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园诗

作者:王维 朝代:唐代

瓜园诗原文

余适欲锄瓜,倚锄听叩门。
鸣驺导骢马,常从夹朱轩。
穷巷正传呼,故人傥相存。
携手追凉风,放心望乾坤。
蔼蔼帝王州,宫观一何繁。
林端出绮道,殿顶摇华幡。
素怀在青山,若值白云屯。
回风城西雨,返景原上村。
前酌盈尊酒,往往闻清言。
黄鹂啭深木,朱槿照中园。
犹羡松下客,石上闻清猿。

诗词问答

问:瓜园诗的作者是谁?答:王维
问:瓜园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瓜园诗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王维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维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125_62(册4 卷125 页1249d)

参考注释

适欲

(1).犹言节制欲望。《吕氏春秋·重己》:“凡生之长也,顺之也;使生不顺者欲也,故圣人必先适欲。” 高诱 注:“适犹节也。”

(2).顺遂其欲望。 汉 刘向 《说苑·君道》:“且夫国之所以不得士者有五阻焉……执事适欲,擅国权命,五阻也。”

叩门

敲门。《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夫一旦有急叩门,不以亲为解,不以存亡为辞,天下所望者,独 季心 、 剧孟 耳。” 晋 陶潜 《乞食》诗:“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红楼梦》第二六回:“再往 * 来,门已关了, 黛玉 即便叩门。” 茅盾 《虚惊》:“一丛巨大的黑影渐渐移近了,光景就是曾去叩门而且进去过的那所大房子。”

驺导

古时贵官出行,在前引马开道的骑卒。《新唐书·张嘉祐传》:“ 嘉祐 , 嘉贞 弟,有干略。方 嘉贞 为相时,任右金吾衞将军,昆弟每上朝,轩盖騶导盈閭巷,时号所居坊曰 鸣珂里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张达明 虽早歷清显,致位纲辖,然未尝更外任。奉祠居 临川 ,郡守月旦謁之, 达明 见其騶导,叹曰:‘人生五马贵。’” 清 钮琇 《觚賸·扁舟访隐》:“ 徐俟斋 不出山者几四十年,廵抚 汤公 慕其品望,悉屏騶导,止从一小僮,驾扁舟访焉。”

骢马

亦作“騘马”。1.青白色相杂的马。 南朝 宋 鲍照 《结客少年场行》:“騘马金络头,锦带佩 吴 钩。” 南朝 梁 《骢马》诗:“驄马鏤金鞍,柘弹落金光。” 唐 李贺 《浩歌》:“青毛騘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细烟。” 清 孙枝蔚 《艳曲》之二:“青楼十万户,驄马向谁家。”

(2).指御史所乘之马或借指御史。 唐 李白 《赠韦侍御黄裳》诗之二:“见君乘驄马,知上 太行 道。” 唐 丘为 《湖中寄王侍御》诗:“驄马真傲吏,翛然无所求。” 明 郑善夫 《送苏侍御从仁使蜀》诗:“驄马今何去,玄冥岁已残。” 清 严允肇 《送宋荔裳按察四川》诗:“驄马出 蓟门 ,驾言赴 岷 峨 。”参见“ 驄马使 ”。

常从

侍从;随员。《三国志·吴志·孙奋传》:“又左右常从有罪过者,当以表闻,公付有司。” 唐 王维 《瓜园诗》:“鸣騶导驄马,常从夹朱轩。”《宋史·职官志十》:“中书、枢密、宣徽院、御史臺、 开封府 、金吾司皆有常从。”

朱轩

(1).红漆的车子。古代为显贵所乘。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汝南陈茂》:“朱轩驾駟,威烈赫奕。” 南朝 宋 鲍照 《代阳春登荆山行》:“奕奕朱轩驰,纷纷高衣流。” 唐 王勃 《七夕赋》:“驰朱轩於九域,振黄麾於万里。” 清 孙枝蔚 《旅兴》诗:“野店迎朱轩,古渡避青驄。”

(2).朱红色屋宇。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回首寺门望,青崖夹朱轩。”

穷巷

(1).冷僻简陋的小巷。《墨子·号令》:“吏行其部,至里门,正与开门内吏,与行父老之守及穷巷幽间无人之处。”《史记·陈丞相世家》:“家乃负郭穷巷,以獘席为门。” 唐 王维 《渭川田家》诗:“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清 方苞 《书<烈妇东鄂氏事略>后》:“穷巷篳门,艰贞苦恨而湮灭无闻者,更不知其几矣。”

(2).犹穷乡。《商君书·更法》:“穷巷多怪,曲学多辩。”《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陈涉 ﹞起穷巷,奋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从风,此其故何也?”

传呼

通知受话人去接电话

传呼电话

故人

(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相存

(1).互相问候。《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猨啸而长吟。” 李善 注引《说文》:“存,恤问也。” 三国 魏 曹操 《短歌行》:“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2).共活。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携手

手拉手

携手并肩

追凉

亦作“ 追凉 ”。乘凉;纳凉。 南朝 梁 庾肩吾 《和晋安王薄晚逐凉北楼回望应教》:“向夕纷喧屏,追凉飞观中。” 唐 杜甫 《羌村》诗之二:“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清 洪昇 《长生殿·闻乐》:“恰纔的追凉后雨困云淹,畅好是酣眠处粉腻黄黏。”

见“ 追凉 ”。

放心

(1) 心绪安定,没有忧虑和牵挂

您放心,我会照顾他的

(2) 指没有焦虑或无危险之虞

只在亲密朋友当中才感到放心

乾坤

(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蔼蔼

(1) 形容草木茂盛

丛林蔼蔼

(2) 众多的样子

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左思《咏史》

(3) 暗淡或幽暗的样子

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司马相如《长门赋》

帝王州

帝王居住的地方。亦用指京都。 南朝 齐 谢朓 《入朝曲》:“ 江 南佳丽地, 金陵 帝王州。”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六:“回首可怜歌舞地, 秦中 自古帝王州。”

宫观

(1) 离宫别馆。为帝王游乐休息的处所

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史记·秦始皇本纪》

(2) 道教的庙宇

浮光动宫观,远思盈川坻。——唐· 刘禹锡《和河南裴尹侍郎宿斋太平寺……祈雨诗》

太华之山…不税于官,不隶于宫观之籍。——明· 顾炎武《复庵记》

一何

何其,多么

使君一何愚。——《乐府诗集·陌上桑》

一何怒。——唐·杜甫《石壕吏》

妇啼一何苦。

素怀

平素的怀抱。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先有风气之疾,常疑奄然,聊书素怀,以为汝诫。”《南史·张融传》:“见卿衣服粗故,诚乃素怀有本。” 唐 王维 《瓜园诗》:“素怀在青山,若值白云屯。” 明 张景 《飞丸记·故旧存身》:“但不知、何日得早报高恩愜素怀。”

青山

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云屯

如云之聚集。形容盛多。《后汉书·袁绍刘表传赞》:“鱼丽 汉 轴,云屯 冀 马。”《晋书·慕容暐载记》:“此则鬱概待时之雄,抱志未申之杰,必岳峙 灞 上,云屯 陇 下。” 清 吴伟业 《杂感》诗之三:“ 居庸 千尺 蓟门 低,八部云屯散马蹄。” 陈毅 《赣南游击词》:“拂拂清风催睡意,森森万树若云屯。”

回风

(1).旋风。《楚辞·九章·悲回风》:“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清 钱谦益 《宝严湾枫林》诗:“白杨萧萧响空谷,长似铃鐸悲回风。”

(2).旧时高级官员坐堂之前,手下吏役要向他报告:一切准备妥当,并无意外事故。然后吩咐升堂。这种报告,叫做“回风”。《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巡捕官回风已毕,解审牌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出堂规》:“早堂,各役回风毕,把仪门皂隶领钥开门。”

(1).旋风。《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迴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緑。” 唐 杜甫 《对雪》诗:“乱云低薄暮,急雪舞迴风。” 清 曹寅 《惠山纳凉歌》:“柳上一蝉鸣不已,柳下迴风激流水。”

(2).曲名。《洞冥记》:“帝所幸宫人名 丽娟 ,年十四,玉肤柔软,吹气胜兰,不欲衣缨拂之,恐体痕也。每歌, 李延年 和之。于 芝生殿 唱《迴风》之曲,庭中花皆翻落。”

返景

夕照,傍晚的阳光。 唐 王维 《鹿柴》诗:“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唐 皇甫曾 《题赠吴门邕上人》诗:“细泉松径里,返景竹林西。”

尊酒

犹杯酒。 唐 高适 《赠别沉四逸人》诗:“耿耿尊酒前,联雁飞愁音。”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尊酒之间,一谈一笑,甚有前辈风,今不復见矣。” 清 方文 《从吴锦雯读宋玉叔诗喜而有寄》诗:“惆悵掩尊酒,何时共懽讌。”

往往

(1) 每每;时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处处;到处

往往山出棋置。——《史记·货殖列传》

卒中往往语。——《史记·陈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纷纷

吴王之弃其军亡也,军遂溃,往往稍降太尉、梁军。——《史记·吴王濞列传》

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汉书·司马迁传》

清言

(1).高雅的言论。 晋 陶潜 《咏二疏》:“问金终寄心,清言晓未悟。” 唐 章八元 《酬刘员外月下见寄》诗:“独謡闻丽曲,缓步接清言。” 王闿运 《罗季子诔》:“甲寅之秋,常接谈燕,清言相酬,如对琼树。”

(2).指 魏 晋 时期 何晏 、 王衍 等崇尚《老》《庄》,摈弃世务,竞谈玄理的风气。 晋 陶潜 《扇上画赞》:“ 郑叟 不合,垂钓川湄,交酌林下,清言究微。”《晋书·郭象传》:“﹝ 郭象 ﹞少有才理,好《老》《庄》,能清言。” 清 姚鼐 《<庄子章义>序》:“余观之,特 正始 以来,所谓清言耳!” 鲁迅 《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 晋 朝的清言,早和它的朝代一同消歇了。”参见“ 清谈 ”、“ 玄谈 ”。

黄鹂

鸟名。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叫的声音很好听,常被饲养作笼禽。吃森林中的害虫,对林业有益。也叫鸧鹒或黄莺。 南朝 梁 何逊 《石头答庾郎丹》诗:“黄鸝隐叶飞,蛺蝶縈空戏。” 唐 杜甫 《绝句》之二:“两箇黄鸝鸣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四月天,黄鹂低鸣。”

朱槿

落叶灌木,叶阔卵形,花红、白色。为著名观赏植物。又名“佛桑”、“扶桑”、“赤槿”、“日及”。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朱槿》:“朱槿,花、茎、叶皆如桑,叶光而厚,树高止四五尺,而枝叶婆娑,自二月开花至中冬即歇,其花深红色,五出,大如蜀葵……出 高凉郡 。一名赤槿,一名日及。” 唐 王维 《瓜园诗》:“黄鸝囀深木,朱槿照中园。”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扶桑》:“扶桑产 高方 ,乃木槿别种。其枝柯柔弱,叶深緑,微濇如桑。其花有红黄白三色,红者尤贵,呼为朱槿。”

中园

(1).园中。 晋 张华 《三月三日后园会》诗:“顺时省物,言观中园。” 南朝 齐 谢朓 《直中书省》诗:“信美非吾室,中园思偃仰。” 唐 杜甫 《园官送菜》诗:“青青嘉蔬色,埋没在中园。”

(2).犹故园。 唐 韩愈 《送进士刘思服东归》诗:“勉来取金紫,勿久休中园。” 宋 曾巩 《瞿秘校新授官还南丰》诗:“佩印自兹始,过家当少留,中园何时到,薇蕨亦已柔。” 明 高叔嗣 《答谷司仆见问》:“幸自返中园,非关逃微禄。”

松下

(1).松树之下;松间。 唐 李白 《淮南卧病书怀》诗:“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閒白。” 唐 贾岛 《寻隐者不遇》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宋 梅尧臣 《对雪忆往岁钱塘西湖访林逋》诗之一:“折竹压篱曾碍过,却穿松下到茅庐。”

(2).古地名。《吕氏春秋·行论》:“ 松下 乱,先君以不安弃羣臣也。” 高诱 注:“ 松下 ,地名也。”

上闻

(1).向朝廷呈报。《鹖冠子·王鈇》:“柱国不政,使下情不上闻,上情不下究。”《汉书·谷永传》:“臣闻王天下有国家者,患在上有危亡之事,而危亡之言不得上闻。” 唐 韩愈 《与华州李尚书书》:“愚以为苟虑有所及,宜密以上闻,不宜以疎外自待。” 清 侯方域 《宦官论》:“今也,外臣不敢与闻内事,而中贵苛刻暴横,民间私语,皆採以上闻。”

(2).古赐爵名。《吕氏春秋·下贤》:“﹝ 魏文侯 ﹞虏 齐侯 献诸天子,天子赏 文侯 以上闻。”《吕氏春秋·上农》:“农不上闻,不敢私籍于庸。” 许维遹 集释引 孙诒让 曰:“上闻,赐爵也,亦谓通名于官也。”《汉书·樊哙传》:“﹝ 噲 ﹞下 户牖 ,破 李由 军,斩首十六级。赐上闻爵。”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得径上闻也。”

清猿

猿。因其啼声凄清,故称。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清猿与壶人争旦,緹幙与素瀨交辉。”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谢公 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宋 范成大 《八场平闻猿》诗:“清猿泠泠鸣玉簫,三声两声高树梢。”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