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作者:王炎 朝代:宋代

水调歌头原文

千里倦游客,老眼厌尘烟。
蒸湘平远,他处无此好江山。
把酒一听欸乃,过了黄花时节,水国倍生寒。
输与沧浪叟,长伴白鸥闲。
傍江亭,穷杳霭,踞巉岩。
水深石冷,闻道别有洞中天。
待倩灵妃调曲,唤起冯夷短舞,从此问群仙。
云海渺无际,波涌缓移船。

诗词问答

问:水调歌头的作者是谁?答:王炎
问:水调歌头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水调歌头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王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炎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倦游

游兴已尽

倦游归来

老眼

(1).老年人的眼睛。 宋 张元干 《菩萨蛮》词:“老眼见花时,惜花心未衰。” 茅盾 《子夜》十六:“这老太婆疲倦得再也不能动了。可是她并没睡着,她睁大了血红的老眼,虚空地看着。”

(2).老年人的眼力。指视力所及,亦指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 唐 杜甫 《闻惠二过东溪特一送》诗:“皇天无老眼,空谷滞斯人。”《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这所谓文有定评了,可见我这双老眼还不盲。”

尘烟

尘埃烟雾。 唐 张说 《安乐郡主花烛行》:“五方观者聚中京,四合尘烟涨 洛城 。”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陆军军乐队的奏乐声、人噪声、拍掌声、喝彩声,人头在尘烟中乱涌,一直要涌到夜半。”

湘平

指 清 末 湖南省 湘潭 所用之平色。平,平色,旧时的一种衡量标准。每两约合库平八钱一分一厘七毫,合市制九钱六分八厘九毫。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铸银》:“﹝纹银﹞有库平、湘平之异,有漕平、规平之殊。” 康有为 等《公车上书》:“而吾元宝及锭,形体既难握携;分两又无一定,有加耗、减水、折色、贴费之殊,有库平、规平、湘平、漕平之异,轻重难定,亏耗滋多。”

他处

别处。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 唐 薛能 《望蜀亭》诗:“前轩一望无他处,从此 西川 只在心。”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 上海 学校,亦不复有干净土;尚当向他处一打听也。”

江山

江河和山岭,指国家的疆土或政权

江山如此多娇

江山险固。——《资治通鉴》

江山如画。——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把酒

拿着酒杯

把酒问青天。——宋· 苏轼《水调歌头》

一听

(1).一一倾听。《韩非子·八经》:“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是以事至而结智,一听而公会。” 陈奇猷 集释:“《内储説上篇》‘一听’节: 齐湣王 听竽,好一一听之。是一听,即一一听之。一一听之者,谓分离各言事者而听其各别之言,盖不使臣下互知所言也。”

(2).初听。 南朝 齐 谢朓 《冬绪羁怀》诗:“一听春鶯喧,再视秋鸿没。” 宋 苏轼 《南堂》诗之三:“一听南堂新瓦响,似闻东坞小荷香。”

(3).完全听凭。《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下》:“如愿出家受戒者,皆须赴闕比试艺业施行,愿归俗者一听自便。” 梁启超 《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无国会而一听现政府之实行姿虐,不负责任,则有死无生,其势已洞若观火。”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今姑且寄奉,可用与否,一听酌定。”

(4).指完全听信。《三国演义》第四四回:“今 曹操 驱众南侵,和与战二策,主公不能决,一听於将军。”

欸乃

象声词。开船的摇橹声

欸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渔翁》

黄花

(1) 几种开黄色花或黄花占优势菊科植物的任何一种

(2) 黄花菜的花,金针菜的通称

(3) 菊花

(4) 没有经过性行为的女性

黄花闺女

时节

(1) 季节;时令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 杜甫《春夜喜雨》

(2) 又如:清明时节;秋收时节

(3) 时候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水国

多河流、湖泊的地区

沧浪叟

即沧浪老人。 清 顾炎武 《楚僧元瑛谈湖南三十年来事作四绝句》之三:“不知今日沧浪叟,鼓枻江潭何处深?”参见“ 沧浪老人 ”。

鸥闲

谓鸥鸟闲暇自在。形容隐退者的悠闲生活。 宋 余靖 《留题澄虚亭》诗:“鱼戏应同乐,鸥闲亦自来。” 清 蒲松龄 《唐太史命作生志》:“泽车而乘款段,菊淡如人;小马而看盘伶,鸥闲似我。”

杳霭

见“ 杳蔼 ”。

巉岩

(1) 一种陡而隆起的岩石,如悬崖或崖、孤立突出的岩石

野花野草…要把巉岩装扮起来。——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2) 参差不齐的岩石海岸,尤指给航行造成威胁的

闻道

(1).领会某种道理。《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唐 韩愈 《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明 李贽 《卓吾论略》:“吾父子儻亦闻道於此,虽万里可也。”

(2).听说。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闻道 长安 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二折:“岂不闻道是哀哀父母劬劳。” 李木庵 《东山吟》:“闻道时危党錮急,伤心不许问家国。”

洞中

命中,切中。《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弩发輒洞中,贼势稍屈。”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 关提军 善识砲性,凡高下远近,发皆洞中。” 林纾 《枕岱轩记》:“﹝君﹞与余论吏治,洞中民隐。”

灵妃

(1).指 宓妃 。《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二》:“ 灵妃 顾我笑,粲然啟玉齿。” 李善 注:“ 灵妃 , 宓妃 也。” 明 杨珽 《龙膏记·酬咏》:“小姐,你若肯做 灵妃 , 冰夷 也不辞做 蹇修 之使。”

(2).指 娥皇 、 女英 。 唐 王邕 《湘灵鼓瑟》诗:“宝瑟和琴韵, 灵妃 应乐章。” 明 屠隆 《綵毫记·湘娥思忆》:“ 灵妃 怨,瑶瑟与谁弹。” 清 谭嗣同 《洞庭阻风七绝》:“ 灵妃 作恶石尤顽,日暮行人滞往还。”

(3).指 秦穆公 女 弄玉 。 唐 韩愈 《谁氏子》诗:“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 灵妃 媲 萧史 。”

(4).泛指仙女。 南朝 梁 沉约 《游金华山》诗:“高驰入閶闔,方覩灵妃笑。” 唐 张说 《同赵侍御乾湖作》诗:“乍见灵妃含笑往,復闻游女怨歌来。” 唐 曹唐 《张硕重寄杜兰香》诗:“灵妃不降三清驾,仙鹤空成万古愁。”

(5).指 汉高祖 的嫔妃 唐山夫人 。夫人有《安世房中歌》十七章传世。 明 屠隆 《綵毫记·为国荐贤》:“灵妃自赋《唐山曲》,天子亲歌《丰镐都》。”

调曲

演奏乐曲。 宋 欧阳修 《于刘功曹家见杨直讲 * 弹琵琶戏作呈圣俞》诗:“娇儿两幅青布裙,三脚木牀坐调曲。”

唤起

(1) 把 从睡梦中叫起

跑到冒着火焰的房子里唤起了这位老人

(2) 激起回忆、联想

这个地方唤起了人们对更幸福的年代的回忆

冯夷

(1).传说中的 黄河 之神,即 河伯 。泛指水神。《庄子·大宗师》:“ 冯夷 得之,以游大川。” 成玄英 疏:“姓 冯 名 夷 , 弘农 华阴 潼乡 堤首里 人也。服八石,得山仙。大川, 黄河 也。天帝锡 冯夷 为 河伯 ,故游处 盟津 大川之中也。”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於是 屏翳 收风, 川后 静波, 冯夷 鸣鼓, 女媧 清歌。”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十:“坎德昔滂沱, 冯夷 胡不仁,激潏陵隄防,东郡多悲辛。” 清 黄遵宪 《由上海至长崎》诗:“ 冯夷 歌舞山灵喜,一路传呼万岁声。”一说,为 河伯 之妻。见《史记·封禅书》“水曰 河 ,祠 临晋 ” 张守节 正义引《龙鱼河图》。

(2).上古诸侯名。《竹书纪年·帝芬十六年》:“ 洛伯 用与 、 河伯 冯夷 鬭。”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三坟补逸上》:“ 洛伯 、 河伯 ,皆国名也; 用与 、 冯夷 ,诸侯名也。”

从此

(1) 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云海

俯视时看到的如海涛起伏的云,泛指海天高远;苍茫空阔之境

无际

无边

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移船

移动船身。 唐 白居易 《琵琶引》:“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迴灯重开宴。” 元 范梈 《出甘蔗州》诗:“清雨气候变,移船孤石根。”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