翀 《嘲春风》诗:“扫尽乱红无兴绪,强将餘力管杨花。”

偶坐

(1).陪坐。《礼记·曲礼上》:“偶坐不辞。” 郑玄 注:“偶,配也。” 陈澔 集说:“因其有宾而己亦偶配於坐,亦以此席不专为己设,故不辞也。”

(2).相对而坐;同坐。 南朝 宋 颜延之 《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独静闕偶坐,临堂对星分。” 李善 注引 贾逵 《国语注》:“偶,对也。” 唐 杜甫 《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松下丈人巾屨同,偶坐似是 商山 翁。”《太平广记》卷三八六引《稽神录·赵某妻》:“堂上一緑衣、一白衣偶坐。”

偶而小坐。 唐 贺知章 《题袁氏别业》诗:“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回沈

水流曲折深广貌。《宋书·谢灵运传》:“山纵横以布护,水迴沉而縈浥。” 南朝 梁 何逊 《渡连圻》诗:“诡怪终不测,迴沉意难登。”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黟县山水记》:“又东行逕 黛峯 下,望塔院,趾盘崿挺;东逕 梘灶 ,迴沉瀠浥,最深静处也。 金村 水自此来入之。”

皓月

犹明月。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情紆軫其何託,愬皓月而长歌。” 唐 李白 《友人会宿》诗:“良宵宜清谈,皓月未能寝。” 宋 柳永 《倾杯乐》词:“皓月初圆,暮云飘散,分明夜色如晴昼。”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恰微雨初阴,早皓月穿窗,使行云易飞。” 巴金 《灭亡》第二十章:“一轮明镜似的皓月慢慢地向上面移动。”

闲吟

亦作“闲吟”。随意吟唱。 唐 白居易 《闲吟》:“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閒吟。” 唐 杜牧 《江南怀古》诗:“戊辰年向 金陵 过,惆悵闲吟忆 庾公 !” 明 汤潜 《雁宕载菊寄谢贞明王子》诗:“日日篱根下,閒吟兴不穷。”

是处

(1).到处;处处。《南齐书·虞玩之传》:“填街溢巷,是处皆然。” 宋 柳永 《八声甘州》词:“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陈毅 《六国之行》诗:“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

(2).犹言紧要关头。《水浒传》第十三回:“将臺上忽的一声锣响, 杨志 和 索超 斗到是处,各自要争功,那里肯回马。”

残阳

将落的太阳

残阳如血

修书

(1) 编写书籍

(2) 写信

压酒

米酒酿制将熟时,压榨取酒。 唐 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诗:“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 姬压酒劝客尝。” 唐 罗隐 《江南行》:“水国多愁又有情,夜槽压酒银船满。”

目断

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 唐 丘为 《登润州城》诗:“乡山何处是,目断 广陵 西。” 宋 晏殊 《诉衷情》词:“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无语凭阑干,目断行云。” 王季思 校注:“目断,犹云望断。” 清 陈维崧 《望湘人·寓楼微雪咏隔垣所见》词:“枉目断瑶堦,难递 飞琼 音信。”

琼林

亦作“璚林”。1.琼树之林。古人常以形容佛国、仙境的瑰丽景象。 晋 支遁 《<阿弥陀佛像赞>序》:“閶闔无扇於琼林,玉响天谐於簫管。”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丞乃令 子良 襞纸染笔口授曰:‘华景辉琼林,清风散紫霄。’”《云笈七籤》卷五一:“洞观上清,色如白云,形如玉山,上有琼林之宫,则 魄灵帝君 所处。”

(2).比喻披雪的树林。 唐 许敬宗 《奉和喜雪应制》:“忽若琼林曙,俄同李径春。” 唐 刘禹锡 《和乐天洛下雪中宴集》:“遥想 兔园 今日会,琼林满眼映旂竿。” 前蜀 韦庄 《对雪》诗:“璚林瑶树忽珊珊,急带西风下晚天。”

(3).喻白色的花树。 元 无名氏 《一枝花·妓名张道姑》曲:“梨花月琼林捧玉,杨柳露緑线穿珠。”

(4). 唐 内库名。 德宗 时设,以藏贡品。《新唐书·陆贽传》:“至是天下贡奉稍至,及於行在夹廡署 琼林 、 大盈 二库,别藏贡物。”《宋史·食货志下一》:“ 元丰 及内库财物山委,皆先帝多蓄藏,以备缓急。若积而不用,与 东汉 西园 钱, 唐 之 琼林 、 大盈 二库何异?”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七五:“ 琼林 何不积緡泉?物自低昂人自便。”

(5). 宋 内苑名。 宋徽宗 《眼儿媚》词:“玉京曾忆旧繁华。万里帝王家。 琼林 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明 童冀 《题钩勒竹二首为程将军赋》之二:“玉帐屯兵 渭水 湄, 琼林 锡宴夜归迟。” 清 孙枝蔚 《族侄斗槎登第喜而有作》诗:“为人夙昔耻骄矜,宴罢 琼林 喜不胜。”参见“ 琼林苑 ”、“ 琼林宴 ”。

丹水

俗称丹河,发源陕西,会淅水,流入汉水

三湘

(1). 湖南 湘乡 、 湘潭 、 湘阴 (或 湘源 ),合称 三湘 。见《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十四·全州》。但古人诗文中的 三湘 ,多泛指 湘江 流域及 洞庭湖 地区。 唐 李白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诗:“昔放 三湘 去,今还万死餘。” 清 吴伟业 《送圣符弟之任蕲水丞》诗之四:“廿载流移復, 三湘 转运长。”

(2).指 沅湘 、 潇湘 、 资湘 。 晋 陶潜 《赠长沙公族祖》诗:“遥遥三 湘 ,滔滔九江。” 陶澍 集注:“ 湘水 发源会 瀟水 ,谓之 瀟湘 ;及至 洞庭 陵子口 ,会 资江 谓之 资湘 ;又北与 沅水 会於湖中,谓之 沅湘 。” 明 徐桢卿 《送盛斯徵赴长沙》诗:“蛮中瘴远三 湘 水,江畔春逢十月花。”

(3).指 湖南 。 陈毅 《岳麓山顶眺望》诗:“ 岳麓山 头任我行, 三湘 眼底絶风神。”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